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收集有效的研究病例,其中黎族正常对照组276例,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260例,采血检测血脂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血液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进一步分析各基因型与血脂关系。结果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各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无显著关联;与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病人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Chymase(CMA)基因A/B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检测了10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B多态性;同时超声心动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①ACE基因II、ID、DD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组(LVH)与无左室肥厚组(NLVH)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MA基因AA、AB、BB基因型及A、B等位基因频率在LVH组与NLVH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CE和CMA基因型间年龄、体质指数(BMI)、脉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LVDd、IVST、LVPWT、LVM以及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ACE和CMA基因型与左室肥厚(LVH)不相关;⑤ACE基因中各基因型与CMA基因中各基因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及CMA基因A/B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海南黎族冠心病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海南黎族150例CHD患者(CHD组)和15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结果:CHD组DD、DI、II基因的频率分别是24.7%、32.7%、42.6%;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0%、59.6%;正常对照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0%、44.0%、42.0%,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0%、64.0%;2组之间的DD、DI、II基因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 I/D多态性与黎族CHD有显著关联,是海南黎族CHD的主要致病基因.早期应用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防治,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Chyrnase(CMA)基因A/B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检测了:10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B多态性;同时超声心动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 ①ACE基因II、ID、DD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组(LVH)与无左室肥厚组(NLVH)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MA基因AA、AB、BB基因型及A、B等位基因频率在LVH组与NLVH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CE和CMA基因型间年龄、体质指数(BMI)、脉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LVDd、IVST、LVPWT、LVM以及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ACE和CMA基因型与左室肥厚(LVH)不相关;⑤ACE基因中各基因型与CMA基因中各基因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及CMA基因A/B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在海南汉族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对ACE基因D/I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D、I基因频率,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等指标,分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高血压、ApoA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H)代谢综合征(MS)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701例武汉地区汉族人群分为3组,其中血压正常对照组303人,EH患者398例,其中EH患者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者189例,不伴随代谢综合组209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3组人群中ACE I/D基因多态性.结果:①ACE各基因型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与EH(包括MS与非M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CE Ⅱ基因型EH合并MS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DD基因型.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武汉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无关,但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某些西方国家人群;对于EH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其胆固醇水平和ACE Ⅱ基因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海南黎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ACE2基因G8790A多态性,并推测ACE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男性高血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在基因表型及基因频率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2基因G8790A多态性位点与海南黎族男性人群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 (CHD)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 5 0例CHD组和 5 6例正常对照组ACE基因第 16内含子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 ,并按性别分组计算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在CHD组中 ,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36 %和 6 0 % ,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16 %和 4 1%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②男性CHD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女性CHD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D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显著相关性 ,不论男性和女性 ,ACE基因DD基因型均可能是CHD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压盐敏感性(SS)和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壮族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患者是否存在SS分为盐敏感组与盐不敏感组各60例,按照患者是否存在LVH分为LVH组81例、无LVH组39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和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比较不同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等。结果盐敏感组与盐不敏感组间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与无LVH组间基因频数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族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与血压SS无明确相关性,与LVH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及血管并发症与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的相关情况。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 ,对 12 0名广西地区汉族 2型DM组及 10 0名汉族正常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 (DN)组ACE基因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Ⅰ等位基因及Ⅱ基因型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 ;2型DM合并冠心病 (CHD)组ID基因型频率高于无CHD组 ,Ⅱ型基因频率低于无CHD组。 2型DM并视网膜病变 (DR)组ACE基因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与无DR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型DM并高血压组 (HP)ACE基因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与无HP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广西地区汉族 2型DM合并DN及合并CHD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关 ;②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可能为 2型DM合并DN的易感基因 ,Ⅱ型及Ⅰ型等位基因可能为 2型DM合并DN的保护基因 ;ID型基因可能为 2型DM合并CHD的易感基因 ,Ⅱ型基因可能为 2型DM合并CHD的保护基因。③广西汉族 2型DM合并HP及合并DR与ACE基因I/D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对于EH的发病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对74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进行10年的纵向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ACE基因第16位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及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布.结果 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T1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的男性EH亚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DD基因型和 AC基因型联合作用时对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l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对于EH的发病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 对74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进行10年的纵向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ACE基因第16位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及ATlR基因All66C多态性分布。结果 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T1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的男性EH亚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All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联合作用时对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间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 16 0例 ,正常对照 15 0例 ,用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扩增 ACE基因第 16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序列 ,测空腹血糖、胰岛素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比较高血压组、对照组间 ACE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 ,用 χ2 检验 ;比较不同 ACE基因型间的 ISI,用方差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 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各基因型间 ISI无差别。结论 高血压组 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ACE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间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的方法对 183例北京地区汉族人进行I/D多态性检测 ,包括孤立性房颤 5 3例 ,高血压房颤 32例 ,高血压患者 38例 ,健康对照 5 0例。结果 孤立性房颤组、高血压房颤组、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各组之间I/D多态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且该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不受年龄及性别影响。结论 在该研究人群中没发现心房颤动与血管紧张素 1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高丙峰  赵艳  刘兴德 《山东医药》2010,50(33):39-4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EH)、高血压性脑出血(C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EH、CH患者及健康对照者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7.95%、17.55%、6.45%;D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是45.51%、45.18%、33.06%。与健康对照比较,EH和CH患者间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增高(P〈0.05),但EH和CH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EH和CH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I)基因M883I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水平相关性.方法:冠心病组358例(维吾尔族180例,汉族178例);对照组160例(维吾尔族65例,汉族95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组及对照组ABCA1基因M883I多态性.结果: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维吾尔族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汉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M883I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个民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间的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A1基因M883I多态性M等位基因频率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问有差异;ABCA1 M883I多态性与维吾尔族、汉族冠心病及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海南汉族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塞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海南汉族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塞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海南汉族146例正常人、106例高血压患者和227例高血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D、I基因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并分析高血压患者及脑梗塞患者的经典危险因素。结果:海南汉族高血压组、高血压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三组的DD,DI、II基因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海南汉族正常人、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塞无显著关联,说明ACE插入/缺失多态性不是海南汉族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4名正常人、40例高血压但无心脑血管合并症患和5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ACE水平:结果 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无相关关系。与偶测血压、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等临床、生化指标亦无相关关系,而与血清ACE活性显相关。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的ACED等位基因频率(66.7%)显高于高血压组(52.5%)和对照组(49.1%):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的DD基因型频率(50.0%)及D等位基因频率(70.0%)显高于高血压组(23.1%,48.1%)和正常对照组(28.6%,51.2%)。结论 (1)ACED等位基因频率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血清ACE活性有关,并增加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3)ACE基因缺失型可能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m)和ACE基因多态性是否相互作用增加高血压发病易感性.方法:挑选ACE2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及ACE基因I/D多态性,采用标准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抽取部分测序验证.通过2组病例一对照研究[信阳:高血压病例973例(男性病例357例,女性病例616例)和对照969例(男性对照者355例,女性对照者614例);日照:病例286例(男性病例101例,女性病例185例)和对照316例(男性对照者126例,女性对照者190例)验证ACE2和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ACE2基因rs2106809 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女性病例中显著高于女性对照者(OR:1.21,95%CI:1.09~1.3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其它基因多态在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后,女性病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女性对照者比较高血压易感性增加1.6倍(OR:1.59,95%CI:1.13~2.0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病例ACE DD基因型 ACE2 rs2106809TT/T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女性对照者(11.7%v8 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女性病例中ACE基因I/D与ACE2 rs2106809有交互作用(OR:1.25,95% CI:1.18~1.34,P<0.001),同时携带ACE DD中的ACE2 rs2106809Tr/TC基因型者高血压危险增加(OR:2.75,95%CI:1.58~4.77,P<0.001),与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在第二组病例对照研究中得到验证.结论:ACE2 T等位基因是女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ACE DD基因型增加这种危险.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6,(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α-内收蛋白(ADD)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盐敏感高血压患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广西壮族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冷加压试验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盐敏感高血压患者(盐敏感组)与盐不敏感高血压患者(盐不敏感组),每组50例。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ADD基因的多态性,比较两组患者ACE基因型和ADD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盐敏感与盐不敏感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体质指数、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敏感组患者血压(SBP/DPB)、基础心率、TC、TG水平高于盐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敏感与盐不敏感高血压患者ACE基因型和ADD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和ADD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盐敏感高血压患者的患病无显著关联,可能不是广西壮族盐敏感高血压患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