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许立新  吴翔雁  张斌  刘岗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893-1894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2岁~68岁.病变部位:颈椎4例,胸椎7例,胸腰椎15例,腰椎10例.病变涉及2个节段30例,3个节段6例,手术采用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选用前路钛板固定5例.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以上,优良率97%,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骨内固定后可纠正及预防脊柱畸形,骨融合率高,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存在问题.方法:自2002-10~2006-10采用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2例,病变部位为胸椎14例,腰椎1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脊柱结核和脊柱外结核无复发.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的17例患者,除D级的3位患者外,术后1a脊髓功能完全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0.2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角度为11±5 ℃.结论: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结核的愈合率、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并能早期离床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成人1~2个运动节段胸腰椎结核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32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钛钢板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男19例,女13例,年龄18~59岁。影像学显示1个椎间盘相邻2个椎体破坏21例,相邻2个椎间盘3个椎体破坏11例,脊柱后凸畸形14例,Cobb’s角10~25°,并发不全截瘫8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28例,延期愈合4例,随访1~4年,平均2.1年。14例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1°。椎间植骨5~7月均获骨性融合,8例不全截瘫者术后8~16个月完全恢复。结论胸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钛钢板短节段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脊柱结核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9岁~72岁,平均36.6岁。其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16例,腰椎结核6例,骶椎结核1例;累及1个节段8例,累及2个节段17例,累及3个节段9例,跳跃性结核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8例伴流注脓肿形成,16例患者伴不全瘫,所有病例均在全身抗结核治疗2周后手术。手术方式为: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植骨1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前路内固定18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后路内固定8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6例,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后路内固定3例。所有病例术中均在病灶清除植骨区域加用链霉素1g~2g,术后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超过12个月。结果:32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6个月,术后胸背、腰腿痛及局部疼痛均缓解,16例不全瘫患者除1例改善外,其余完全恢复,围手术期伤口延迟愈合2例,经局部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切口部窦道形成1例,经窦道切除、局部清创、换药后伤口愈合,未见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病例。植骨平均于术后6个月完全融合,融合节段矫正角度平均丢失4°。结论:根据脊柱结核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同时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意义及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2006期间收治的12例多节段腰椎结核患者,并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钛网无松动、移位和塌陷,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5°。2年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脊柱畸形矫正情况满意。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术式有术野显露清楚、病灶清除更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植骨融合率和结核治愈率高等特点,是目前外科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朱智  杨锴 《中原医刊》2007,34(15):32-33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0例,其中胸椎15例,胸腰椎4例,腰椎11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9.2个月。全部病例经彻底病灶清除后I期植骨内固定,前路固定20例,后路固定10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3.6个月(4个月一2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和窦道形成。结论 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增加了术后节段稳定性,植骨块牢固,植骨融合率高,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脊柱结核的病例数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而脊柱结核中99%为椎体结核,椎体结核常累及2个节段以上,病灶清除后易发生脊柱不稳,严重者导致脊髓晚发截瘫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方法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1月经过手术治疗脊柱结核618例,其中行椎间同期植骨233例占37.7%,病变部位颈椎3例,胸椎64例,胸腰段24例,腰椎142例,病变涉及2节段192例(82.4%)3节段41例(17.6%)采用病灶彻底清除同期椎间植骨,平均3.4年随访,优良率96.5%。结论(1)病灶彻底清除同期椎间植骨即可以部分恢复脊柱的既刻稳定性,又可以达到防止结核复发的目的,同时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2)前路植骨的优点在于病灶清除和前路植骨1次完成,同时植骨受到椎体压力的作用有利于融合,本组融合率达96.5%。  相似文献   

8.
一期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 :91例脊柱结核患者平均随访 13月均治愈 ,无局部复发 ,植骨全部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 3.7月 ,后突矫正角度 2 0°,治疗优良率达 95 .5 %。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 ,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小勇 《重庆医学》2007,36(6):549-550
目的 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效果.方法 对13例胸腰椎结核失稳并椎旁或腰大肌冷脓肿形成,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或切口暴露所需切除的肋骨加钛网植骨并双钉棒或钉板内固定,对侧腰大肌脓肿引流治疗.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6~28个月无复发,植骨部位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优良率达91%.结论 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并对侧腰大肌冷脓肿清除,是治疗该节段脊柱结核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前路器械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对21例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1例,女性10例,胸椎结核8例,腰椎结核13例(包括胸腰段),平均年龄49岁,全部病例均行术前和术后抗痨化疗。术中经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问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全部病例内固定物没有失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切口一期愈合,无脊柱后凸及侧弯畸形,无病灶复发。结论:胸腰椎结合治疗中用前路器械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及饲弯畸形,并为脊柱提供稳定性,促进病灶愈合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期间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病患者,分析其症状及截瘫改善、后凸畸形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1.5 a;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8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5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ASIA分级改善1~3级;植骨均在术后0.5~2 a融合,治愈率58.08%,好转率18.58%,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25.7°。结论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胸腰椎结核,并能同时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11年4月期间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卫生院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病的19例患者,分析其症状及截瘫改善、后凸畸形矫正与植骨融合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跟踪随访3.0±1.5 a;所有患者症状均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脊柱结核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52例脊柱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h,平均出血850mL。全部伤口均能一期愈合,术后2周即可起床活动,180d后可见椎板或椎间植骨轮廓不清,病灶处骨缺损已基本消失。伴有神经受损者中,2例Franke1分级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50例均恢复到E级。术后所有患者后凸畸形都得到矫正。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并有利于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56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常规短程化疗,定期复查,检测X片及血沉.结果 5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30个月),1例于术后4周再次出现窦道,重新行手术清除病灶.余经定期X线摄片复查证实植骨块均在术后6~8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松动移位,局部无复发,患者弯腰和下蹲活动无受限.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能提高植骨融合率,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冯大雄  康建平  叶飞  李骏 《四川医学》2010,31(8):1070-1072
目的总结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2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3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即前后路联合手术)2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方椎管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即单纯后路手术)10例,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①前后路联合手术21例,手术用时200-280m in,平均(220±18.3)m in,出血量400-600m l,平均(480±38.4)m 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5.2%。②单纯后路手术10例,手术用时150-180m in,平均(170±14.6)m in,出血量300-500m l,平均(410±38.4)m l,8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窦道闭合;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0%。全组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无1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应根据病损和脓肿的部位,具体分析。适当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减少损伤、彻底病灶清除、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5年10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椎结核,12例胸椎结核和16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I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及治愈情况。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36个月时植骨融合。结论I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刮除病灶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颈椎结核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随访1999~2001年严重颈椎结核患者10例,经一期前路刮除病灶、椎体间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局部结核无复发,植骨融合,颈椎后凸畸形得到纠正,神经症状均有改善.结论:一期前路彻底刮除结核病灶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颈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经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21例,平均31岁.其中C1-2 2例,C2-3 3例,C4-5 9例,C5-6 3例,C6-7 3例,C7 T1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其中,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5例,钛网植入内固定6例;应用钢板内固定19例, Apofix1例,枕颈融合1例.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颈围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其中1例使用钛网植入的病例中未融合,取出钛网再次髂骨植骨内固定后愈合;其余病例结核病灶愈合,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器械无断裂,无结核病灶局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天志  朱美忠  权正学  陈滔  邹文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91-1692,1686
目的:探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38例,17例有椎管内压迫,16例有神经功能损害,后凸畸形Cobb角9°~30°。术前ASIA分级:B级1例,C级5例,D级9例;术前VAS评分5~10分,平均7.6分。椎体间植骨病例均采用自体骨。术后继续四联标准疗程抗结核药,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获得12~48个月的随访,椎体间植骨病例6个月随访时均获得融合,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至2°~10°,随访丢失1°~2°,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神经功能损害术后获得不同程度改善,ASIA分级:1例B级恢复至D级;1例C级恢复至D级,4例C级恢复至E级;D级共11例,10例恢复至E级,1例无改变。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分,平均1.5分,VAS评分改善平均6.1分。结论:选择正确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达到椎管内减压、脊柱矫形、融合和脊柱恢复稳定的目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