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免疫分型及超微结构对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分型诊断的意义。②方法在病理分型基础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NHL进行免疫分型;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HL进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③结果30例NHL病人中,有18例进行了免疫分型,呈现出B或T细胞标记阳性,B和T细胞标记均阳性,非T非B3类表型。低、中度恶性NHL。免疫表型多见于B_Ⅲ,B_Ⅳ型,而高度恶性NHL免疫表型多见于B_Ⅲ,B_Ⅳ,T,型,免疫分型与病理分型的恶性程度一致。30例NHL的电镜观察显示,80%病人电镜分型与病理分型一致,其余20%电镜与病理分型不同,经反复比较分析,结果以电镜分型更为准确。结果表明,NHL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异质性表现为病理、免疫及超微结构等方面的多样化改变,并与细胞分化密切相关。④结论病理分型结合免疫分型及电镜观察,有助于NHL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5例肝脏NHL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LCA、CD20、CD45RO、CD3、EMA、CK、CD34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结合文献对原发性NHL及继发性NH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结果:5例肝脏的NHL,弥漫大B细胞性1例,中心滤泡性3例,T细胞性1例。肝原发性NHL的特征是:①最初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②CT扫描肝脏孤立性或结节状的异常回声团。③弥漫浸润肝组织,破坏汇管区、胆管及肝小叶。④手术切除辅以化疗预后良好。肝继发性NHL的特征是:①最初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体表淋巴可肿大或不肿大。②CT扫描肝弥漫性肿大未见异常回声团。③主要侵犯门静脉区,且沿着门静脉区及毗邻肝组织播散不破坏肝实质。④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差。结论:肝脏原发性NHL与继发的NHL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准确诊断,选择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附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0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NHL的热型多样;②其他临床表现更为复杂,94%的患者有两个以上系统的异常表现;③诊断NHL的方法多样,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NHL的几率小,而通过骨髓涂片或骨髓活检来确诊NHL的几率较大,84%的病例为ⅣB期NHL;④三系减少、多浆膜腔积液和肝功能恶化提示预后较差;⑤发热为主要表现的NH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发热组(P<0.01)。结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NHL临床症状复杂,热型不规则,确诊依靠病理,尤其在影像学引导下对病灶行细针穿刺找到淋巴瘤细胞意义更大。个别高度怀疑伴肝脾或腹腔淋巴结肿大者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 肝、淋巴结活检)可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陈宇  卢定友 《河北医学》2006,12(11):1121-1123
目的:探讨21例CT误诊为肺癌的肺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初诊为肺癌,后经针吸或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肺恶性淋巴瘤21例,回顾性分析CT影像特点。结果:肺淋巴瘤的CT影像特征:①多形态,多病灶,多部位;②病灶小而分叶明显,以外周多见;③支气管周围或粘膜下侵犯致支气管充气症,边缘呈锯齿状。结论:结合CT影像特征与临床表现,可减少肺恶性淋巴瘤的误诊。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涛  朱丹  谢晓红  彭涛 《四川医学》2010,31(12):1860-186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1例均为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胃淋巴瘤按CT表现分为弥漫增厚型、节段增厚型、局限增厚型及混合型,CT表现特征主要有:①多灶分布和广泛、显著胃壁增厚;②病变沿长轴侵犯有一定柔软度,胃腔无明显变形;③病变区胃浆膜面多清楚,胃周脂肪无明显受侵;④胃粘膜广泛粗大伴多发的浅溃疡。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按Dawson的意见:①病灶应局限于胃;②无表浅和纵膈淋巴结肿大;③周围血象无白血病或淋巴瘤表现;④手术中所见  相似文献   

7.
淋巴瘤是全身性淋巴组织恶性肿瘤,肺部是常见的受累器官。肺淋巴瘤分为2型: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和继发性肺淋巴瘤(SPL)。该病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病变,约占所有淋巴瘤的0.34%,其影像学检查以CT为主,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8.
肺部恶性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占全部淋巴瘤的0.4%,主要为黏膜相关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肺部原发MALT虽然少见,但常表现为多发或单发肿块或结节,或大片状肺实变,其内见支气管影.而以多发薄壁空洞为主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少见.为此,我们对近年来遇见的5例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从病理学特点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等角度分析探讨其少见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 CT 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今我市三甲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上述病例的 CT 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 CT 表现示7例病灶累及双肺,4例累及单肺;多发病灶6例,单发病灶5例。CT征象最常见为肿块和结节影两种类型,具体为肿块型6例,结节型3例,磨玻璃样斑片影1例,实变影1例;单一 CT 征象5例,多种 CT 征象并存6例;病变伴随征象所示以空气支气管征和支气管扩张最为常见,部分伴 CT 血管造影征。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 CT 表现具有多样性,特异性不强,当CT 表现为结节肿块病灶,并伴有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扩张的肿块结节影时,可提示本病的可能,应予以穿刺病理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高对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认识。方法通过报告1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随访情况及复习文献,对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罕见,其多样化的和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漏诊。结论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确诊有赖于病理活检、免疫学检测,多数属低度恶性,进展缓慢,手术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患者生存期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毛建英  嵇学仙  徐信洪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68-1369,1441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3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临床表现、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为常见。2例为MALT淋巴瘤,1例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无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影像学改变,支气管镜活检阳性率低,诊断依赖术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或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8例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8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单发肿块4例,多发性结节1例。其中2例病灶边缘分叶,1例病灶见长短毛刺,1例病灶见空洞。肺炎样改变2例,肺细网状结构或毛玻璃样变1例。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7例。所有病例均无明显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临床特点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2年经气管镜病理确诊122例支气管结核病人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病例数年度变化、发病部位、分型、影像学表现、PPD试验结果、卡介苗接种情况。结果①10年来病例有增多趋势,主要是女性。②发病人群为中青年女性为主。③经气管镜检查发病部位分布情况以累及单侧主支气管为主。④分型:以炎症浸润型、溃疡坏死型、肉芽增殖型为主。⑤影像学:伴有肺不张45例(36.88%)。⑥PPD试验:全部病例均呈强阳性。⑦122例患者中,卡介苗接种史47例(38.52%)。结论新形势下支气管结核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与气管镜检查的广泛应用有关。还与结核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关系密切。应将气管镜病理结果做为诊断金标准,重视卡介苗接种和接种质量,努力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关注中青年女性支气管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46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CT影像和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分型:T细胞淋巴瘤39例,B细胞淋巴瘤7例;CT表现:①位于鼻腔前部40例(T型34例,B型6例)和鼻腔后部6例(T型5例,B型1例),其中位于鼻腔前部伴面部皮肤改变20例(T型19例,B型1例),鼻腔后部伴面部皮肤改变0例;②病灶形态表现浸润型和增殖型各23例,前者侵犯临近组织20例(T型19例,B型1例),后者侵犯临近组织9例(T型8例,B型1例);③骨质破坏呈虫蚀样或筛孔状骨质改变7例,仅占15、2%,且均为T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于鼻腔NHL在CT影像上有其自身影像特征性,且不同病理类型的CT表现也不同,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结外型淋巴瘤,几乎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罕见,常需借助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且本病的分期和治疗现尚无统一标准.通过对1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原发性肺淋巴瘤3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肺淋巴瘤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易误诊。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等。影像学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影甚至实变,常见有充气支气管征。确诊依靠开胸手术、胸腔镜或经皮肺穿刺获取组织,结合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结论及时进行有创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胸片及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及活动后气短。胸片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及肺过度充气膨胀并两下肺支气管扩张,HRCT像示:①肺小叶中心性小结节影;②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③支气管壁增厚。同时伴有副鼻窦炎或既往有副鼻窦炎病史。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副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DPB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系统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对此病也有一些报道,但均为起源于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PPL,称为肺MALT型淋巴瘤:本病列为高恶性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high-grade B cell 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HG PPL-B),较前者罕见,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易于其他疾病混淆而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姚彦文  唐阳  徐莉萍  张裕超 《海南医学》2014,(12):1847-184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疟疾患者胸部X线表现类型构成比差异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非洲尼日尔马拉迪省中心医院确诊疟疾309例患者胸部X线片,阳性病例者经抗疟治疗复查胸片显示明显好转。按年龄段把病例分成4组:①0~14岁119例,②15~30岁37例,③31~45岁60例,④>45岁93例;根据胸部X线片表现不同分为五型,即未见明显异常型、支气管炎型(表现全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支气管肺炎型(表现纹理增多增粗并沿纹理分布点片状模糊阴影,多呈对称性分布于两中下肺野,有融合趋势)、大叶性肺炎型(表现大片状阴影)、肺水肿型。对不同年龄组之间胸部X线表现类型构成比的比较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进行χ2检验。结果未见异常型、支气管肺炎型和大叶性肺炎型构成比①组和④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34、0.288、0.337,P值均>0.05);②组和③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364、0.137、0.005,P值均>0.05),而在①组+④组与②组+③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未见异常型、大叶性肺炎型构成比①组+④组均低于②组+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324、5.135;P值均<0.05),支气管肺炎型构成比①组+④组高于②组+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9;P=0.002);支气管炎型、肺水肿型在各年龄组之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19、1.632;P值均>0.05)。结论(1)不同年龄段疟疾患者胸部X线表现类型中的未见异常型、支气管肺炎型和大叶性肺炎型构成比不同。(2)支气管炎型和肺水肿型构成比在各年龄段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双侧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①1例34岁女性患有原发性双侧乳腺恶性肿瘤.②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呈片状及条索状排列,部分围血管分布,有明显嗜血管现象,瘤细胞胞质少,核小,深染有异型,部分核扭曲,染色质细,无淋巴上皮病变.③免疫组化染色:LCA、CD3、CD43均为阳性,而CD20、CD79a、CKLMW均为阴性.④随访: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是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