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方剂配伍中对药作用的探讨 ,认为方剂中同性药、生熟药配对 ,可明显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 ,而收相辅相成之功 ;寒热药、散收或升降药配对 ,可相互调节、相互制约而取相反相成之效  相似文献   

2.
刘少芸  高晓静 《陕西中医》2007,28(9):1238-1238,1241
探讨相反相成法在方剂对药中的运用,归纳为五个方面:寒热药配对;消(攻)补药配对;散收、升降药配对;润燥药配对;生熟药配对。指出此种配伍形式能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或互消毒副作用而专取所长,或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对灵活运用成方中的对药及创制新方新对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医学心悟》是一本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分析《医学心悟》内科、妇科涉及的205首方剂,利用计算机统计整理书中199组药对,根据药对功效可分为宣散配对、升降配对、补益配对、补泻配对、理气配对、理血配对、气血配对、除湿配对等八种不同类型配伍,《医学心悟》大量运用药对配伍提高方剂疗效。  相似文献   

4.
辛味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湖南中医学院(410007)袁振仪主题词中药配伍,中药五味中药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与辛甘苦酸咸淡。在方剂当中合而用之,变化无穷。李时珍云:“甘缓、酸收、苦燥、辛散、咸软、淡渗五味之本性,一定而不变者也。其或补或泻,则因五脏四...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对作为中药方剂的核心,既可单独运用,也可与其它相应药物配伍组成方剂。药对中药物功效常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将自己临床常用的几种药对介绍如下,望得到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中方剂组方简洁、配伍严密,用药精当,全书方剂中药对,可分为相互协同作用药物配伍和相互制约作用药物配伍两大类,相反药物配伍,较相辅药物配伍更为复杂,故文章拟对相反相成配伍关系作一探讨,通过分析相反相成的配对药物,计有升降、补泻、燥滋、散收、寒热、峻缓、刚柔、动静等九项。从此九项来探讨《金匮要略》方剂,揭示其组配规律,丰富中医药对的理论,使其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法度。臣佐使3个方面针对君药而设。其中君臣关系、君使关系较易理解,各家见解比较统一。惟独对佐药的用法、讲法各有不同,书本上的意见也颇不一致。有的认为君药与佐药之间,主要是性味不同,作用相反,相互拮抗,用于消除或牵制主药的效力。如有人认为黄连汤中用干姜,是由于太寒,加上适量的干姜以兼制黄连。有人认为桂枝汤中桂枝辛散配上酸收芍药在于兼制桂枝的发散。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君药与佐药之间形成相互牵制,互为挚肘,方剂失去了偏性,温不成温,凉不成凉,怎么能补偏救弊?笔者认为对佐法有一个适当的看法和认识,任何疾病在发病因素上,发病机制上,都不是单纯的。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也很少能独当一面。方剂的组合。本是适应病机的变化而配伍的。有些病,具有寒热共存,虚实互见。而寒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提取、解析《伤寒论》方剂之药组配伍关系。方法 选取《伤寒论》方剂88首,统计用药频数,并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提取其中的药组;引入方剂计量学新立药组分析法,解析药组的配伍特性与运用情况。结果 (1)《伤寒论》88首方剂,全部用药60味,431药次。(2)对全部用药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得11个或3药或4药为组合运用单元药组,可视为初选药组。(3)结合实际方剂加以甄别初选药组,从中确定大枣-生姜-桂枝-甘草、人参-半夏-黄芩-柴胡、石膏-知母-粳米、附子-白术-茯苓、天冬-葳蕤-升麻、桃仁-水蛭-虻虫等10组药为《伤寒论》方剂之常用药组。(4)解析10个药组,计算其运用频度、亲和度、离组比,以揭示其配对亲和程度及其独立性或依存性关系;分析其成组和离组运用功效,以表明其运用时机。结论 《伤寒论》方剂药组为后世医家用药之典范,迄今仍被广泛使用;方剂计量学之药组分析法可以为方剂药组的研究和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提取、解析《伤寒论》方剂之药对配伍关系。方法选取《伤寒论》方剂88首,统计用药频数,将频次较高药物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提取其中的药对;引入方剂计量学新立药对分析法,解析药对的配伍特性与运用情况。结果《伤寒论》88首方剂,全部用药431药次,共得不重复用药60味,其中29味频次较高者为常用药。对29味常用药进行相关分析,得378对两两药物组合,其中龙骨与牡蛎、生姜与大枣等18对药之两药间相关系数较高(r﹥0.40),可视为初选药对。对29味常用药进行聚类分析,以甄别初选药对,从中确定生姜大枣、人参半夏、黄芩黄连、麻黄杏仁、白术茯苓、栀子豆豉、龙骨牡蛎、枳实厚朴、粳米知母等9组药为《伤寒论》方剂之常用药对。解析9组药对,计算其运用频度、配合强度、离对比,以揭示其配对亲和程度及其独立性或依存性关系;分析其成对和离对运用功效,以表明其运用时机。结论《伤寒论》方剂药对为后世医家用药之典范,迄今仍被广泛使用;方剂计量学之药对分析法可以为方剂药对的研究和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药对配伍研究已成为继拆方试验和正交试验之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又一重点取向。从复方中特定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理论的历史渊源、药对的组成方式(包括四气配对、五味配对、归经配对、引经配对、毒性配对、升降浮沉配对、七情相合配对等),以及药对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从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配伍应用等方面对药对的配伍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药对配伍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寒温并施的概念与分类、目的与应用、复杂情况三方面探讨相反相成配伍思维的意义。寒温并施是相反相成思维指导下的最常用的方剂配伍方法之一,通过寒温相反相制而又相成的关系,使方剂以有机整体的形式更好地对应于疾病的寒热性质。寒温并施配伍的意义主要有三:一是为了制约某些药物的寒热偏性,以达到顺利地发挥其某种特定功效的目的;二是通过寒温之药的相互制约,使配伍而成的药对或方剂,在整体上不过于寒或过于热,以更好地适应病情,并防止寒热太过导致不良反应;三是可产生单纯寒药或热药所不具备的新效能。  相似文献   

12.
人参(含党参)为补气要药.茯苓乃常用健脾药,两药常配对出现在许多方剂中。本文将这种配伍关系称人参茯苓“药对”(以下简称药对),现浅析如下。1补益脾胃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四君子汤是临床使用频度较高的补益剂,功能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佐茯苓以渗湿健脾,四君合而益气健脾。就方剂组成则言,由四君子汤衍化的方剂有: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等。上述方剂的共同点是均含有四君子汤,对应的证候都有脾胃虚弱证。然而,各…  相似文献   

13.
生甘草炙甘草临证应用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为临床常用中药,其临床应用广泛。在临床应用中有生甘草与炙甘草之分,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一看便知是根据古代方剂加减应用于临床的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相互代用的现象。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应用广泛主治脾胃气虚的四君子汤,方剂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方中.用炙甘草主要取其甘温益气补中、调和诸药的作用。在平时的调剂工作中经常发现前三味药未变而根据病情酌情加减的方剂中用生甘草。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对是通过临床应用被证明确有实效的两种药物的配对,临证通过组成一定的方剂而加以应用[1]。癌瘤乃顽疾,临床常须发挥药对的特殊作用,恰当的药对配伍能大大提高方剂的临床疗效[2]。  相似文献   

15.
李宏恩 《河南中医》2013,(12):2244-2245
目的:对明清时期治疗小儿哮喘方剂进行探讨,总结明清时期医药者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以期能指导现代临床。方法:采取文献调研和相关分析,对明清时期治疗小儿哮喘方剂进行探讨,采用中医药相关理论对治疗小儿哮喘方剂进行分析,找到和总结方药应用和配伍的规律。结果:经过文献搜集和分析,明清时期治疗小儿哮喘病方剂中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收涩药;药性中主要为温、寒、平这三性药物为主。结论:明清时期治疗小儿哮喘病方剂研究为现代治疗小儿哮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习用的对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名医张锡纯毕生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不少见解有独到之处,而其所制方剂之药物配伍方法更具特色,值得借鉴。本文仪就张氏习用的对药作~粗浅分析。祖国医学认为,“阴平阳秘”为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而阴阳失调即属病理,调其阴阳,“以平为期”则是总的治疗法则。具体遣方选药,又当依据药物性味,“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操,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索问·至真要大论》)用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令阴阳归于平衡,使疾病向愈。然而,某些药物,特别是性味偏胜较著…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是《脾胃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由金元时代李杲所创。方剂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8味药组成,为治疗饮食劳倦内伤而设。它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助阳、升阳举陷之功,具有温中不伤阴、补中不呆滞之妙,既可治劳倦内伤,又可疗阳虚外...  相似文献   

18.
牛德录 《山西中医》2001,17(5):43-44
理、法、方、药相结合 ,这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而方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学和临床各科有着广泛而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丰富多彩的方剂名称中还蕴含着耐人玩味的医药文化。探求方剂名称的由来 ,不仅可加深对方剂组成、功能与主治的深入理解 ,而且还可窥到历史镜头 ,开阔视野 ,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1 青龙汤青龙汤有大小之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干姜、半夏、五味子配成 ,主治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之病证。小青龙汤证中 ,干呕 ,或咳 ,或噎 ,或喘 ,皆水寒为患之症。大青龙汤则由麻黄、桂枝、甘草、杏…  相似文献   

19.
麻疹为阳毒,治疗大法固宜辛凉解表,甘寒收功。但若有秉赋虚弱、脾湿胃寒之体,投之多难奏效。对此种患儿,本人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方剂组成:西党10g,生芪15g,柴胡、升麻、桔红、白术、羌活、当归、红花、川芎各5g,炙草3g。每味药用量可...  相似文献   

20.
对药方是指由两味中药组成的,能单独使用的方剂,与通常所说的药对不同。它是中药复方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为方剂的配伍研究提供了最基本、最简洁、最明确、最可靠的依据。它具有紧扣病机、功用专一、疗效确切等特点,正如前人所评“方虽小制,配合存神,却有应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厢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因崩与漏的发病机制大致相同,且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有时不易区分,故常崩漏并称。历代文献亦记载了大量的有效方剂,其中组方合理,疗效确切的对药方大约有36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