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139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的手术时机、诊断方法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3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40个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治过程,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关系、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术前按Hunt—Hess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其中Ⅰ级42例,Ⅱ级52例,Ⅲ级25例,Ⅳ级20例。结果本组近期疗效良好率75.5%,病死率7.9%;Ⅰ级患者最近一次动脉瘤破裂后3d内手术(早期)、4~14d手术(中期)和14d后(延期)手术,近期疗效均为良好,Ⅱ级疗效良好患者比例依次为9/9、26/35、8/8,Ⅲ级患者依次为6/7、9/13、4/5,Ⅳ级患者依次0/6、0/6、3/8;8例行CTA检查的患者,结果与DSA检查及手术结果均符合。结论Hunt—Hess评分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应尽早手术,但Ⅱ级患者CT显示出血量多的患者在最后一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4d手术,近期疗效不确定;Ⅲ级患者若错过早期手术机会宜延期到14d后手术。Ⅳ级患者应延期到14d后手术。CTA可作为可疑前交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117例,其中Hunt—Hess分级(Ⅰ~Ⅲ)级97例,Ⅳ级12例,Ⅴ级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开颅手术6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56例。结果 手术治疗组中(Ⅰ~Ⅲ)级病人53例,术后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死亡1例;手术组中Ⅳ级、Ⅴ级8例,3例术后因脑梗死死亡,2例遗留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介入治疗组中(Ⅰ~Ⅲ)级病人44例,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短暂性偏瘫3例,永久性精神症状1例;Ⅳ级、Ⅴ级病人12例,其中1例介入治疗后死亡。结论 在动脉瘤形态既适合手术治疗又适合介入治疗的情况下,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病人手术与介入疗效相似,并发症发生率接近,但脑肿胀明显的Ⅳ级、Ⅴ级病人,血管内治疗较手术易于操作,风险较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破裂小脑下前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破裂小脑下前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临床症状、Hunt-Hess分级、影像学资料等)、治疗方式(显微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治疗安全性(术前或术中动脉瘤有无再次破裂出血,术后有无新发颅内出血、梗死以及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等)、疗效(动脉瘤是否完全夹闭或栓塞完全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栓塞效果采用改良Raymond-Roy分级评估)及随访情况(影像学随访和临床随访)。结果 共计纳入17例破裂小脑下前动脉瘤患者,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24~77岁,平均(52±14)岁;4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既往有系统性血管炎病史。5例患者动脉瘤位于脑桥前段,7例位于脑桥外侧段,1例位于绒球段,4例位于皮质段。入院Hunt-Hess分级:Ⅱ级13例,Ⅲ级3例,Ⅴ级1例。显微手术治疗10例,血管内治疗7例。所有显微手术治疗患者动脉瘤均完全夹闭,血管内治疗患者术后即刻DSA评估动脉瘤改良Raymond-Roy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4例形成脑内血肿)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4例形成脑内血肿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采用"三H"疗法,予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治疗。结果 17例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后随访0.5~3 a,根据GOS:Ⅴ级10例,Ⅳ级4例,Ⅲ级2例,Ⅰ级1例。结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应及早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对形成脑内血肿者应急诊清除血肿、探查夹闭动脉瘤。术后采用"3H"疗法、给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颞叶血肿起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以颞叶血肿起病的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的1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H&H分级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2例。有3例患者术前行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大翼点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证实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出院后随访312个月,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前H&H分级Ⅲ级的10例患者中,术后恢复良好6例,轻度伤残3例,严重伤残1例;4例Ⅳ级患者中,术后轻度伤残3例,严重伤残1例;2例Ⅴ级患者中,严重伤残1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以颞叶血肿起病动脉瘤多为后交通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瘤,术前充分了解病情并行CT血管造影检查、术中彻底探查是提高疗效和预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行血管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35例(41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72h内)患者中,19例(20个动脉瘤)采用开颅血管夹闭术(夹闭组),其中Hunt-HessⅠ-Ⅱ级14例,Ⅲ级4例,Ⅳ级1例;16例(21个动脉瘤)行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s)栓塞治疗(栓塞组),其中Hunt-HessⅠ-Ⅱ级13例,Ⅲ级2例,Ⅳ级1例。两组Hunt-Hess分级相似(P〉0.05)。结果夹闭组血管完全闭塞率为100%,预后良好率为89.5%,术后发生脑积水0例、脑梗塞3例;栓塞组分别为76.2%、89.5%和1例(P均〉0.05)。夹闭组住院时间(18.21±10.72)d,住院费用为(4.14±1.38)万元;栓塞组分别为(11.2±4.67)d和(7.72±1.94)万元(P〈0.05和0.01)。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行血管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疗效相近,两种手术方式各有所长,应根据患者病情及经济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7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们应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 (MDS)和电熔断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60例 (67个动脉瘤 ) ,其中 14例(14个动脉瘤 )出现并发症 (术中动脉瘤破裂、弹簧圈脱出动脉瘤、载瘤动脉血栓形成、过度栓塞、动脉瘤栓塞后再出血 )。现分析并探讨其原因与防治方法。1 资料分析本组 14例 (14个动脉瘤 ) ,均为在栓塞治疗中出现并发症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男 8例 ,女 6例 ;年龄3468岁 ,平均 4 1.2岁 ;Hunt和Hess分级 :0级 4例 ,Ⅰ级 4例 ,Ⅱ级 3例 ,Ⅲ级 2例 ,Ⅳ级 1例。其临床资料详见表 1。表 1  14例患者临…  相似文献   

8.
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PCoA)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手术时机与方法,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16个)PCoA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二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PCoA镜像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①PCoA镜像动脉瘤均位于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的分叉处,两侧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完全对称(Ⅰ型)的有6例,不完全对称(Ⅱ型)的有2例。动脉瘤大小:0.5~1.5cm的有9个,〉1.5—2.0cm的有5个,〉2.0cm的有2个。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Ⅱ级的有2例,Ⅲ级的有4例,Ⅳ级的有2例。②直接夹闭PCoA镜像动脉瘤15个,未处理的有1个。一期手术5例,均经双侧开颅,夹闭PCoA动脉瘤10个,对其中2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二期手术2例,第1次手术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2个,对其中1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第2次手术夹闭另一侧PCoA动脉瘤2个。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1例。③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的有6例,轻残的有1例,重残的有1例。随访3~48个月,动脉瘤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PCoA镜像动脉瘤效果显著,将PCoA镜像动脉瘤分为Ⅰ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患者Hunt-Hess分级及周身状况等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治疗的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14例,其中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13例,复发动脉瘤栓塞术中出血1例。12例动脉瘤行塑形夹闭术,术中均行DSA造影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2例动脉瘤行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并动脉瘤孤立术,DSA造影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后行血管内球囊闭塞术孤立动脉瘤。结果 14例患者,11例造影后急诊行复合手术,2例择期手术,1例栓塞术中出血急诊行抢救性手术。12例动脉瘤夹闭术中造影提示3例需要调整动脉瘤夹,其中2例载瘤动脉狭窄,1例夹闭不全,调整后均夹闭满意。2例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中造影均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血管痉挛,自动出院。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行血肿清除并减压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余患者术后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对13例患者术后3~24个月行临床随访,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GOS 5分8例,4分5例。6例患者行DSA复查,其中4例动脉瘤夹闭未见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2例血管旁路移植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吻合血管通畅。结论初步观察,应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0.
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开颅于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对4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94个动脉瘤),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了评分,其中13~15分31例,8~12分10例,8分以下4例.根据术前DSA显示多发动脉瘤部位,结合CT等判断破裂动脉瘤位置,选择左侧或右侧翼点入路,在手术显做镜下,一期开颅手术治疗36例,夹闭68个动脉瘤,包裹6个动脉瘤。二期手术夹闭3例6个动脉瘤,6例患者仅处理破裂动脉瘤。结果 共夹闭动脉瘤80个,包裹动脉瘤6个。45例手术患者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1例死于术后呼吸、心跳骤停,植物生存1例,偏瘫2例,术前动眼神经麻痹5例,其中2例恢复,3例无变化。术后GCS评分,13~15分38例,8~12分6例,8分以下1例。结论 对于符合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该尽可能采取一期夹闭,一侧翼点入路可以同时夹闭大部分多发动脉瘤,包括部分位于双侧的多发动脉瘤,于术治疗对于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董家军  伍益 《山东医药》2008,48(23):4-6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对33例经CT及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于显微镜下经3种途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关颅前用罂粟碱盐水冲洗术野,术后静滴尼莫地平.结果 33例均完成手术治疗,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Ⅱ级(植物生存)2例、Ⅲ级(严重伤残)12例、Ⅳ级(轻度伤残)8例、Ⅴ级(恢复良好)11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DSA或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后应及早于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为取翼点人路,采用Yasargil切口,切口尽可能低,要充分磨除蝶骨嵴,术中视具体情况经三种途径分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早期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在动脉瘤破裂发病24 h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对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按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术后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1~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恢复良好1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期内,无再出血病例,复发1例行再次栓塞后2个月,DSA示动脉瘤完全栓塞。结论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方法可行,可提高破裂动脉瘤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7例(动脉瘤28个)Hunt—HessIV、V级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入院时Hunt—HessIV级23例,V级4例。行动脉瘤夹闭27个,孤立和血管重建1个。术中行第三脑室造瘘或脑室外引流13例,去骨瓣减压14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职7例中,出院时死亡8例,死亡原因为术中出血导致术后脑梗死2例;术后严重的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死6例。出院时残留偏侧肢体肌力下降6例,定向障碍5例,意识不清4例。②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9例,电解质紊乱20例,心律失常6例。③平均随访47个月(15~96个月)。随访期死亡2例。总体疗效恢复良好率为51.9%(14/27),预后差为11.1%(3/27),病死率为37.0%(10/27)。⑤在年龄、Hunt—Hess分级、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手术距离出血的时间及是否合并急性脑积水的因素中,影响患者的预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论高级别aSAH患者预后与多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高分级aSAH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62例,均进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动脉瘤情况(位置、直径、走向、术前破裂情况及破裂次数等)、发病至手术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并发症情况(脑梗死、脑积水、脑水肿、动眼神经麻痹等)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17例(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动脉瘤走向、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动脉瘤破裂发生率、动脉瘤破裂次数、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Ⅲ级〔OR=2.008,95%CI(1.926,3.054)〕、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OR=2.648,95%CI(1.552,4.463)〕、术前动脉瘤破裂〔OR=1.784,95%CI(1.142,2.864)〕、动脉瘤破裂次数〔OR=3.665,95%CI(1.158,5.167)〕、术后脑梗死〔OR=2.368,95%CI(1.228,4.032)〕、术后脑积水〔OR=1.883,95%CI(1.012,2.654)〕及术后脑水肿〔OR=1.630,95%CI(1.039,2.357)〕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Ⅲ级、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前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次数、术后脑梗死、术后脑水肿及术后脑积水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预后,对2001年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临床分析。其中手术35例,死亡3例,随访2个月2例,均正常生活,随访3个月-1年28例,术后GOS分级;Ⅴ级21例,Ⅳ级3例,Ⅲ级3例。死于自发性脑干出血1例,2例失访,另未手术5例,其中术前动脉瘤破裂死亡。再出血行栓塞治疗术后植物状态各1例,自动出院3例。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行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后应尽早手术。早期手术的优点在于防止动脉再次破裂出血和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率,除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外,脑梗塞和脑积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41例(258个动脉瘤)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MCA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160例(172个动脉瘤)破裂动脉瘤患者(破裂组)和81例(86个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未破裂组)。手术采用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夹闭术+血肿清除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破裂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意识状态。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CT血管成像(CTA)或DSA)]随访。采用SPSS 20. 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破裂组160例患者,术前GCS评分(8±2)分,9例术后出现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区域的脑梗死,3例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 8%(14/160);术后复查CT血管成像或DSA均未见动脉瘤,术后(15±2) d GCS评分[(9±3)分]较术前改善(t=-6. 240,P 0. 01),78例患者随访无动脉瘤复发。81例未破裂组患者中,7例(8. 6%)术后出现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区域的脑梗死,术后复查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45例患者随访无动脉瘤复发。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 280,P=0. 194)。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MCAA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动脉瘤破裂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网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分级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Ⅳ~V级)的临床资料。发病≤72h手术者为早期手术(19例),〉72h手术者为延期手术(18例);对20例存在脑内血肿,严重脑室积血、积水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并减压术,其余17例患者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37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1%(20/37),总体预后良好率为59.5%(22/37),病死率为27.0%(10/37)。Hunt—HessIV级者的预后良好率为67.9%(19/28),病死率为21.4%(6/28);V级者的预后良好比例为3/9,病死患者比例为4/9。早期手术的19例中,17例行动脉瘤夹闭并减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7%(14/19),预后良好率为42.1%(8/19);延期手术18例中,单纯动脉瘤夹闭15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6/18),预后良好率为77.8%(14/18)。延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比较,并发症少,预后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合并严重脑内血肿,脑室积血、积水的高分级aSAH患者,延期手术可以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好。在临床上应结合病情,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可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首次破裂198例,2次破裂10例;动脉瘤的位置:大脑前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45例,前交通动脉瘤56例,后交通动脉瘤78例,眼动脉瘤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3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1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5例.病人分级:Hunt-Hess Ⅰ级12例,Ⅱ级114例,Ⅲ级76例,Ⅳ级5例,Ⅴ级1例.Fisher CT分级Ⅰ级2例,Ⅱ级17例,Ⅲ级164例,Ⅳ级25例.采用可脱卸弹簧圈(GDC、EDC、DCS、NXT、MicroPlex、HydroCoil)早期栓塞治疗,185例于3 d内治疗,23例于6 d内治疗.结果 208例中213个动脉瘤,100% 栓塞113个,95%栓塞89个,90% 栓塞11个.疗效按GOS分级:恢复良好者(Ⅴ级)196例(94.23%).中残(Ⅳ级)4例(1.92%);重残(Ⅲ级)3例(0.96%);植物状态生存(Ⅱ级)2例(0.96%),死亡(Ⅰ级)3例(1.44%).结论 采用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2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所有病例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而就诊,经CT血管成像(CTA)或者(脑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多发动脉瘤.入院时患者的Hunt-Hess分级如下:1级3例,2级10例,3级8例,4级3例.本组24例患者中20例有2个动脉瘤,4例有3个动脉瘤,共有52个动脉瘤.动脉瘤均为囊状,瘤体直径2 ~19 mm,颈宽2~8 mm.2例患者在等待和保守治疗中二次破裂出血末及时手术治疗而死亡,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而出院,其余的21例均采用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在所有的手术治疗病例中,手术时机选择如下:4例1~3级患者采用超早期手术,8例1~3级患者采用早期手术,10例1~3级患者采用巾期手术,2例4级患者采用延期手术.结果 21例经过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46个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能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14例,轻度残疾(轻偏瘫和颅神经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自理)4例,重度残疾(完全偏瘫、失语和思维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2例,植物生存(昏迷超过1个月)1例,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在术后进行了DSA或CTA复查,显示动脉瘤被完全夹闭,不再显影.结论 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治疗复杂,需要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提倡在首先处理责任动脉瘤的前提下,尽早、尽量通过一期或者分期手术将所有动脉瘤处理,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发生率为25.3%。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宽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及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是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1.549,P=0.029)、动脉瘤大小(OR=1.158,P=0.007)、手术时机(OR:0.699,P=0.038)、宽颈动脉瘤(OR=0.524,P=0.028)是术中存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时阻断夹的应用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2.244,P=0.008)。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主要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动脉瘤颈宽窄和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