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呼吸道感染105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情况及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105例呼吸道染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查MP-IgM抗体. 结果 MP-IgM检测的总阳性率为36.19%,其中3-5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1.85%;12月份的阳性率最高,为55.36%;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89%.结论 MP 感染发病年龄提前,肺外并发症多,本地区2002年12月-2003年2月 MP 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2.
检测血清Mp—IgM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情况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呼吸道感染患儿105例血清标本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查Mp-IgM抗体。结果Mp-IgM检测的总阳性率为36.19%,其中3—5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1.85%;12月份的阳性率最高,为55.36%;呼吸道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89%。结论Mp感染发病年龄提前,肺外并发症多,本地区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Mp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3.
小儿呼吸道感染202例MP-IgM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 MP感染的发病率及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 EIA)微滴板技术定量检测患儿 MP- Ig M抗体 ,>95 0 U/ml为阳性。结果 :总阳性率为 37.1 3% ,≤ 1岁阳性率为 1 1 .1 1 % ,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5 3.33%。结论 :MP感染发病率上升 ,发病年龄提前 ,肺外并发症增多 ,推测西安地区 2 0 0 1年秋冬有 MP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总结1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MP感染患儿中,32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30.9%,主要为支原体所引起的神经、血液、心血管、消化道、骨骼肌、关节、皮肤粘膜、肾等组织病变。结论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漏诊、误诊。应及时检测血MP-IgM。治疗除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外,还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李旻 《世界感染杂志》2010,10(3):120-12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是否诱发小儿喘息。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7年我院儿科住院部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喘息而收治的70例患儿及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17例的MP-IgM抗体效价,对比喘息组及对照组之间MP-IgM的阳性率,同时比较喘息组各年龄段MP—IgM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喘息组中的疗效和支原体表达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儿中39例MP-IgM阳性,阳性率为55.7%,对照组17例患儿MP-IgM阳性仅4例,阳性率为23.5%(Х^2=5.668,P=0.017);喘息患儿中1-3岁年龄段MP-IgM阳性率最高,为27.1%,〈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仅4.3%(Х^2=30.8,P〈0.001);〈1岁组MP-IgM阳性率显著低于1岁以上组(Х^2=30.119,P〈0.001);1-3岁组和〉3岁组间MP—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Х^2=1.089,P=0.297)。喘息患儿中MP-IgM阳性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为94.9%,而MP-IgM阴性者有效率为29.0%(Х^2=37.7,P〈0.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小儿发生喘息,尤其是〉1岁的小儿发生率较高,呼吸道感染诱发喘息者,需要考虑存在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玲  潘家华 《安徽医学》2009,30(3):226-22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原学情况。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疑似MP感染的患儿采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IgM滴度。结果<1岁MP-IgM阳性率最低(5.15%),冬春季节为MP感染的高峰期,男、女患儿M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可累及心、肝、肾、胃肠道、血液等多种肺外器官。结论MP是儿童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3例成人MP感染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3例MP感染成人患者,年龄(36±0.9)岁,秋冬季发病170例(88.1%),发热67例(34.7%),肺部呼吸音异常38例(19.7%),肺外多器官损害表现152例(78.7%),白细胞总数正常135例(69.9%),中性粒细胞升高91例(47.2%),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均为阳性。131例行肺部X线检查,其中90例正常,支气管炎30例,肺炎11例。193例均用阿奇霉素治疗后痊愈。结论成人MP感染以青壮年多见,症状相对较轻,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肺炎比例少,大多数表现为肺外多系统器官损害,MP-IgM出现较早,阿奇霉素疗效满意,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难治性大叶性肺炎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哈医大二院儿内科病房住院的肺炎患者204例,进行MP-IgM血清学检测及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 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发生率高于非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大叶性肺炎MP感染肺外损害的表现明显高于非MP感染肺外损害的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MP感染肺炎婴幼儿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易发展为大叶性肺炎,肺段受损广泛,肺外损害明显,病情重,病程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8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肺炎支原体(MP)IgM,统计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MP阳性率及MP感染患儿年龄、性别及季节性分布.结果 3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48例,MP阳性率为38.95%;其中女患儿阳性率44.86%高于男患儿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患儿中,学龄前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8.54%,婴儿组患儿阳性率最低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MP阳性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月份检出阳性率最高,为58.53%.结论 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女性多于男性、以学龄前患儿多见、好发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各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明胶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40确诊为MP感染的48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2例患儿中有154人(32.0%)有明确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接触史,其中年龄〈3岁78例(50.6%),2岁以下的婴幼儿64例中有51例(79.7%)其家庭成员或带养者中至少有一人肺炎支原体抗体呈现阳性,近2周内有临床症状的有42例(65.6%)。共有223例(46.3%)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并发症,3岁以下的婴幼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9.2%,4岁以上患儿为51.5%。受累脏器中以消化、心血管、血液系统和皮肤多见,神经系统少见;累积两个以上器官的占28.7%。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抗菌素治疗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程3—4周,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33%的患儿3个月MP—IgM滴度降至正常,52.3%于3—6个月降至正常。3个月内复发率为3.1%。结论MP感染易误诊,对于短期内病情易反复者应追问有无流行接触史,并及早进行MP-IgM检测以确诊。MP感染易出现肺外脏器受累,规范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肺外损害,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海南省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季节、年龄、性别、混合感染及临床表现等),为本省预防和控制小儿MP感染提供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MP、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Q热立克次体、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IgM抗体。血清MP-IgM抗体阳性定义为MP感染,对MP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项目符合入选条件患儿共35 731例,血清MP-IgM检测总阳性率39.12%(13 978/35 731),2012—2020年各年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48.39%、56.23%、56.62%、47.04%、29.71%、24.14%、47.55%、36.84%和24.46%,2013年、2014年MP-IgM阳性率高于其他年份(P<0.05)。海南省夏季MP-IgM阳性率(41.34%)最高,冬季阳性率(35.77%)最低(P<0.05...  相似文献   

12.
高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32-133
目的分析本地区儿童慢性咳嗽患者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2005年3月~2008年9月诊治的慢性咳嗽患儿98例及对照组儿童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P-IgM及CP-IgM。结果慢性咳嗽MP-IgM阳性42例,阳性率42.9%;CP—IgM阳性17例,阳性率17.3%;MP-IgM及CP-IgM均为阳性5例(5.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常规进行MP—IgM及CP—IgM抗体筛查,以便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4年3月~2005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有肺外并发症的5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发病年龄以儿童为主,3~15岁占46.55%,发烧伴刺激性咳嗽患儿占93.8%,且有症状与体征不相平衡,表现MP痰培养阳性率低,仅为13.79%,肺外并发症以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为主,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强的松龙治疗效果良好,未发现耐药者。结论 小儿MP好发于学龄儿童,肺外并发症与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3月间108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71.3%;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77.7%,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88.8%)。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占48%,但CRP大多升高(52.8%)。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79.6%。28例有肺外合并症,占25.9%,常见渗出性胸膜炎,贫血、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与儿童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病房46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效价,比较不同月份、不同年龄及不同临床表现的患儿的MP-IgM阳性率。结果464例患儿中211例MP-IgM为阳性,占住院总人数的45%,一年中12月、1月是MP感染的高峰季节,其阳性率分别为60%和58.3%(χ2=20.03,P<0.05);随着年龄增长,MP感染阳性率增高,10~14岁儿童MP阳性率高达75%,而1岁以下婴儿MP阳性率仅为13.3%(χ2=72.6,P<0.001);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最高,为64.5%(χ2=24.5,P<0.001)。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该病原体是目前儿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血管疾病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肺外并发症及心血管损害的发病率;了解MP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IA)微滴板技术定量检测MP-IgM抗体,以<770U/ml为阴性;770~950U/ml为弱阳性;>950U/ml为阳性。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诊断依据ECG及(或)心肌酶异常确诊。结果: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33%;血管系统损害占21.33%。少数病人无呼吸系统症状及特异临床表现。结论:MP感染肺外并发症增多,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心血管损害特异症状少,心肌酶和ECG仍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倪树芳  姚文江 《海南医学》2014,(12):1807-1809
目的探讨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肺炎支原体体(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者同时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及MP-IgM检测,比较两者阳性率。结果病程≤7d,MP快速培养阳性率(32.7%)明显高于血清MP-IgM阳性率(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P=0.046),而病程〉7d咽拭子御快速培养阳性率(22.4%)低于MP-IgM检测阳性率(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04,p=0.001)。结论病程≤7d的患儿MP快速培养阳性率更高,MP快速培养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翠英  李艳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34-1135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26例诊断为MP感染住院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分别占49.0%和34.0%,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病儿占88.0%,肺外合并症者占41.0%,血清MP-IgM均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小儿MP感染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同时可引起较多的肺外并发症,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确诊,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胡坚锋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34-635,640,59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DNA(MP-DNA)、肺炎支原体(MP)抗体lgM(MP-IgM)的检测意义,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MP-DNA水平,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咽拭子标本MP-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中MP-IgM抗体检测阳性(〈0.05)。临床发现MP-IgM抗体稀释倍数越高,临床症状相对越重,持续发热时间较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各种并发症出现率也越高。MP-IgM抗体滴度越高,出现肺外症状者越多,临床治疗时间亦随抗体滴度升高而延长。结论咽拭子MP-DNA的PCR检测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血MP-IgM的检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及56例不伴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疾病患儿,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MP-IgM、CP-IgM);并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及对照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与对照组的MP-IgM、CP-IgM阳性率。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为20.98%,CP-IgM阳性率为12.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8.95%,CP-IgM阳性率为7.1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率(P〈0.05);而两组CP~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但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