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Ⅱ型胶原(CⅡ)的抗原性多肽CⅡ263~272及其变构肽在T细胞激活中的作用,以筛选可与HLA-DRB1特异性结合,而无或有低T细胞激活作用的CⅡ变构肽,为利用CⅡ变构肽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HLA-DRB1限制性T细胞激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固相合成法,用丙氨酸和甘氨酸替换CⅡ263~272序列中与T细胞受体结合的氨基酸,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这些CⅡ变构肽,观察CⅡ变构肽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HLA-DR1分子的结合能力;测定与CⅡ263~272或变构肽共孵育HLA-DR1特异性T细胞株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2浓度,研究CⅡ变构肽在T细胞激活中的作用。结果CⅡ变构肽(269A)可与抗原呈递细胞(L57.23)表面的HLA-DR1分子特异性结合;在HLA-DR1特异性T细胞激活系统中,CⅡ263~272在3.1~5.0滋g/ml的浓度下,可明显刺激T细胞激活,而CⅡ变构肽267A,268A,sub269~270,sub267~270未出现或仅有轻度T细胞激活作用(P<0.01或P<0.05)。结论 CⅡ263~272含有与HLA-DR1和与T细胞结合的抗原表位,可以刺激CⅡ特异性T细胞增生,替换与T细胞结合的氨基酸后,变构肽仍可与HLA-DR1结合,但对T细胞激活作用减弱或无T细胞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Ⅱ型胶原短肽(CⅡ260-272)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T淋巴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分别在建模1、2…8周后,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脾淋巴细胞,采用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CⅡ260-272短肽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并分析CⅡ短肽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滑膜炎及血管翳评分、成模时间及抗CⅡ及其短肽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滑膜炎和血管翳评分结果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用LSD法,方差不齐用Games-Howell法;2组间增殖水平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细胞增殖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2组间抗体水平比较用t检验.结果 免疫3周后,CⅡ短肽特异性T细胞即出现明显的增殖反应[0.963(0.332~1.628)],与0周组大鼠[0.332(0.331~0.3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T细胞增殖反应与成模时间及抗bCⅡ抗体、抗Cit-bCⅡ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4,0.413,0.575,P均<0.01).免疫2周后模型组大鼠中抗CⅡ260-270抗体(0.827±0.155)与0周(0.043±0.0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4周后抗bCⅡ抗体(0.362±0.062)、抗Cit- bCⅡ抗体(0.390±0.141)与0周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1);同时,这3种抗体水平与血管翳评分也有显著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 CⅡ短肽在建模早期即可刺激CIA大鼠脾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并在血清中检出针对CⅡ短肽的抗体反应.提示在利用CⅡ分子诱发CIA疾病发生过程中,该表位肽在驱动T、B淋巴细胞活化及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共同表位QK/RRAA对蛋白激酶A通路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料(RA)共同表位QK/RRAA及其变异对细胞内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测定HLA-DRβ、*0404及其变异体转基因细胞PKA、cAMP及腺苷环化酶(AC)的浓度及活性。结果 HLA-DRβ1*0404转基因细胞的PKA活力、cAMP水平及AC活力明显低于HLA-DRβ1*0403转基因细胞株(P<0.01)。HLA-DRβ1*0404序列第70-74位氨基酸QRRAA中的Q70及A74是抑制PKA信号通路的关键氨基酸。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共同表位QR/RRAA的表达可抑制PKA、cAMP和AC的活性,并由此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纯化制备含有编码T细胞受体(TCR)Vβ5.2和TCRVβ8.2基因片段的DNA疫苗,研究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大量纯化制备重组DNA疫苗pTargeT—TCR Vβ5.2、pTargeT-TCR Vβ8.2和空质粒pTargeT,观察重组DNA疫苗对CIA的保护效果,包括关节炎指数评分、大鼠后肢足关节的病理学分析、用Eli—spot法观察脾细胞分泌的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及其比值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抗Ⅱ型胶原(CⅡ)抗体水平的改变等。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重组TCRDNA疫苗pTargeT-TCRv135.2和pTargeT—TCRV138.2对CIA大鼠有较好的保护性作用,关节炎指数明显下降(P〈.05),炎性细胞因子IFN-γ水平(P〈0.05)、CD4^+/CD8^+比值(P〈0.05)和抗CⅡ抗体水平(P〈0.01)降低,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4水平升高(P〈0.05),病理改变亦较CIA对照组轻。且两种重组质粒联合治疗较单种重组质粒的效果更好。并且在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内检测到重组蛋白的转录和表达。结论重组表达载体pTargeT-TCR V β5.2和pTargeT-TCR Vβ8.2能明显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和体征,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Ⅱ型胶原 (CⅡ ) 2 63 2 72段多肽氨基酸替换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T细胞激活的影响 ,探讨以HLA DRβ1特异性低T细胞反应肽抑制RAT细胞激活的可能性。 方法 分离 3 9例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与去除T细胞受体结合表位的CⅡ修饰肽共同孵育 ,检测T细胞增生情况及患者血清中的CⅡ抗体浓度 ;分析T细胞激活与CⅡ抗体形成以及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5 6%的RA患者的T细胞在加入CⅡ 2 63 2 72原型肽和CⅡ蛋白刺激后有明显增生。在T细胞增生阳性的 2 2例RA病人中 ,68%的患者T细胞对替换第 2 68、2 69、2 70位氨基酸的CⅡ 2 63 2 72修饰肽的反应明显低于CⅡ原型肽 (P <0 0 5 )。T细胞增生与CⅡ抗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2 9,P <0 0 1)。短病程RA患者的CⅡ特异性T细胞增生较为显著。结论 RA患者的T细胞对去除T细胞受体结合表位的CⅡ修饰肽呈低反应性 ,CⅡ特异性T细胞激活与CⅡ抗体生成有密切关系。低T细胞反应性CⅡ修饰肽可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T细胞激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中HLA-DR分子表达量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DR分子表达量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RA患者活动期34例,静止期40例;正常对照(NC)43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ARA)21例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8例,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HLA-DR分子表达量。同时在活动期RA治疗3个月前后,分别检测HLA-DR分子表达量、类风湿因子(RF)及对症状计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RA活动组HLA-DR分子表达水平最高(P<0.05),ARA组及RA静止组较NC组明显增高(P<0.05),而SLE组与NC组无明显差别(P>0.05);②RA活动组HLA-DR分子表达量及RF的阳性率均在治疗后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①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有助于RA的诊断及监测RA活动度;②HLA-DR分子表达量与RF的动态变化相平行;③动态观察HLA-DR分子表达量变化有助于判断RA病情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关节炎急性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口服Ⅱ型胶原免疫活性肽段(250-270))[CⅡ(250-270)]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共价复合物,观察其是否能产生免疫耐受。方法 DBA/1小鼠分成Ⅰ、Ⅱ、Ⅲ、Ⅳ组,Ⅰ组为健康对照,Ⅱ、Ⅲ、Ⅳ组小鼠制成CIA。Ⅲ组小鼠于关节炎发病率达到100%后,灌胃CⅡ(250-270 )-CTB共价复合物,Ⅳ组小鼠于初次免疫后第14日灌胃CⅡ(250-270)与CTB的混合物。记录小鼠关节炎症评分及病理评分。关节炎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关节炎累计评分及组织病理累计评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Ⅰ、Ⅱ、Ⅲ、Ⅳ组的关节炎发生率分别为0、100%、100%和25%;关节炎累计评分均值分别为0、5.0±1.7、10.8±2.8和1.0±2.0;关节炎病理累计评分均值分别为0、16±8、32±13和7±6。结论 CIA小鼠于免疫后的关节炎临床前期口服CⅡ( 250-270)与CTB的混合物能抑制关节炎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关节炎急性炎症期口服CⅡ(250-270)-CTB共价复合物后可能使关节炎症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流感病毒血凝素(HA)306-318多肽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1限制性T细胞激活中的作用,以及HA306-318变构肽对T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利用HA306-318变构肽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T细胞活化的可干了性方法利用HLA-DR1转基因细胞株检测去除T细胞受体(TCR)结合位点的HA306-318变构肽与HLA-DR1分子的结合:以HLA-DR1限制性抗原递呈系统.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法检测HA306-318及其变构肽诱导T细胞活化的作用,以及该变构肽对T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HA306-318原型肽可以活化HLA-DR1限制性T细胞,可诱导细胞增生及分泌白细胞介素(IL)-2;HA306-318变构肽可与HLA-DR1分子结合,无T细胞激活能力,并可有效抑制HA306-318原型肽以及Ⅱ型胶原(CⅡ)263-272多肽诱导的T细胞活化。结论HA306-318多肽可以介导HLA-DR1特异性T细胞激活,HA306-318变构肽作为HLA-DR1特异性非T细胞激活肽,可以抑制HA306-318以及CⅡ263-272抗原肽诱导的T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γδT细胞比率和凋亡的影响,探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的Wistar大鼠关节炎为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雷公藤内酯醇按4μg/100g体重肌肉注射给药,每3 d 1次,31 d处死动物,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γδT细胞比率,流式细胞仪测定γδT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A模型组外周血中γδT细胞比率明显下降,凋亡率升高,P<0.01;经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γδT细胞比率恢复,接近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γδT细胞凋亡,调节CIA大鼠外周血γδT细胞比率,可能是雷公藤内酯醇治疗R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宿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分子与HBV感染相关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6例HBV感染自动恢复者的HLA Ⅱ类分子及其等位基因。结果: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HLA Ⅱ类分子DR12在恢复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增高(10%比38%,rr,0.19;P矫正<0.025);HLA-DR12的等位基因DRB1*1201的分布频率也显著增高(3%比32%;rr,0.07;P矫正<0.005)。而R9(43%比18%;rr,3.52;P矫正<0.025)和DQ9(43%比20%;rr,3.13;P矫正<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恢复者。结论:HLA-DR12和DRB1*1201可能对机体免受HBV长期感染有保护性意义。而HLA-DR9或DQ9可能使宿主易发生HBV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的HLA-DRβ1基因亚型对细胞内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测定HLA-DRβ1^*0401、^*0402、^*0403、^*0404亚型转基因细胞内PKA、cAMP及腺苷环化酶(AC)的浓度及活性。结果:RA相关的HLA-DRβ1^*0410和^*0404转基因细胞的PKA活力、cAMP水平及AC活力明显低于HLA-DRβ1^*0402及^*0403转基因细胞(P值均<0.01)。结论:RA共同表位QK/RRAA的表达可抑制PKA、cAMP和AC的活性,并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内PKA信号通路参与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5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和10例良性血液病病人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结果:88.9%MDS表现二系或二系以上免疫标志异常,基中CD2、CD71、CD13、CD33、HLA-DR、CD34免疫标志变化最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组:CD2、CD71(P<0.05)、HLA-DR(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RAEB:除上述标志同RA外,髓系相关标志CD13、CD33(P<0.01)和干/祖细胞标志CD34明显增高(P<0.05);RAEB-t组:髓系相关标志CD13(P<0.05)、CD33(P<0.01)和干/祖细胞标志CD34、HLA-DR(P<0.01)表达率增高。CD15:HLADR与CD15:CD34比值在RAEB-t最低。  相似文献   

13.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硝苯地平和比索洛尔.与正常血压组进行比较,高血压组比正常血压组舒张早期时相ⅡA-D.ⅡA-MVD间期延长,左室充盈波A增高(P<0.01),A/R比增加(P<0.05)。硝苯地平使高血压组舒张功能改善(ⅡA-D.MVO-D缩短(P<0.01)。比索洛尔使高血压组MVO-D间期延长(P<0.05),A波振幅降低(P<0.05),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胶体磷酸铬32P关节腔内注射对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胶体磷酸铬^32P对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影响,为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探索一条新路。方法 利用Ⅱ型胶原免疫SD大鼠诱发的关节炎模型(CIA),给予胶体磷酸铬^32P踝关节腔内注射,观察右踝关节左右径平均宽度、关节体积、关节指数及关节病理的变化。结果 与CIA对照组相比,注射后6周右踝关节左右径平均宽度、关节体积与CIA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关节指数二者差异无显著性。组织病理学改变示滑膜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相对较轻。结论 提示胶体磷酸铬^32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能减轻CIA关节滑膜的增生,对CIA有一定治疗作用,可用于难治性RA的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可作用于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特异性CD3^ T细胞比率,方法:筛选HLA-A2患者:将MHC:Ig双体融合蛋白试剂,加入HBV核心蛋白(C),聚合酶蛋白(P)及表面抗原蛋白(S)中HLA-A2限制性合成肽,与患者CD3^ 细胞作用,采用双重荧光抗体染色,用FACS检测各患者的特异性T细胞比率,同时设立各种对照管,结果:23/54例(42.6%)患者为HLA-A2,其中15例经用HBV C,P,S肽染色后,5例患者的特异性CD3^ 阳性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管,4例患者有结合S肽的特异性CDs^3 细胞,其中1例同时可结合P肽,1例仅与P肽结合,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与特异性肽结合的CD3^ T细胞比率较少,MHC:Ig双体融合蛋白技术使用方便,但非特异性染色率偏高,本技术可用于随访治疗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OE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对38例OEH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OEH患者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CD4+/DS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CD8+细胞数量变化尤为明显,OEH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明显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明显升高(P<0.01);CD8+细胞数量与RBC-C3b呈正相关(T=0.667P<0.05),而与RBC-ICR呈负相关(r=0.721P<0.05);RBC-C3b与RBC-ICR呈负相关(r=-0.581P<0.05)提示:OEH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及在滑膜组织的表达。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法检测两组晚期关节滑膜组织IL—17表达。结果对照组和造模组均有一定水平IL—17表达,同期成模组较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明显升高(P〈0.01),成模组IL—17在早期就开始升高,到中晚期达到较高浓度,中晚期与早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成模组滑膜组织表达IL-17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P〈0.01)。对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与关节病理破坏程度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早期P〈0.01;中期P〈0.01;晚期P〈0.05)。结论IL—17在CIA大鼠滑膜组织及不同时期血清中高表达,与关节滑膜的病理破坏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类风湿关节炎(RA)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Ⅱ型胶原特异性T细胞系与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建立Ⅱ型胶原特异性T细胞系 ,研究其对关节炎的诱导作用。方法 通过用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鸡Ⅱ型胶原 (CCⅡ )皮内免疫注射诱导Wistar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CIA)。取CIA大鼠肠系膜淋巴细胞在体外用CCⅡ刺激扩增、建立CCⅡ反应性T细胞系。用3 H TdR掺入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其克隆扩增情况和表型格局。观察T细胞系过继转输后Wistar大鼠关节炎的发生情况 ,同时通过肉眼观察和组织化学法鉴定受体大鼠踝关节的病理特征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中抗CCⅡ抗体。结果 成功建立T细胞系。通过用荧光素标记抗体作细胞表型分析显示 :所建细胞系 98 2 %为T细胞 ,其中 89 7%为CD4 + T细胞。过继转输试验结果显示 :当注入细胞为 5× 1 0 7时可导致 5 0 %大鼠产生关节炎 ,抗CCⅡ抗体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成功建立T细胞系 ;T细胞系转移关节炎的结果提示 :T细胞在CIA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为RA发病机制的研究和T细胞疫苗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大鼠滑膜细胞增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CK-8对TNF-α诱导的大鼠滑膜细胞RSC-364细胞、Ⅱ型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增生的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CCK-8对TNF-α作用下RSC-364细胞对白细胞介素(IL)-6分泌的影响。结果:在TNF-α存在的情况下,10^-6、10^-7和10^-8mol/L浓度的CCK-8对RSC-364细胞和CIA大鼠滑膜细胞的增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10^-6mol/L浓度的CCK-8对RSC-364细胞IL-6的产生则呈刺激作用,CCK的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可拮抗CCK-8对IL-6产量的促进作用。结论:CCK-8在TNF-α存在的情况下可抑制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细胞和CIA大鼠滑膜细胞的增生,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IL-6的产生实现的,提示CCK-8可能具有潜在的调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312例结肠镜检查者肠道清洁前随机分为口服甘露醇组(A组)、口服番泻叶组(B组)、结肠循环冲洗组(C组)及联合B方法与C方法(D组)。据结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I-Ⅲ级)和清洁范围(0-4度)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D组肠道清洁程度和清洁范围最理想,其肠道清洁程度满意-比较满意率(I+Ⅱ:96.2%)显著高于A组(82.1%;P<0.01)、B组(85.7%;P<0.05)和C组(69.3%,P<0.01)。C组降结肠以下清洁率(65.4%)显著高于A组(37.1%,P<0.01)和B组37.7%,P<0.01),同时其肠道清洁失败率(30.8%)也显著高于B组(14.3%,P<0.01)。此外,C组副作用发生率(3.8%)显著低于其他三组(A组43.6%,B组54.5%和D组58.2%,P均<0.01)。结论:口服水泻剂联合结肠途径治疗机循环冲洗法是比较理想的全结肠清洁方法,单纯结肠循环冲洗法适合于乙状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