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在脑电头皮电位的测量技术中,零参考点的选取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研究人员都希望找到一个可行的通用参考零点,以方便研究成果间的比较和借鉴。针对脑电头皮电位质心的计算问题,用仿真和实际数据计算比较了平均参考、连接耳参考、头顶参考和新近出现的近似零参考技术(REST)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REST可使得电位质心的计算误差在多数情况下更小。说明在进行质心等与脑电波形相关的计算时,采用近似的REST可以获得更为真实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在儿童脑电图记录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 183例小儿进行相同部位的单极、双极和平均参考导联脑电图的同步对比分析。结果 :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脑电图不仅能与单极和双极导联一样 ,发现常见普遍性样放电波 (98 4% ) ,而且能克服单极导联中常伴有的活化现象和参考电极伪迹 ,更清晰地记录出单极导联中不易分辨的局限性样放电波 (8 6 % )。结论 :在脑电图描记中采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 ,能更好地避免活化现象和伪迹干扰 ,准确发现样放电波 ,在儿童脑电图工作中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电记录中"参考电极位置"的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可以把头皮脑电活动(EEG)记录中的“参考电极位置”近似地转化到无穷远点的新技术。方法:基于由头皮记录确定神经电活动源或其等效源不受参考电极影响的事实,用基于普通参考电极描记到的头皮EEG记录近似地重建出一组等效源,然后由等效源计算出以无穷远点为参考电极位置的头皮记录。结果:用在导体中假设神经电活动源的方式进行的仿真研究表明,当电源位于最重要的皮层表面区域时,可以明显降低参考电极对EEG记录的不良影响。结论:EEG记录的“参考电极位置”可以被近似地转换到无穷远点,从而近似地得到一个以零电位为参考的标准记录。  相似文献   

4.
脑功能成像研究中 ,脑电信号与磁共振图像融合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实现融合分析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电极与头模型的配准 ,目前有三种基本的配准方法 :基准点法、电极可视化方法和表面配准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作了介绍 ,并对这三种方法的特点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Cz或双耳垂并联线两种参考电极,分两组观察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CT阳性率为91.2%,BEAM异常率为98.8%。7例CT阴性中BEAM异常者6例。指出异常BEAM功率值与病情轻重、病灶大小呈正相关;与病程长短呈负相关,不同参考电极和病灶部位对照,有不同异常值。凡病灶位于底节、外囊的单灶,Cz组均以前、中颞及枕异异常者为最多,而中央区无异常;耳垂并联为参考电极者,BEAM以中央及枕异为主。  相似文献   

6.
王英  王茂莲  邓敏 《医学信息》2010,23(17):3132-3134
目的探讨失眠治疗仪按产品说明操作和按技术标准化制定操作规范操作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睡眠治疗仪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按科室拟定操作规范操作,对照组按使用说明操作,操作前及疗程结束后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定受试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标准化操作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低于按说明操作者(P〈0.01)。结论失眠治疗仪按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定的规范操作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θ振荡(4~8 Hz)是与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密切相关的低频脑节律,源于脑深处皮质区,头表面以额叶、颞叶最丰富。神经科学实验发现,该节律在脑内以一定方式传播,因成像技术局限和脑组织导电复杂性,其对头表面脑电节律的影响鲜有报告。依据等效偶极子电流源的脑电产生原理,以脑内低频单偶极子电流源(6 Hz正弦)偶极矩来仿真节律源驱动方向(以额叶为例定义指向),改变指向角度(以30°为移动单位),用有限元法计算电场,并对节律动态参量(大于平均值的显著能量、窄带相位)进行全局统计并对比。实验发现:脑内节律源在指向额叶表面传播时,几乎在所有指向角度下各向异性媒质会缩小显著能量空间;相反地,当源平行于额叶表面传播时,在所有指向角度下各向异性媒质会扩展显著能量空间,能量对源指向具有敏感性,而相位稳定性减小, 只与脑内节律源非线性相位时程有关,对该指向不敏感。结果表明,脑内低频节律源传播方向对头表面场电位动态参量作用不同。该研究为理解头表面低频节律动态参量提供电场计算依据,有助于理解脑内电活动、脑组织导电特性和头表面场电位动态参量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H线圈作用下人体颅内感应电场分布情况,并且评估H型线圈的深部特性;建立包含边缘系统的真实头部电导率模型,沿头部模型轮廓建立H型线圈模型,分析其在头皮表面和边缘系统产生的感应电场的分布规律;与8字线圈颅内电场分布进行了比较,采用头皮电场峰值和边缘系统电场峰值之比来评估H型线圈和8字线圈脑深部电场分布特性;结果显示,H型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场在头皮不聚焦,但能集中刺激到边缘系统的前扣带回;与8字线圈相比,H型线圈能够减弱头皮电场强度,增强边缘系统电场强度,具有良好的深部特性;本文基于真实头模型的H型线圈研究,初步揭示了H型线圈感应电场的颅内分布特性,有助于脑深部磁刺激线圈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可用于定量细菌内毒素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在叉指金电极上固定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PTES)和戊二醛为载体的多粘菌素B(PMB),使其与细菌内毒素的生物活性物质脂多糖发生反应;检测装置采用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双路差分电路,2路输出振荡信号经过混频器进行差分,根据频移量的变化表征内毒素含量.结果 频移变化与内毒素含量在75~130 EU/ml范围内基本成线性关系.结论 与传统法相比,检测时间缩短到10 min,测试灵敏度达到13.8 kHz/(EU·ml-1),重复性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非侵入式腰椎活动能力评估模式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针对腰椎活动能力评估方法进行探讨,重点在于1.比较侵入与非侵入式腰椎活动能力之评估方法2.建立、验证与应用非侵入式腰椎活动能力评估模式,以利临床评估下背功能。第一阶段为了比较侵入与非侵入式衡量腰椎活动能力之差异,共收集24位志愿者参与实验,在矢状面于直立、最大弯曲与最大伸展姿势下,利用X光(侵入式)与动作分析系统(非侵入式)测量受试者背部皮表标记之座标值。经比较发现侵入与非侵入式腰椎活动能力之评估结果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与脊椎骨L1到S1长度差、L4部位脂肪厚度等体位测量因子有关,因此建议透过适当的评估转换模式以减少非侵入式腰椎活动能力之衡量误差,提高其临床实用价值。本研究的第二阶段是考虑背部表皮与体内腰椎位置测量结果之非线性差异,建立数学转换模式。模式之建立系利用15位受试者X光片标记座标值,以非线性回归方式建立评估转换模式,再以7位受测者之X光片为资料与22位受试者之动作分析资料,分别验证并应用评估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转换模式无论在回归的判定系数、腰椎体绝对位置、腰椎角度、活动能力及腰椎活动贡献度的预测误差等均有理想的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实际头模型的高分辨脑电解卷问题 ,本文在曲线坐标系下采用有限体元法 ,提出一种新的由头皮电位逆推皮层电位分布的新方法。方法以文中推导出的十八邻点有限电阻网络模型和超松弛迭代算法为基础。仿真计算和对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均证实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考虑粘弹性性能的密质骨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考虑密质骨的粘弹性性能,在连续损伤力学的框架范围内研究了密质骨的本构模型,分别就细观结构强度服从均匀分布和非均匀分布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实验研究表明,该损伤模型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中药对股骨头坏死修复愈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进行了18只兔股骨头坏死因子生脉成骨胶囊治疗后股骨头修复的生物力学性能、生化和电镜分析,探讨中药对股骨头修复愈合机制,探索骨骼重建理论,应力与骨愈合生长作用机理性研究,以此论证中药“生脉成骨胶囊”有促进骨坏死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将 E14腹侧中脑 ( VM)细胞悬液植入 Parkinson病大鼠纹状体后的移植神经元的凋亡时程及其数量的变化规律 ,将实验动物分为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 ,两组均包括移植后 1、4、7和 2 8d四个时间点。分别运用 TU NEL 法、TH免疫组化法、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了凋亡细胞的生化和形态特征 ,藉以估计其凋亡细胞的数量变化状况。结果表明 ,移植组中用 TU NEL法观察移植神经元具有 TU NEL 阳性反应胞核的细胞在移植后 1、4、7、2 8d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 0 .14 9%、0 .13 1%、0 .0 66%和0 .0 0 5 % ,移植后 1、4d与 7、2 8d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0 1)。 TH免疫组化反应显示 ,在移植后 1、4、7、2 8d 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15 .7%、6.3 %、5 .9%和 4.9% ,移植后 1d与 4、7、2 8d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0 1)。本研究结果提示 :( 1)移植的胚 VM细胞凋亡主要见于移植后的头 7d,这一期间内大约有 90 %移植神经元发生凋亡 ;( 2 )这种凋亡对移植的TH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仅见于移植后的 4d。  相似文献   

16.
X线髋臼顶皮质中断型及股骨头无凹型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干燥成人髋骨109例股骨158侧,髋臼的形态可分为四型。股骨头凹可根据凹的深浅度分为浅型,深型、凸型、根据凹最深处与顶点的位置关系,可分为顶点位,顶点下位,顶眯后下位。各型拍X线片分析表明:髋臼顶皮质中断型,见于髋臼呈第Ⅲ型进,是由该型中的副窝顶处存在深且大的孔洞所致。X线片显示股骨头无凹型者,仅见于股骨头凹呈顶点位或顶点下位,凹陷极浅,由体位改变所形成的X线影像。  相似文献   

17.
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后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后的股骨生物力学特性,评判药物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只成年大白兔股骨分为模型组、治疗组与正常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对股骨的强度、刚度进行系统检测。结果:(1)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组其股骨的强度和刚度明显下降,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2)生脉成骨胶囊治疗的兔股骨其强度和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3)生脉成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能改善血运,促进愈合,加速骨化过程。结论:生脉成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在改善血运,促进坏死骨修复,恢复股骨头的力学性能上有积极的影响,十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用三维光弹性实验方法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人体半月板的受力状态及其对荷载传递的特点。半月板除了有衬垫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承载功能,外侧半月板较内侧半月板承载力大,上表面强度大于下表面强度,膝关节囊等软组织在半月板承载中起一定的作用。实验证明,应用光弹性方法对半月板进行研究是可行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目的在于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及改进的硝酸银核酸染色技术 ,寻找 1-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诱导侧与对照侧中脑黑质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用 1-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诱发单侧帕金森病猴模型后 ,将两侧黑质m RNA用 3’端三个锚定引物与 30种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后显示扩增产物条带。结果 :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同源性比较及功能分析证明 ,差异基因中的一个 (14 9bp)为 Nrf3基因片段。此结果提示 :Nrf3可能参与小胶质细胞的生长 ,促进对变性神经元的吞噬作用 ,可为从分子水平了解人类帕金森病的发生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