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关节半脱位在脑血管病中极为常见 ,尤其在上肢完全迟缓性瘫痪时 ,其发生率高达 60 %~ 80 % 〔1〕。多在病后 3周内发生 ,患者常因肩痛影响整个康复过程 ,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中的一些疗法。我们主要应用Bobath疗法和Rood疗法 ,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肌张力 ,抑制不正常运动模式 ,从而使肩关节半脱位得到预防和治疗。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科 2 0 0 3 -0 1~ 2 0 0 4-0 3收治的住院或门诊病例。脑出血 3 5例 ,脑梗死 45例 ,均经脑CT或MRI证实。男 5 2例 ,女 2 8例 ,年龄 45~ 78岁 ,平均 61岁。病程 3周以内 5 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频调制中频联合PNF技术对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 例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 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予低频调制中频结合PNF技术的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肩关节复位率及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估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显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频调制中频结合PNF技术的康复训练治疗对肩关节半脱位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对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不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肌力训练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分析.方法 32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传统康复治疗等.此外治疗组还接受肩关节周围局部肌力训练.结果 治疗组患者接受6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X线检查、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力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偏瘫性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又称卒中后肩痛,指在脑卒中后2~3个月发生的肩部疼痛症状,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HSP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也要根据病因进行选择。药物治疗、神经电刺激、肩胛上神经阻滞、肉毒毒素注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神经因素引起的疼痛;肌内效贴、矫形器和吊带主要用于机械因素引起的疼痛;针灸主要通过疏经活络、活血化瘀增加肌肉局部的血流量,从而改善疼痛症状。对于多病因造成的HSP,推荐联合治疗以达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复杂,治疗繁多,临床上有时难以选择准确治法,从而影响偏瘫肩痛的治疗效果。为了清晰地梳理偏瘫肩痛病因及治疗方法,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发现偏瘫肩痛病因主要有早期肌力降低和后期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半脱位、肩部软组织炎症及损伤、不适当运动损伤、未进行良肢位摆放、神经源性疼痛及心理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注射、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肌内效胶贴、矫形器、针灸等。通过总结,为临床治疗偏瘫肩痛提供部分思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6.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应用氟西汀(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雌孕激素联合补充治疗与脑卒中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低剂量雌孕激素联合补充治疗对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妇女84例随机设激素补充治疗组和对照组 ,采用酶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脂和雌二醇 (E2 )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 E2、高密度脂蛋白 (HDL)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 (L DL)、总胆固醇 (TC)降低 ,差异显著 (P<0 .0 5 ) ,甘油三酯 (TG)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剂量雌激素对血脂谱产生有利影响 ,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137例患者中合并寰枢椎半脱位者17例。每例患者均行颅脑和寰枢椎CT扫描,必要时加做寰枢椎CT三维重建或MRI检查。在积极治疗颅脑损伤同时,均予以颈同固定制动、颌枕吊带或颅环弓牵引治疗。结果1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经治疗后12例神志转清,5例植物生存。2例有脊髓损伤者完全恢复。无1例因寰枢椎半脱位而导致呼吸骤停或猝死,CT复查寰枢椎结构恢复正常。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伤诊治的同时,应常规行寰枢椎CT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巴曲酶,商品名为东菱迪芙和DF-521,是由生物合成的一种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属于糖蛋白。它能直接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并使纤维蛋白多聚体降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因此具有降纤、溶栓、抗凝、抑栓的效应。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间接诱发内皮细胞释放t—PA,抑制了血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也是影响患者功能康复和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因而日渐受到重视。目前,针对脑卒中后抑郁主要采用中医药针灸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由于药物的副作  相似文献   

11.
冰水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探讨冰水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进行药物及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冰水刺激疗法治疗2周,对照组只常规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语言恢复和颜面部失用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语言表达和颜面失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冰水刺激疗法治疗2周后,治疗组在语言表达和颜面失用方面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冰水刺激疗法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有效。  相似文献   

12.
1924年Bleuler提出脑血管病变后患者常伴有行为和心理功能障碍。1977年,Folstein等首次报道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称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其发生率为30%-40%。PSD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在哈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的各项目中,更集中表现在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迟滞和绝望感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手术后反应性精神病预后虽好,但因其能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破坏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状态,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导致治疗失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需尽力预防或及时恰当的治疗。本文就21例体外循环手术后反应性精神病的预防与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老年医学科5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6例,康复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西酞普兰,10mg/d)+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家庭及社区康复),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在患者入院后、治疗1个月后采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2组卒中伴抑郁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HAMD评分均有降低(P0.05),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3年间手术治疗幕下肿瘤71例,其中17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强迫头位、手术区皮瓣隆起,经CT检查可见后颅窝局部积液,占总病例数的24%。部分积液病例在处理上非常棘手,给患者带来了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我们对这些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高发疾病,在急性期进展的发生率约20%~40%,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目前国内外对进展性脑卒中研究较多,但尚缺少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与脑梗死进展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而且对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风险及获益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附62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5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治疗原发伤病基础上,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22例;胃镜下治疗8例;胃次全切除术5例。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572例,缓解36例,无效5例,死亡12例,其中阿托品治愈20例;胃镜下治愈6例;胃次全切除术治愈4例。结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是消除颅脑损伤病灶和保护胃黏膜,常规处理方案效果满意,简单、经济且安全有效,但必要时应及时使用特殊治疗手段,以迅速控制出血病情。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附6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25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治疗原发伤基础上,采用止血、抑酸、保护胃粘膜等对症处理,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22例,胃镜下治疗8例,胃次全切除术5例.结果 治愈572例,缓解36例,无效5例,死亡12例,其中阿托品治愈20例,胃镜下治愈6例,胃次全切除术治愈4例.结论 防治的重点是治疗颅脑损伤和保护胃粘膜,常规处理效果满意,但必要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止血等治疗,以迅速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20.
闫海燕  袁栋才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6):382-382,F0003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病死率最高的三类疾病之一。脑卒中使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进而导致患者情绪发生波动、低落以及兴奋减退等症状,最后往往出现抑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了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