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制备血锌检测全血质控物以加强室内质控,监控血锌检测结果。方法采集健康人静脉全血,肝素抗凝,0.5%曲拉通1:200稀释无菌分装,-20℃冷冻保存。检测前平衡至室温,和临床标本一同检测。结果分装的全血质控物均一,-x为7.65 mg/L,s为0.24,各管间CV为3.14%,管间差符合要求;连续监测半年,计算其-x在7.60~7.76 mg/L之间s、介于0.40~0.48,CV在5.14%~6.31%之间波动。结论自制全血锌质控物性状稳定,质量可靠,可满足临床检测质控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自制血铅质控物及室内质量控制,监控血铅检测结果。方法:抽取健康人静脉全血,经抗凝处理后分装并低温保存。每次血铅检测时取一支复溶,随待测标本检测,常规用于血铅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自制全血质控物稳定、可靠。结论:自制全血质控物用于血铅检测,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血铅检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自制生化质控品用于临床生化检测的室内质控血清,评价自制质控品是否符合临床质控要求.方法 收集45份职业健康检查者静脉血,离心后血清混合,加入丙三醇并分装在子弹头管内,置于-20℃保存,每天取1支同日常标本一起上机测定.结果 自制混合血清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论 自制混合血清质控品符合临床使用的要求,可作为临床生化室内质量监测的质控品并定期进行实验室间比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伯乐质控品在冷冻保存不同时间后复溶的检测结果,研究伯乐质控品复溶后-30℃冷冻保存对其在Sysmex CA7000凝血仪上检测的稳定性影响。方法:取3瓶干粉状凝血质控品复溶后分装于14支具盖离心管中,留1支当天检测,其余13支-30℃冷冻保存,每天各取1支,快速复溶后随标本一起进行质控测试,测定结果导入伯乐质控软件中。结果:伯乐凝血质控品复溶后PT、APTT、TT、FIB结果的日间CV值均小于5%,分装后第2~14天的测定结果与开瓶当日的测定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伯乐凝血质控品复溶后-30℃冷冻保存14 d内,在Sysmex CA7000血凝仪上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HBs Ag检测的室内质控血清及对其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将若干HBs Ag阳性血清混匀,以及若干健康体检者血清混匀,经3 000 r/分离心15 min去除蛋白质沉淀,56℃加热30 min灭活处理备用。用处理后的正常血清对上述阳性标本做系列稀释至S/CO值2~3,用0.2μm滤膜过滤稀释好的质控血清除菌,按0.01%加入硫柳汞充分混匀,以每支0.5 m L分装、标记,-70℃保存备用。结果 HBs Ag自制质控血清质控图均值(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分别为:2.60、0.08、3.07。自制HBs Ag质控血清在室温2℃~8℃、-20℃、-70℃不同温度储存连续检测至S/C0值失控,结果室温下6 d在控;2℃~8℃两周内在控;-20℃、-70℃储存条件下12月内稳定、在控,且-20℃、-70℃储存条件下12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厂家不同试剂批号检测结果分析,每月检测20次,持续检测12个月,统计每月S/CO的、s、CV%,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弱阳性质控血清可用于HBs Ag室内质控血清制备与评价,质控效果和稳定性均符合国家质控物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定质控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检测的不确定度,减少检测结果误差。方法:依据GB4789.10-2010,分析质控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检验结果取对数后评定其不确定度。结果:质控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为1.6×104~2.8×104 CFU/ml。本次实验的重复性限为1.27,复现性限为1.34。结论:不确定度的分析能有效掌握检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和准确性。本次实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也适合检测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来获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获得较高的重复性,精准性以及可比较性的质量保证的目的。方法:笔者主要通过结合该院2015年年初至年末开展的临床免疫检验质控的活动实例的方法进行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以及相关解决对策的探讨。结果:针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而研究出具体的措施之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最终获得了质量非常高的检验结果。结论: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只有规范好免疫质控行为规范,采取科学标准化方法进行免疫质控才能有效避免各种人为非人为的影响因素带来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开展室内质控,以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监测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方法]针对北京吉比爱ELISA法试剂的特点,自己配制弱阳性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每次实验均带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检测,绘制质控图,并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前20次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S/CO值建立质控框架图,从21次开始外部对照结果的S/CO值进入质控状态,曾出现位移现象,经分析找到原因后,位移现象消失,质控图分布正常,实验结果可被接受。[结论]保证HIV抗体初筛实验检测的可靠性,必须建立一系列质控体系,并持续开展室内质控,同时应注意检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冻干人尿砷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方法 收集正常人尿液,通过过滤、混匀、分装、冷冻干燥、辐射灭菌制备而成,并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通过3家实验室检测对砷标准物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结果该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可稳定2年,量值及不确定度分别为(39.3±3.4)和(52.3±3.2)μg/L.结论 尿中砷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研制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行配置HIV抗体弱阳性血浆样本作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室内质控品的方法,力求保证HIV抗体的筛查质量。方法将3份HIV抗体阳性血浆样本等体积混匀,用1份HIV抗体阴性血浆样本倍比稀释该混匀样本,再用ELISA检测。根据稀释倍数和S/CO比值的散点图,确定弱阳性反应的稀释样本和相应的稀释倍数,制备和分装室内质控品,并对室内质控品做均一性评价、稳定性评价和冻融实验。评价后,连续20 d检测室内质控品,建立L-J质控图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根据散点图,稀释到2~(15)的样本的S/CO值为3.066,确定将HIV阳性混合血浆样本稀释至2~(15)来制备弱阳性室内质控品。均一性评价中,室内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为5.66%;稳定性评价中,分别放置于37℃、室温(22~25℃)、2~8℃、-20℃的室内质控品的CV均小于10%,并随着温度降低,CV减小;冻融实验的CV小于10%。L-J质控图的控制限为1.46±0.06(1_(1s))、1.46±0.12(1_(2s))、1.46±0.18(1_(3s)),连续10 d的室内质控品检测结果均在控。结论自制的室内质控品均一性、稳定性好,可反复冻融3次,可作为商品化质控品的替代品保证实验室HIV抗体ELISA检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Donabedian质量理论构建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结构-过程-结果指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探讨在质量理论指导下的三维指标能否提高手卫生管理质量。方法 对某医学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前采用常规注重结果指标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干预措施主要在Donabedian质量理论指导下,关注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指标,观察该方法与常规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于手卫生影响的差异。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血液净化中心各类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生组:52.38%、75.22%;护理组:69.49%、88.17%;护工组:52.72%、73.93%;清洁工组:12.54%、56.83%)、正确率(医生组:80.91%、94.07%;护理组:87.08%、95.49%;护工组:37.74%、56.20%;清洁工组:57.14%、59.49%)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考核成绩[(78.12±8.37)分VS (88.82±6.57)分],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33.33±2.07)瓶VS (53.50±1.81)瓶],手部细菌检测合格率(58.82% VS 91.18%),患者对工作人员手卫生满意度(88.92% VS 96.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深静脉导管感染率为2.1例次/1 000导管日,干预后未发生深静脉导管感染。结论 Donabedian质量理论指导下的工作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在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手卫生知识考核成绩,患者对工作人员手卫生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加强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0例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进行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2月),按非同周期法分为观察组(n=100,2019年1—12月,采用常规输血检验质量管理)、对照组(n=100,2020年1—12月,采用优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统计两组不良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对血气分析仪计量检定的要求,并指出在实施周期检定之后仍然有必要用质控液逐日或者定期对仪器进行质控检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RFIA法检测干血纸片TSH的质量控制。方法:对1年的质控干血纸片的TSH值进行统计学χ、P50、s、CV、最大值、最小值等指标分析;同时对血斑不同部位的TSH值测定。结果:质控干血纸片TSH测定值的x、P50均在标准值(真值)的±20范围以内,C1、C2的CV值分别在6.6%~11.7%、3.6%~15.5%;血斑取血部位以中心到边缘的1/2处所测TSH值接近真值。结论:TRFIA法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干血纸片TSH值精密度高,能有效进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5.
血液分析仪作为目前临床血液学广泛应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临床血液检验发展的新方向,使其更加规范化与自动化,但由于检测技术并非参考方法,因此做好质量方面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血液分析仪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因此需总结相应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新购进QA BeamChecker Plus射野分析仪进行全面质保以评价其性能。方法:分别照射X线和电子束测量面12次,X线时使用PTW参考电离室,计算标准差以评价各电离室重复性。使用QA BeamChecker Plus测得原始数据,使用自编软件利用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各项射野评价指标与Communication software 2.1.2软件显示值比较,验证其算法的准确性。在对QA BeamChecker Plus加上不同厚度材料和不加任何材料2种情况分别测量分析射野,并比较差异,以检验其抽样深度与使用公式的合理性,并验证推荐标准(3%和5%)的合理性。结果:5个分析射野平板电离室重复性测量均值,中心轴电离室最大标准差为±0.102%(16MeV电子线),上、下、右、左电离室最大标准差分别为±0.104%(6MVX线),±0.090%(6MeV电子线),±0.162%(20MeV电子线),±0.120%(6MVX线)。应用原始数据计算的平坦度、对称性、中心轴重复性与软件显示值符合性为100%。对于X线,3.5cm平面与10cm平面抽样点差别最大为15MVG-T方向对称性2.8(2.2);对于电子束,1.5深度平面与1/2R85深度平面差别最大者为16MeV-EG-T对称性0.8(1.3)。结论:QA BeamChecker Plus射野分析仪所使用平行板电离室重复性达到临床使用标准,所选择的测量深度抽样点及计算公式能反应射野输出指标相关变化。且使用快捷方便,是作为直线加速器射野日常质保检测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血站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医疗机构,其质量安全工作属于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良好的管理系统能够使各个质量要素的运行处于科学的运行之中。现代管理体系注重全面的质量管理,在科学管理内提高质量已经成为血站工作人员的共识。血液储供科储血,配血以及发血与临床输血安全具有的密切的关系,属于连接血站和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血液的保存治疗以及正确发放属于该科室的重点,足量的储血是患者救治的保证,故本文就血液储供科管理工作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卫生研究》1996,25(1):35-37
牛血样品通过低温冷冻、解冻及离心处理,除去细胞碎片后分成2份,1份为低水平,另1份加入Se~(+4)(高水平)。2份样品分别以2ml/瓶的量分装在棕色瓶中,冷冻干燥,辐射灭菌,最后于0℃以下保存。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其均匀性与稳定性。结果本标准物质至少可以稳定1年。采用多个实验室多种方法确定的标准值为:低水平:(99.9±6.9)μg/L,高水平:(981±42)μg/L。  相似文献   

19.
魏涛 《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1):52-53
目的:设计门诊采血信息系统,以解决随着检验项目的增多临床采血量不断增大,而医生手写化验单普遍存在字体潦草患者难以辨认的问题。方法:通过数据库管理信息技术的引入,增加结构化数据信息,合理调配流程结构。结果:实施后避免了重复抽血,减少了用血量,减轻了患者取血时的痛苦,并且提供标准打印化验单,以及可提供取血时间、取报告时间等信息。结论:门诊采血信息系统的技术改进实现了血液标本共享,减少了用血量,方便了患者和采血操作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