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癫痫和热惊厥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8例癫痫患儿,90例热惊厥患儿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水平。结果热惊厥组和癫痫组血清ACA—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癫痫组血清ACA—IgG阳性率高于热惊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热惊厥和癫痫患儿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癫痫和热惊厥患儿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8例癫痫患儿,90例热惊厥患儿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水平。结果热惊厥组和癫痫组血清ACA—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癫痫组血清ACA—IgG阳性率高于热惊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热惊厥和癫痫患儿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520例儿童癫痫与高热惊厥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与伴高热惊厥史的临床特点,探讨高热惊厥脑损伤及其与颞叶癫痫的关系。方法 对1990~2001年在本院儿科就诊的520例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家族史、持续时间、癫痫发作类型、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改变等。结果 125例(24%)患儿有前期高热惊厥史。伴高热惊厥史的急儿癫痫发作早且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与无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相比,伴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强直一阵挛发作较多,复杂部分性发作较少。387例患儿曾行影像学检查,4例提示有海马硬化均无高热惊厥史。在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中脑电图局灶起源的异常放电显低于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有6.4%(8/125)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和8.4%(33/395)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脑电图表现为单纯颞叶异常放电,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癫痫患儿中,高热惊厥可能伴有脑损伤,且可能与后期的癫痫发生有关,伴高热惊厥史不一定发展为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硫化氢(H_2S)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及转为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1年内转为癫痫的27例患儿纳入癫痫组,剩余81例患儿纳入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86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H_2S水平,分析其与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相关性。结果癫痫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热性惊厥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血清H_2S水平变化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1 h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1 h的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的患儿(均P0.05)。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1年内癫痫转化率为25.00%。癫痫组与热性惊厥组间年龄、初发惊厥时体温、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合并围生期异常、合并颅脑影像异常、首次发热惊厥1周后EEG异常及血清H_2S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_2S水平不是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清H_2S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呈负相关(r=-0.637,P=0.012)。结论血清H_2S水平越低,小儿热性惊厥及转为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微小RNA-148a-3p (miR-148a-3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03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热性惊厥患儿,根据热性惊厥患儿预后结局是否发生癫痫,分为热性惊厥癫痫组36例和热性惊厥非癫痫组86例,同期选择55例未发生惊厥的呼吸道感染仅发热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儿的血清miR-148a-3p、HMGB1、25(OH)D水平。收集3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miR-148a-3p、HMGB1、25(OH)D对热性惊厥患儿癫痫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热性惊厥癫痫组的血清miR-148a-3p表达量、HMGB1水平高于热性惊厥非癫痫组、对照组[(2.26±0.57)vs(1.71±0.43)vs(1.50±0.38);(7.45±1.87)μg/L vs(6.70±1.58)μg/L vs(5.33±1.29)μg/L;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低于热性惊厥非癫痫组、对照组[(26....  相似文献   

6.
癫痫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以影响神经元放电和惊厥阈的高低,研究双胎的癫痫符合率是证明遗传特点的一种方法,我院小儿神经科门诊,89年-99年共收治五对孪生儿患热惊厥继发癫痫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儿中男7例,女3例,其中双卵双胎1对。单卵双胎4对,发生高效惊厥的年龄,7月-1岁3例,1-3岁6例,4岁1例,继发癫痫时年龄,岁-2岁3例,2-4岁6例,5岁1例,其中热惊厥2-3次后转变成无热惊厥4例,抽搐4-5次后转变成无热惊厥3例,热惊厥2-3次后,由高热转变成低热惊厥3例。12发作时情况:5对孪生儿均在高…  相似文献   

7.
实验和临床资料都提示癫痫发作的易感性与神经递质异常有关,确定人体中特异性神经递质在癫痫病理生理机制中作用的方法是测定脑脊液(CSF)中的神经递质或其代谢产物,本文观察了热惊厥儿童CSF中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研究对象为41例因发热(体温>38℃)收入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患儿,分成3组:1组为未经治疗的17例,年龄2.4±0.7岁,虽持续发热但无惊厥史;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21例应用ACTH 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不含婴儿痉挛症),男13例,女8例,年龄从8个月到15 5/12岁,其中Lennox—Gastaut 综合征18例。7例有家族火,6例有高热惊厥史,8例有颅内感染史,1例有松果体畸胎瘤。曾有癫痫持续状态者13例,并以小运动型发作最常见。惊厥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定义为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发热的惊厥发作,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史者~([1])。热性惊厥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可反复发作。本文对有高危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在发热早期分别给予地西泮和苯巴比妥预防治疗,以探讨早期应用镇静剂预防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01—2015-06收治的229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地西泮组72例、苯巴比妥组76例与空白组81例。地西泮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6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009-06—2014-06在我院儿科住院的31例符合BIEC患儿进行病史采集,临床观察和出院后6~9个月随访。结果 31例患儿发病平均年龄19个月,秋冬季多见。83.8%患儿出现胃肠炎48h内发生惊厥,为全身性发作,发作≥2次者21例,每次持续1~3min。发作间期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正常,血生化、脑脊液正常。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达64.51%(20例),提示BICE与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4例短期应用抗癫痫药外,其他在癫痫停止后未再应用抗癫痫药。随访21例,患儿无复发,智力运动发育正常。结论BICE多发生在秋冬季胃肠炎的早期,复发反复出现全身性发作无热惊厥,预后良好,一般无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镇静剂在预防患儿热性惊厥引起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142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先行常规治疗,早期使用适量镇静剂治疗,对照组对症降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颅脑CT、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正常后出现痫性发作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发作期脑电图阳性、颅脑CT病理改变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镇静剂对于热性惊厥患儿有显著缓解全身惊厥症状,并预防热性惊厥引起的癫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以高热引起的惊厥最常见。我院急诊科2009-01—2012-12接诊123例高热惊厥患儿,经院前急救与护理,急救成功率达10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高热惊厥患儿123例,均为2009-01—2012-12我院急诊科接诊患者,男71例,女52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6个月~1岁61例,1~3岁43例,3~6岁19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1]。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即  相似文献   

13.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与儿童常见的发疹性疾病明显有关,儿童发疹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热惊厥。该研究旨在检测急诊科中热惊厥病人中HHV—6感染的证据。 以1992年7月~1994年6月某急诊科中的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由父母亲详述惊厥的特征、持续时间及复发情况、热惊厥时的最高体温及持续时间、惊厥前后的症状及热惊或无热惊厥的家族史。除常规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电解质测定、培养)外,收集血液标本做HHV—6分离并测量机体对病毒的血清学应答。根据医生的判断做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CSF)并做HHV—6病毒分离,病毒培养阳性或HHV—6滴度升高4倍者为HHV—6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有热性惊厥史的青少年癫痫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热性惊厥史与青少年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发病年龄〈18岁的青少年癫痫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者癫痫发作特点、辅助检查和服药情况。结果 符合癫痫诊断标准的4595例患者中发病年龄〈18岁者2699例占58.74%,其中原发性癫痫1573例占58.28%、继发性癫痫1126例占41.72%。青少年继发性癫痫以热性惊厥(297例占26.38%)为主要病因,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97例,均以部分性发作为主(χ^2=4.933,P=0.026)。有热性惊厥史患者神经影像学(χ^2=38.083,P=0.000)和神经电生理学(χ^2=4.469,P=0.035)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其中服药率约为66.67%(198/297),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者占70.20%(139/198)。结论 青少年继发性癫痫病因较为复杂,以热性惊厥为主要病因。无论单纯性或复杂性热性惊厥均以部分性发作常见,仍以传统抗癫痫药物为主,约1/3患者未服药或未正规服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恢复期SEP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 对133例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进行随访,恢复期SEP患儿21例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分析恢复期SEP高危因素.结果 试验组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癫痫持续状态、脑脊液HSV-1 IgG检出率、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高危因素为急性期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癫痫预防     
作者对症状性癫痫、癫痫(EP)发作及EP并发症的预防作了简要介绍。 症状性EP的预防有赖于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包括孕母疾患诊治的各项措施。防止早孕可很大程度上减少一批高危易感人群。该群体中的特殊危险因素有:早熟倾向、低体重新生儿、宫内及新生儿感染的易患性等。高热惊厥是一潜在危险因素,许多医生指出在第三次热惊厥后或热惊厥呈持续状态时应予以制止。慎用的方法是热惊厥之初予以安定灌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和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54例高热惊厥患儿为对照组,2014-01—2015-01我院收治的54例高热惊厥患儿为观察组,观察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并给予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和出院后1a内患儿的复发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与高热惊厥患儿有密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为96.26%,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为81.4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院后1a内观察组复发10例(18.5%),对照组19例(35.18%),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应当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期能够降低患儿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惊厥是新生儿常见的急重症,可导致新生儿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新生儿(出生后1周)惊厥对患儿脑的发育有较大影响,可导致多种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总结2001—10—2003—10院内发生的早期新生儿惊厥83例,并列病因和诊治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防治新生儿惊厥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临床问题,其发病率占儿童的3~4%,复发率约40%,患儿直系亲属的热惊厥病史,初发年龄<1岁及有无并发症是促使演变成无热或有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减少热惊厥复发的资料极少,作者的临床印象是首次热惊厥发作为高热的儿童惊厥复发率比低热患儿低得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监测对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2例脑瘫合并非癫痫发作性患儿作为对照组;所选患儿均采取视频脑电图监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痫样放电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同步节律放电发生率,并分析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与视频脑电图异常放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痫样放电发生率为79.03%,大于对照组(3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视频脑电图的同步节律放电发生率为66.13%,大于对照组的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频脑电图显示发作期痫样放电发生率为64.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发生率为4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显著提高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患儿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在临床发作的同时显示脑电图,分析其特征性变化,均有利于脑瘫合并癫痫发作性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