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壁组织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术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 方法 (1)中线中、大型切口疝48例,年龄介于23~65岁,中型切口疝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大型切口疝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采用腹直肌肌皮瓣修补;(2)与同期52例中、大型中线切口疝开放法肌后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年龄介于20~67岁,中型切口疝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大型切口疝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 结果 腹直肌肌皮瓣在腹部中线切口疝修补术与补片修补术相比:(1)在复发率上,其中在中型切口疝中,复发率分别为:7.1%和3.4%,P>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分别为:15.0%和4.3%,P>0.05。(2)腹壁异物感及术后慢性疼痛,在中型切口疝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对照组分别为:41.3%和95.7%,P分别<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对照组分别为:0%和30%,在对照组分别为:34.5%和47.8%,P分别<0.05。 结论 腹直肌肌皮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效果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但术后不适及并发症较补片法相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双层聚丙烯补片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疝环直径均〉10 cm,其中初次切口疝10例、复发性疝5例;均采用双层聚丙烯补片置入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切口下血肿、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40个月,平均21个月。15例患者中,术后1年复发1例,另14例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应用双层聚丙烯补片置入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材料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片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全部给予补片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住院时间9~16d,平均(12.3±2.1)d,且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如切口感染、补片排异反应以及肠梗塞等并发症现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并无复发病例出现。结论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腹部巨大切口疝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临床上处理起来较为困难。由于大量腹腔内脏器长期脱出在腹腔外的疝囊中,造成原腹腔容量逐渐缩小,同时巨大的腹腔外疝囊形成的第二腹腔使得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自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例腹部巨大切口疝患者,通过实行腹壁内置聚丙烯人造纤维补片修补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直肌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贲大刚  李仕青 《解剖与临床》2006,11(3):180-181,184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材料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疗效.方法:经腹直肌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手术修复腹壁巨大切口疝16例,其中初发切口疝12例,复发切口疝4例.结果:16例全部治愈,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随访10个月~4a,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腹直肌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传统缝合修补与自体组织移植修补较大腹壁缺损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的:分析人工合成材料双层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12/2010-12收治的71例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层复合补片行切口疝无张力修补。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皮下积液5例,经换药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2.5年,无复发病例,无切口感染病例。提示双层复合补片是目前治疗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安全可靠的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7.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较常见,传统疝修补手术的复发率为10%-15%,而复发疝再行传统手术后的复发率达25%-30%。我院自2001年至2006年共收治的45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均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切口疝是由于原手术的腹壁切口筋膜或/和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腔内压力作用下形成的腹外疝,其疝囊可有完整或不完整的腹膜上皮细胞,一般见于腹前壁切口[1]。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与患者年龄较大、营养状况不佳、糖尿病或肥胖、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吸烟史等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股沟斜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6月本院2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1例.观察组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予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相关性手术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且复发率9.09%低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斜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及早恢复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和复发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股疝无张力修补方式(附2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股疝的解剖结构探讨股疝无张力的合理修补方式。方法1999年至2004年使用聚丙烯网塞及平片治疗股疝24例,不充填股环,重点充填修补股环上方的腹壁缺损区。结果24例接受此手术患者均术程顺利,恢复良好,随访0.5~4年无复发。结论应该重新正确认识股疝的解剖结构,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局部正常解剖及生理功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