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亚硝基化台物(简称亚硝胺)是经动物实验初步证实有致癌作用的一千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学致癌物中研究较多、资料积累较完整的一类有很强烈致癌活性的化合物。以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进行动物体内代谢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和家鼠肝脏内的代谢作用极为相似,包括代谢速度和核酸水平的甲基化等。致癌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食管、肺、胃和肾脏,还能通过怀孕动物  相似文献   

2.
致癌试验的目的是考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潜在致癌作用,从而评价其可能对人类的相关风险,是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啮齿动物致癌试验的结果与人类安全性评估的相关性经常引起争议,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其作用方式,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当啮齿动物致癌试验出现阳性结果时,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毒性病理学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来评估与人类的相关性。简要介绍动物致癌试验结果与人类相关性的必要性、致癌试验基于作用方式与人类风险评估无关的肿瘤、致癌试验基于作用方式与人类风险评估可能无关的肿瘤,以期为我国非临床药物致癌试验的结果分析和药物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第7次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的报告认为:现有的疫苗效力试验方法不可能准确地表示出新型疫苗的免疫原性,从而有必要利用不同的试验方法以测出标准NIH法不能检测到的疫苗的真正效力。作者运用(1)同源毒株LEP攻击的NIH试验;(2)接种疫苗的实验动物的肌肉内攻击试验;(3)实验动物和人的暴露后疫苗处理试验;(4)实验动物和人体的抗体诱导试验,四种体内法检测PCEC狂犬疫苗的效力,并将它们的结果与标准NIH法以及改良的体外抗体结合试验(ABT)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同源攻击毒株LEP在NIH法中得到的结果接近改良ABT的结果;肌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提取成分及其单体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综述了银杏叶提取物和单体抗脑缺血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自由基机制。方法根据近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 ,按整体动物脑缺血的实验模型以及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实验模型的顺序 ,重点讨论银杏叶提取物、黄酮苷、萜烯内酯和单体内酯这几种成分。同时从药物对自由基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机制的分析。结果与结论各种成分对实验动物的体内外脑缺血缺氧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它们对自由基的影响可能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杜娟  孙梅贞  薛芬 《药学学报》1989,24(9):711-714
放射性元素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放射性污染而造成的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并长期存在,是致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螯合剂DTPA加速排出体内的放射性元素是临床上常用方法之一。但长期使用DTPA会造成体内所必需的二价金属离子的衰竭而影响人体正常代谢。同时DTPA对~(234)钍的促排效果也不理想。一类新的邻苯二酚类螯合剂LICAM系列用于促排放射性核素钚,动物实验效果较好,但未见促排~(234)钍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防癌药物的研究——维生素甲酸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防癌药物,从改变维甲酸的结构、物化性质,以改变在体内的运转、分布和生物活性,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的目的,而合成了27个维甲酸酯和酰胺衍生物。部分化合物已进行预防致癌实验。结果证明,有些化合物有效,其中维甲酰(4-乙氧羰基苯胺)(1)的效果较好,毒性低,可能是一个有希望的防癌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紫檀芪(pterostilbene,PTE)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并从体内及体外探讨其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利用Y迷宫及水迷宫实验考察动物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考察神经元突触结构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体外利用CCK8试...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形成和体内外很多因素有关,在外因中,除化学及物理因素外,病毒病因特别受到重视。1974年召开的十一届国际肿瘤会议上交流的两千余篇论文中,基础理论占半数以上,其中又以有关肿瘤病毒方面的论文为最多。动物肿瘤病毒自从1908年Ellerman和Bang等发现鸡白血病病毒以来,已分离到的动物肿瘤病毒有30余种150多株。它们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从两栖类、禽类、啮齿类、哺乳类直到灵长类。目前,许多动物肿瘤的病毒病因已经十分肯定,因为动物肿瘤病毒己可分离培养成功,培养的病毒能在易感动物诱发肿瘤,而且从肿瘤中能再分离出同样的病毒。近十多年来,国外实验动物肿瘤的研究非常活跃,而且特别重视病毒致癌机理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可供人类肿瘤病毒病因研究参考,并可  相似文献   

9.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s)是人及动物体内最重要的细胞膜吸收转运蛋白,在肝脏中有大量分布,介导多种内源性物质及临床常用药物的吸收转运,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清除过程.许多植物药及其有效成分是OATPs的底物,它们对OATPs活性表现出抑制或者诱导作用,从而对OATPs介导的其他药物转运产生影响,改变药物生物利用度或产生不良反应.本文概述了基于OATPs介导的植物药-化学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化学致癌物质是肝癌病因学中的重要因素,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苯巴比妥(PB)、二乙酰胺基芴(2-AAF)等已知的致癌物建立的各种致癌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化合物的潜在致癌性及癌变过程的机制研究.本文介绍了包括中期致癌模型、抵抗性肝细胞(resistant hepatocyte,RH)模型、转基因动物致癌模型、中期致肝癌模型及多器官致癌模型等常用模型有其各自的特点及用途.  相似文献   

11.
无机砷对机体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机砷是已知人类的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73年首次评估了砷及其化合物的可能致癌作用,认为大量暴露于含无机砷的药物、饮用高砷水及职业性接触,可能与皮肤癌高发有关。1979年IARC根据由于生活性摄入、职业暴露或者医疗性应用而长期接触者的结果,把砷及某些砷化物归类为1类致癌剂,即人类致癌剂。1980年IARC根据再次评估的结果,确认砷及其化合物是人类肺癌发生的一个原因。1987年IARC根据从动物致癌实验得到的“有限证据”,支持砷是一种人类致癌剂,其致癌度可与烟草和家居中的氡相比[1]。除上述致癌作用外,无机砷对机体其…  相似文献   

12.
<正>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长寿基因”之所以能使生物长寿,可能是因为它们拥有抗癌能力。生物学家多年来在线虫、老鼠和两翼昆虫体内发现了一些可大大延长生物寿命的基因。这些基因参与多种生物化学过程,涉及生长激素、胰岛素、食物摄取和热量限制等方面。据英国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着重研究了其中一种”长寿基因”DFA-2与肿瘤生长的关联。这种“长寿基因“是一种影响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基因变种,此前研究显示它可使实验动物的存活期大幅延长。而另一种致癌的变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是在小鼠胸腔中注入致癌质,以观察肿瘤发生之规律。致癌质用甲基胆蒽(Methylcholanthrene)300毫克溶于国产橄榄油30毫升中(橄榄油事先过滤),用玻璃棒搅匀,放冰箱中待用动物本室纯系饲养中之天津种小白鼠243只实验组:  相似文献   

14.
大鼠皮涂左旋咪唑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有人用皮肤涂擦(简称皮涂)左旋咪唑(LMS)来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据认为它可能成为预防动物丝虫感染的有效剂型及给药途径。本实验报道大鼠皮涂~3H-左旋咪唑后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并与肌注的药代动力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实验感染树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是对人乙型肝炎病毒(HHBV)敏感的动物。但黑猩猩和长臂猿珍贵稀少,而且它们接触人群后可自然感染HHBV,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较理想的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庞其方等(1981)用树鼩(TupaiaTree Shrws)进行感染HHBV的实验研究,认为树鼩可能对HHBV敏感。树鼩是最低等的灵长类动物,近年来在单纯疱疹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以及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癫痫、肿瘤等疾病的研究中,显示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实验动物。本文报告用廉价易得的树鼩进行人工感染HHBV的实验研究。同时用环磷酰胺抑制树鼩的免疫功能,进一步研究树鼩对HHBV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6.
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 methylpachyma tan)对动物实验性肿瘤的体外培养及体内抑瘤实验均有强烈杀伤癌细胞的作用,并显著延长实验动物的生命。其抗肿瘤活性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临床应用于治疗胃癌、肝癌等病人,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进食欲,减  相似文献   

17.
氟康唑(Fluconazole)是一种双三唑化合物,化学名为2-(2,4-二氟苯基)-1,3-双(1H-1.2,4-三唑-1-基)-2-丙醇,商品名为大扶康(Diflucan)。 药理作用 氟康唑对正常动物和免疫缺损动物的实验性真菌感染均很有效。氟康唑体外实验的活性虽差,但对选择的体内感染有良好的疗效。在体内试验时,氟康唑对浅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研究了~(14)C-棉酚在小鼠、大鼠、犬和猴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小鼠和大鼠于单次口服~(14)C-棉酚后6~9小时,血内放射性达高峰,生物半衰期分别为31和16.5小时。口服~(14)C-棉酚48小时后,以胃肠道内容物及肝、肾内放射性最高。睾丸内放射性大鼠比小鼠要高。进入体内~(14)C-棉酚,放射性排出主要通过粪便,少部分从尿排出。以犬和猴(各1只)进行比较研究,也获得类似结果。它们睾丸内放射性均比大鼠低。与其它三种动物比较,犬心脏内放射性最高,猴体内放射性从粪便中排出最快。本文结果提示棉酚对不同动物的抗生育作用与毒性作用之间的差异,可能与它在相应脏器内的分布、蓄积及排泄速度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谷胱甘肽是一个有生物活性的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三肽。它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它不仅存在于人及动物体内,在植物、细菌体内也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它以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存在。GSSG在动物体内受GSH还原酶的作用而成为GSH。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对肿瘤的作用干扰素(Interferon)是一种抗病毒物质,是脊椎动物细胞对病毒感染或其他刺激物的天然反应物。由于没有毒性和抗原性,活性强,在临床上受到一定的注意。最近发现,干扰索在体外及体内均有抗肿瘤效应,因而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有用的抗癌药物。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干扰素可以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