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房颤动与左房内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心动超声图测定100例经心电图证实的心房颤动左房内径。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持续性房颤组为53.56±8.83mm,阵发性房颤组为41.30±5.96mm,对照组为31±4.5mm。结果表明,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阵发性房颤组的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左房内径与房颤呈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135例房颤患者,按能否自行复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非阵发性房颤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非阵发性房颤组又分别按左心房内径(LAD>35 mm,LAD≤35mm)分成亚组,测量所有房颤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浆HDL-C的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Af)的病因、临床特点、左房内径及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01~2005年120例老年人Af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老年人Af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和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其重要并发症,控制心室率,抗栓治疗应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对79例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并观察西地兰、地高辛加小剂量阿替洛尔对房颤的治疗作用。发现747%的病人有基础心脏病,其中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和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房颤的最主要病因,肺心病、甲心病也常合并房颤。左房扩大是房颤最重要的直接原因。西地兰、地高辛加小剂量阿替洛尔可使882%的阵发房颤转为窦性心律,但不能转复慢性房颤,却可使907%的慢性快速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在85bpm以下,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平均提高11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左房内径变化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非心房颤动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人左房内径增大者,心房颤动及二尖瓣返流发生率明显高于左房内径正常者(P〈0.01)。结论冠心病人左房内径增大者,心房颤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应用ELASA法检测5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和20例窦性心律患者(对照组)血清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并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的大小。结果:①房颤组血清MMP-2E(13067.65±6770.98)n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030.00±2631.21)ng/L](P〈0.05),血清MMP-2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升高(P〈0.05);②房颤组患者左房内径水平[(52.92±8.98)mm]明显高于对照组[(39.7±8.09)mm](P〈0.01);③房颤组血清MMP-2水平与左房内径大小呈直线相关关系(r=0.308,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MMP-2增高并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提示血清MMP-2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持续性房颤左房内径扩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詹浴暾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89-1790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Af)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与临床类型。方法2004年01月01日一2007年12月31日对我院因甜住院患者共2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冠心病、高血压痛、风湿性心脏瓣膜痛(风心病)是Af的主要原因。冠心病引起的舡占病因学的首位。其中,陈发性Af33例(14.6%);持续性Af63例(27.9%);永久性Af130例(57.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是盯的主要病因,关注Af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房颤的病因、诱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措施,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248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房颤病因依次为风湿性心瓣膜病34.2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9.84%,原发性高血压18.55%,心肌病9.68%;老年人群占63.31%。过度劳累及呼吸道感染为其诱因。临床症状多样性,差异较大。治疗上药物或电复律成功率31.45%。而大部分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常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吡啶类钙阻滞剂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为主,使用率45.88%。结论:无论是采用以复律维持窦性心律还是室率控制和抗凝治疗都将是心房颤动的治疗十分重要的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心房颤动(AF)病因及年龄分布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AF住院患者共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冠心病占38.3%,高血压占27.5%,糖尿病13.3%,肺心病占9.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7.5%,心肌病、甲亢、贫血等也占一定比例;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主发年龄段和风心病不同;阵发性AF18例,占15.0%,持续性AF43例,占35.8%,永久性AF59例,占49.2%.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是AF的主要病因,重视AF的健康教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对126例不同病因引起的心房颤动病人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左心房大小有关,左心房增大可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随着左心房增大,心房颤动的危险性增加,并阵发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12.
冠心病左房内径变化与心房颤动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AF)是冠心病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为探讨冠心病患者左房内径(LAD)的变化与房颤发生的关系,将我科近2年资料完整的住院冠心病患者285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经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按1979年WHO诊断冠心病标准确诊的28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男性206例,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行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治疗疗效,检测术前、术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共30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1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检测血清hs—CRP。结果心房颤动患者术前hs—CRP水平高于术后(P〈0.05),术前持续性心房颤动组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hs—CR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hs—CRP可能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1992年6月~1995年12月,我们共检查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房颤动(下称房颤)189例,通过对主心房内径的测定,分析房颤与左心房大小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现阶段房颤病人的流行病学变化、临床特征、评价目前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4月出院诊断为房颤的59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目前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瓣膜性房颤221例,占房颤病人总数的37.5%,非瓣膜性房颤369例,占房颤病人总数的62.5%(其中冠心病占31.6%,高血压病占28.3%,心肌病占10.1%,孤立性房颤占15.4%,其他占14.6%);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139例(23.7%),缺血性脑中风98例(16.8%),瓣膜性房颤伴缺血性脑中风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缺血性脑中风57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75岁、外周血栓、心衰等;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应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65例,脑血栓患病率16.3%,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217例,脑血栓患病率9.2%(p=0.041),提示华发林抗凝治疗的脑率中患病率明显低于阿斯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结论现阶段房颤的病因已发生明显的变化,非瓣膜性房颤已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房颤发生缺血性脑率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75岁、心衰、外周血栓等,应予积极抗凝治疗,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脑率中发生率是相同的,要加强对阵发性房颤的抗凝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I)、左房内径(LAD)与缺血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65位平均年龄(75.8土7.6)岁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cT和/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分为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n=80)和单纯心房颤动(n=-85),分别评估两组患者CHA2DS2-vasc积分、MPV、FI、LAD、血压、血脂和肾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和单纯心房颤动患者在CHA2DS2-vasc积分(P〈0.001)、MPV(P〈0.001)、FI(P=-0.002)、血清脂蛋白(a)(P=-0.017)、LAD(P〈0.001)、空腹血浆葡萄糖(P=-0.034)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MPV、FI、LAD是心房颤动相关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除CHA2DS2-vasc评分系统外,联合测定MPV、FI和LAD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薛建生 《农垦医学》2000,22(2):100-101
本文对本院近 1 0年住院老年女性房颤患者1 0 5例作系统回顾分析 ,以探讨其病因、房颤类型、心功能等之间的关系。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0 5例均选自本院近 1 0年余住院病人。年龄 55~ 82年 ,平均 64.5± 7.5岁。1 .2 诊断标准年龄≥ 55岁女性患者 ;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示房颤。房颤分型 :持续时间≤ 3个月为阵发性 ,>3个月为持续性房颤。1 .3 方法所有病人都进行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心脏三位片、血糖、血脂等检查 ,部分病人进行踏车或平板试验及二维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等。观察房颤持续时间、心功能情况、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2009年门诊和住院7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冠心病占35.9%,高血压占23.1%,风湿性心脏病占19.2%,其他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只占一部分比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占12.8%,持续性心房颤动占21.8%,永久性心房颤动占65.4%.结论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是引起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对心房颤动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在房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AF患者69例,其中阵发性AF组39例,持续性AF组3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无AF病史的69例。测定患者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左房内径。结果 阵发性、持续性组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对象外周血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性(r=0.685、0.403, P<0.001)。结论 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是房颤发病的影响因素,与左房内径的大小相关,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Af)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Af发作除了导致常见的心悸、胸闷和乏力等症状外,其更大危害是诱发或加重心衰;促进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为探讨Af的病因分布特点,指导Af的治疗,对我院208例Af患者做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