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声观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CCA)及锁骨下动脉(SA)超声检测对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82例高血压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患,并与54例健康人作对照,用高频超声同时检测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面积(IMS)、斑块指数、管腔内径及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各患病组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组,以心脑血管疾病组增高尤其显,各患病组管径较健康组增宽,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加。结论: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可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并研究血管顺应性。方法:对75例老年高血压患及42例对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脂质斑块、VS(峰值流速),SV(每搏量),CCSF(颈动脉血管收缩分数),PI(脉动指数),RI(阻力指数),VD(舒张末血流速度),AT(加速时间)进行检测,并观察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高血压各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SV,CCSF,VS,PI,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T时间延迟,高血压各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及血流顺应性降低是老年高血压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经济、快捷的方法.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及观察颈部斑块形态目前研究较多,但对动脉硬化与锁骨下动脉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对随机人群锁骨下动脉进行筛查,旨在探讨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的部位,同时探讨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4例)及非冠心病组(66例),检测颈总动脉及颈动脉分又处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宽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 7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76例患者中发现阳性结果 70例 ,其中颈动脉硬化斑块 2 4例 ,颈动脉内膜 -中层粗糙增厚 (IMT>1.0 mm)的 4 6例。 3例患者存在较严重颈动脉狭窄 ,狭窄程度 >5 0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颈动脉病变提供了一种无创可重复、有效的检查方法 ,可作为临床高血压患者常规检查及效果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高频B型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测冠心病病人50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病人57例(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数,统计分析两组病人两项指标的差别;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各部位的IMT均比对照组明显厚(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检测出的斑块数也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的增多与冠心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普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分析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普伐他汀40 mg 24周前后的临床特征,并行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通过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析血压参数的特点。结果用药前夜间平均SBP及脉压(PP)均显著高于用药后(P<0.05)。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IMT用药后为(1.334±0.145),显著低于用药前(1.554±0.234)(P<0.01);用药后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为(0.46±0.17),显著低于用药前(0.57±0.18)(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降脂,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效改善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和颈动脉硬化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统计学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相关研究。结果: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出粥样硬化斑块11例,占22%,未检测到斑块的患者39例,占78%,有斑块的患者年龄大于无斑块的患者,且两组年龄间存在差别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与年龄有关;39例无斑块患者FMD与对照组相比,与斑块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未出现动脉硬化斑块前已出现血管内皮障碍的超声表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存在于高血压的动脉硬化进程中。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和评价高血压早期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和颈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58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象,其中对照组168例为非脑卒中健康体检者,卒中组290例为缺血脑卒中患者。分析2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及不同狭窄程度发生率。结果卒中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发生率、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5),卒中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及狭窄程度与缺血脑卒中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共154例,同期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其分为IMT正常组(69例)及颈动脉硬化组(85例),以24 h收缩压变异性中位数为分界点,分为低BPV组(77例)和高BPV组(77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较颈动脉IMT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IMT均显著增高(P0.05);相对于低BPV组患者,高BPV组患者有更高的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P0.05);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与颈动脉IMT(r=0.64,P0.05)呈正相关。结论高血患者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维持原有降压方案不变,治疗组在原有降压方案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IMT及baPWV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HDL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aPWV明显降低(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IMT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辛伐他汀组IMT、baPWV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通过降低IMT及baPWV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指标变化以及颈动脉内膜的超声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1152名,分为正常血压组(301名),高血压前期组(378例),高血压组(473例)。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基本资料调查、血生化检验,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入选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描述其斑块回声影像。结果3组人群中年龄、性别、腰臀比(WHR)、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χ^2值分别为21.54、62.228、36.2634、1846.131、415.82、3.123、43.539、17.757,P均〈0.05);3组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125,P〈0.001),高血压前期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31.2%与23.3%,P〈0.001],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高血压前期组[(68.9%与31.2%,P〈0.001];3组人群粥样硬化斑块声像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67,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男性、高龄、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收缩压升高有关(P均〈0.05)。结论高血压前期即存在相关危险因素水平的升高,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监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意义。方法:使用HP—5500高频超声对160例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在40~55mmHg者为一组,脉压差>55mmHg者为一组),观察其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脉压差>55mmHg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及粥祥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大于脉压差为40~55mmHg者(P<0.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膜—中膜情况,在高血压动脉粥祥硬化的预防及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轻中度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患者血Hcy与颈动脉IMT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检验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及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轻中度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患者各60例分别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监测其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轻中度高血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5.43±1.02)mm o 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2±0.03)mm;合并冠心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38.34±1.23)mm o 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97±0.09)mm,两组相比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17.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70例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组)和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B组)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24h、7:00-22:00(白昼)、22:00-次日7:00(夜间)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SSD)、平均舒张压标准差(DSD)。结果:A组在24h、白昼和夜间SSD、DSD的平均标准差均高于B组(P〈0.05,0.01)。结论: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24h、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斑块患者经强化降脂后,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方法 102例确诊为老年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10 mg/d)48例及强化降脂组(20 mg/d)54例,治疗1年后检测TC、LDL-C、HDL-C和TG水平,超声观察CIMT最厚处和最薄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及颈动脉斑块指数(P1)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1年CIMT最厚处和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CIMT最薄处、FMD、TC、LDL-C和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降脂组:CIMT最薄处(0.85±0.20)、(0.83±0.22)mm,FMD(3.85±1.41)%、(7.91±1.05)%,TC(6.46±1.19)、(4.82±1.26)mmol/L,LDL-C(4.71±1.00)、(3.16±1.00)mmol/L,TG(1.55±0.45)、(1.49±0.44)mmol/L;强化降脂组:CIMT最薄处(0.84±0.20)、(0.63±0.17)mm,FMD(3.74±1.38)%、(10.25±1.58)%,TC(6.36±1.06)、(4.10±1.00)mmol/L,LDL-C(4.73±1.01)、(2.28±1.26)mmol/L,TG(1.56±0.53)、(1.50±0.49)mmol/L,P均<0.05].而且治疗后1年强化降脂组较常规降脂组差异更明显(P均<0.05).结论 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降低CIMT.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斑块、减缓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倪敏  张永青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041-104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9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伴有高血压与否分为两组,50例为T2DM伴高血压组,49例为单纯T2DM组;选择4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三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Hcy的水平,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伴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13.35±3.58)μmol/L]高于单纯T2DM组[(9.62±2.42)μmol/L]及正常对照组[(6.8±2.56)μmol/L](P均〈0.01);单纯T2DM组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伴高血压组颈动脉左侧、右侧IMT[(1.05±0.14)mm、(1.06±0.17)mm]均高于单纯T2DM组[(0.88±0.13)mm、(0.88±0.15)mm]及正常对照组[(0.86±0.11)mm、(0.87±0.13)mm](P均〈0.05)。结论高Hcy血症在T2DM伴或不伴有高血压患者中均高发。T2DM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与高Hcy血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