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晚期膝关节病变患者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出现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于 1990年以来共收治 2 1例 ( 2 9膝 ) ,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2 3~ 78岁 ,平均 5 1 2岁。类风湿性关节炎 14例 ,骨性关节炎 7例 ;双侧置换 8例 ,单侧置换 13例。屈膝畸形 12~ 90° ,平均 3 5° ,活动度 0~ 90° ,平均 46°。股四头肌肌力Ⅱ级 18膝 ,Ⅲ级 11膝。全部病例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  相似文献   

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丹 《护理学杂志》2002,17(12):908-909
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病人晚期多有膝关节的破坏及严重畸形 ,部分病人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于特殊体位 ,并伴有剧烈疼痛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 ,减轻疼痛 ,矫正关节畸形。我科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5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8例(2 0膝 ) ,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我们采取了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 ,获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 (2 0膝 )中 ,男 8例、女 10例 ,年龄 5 2~ 73岁 ,平均 6 3.6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 8例 ,骨关节炎 10例 (12膝 ) ;病程 1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些膝关节不同程度畸形的特殊类型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特殊类型膝关节畸形行TKA的15例18膝患者资料。其中膝关节陈旧性骨折2例,骨关节炎8例10膝,类风湿关节炎5例6膝。根据畸形的不同类型大致分为:膝关节周围骨缺损2例,膝外翻畸形4例5膝,膝内翻畸形6例8膝,膝关节屈曲挛缩3例(其中--N为较重程度的屈膝屈髋畸形),术中均采用台湾联合后稳定型骨水泥固定假体,行初期表面置换。术后2~3d均在医师指导下行CPM及主动功能锻炼,1周左右下地练习行走。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6个月,平均1年7个月。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为82.1-13.8和72.3-29.1。术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2.7%,无深部感染及再翻修者。结论:对于一些特殊类型膝关节畸形患者只要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及完善的术后锻炼,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关节置换中各环节遇到的问题,获得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严重膝内翻伴屈曲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行 TKA 治疗的25例(36膝)严重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18例,平均70.5岁(55~80岁)。原发疾病为骨性关节炎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术前术后均采用 HSS 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评价 TKA 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36膝均获得随访,平均术后随访6年(4~9年)。屈曲挛缩度由术前的(21±63)°减小到(1.1±2.3)°;内翻畸形由术前(35±4.8)°减小到(3±2.1)°;膝关节的活动度由术前(70.5±20.5)°增加到(115.1±5.3)°;膝评分平均为由(33.2±10.5)分提高到(90.7±8.5)分,功能评分平均为(35.5±14.2)分提高到(85.6±10.5)分,其中优21例(28膝),良2例(3膝),一般2例(3膝);优良率为86%。多数病例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2例残留5°~10°的内翻畸形。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膝内翻伴屈曲畸形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1999年5月~2003年4月共有28例患者02膝)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平均56.7岁),晚期骨性关节炎16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2膝,骨肿瘤2膝,创伤性关节炎2膝。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52度,HSS评分平均为41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4个月。结果:28例32膝中有1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疗效满意,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改善为85度,HSS评分平均为79.5分。结论:对于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膝部肿瘤等保守治疗无效的疾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对 4 7例 5 3膝的骨性膝关节炎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单膝关节置换 4 1例 ,双膝关节置换 6例 1 2膝。应用后方稳定型假体 2 1例 2 5个膝关节 ,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 2 6例 2 8个膝关节。结果  39例 4 5个膝关节获 1年以上随访 ,采用HSS评分标准 ,膝关节评分从术前 35分提高到术后 89分 ,术后 4 0个膝关节活动度≥ 90°,4 2 / 4 5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 ,3例残留 5°~ 7°内翻。结论 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可取得良好效果。术中精确的截骨操作与正确的软组织松解获得的软组织平衡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后稳定型钴合金假体对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5例,双侧膝关节置换16例,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随访1~5年,术前患者平均膝评分(22.84±6.06)分,平均功能评分(12.86±16.09)分;术后2周平均膝评分(70.16±2.71)分,平均功能评分(58.10±8.14)分;术后12周随访平均膝评分(86.14±3.12)分,平均功能评分(89.05±3.01)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显著纠正类风湿性关节炎屈膝畸形患者膝关节的畸形,解除疼痛,改善患膝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2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3月~2009年3月,我科对20例22个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疗效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0例 (22膝),男8例,女12例,年龄 50~68岁.单膝置换18例,双膝置换2例.其中骨关节炎14例16膝(见图1A、B,2A),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6膝.屈曲畸形者6膝,<20°者4膝,20°~40°者2膝.假体类型:后稳定型假体16例18膝;后交叉韧带(PCL)保留型假体4例4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关节置换的方法,重点关注术中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晚期膝关节疾病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患者156例,213膝,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畸形程度,HSS评分,活动范围。并进行比较。本组病例平均年龄60.2岁(44~81岁),女92例136膝,男64例77膝。膝骨性关节炎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52.6°(33.5°~94.1°)。本组病例轻度屈曲畸形:83例117膝,中度屈曲畸形:58例76膝,重度屈曲畸形:15例20膝。平均屈曲畸形程度:45.8°。每例患者均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屈曲挛缩畸形均得到改善,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20.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3.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52.6°提高到术后平均92.7°。结论:晚期膝关节病所致的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膝关节置换术,除了在术中注意准确截骨外,应着重注意软组织松解,调整力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假体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10年间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28例患者(30例膝) 临床效果.其中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岁(42~75岁);左膝10例,右膝20例.病因: 膝内翻合并重度骨关节炎8膝, 类风湿关节炎2膝,创伤性关节炎3膝,畸形性骨炎1膝,严重膝外翻畸形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翻修10膝(6例感染后松动,4例无菌性松动).术前术后使用K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 h10 min(1 h 30 min~6 h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90 ml(150~3 000 ml),术中及术后平均输异体血1 300 ml.28例病例平均随访51个月(12~120个月).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9.5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77.9分(28~93 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22.5(0~50分)增加到术后的50.5分(0~90分).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58.4°( 0°~90°)提高到术后的72.8°(10°~100°).1例发生髌腱断裂,1例发生假体断裂,5例发生>10°的伸膝迟滞,8例出现明显的膝前痛.[结论]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作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因其手术损伤大,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自2000~2003年应用活动半月板型全膝关节置换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36~73岁,平均54.5岁。双侧2例,男女各1例。骨性膝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其他膝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膝关节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 ,它具有关节腔损伤小、切口小、术后反应轻、诊断明确、操作精细合理、术后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膝关节镜手术的成功除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外 ,其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也非常重要。我科自 1 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1 0月行膝关节镜手术 1 0 2例 ,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0 2例中 ,男 5 8例、女 44例 ,年龄 3 2~ 5 8岁 ,平均 (40 .0± 3 .2 )岁。其中骨性关节炎 6 6例 ,半月板损伤 3 1例 ,盘状软骨 3例 ,交叉韧带损伤 2例。以上病例均为单膝…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 1993年 5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 2 9例膝关节胫股内侧间隔骨性关节炎 ,采用胫骨上端低位截骨术及倒“L”型钢板内固定或单侧多功能“T”型外固定支架 (简称外支架 )骨外固定 ,平均随访 4年 6个月 ,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 31侧膝关节 ,男 7例 ,女 2 2例2 4膝 ,年龄 5 3~ 77岁 ,平均年龄 6 7岁。病因 :慢性退行性膝关节胫股内侧间隔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者 11例 ,原发膝内翻畸形并发胫股内侧间隔骨性关节炎者 17例 19膝 ,外伤后膝内翻畸形并发胫股内侧间隔骨性关节炎 1例。术前摄片 ,患者在…  相似文献   

14.
从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共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 5 9例 (6 5膝 ) ,全部病例均随访 3个月~ 12个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9例 (6 5膝 ) ,男 2 1例 ,女 38例。年龄 4 5~ 74岁 ,平均 5 6 2岁 ,右膝 33例、左膝 2 0例、双膝 6例 ,病程 2个月~ 2 0年。1 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 膝关节肿胀 2 6例、疼痛 5 5例、活动障碍 2 8例、交锁 8例、内翻畸形 10例。X线片 16膝为明显关节间隙改变及骨刺形成 ,37膝表现中等程度的骨刺生长及轻微关节间隙变窄 ,12膝呈现明显关节间隙狭窄及骨刺生成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位强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正确截骨及后关节囊软组织松解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例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7个屈膝位强直的膝关节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男7例,女8例;年龄22~75岁,平均58.7岁;单膝13例,双膝2例。15例17膝均表现为屈膝位纤维性强直或僵直畸形,膝关节屈伸活动度(3.2±1.7)°。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23.3±12.5,功能评分35.2±9.8。术中在准确截骨的基础上,对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屈曲强直畸形采取不同的后关节囊软组织松解方法。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1.6个月~3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KSS临床评分81.7±6.5,较术前提高;功能评分82.8±9.3,较术前提高。2例3膝遗留5°~7°屈膝畸形,但患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正确的截骨及有效的后关节囊软组织松解是矫正屈膝位强直畸形和假体置换的关键,其中有针对性的膝关节后房室结构松解的方法和步骤可避免过量截骨并获得满意的换膝间隙。  相似文献   

16.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5年4月,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畸形和不稳定17例17膝。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41~79岁,平均59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患者均因膝关节疼痛人院,病程1~7年。其中骨性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左股骨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1例,左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内侧侧副韧带断裂1例。术前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36-58分,平均48.6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21~80°,平均57.4°。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7个月~3年,平均23.6个月。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无腓总神经麻痹、骨折或伸膝装置断裂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迟发感染,再次手术取出假体,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行膝关节旷置待二期置换。其余16例最后随访时,HSS评分78~98分,平均91.1分,较术前平均增加45.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75~100°,平均85.2°,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5~123°,平均108.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 W  Yin J  Zhou Y  Dou B  Zhang H  Zho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18-921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PSKA)治疗膝关节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5年7月~2000年7月 ,共计PSKA (Insall-Burstein II)18例(19膝),男2 例(3膝),女16例(16膝),其中双侧 1例.年龄44~78岁,平均62.5岁.术前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膝,类风湿关节炎 4膝,伴有骨质缺损4膝.术前X线测量膝内翻畸形16膝,膝外翻畸形3膝,屈曲畸形8膝,, 有膝关节手术史2膝.17(18膝)例随访41~60个月,平均49个月.根据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结果术前平均62分,术后平均89分 ,活动范围(ROM)术前平均91°,术后平均115°,其中优11膝,良5膝,中1膝,差 1膝,手术优良率88.9%. 结论 PSKA可增加膝关节R OM和最大屈曲度,并限制其向后半脱位.它不但用于原发的膝关节疾病,还应用于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髌骨并发症在PSKA最常见,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屈膝的因素,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屈曲活动度。方法:自2005年3月-2010年3月,随访112例患者136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k—ty,TKA),男42例57膝,女70例79膝:年龄35~79岁,平均64.9岁。膝关节骨关节炎94膝,类风湿关节炎18膝。膝内翻畸形98膝(平均12.8±3.1),膝外翻畸形14膝(平均5.10±2.4),屈曲畸形3l膝(平均15.6±2.1)。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活动度为61°-135°,平均11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41°~120°,平均85.5°。手术均采用Zimmer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临床疗效以HSS评分为标准,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膝关节假体位置、下肢力线以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12例患者136膝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术前HSS平均(69.6±7.4)分,术后平均(90.9±6.7)分。优86膝,良18膝,可4膝,差4膝,优良率为92.6%。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98.5°,改善至术中平均125.4°,终末随访时平均121.5°。结论:患者术前活动度、手术技术、特殊的假体设计以及积极的术后锻炼都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度的重因素,尤其是手术技术。但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肥胖等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我科所收治的12例13膝患者,男11例12膝,女1例1膝;年龄56~70岁,平均63.5岁,均行膝关节置换术。假体为后稳定型表面置换假体,并有完整的随访资料。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深部感染,无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1~7年,平均3.6年。以VSA评定术前、后疼痛结果,疼痛明显减轻。HSS评分标准进行术前、术后评定结果,优8膝,良4膝,可1膝。结论膝关节置换治疗晚期痛风性膝关节炎效果满意。根据术前膝关节稳定性检查,术中各韧带受累情况,选择适合的假体,滑膜切除加清除尿酸盐结晶。持续控制血尿酸是该治疗方法取得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们为 72例病人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 17例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其它心内畸形的矫治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 17例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7例中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6~ 6 3岁 ,平均 5 6岁。体重 6 5~ 81kg ,平均 6 9kg。体表面积 1 6 9~ 2 10m2 。行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置换 7例、主动脉瓣置换 5例、双瓣置换 2例、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各 1例。术中搭桥 2~ 5支 /人 ,平均 3 2支 /人。体外循环方法  17例病人均使用Sarns80 0 0型心肺机。人工肺为J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