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由于婴幼儿易哭闹的特点 ,为静脉输液造成一定困难 ,治疗护士通常采用头皮静脉穿刺 ,因为头皮静脉表浅、易固定 ,且方便患儿活动及家属护理。笔者就此谈谈多年的体会。1 前额正中静脉此静脉特点比较深、弹性好、易护理 ,为首选。选 4 5~5 5号头皮针 ,穿刺时 ,由另一护士协助固定患儿头部 ,操作护士左食指、拇指分别固定被穿刺静脉上下端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其余 3指伸开 ,紧贴患儿穿刺处上方的皮肤 ,由侧位或血管上位直接进针 ,进针角度为 30度 ,入皮后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 ,当感觉无阻力或有空虚感并可见回血 ,常规固定 ,最好用一…  相似文献   

2.
一种改进静脉穿刺的持针法徐金芳(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广饶县257300)关键词静脉穿刺;持针法;进针角度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操作,传统的穿刺方法分两步进行,即拇食指分别在针柄柄叶上下进针,在进入皮下后再变为拇食指分别在柄叶后前刺入静脉、固定。...  相似文献   

3.
探讨院前急救时静脉穿刺技巧.首先掌握临床上常用的穿刺技巧,如改变进针角度,采取各种措施使静脉充盈,利用爬坡血管离心性静脉穿刺.然后根据静脉输液的原理,促进静脉回血:如降低输液瓶高度;自然促回血,分离输液管和针头;负压促回血,由助手把静脉针头接注射器缓慢外抽.另外护士要有专业的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的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重要操作技术之一,也是抢救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的重要手段。对一般病人来说,静脉穿刺拔针时的疼痛,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有的病人望针而畏,也有的病人因怕穿刺时疼痛而缩短用药疗程。故笔者在1995~1996年间,穿刺1750人次,按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对照表明,此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受到病人的欢迎。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1静脉穿刺常现消毒皮肤(病人不须握拳),左手握病人手,大拇指固定血管,右手拇食指持针管,手与皮肤呈15~30"斜刺,即进皮、进血管同步进行,见回血后,平衡进针,约0.Zcm,松开止血带,用…  相似文献   

5.
1 传统方法 基本操作:中专教科书《基础护理学》上介绍,进行手 部静脉穿刺时,先扎好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促进 静脉暴露明显,右手持头皮针,针头和皮成呈20°角,自静 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 后,证明针头刺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 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但是此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常 有15%在穿刺中静脉给药当中穿刺失败。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不易回血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穿刺成功的标志是 ,当穿刺针头斜面完全进入静脉血管后见回血 ,松开调节夹后药物滴入通畅且穿刺部位无隆起、疼痛 (刺激性强的药物可有轻微疼痛或局部皮肤微红 )。但有时穿刺针头刺入静脉血管内仍不见回血或回血极慢 ,多见于长期卧床病人、周围循环不良病人、老年病人 ,输液器调节夹离针头太近等。有时穿刺不见回血 ,护士凭经验判定穿刺针在血管内 ,试滴大部分成功 ,但有少数开始滴入时液体即外渗 ,局部隆起 ,药物渗入皮下可引起组织坏死 ,此方法不可取。穿刺时如不见回血 ,拔出再穿 ,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如何才能做到一针见血 ,提…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术及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霞 《黑龙江医学》2002,26(7):550-550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病人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保证。1 选择血管及静穿术的方法1 1 正常清晰 ,粗大弹性好的血管穿刺时 ,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 ,针头斜面向上 ,针头与皮肤成 2 0°角 ,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1 2 较细小的静脉穿刺时 ,止血带通常扎在穿刺点近心端 5~ 7cm ,左手固定静脉时不要用力太大 ,针头进皮角度要小 ,采用直刺或旁刺进皮 ,针在…  相似文献   

8.
徐英  安庆洲 《右江医学》2002,30(2):169-169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将静脉穿刺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现分述如下 :一、常用静脉穿刺手法1.下压穿刺法 (压刺法 ) 选择弹性好无瘢痕、走向直的远端静脉扎紧止血带、经无菌消毒以后 ,左手拇指下压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使针尖与静脉处于同一直线上 ,如用眼睛瞄视针头尖在静脉上方。以 2 0°~ 2 5°角度迅速进针 ,见有回血再略进针 1~ 1.5cm ,然后固定。使用此方法可使针尖直接刺入血管 ,较少刺激皮层中痛觉纤维 ,患者仅感短暂疼痛。另外此法进针时针尖走行方向下肌纤维、静脉血管走向…  相似文献   

9.
<正> 静脉穿刺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本文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静脉穿刺时穿破血管后采用再探针、指压等方法进行补救。共穿破118例,补救成功88例,成功率达到74.5%。下面浅谈体会。1、怎样判断穿破血管 静脉穿刺已进入血管再进针后针头阻力较大,无滑脱感,试验无回血,或进针后无回血往外撤时见到回血,则可判断穿破血管。2、补救方法2·1 确认穿破血管后,如果血管走行明显并且较直,则将针头向外撤,见到回血时再稍微向外撤一点,然后沿血管走行方向缓慢重新探针,用左手拇指按压穿刺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及拔针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5,9(5):448-448
头皮静脉输液是1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根据基础护理结合临床实际,自2002年2月,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拔针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如下。1方法随机将800例1周岁以内患儿分为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按《基础护理学》中操作规程进行。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穿刺时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前后面,针头与皮肤成5°,快速进入皮肤后,针头与血管平行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用5条胶布,固定针柄应宽一些(0.7cm×6.0cm),第5条应短些。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论述,初步了解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的技巧;方法: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拇食指持穿刺针;结果: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效果较好;结论: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 ,小儿静脉穿刺与老年人静脉穿刺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 ,现总结如下。1 客观条件不同小儿皮肤弹性好 ,比较紧 ,固定好针柄后针头不易滑出血管外 ;老年人的皮肤弹性差 ,比较松 ,固定好针柄后针头容易随皮肤的牵拉而滑出血管外。小儿的血管比较柔韧 ,弹性大 ,固定性好 ,不易滑动 ;老年人的血管比较硬 ,弹性差 ,不固定 ,容易滑动。2 穿刺时进针部位不同为小儿静脉穿刺时宜从血管上方进针 ,而为老年人穿刺时宜从血管侧方进针。3 分析小儿静脉穿刺时从血管上方进针 ,穿刺完毕后针头在血管内与管腔平行 (如图 1所示 ) …  相似文献   

13.
静脉采血是标本采集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采血方法是在穿刺部系紧止血带,用碘和酒精常现消毒穿刺部位,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左手拇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从静脉上方或倒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右手继续固定注射器与针头,左手拉活塞柄,抽取所需血量。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一次性用具已基本普及。上述穿刺方法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的缺点是:①不易看见回血;②容易穿破血管不易发觉;③痛觉明显。而采取针头进入皮下,一边沿静脉方向游行进入一边用无名指和大鱼…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主要用于对病人的输液、抽血和注射,穿刺成功率高,既能做到及时治疗,又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本人从事护理工作25年,通过4万余次静脉穿刺临床实践和不断探索,现将个人点滴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不同类型静脉用不同穿刺方法粗大静脉: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静脉血管充盈饱满,血管不易滑动且有弹性,穿刺比较容易,正中进针和旁侧进针均无困难。穿刺时以左手拇指压住穿刺点下部静脉使其固定,针头与皮肤成20°角,由静脉正中或旁侧刺入,试抽回血再沿静脉方向潜行进针。肥胖病人静脉:肥胖病人皮下脂肪丰厚,静脉较深,上止血带后,往往仍不能明显看清血管,但血管不活动,用手指轻轻按压血管有饱满感,可选择长针头正中进针,以30°角刺入,待有回血时,将角度减少为20°左右,再沿着血管走向慢慢向前进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痛静脉穿刺技术,提高静脉穿刺质量.方法:通过采取调整操作者与患者的心态、穿刺用药液的选择、针头型号的选择、进针角度的选择、绷紧患者皮肤等措施和方法.结果:患者进针时疼痛感明显减轻,甚至无感觉.结论:通过对操作者和患者的心理调节、合理选择药液、针头大小、进针角度、避免反复穿刺、绷紧皮肤等能明显减轻患者进针疼痛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比较满意且护生易接受和掌握的静脉穿刺持针柄法。方法选取我校2006、2007和20083级中职护理助产专业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调查在老师示教前学生持针柄法和讲明三种持针柄法优缺点和穿刺要领后,让学生用7号静脉穿刺针头在模型人身上用不同的持针柄法进行静脉穿刺,多次练习后从针头稳定性、穿刺力度把握情况、进针角度调整的灵活性进行比较。结果食指上、中指拇指前后持针柄法在静脉穿刺时针头稳定性好,穿刺力度易把握,进针角度调整灵活,学生易接受和掌握。结论食指上、中指拇指前后持针柄法在静脉穿刺教学中实用性和可行性更大。  相似文献   

17.
陈月莞 《海南医学》2001,12(5):88-89
本人于 1999年 6月至 12月间 ,选取 5 2 0例静脉穿刺病人 ,进行了常规法进针与无痛法进针的参照实验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2 0例均为我科静脉穿刺病人 ,其中男 2 70例 ,女 2 5 0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3岁 ,平均为 35 .6岁 ,随机抽样分为两组 ,常规法进针 2 40例 ,无痛法进针 2 80例 ,两组疾病、性别、年龄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有可比性。1.2 方法1.2 .1 常规法进针 :备好用物 ,解释 ,进针时针头和皮肤呈 2 0。 ,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1.2 .2 无痛法进针 :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 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静脉输液进行穿刺时,经常会遇到针入血管后不回血的现象,特别是当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末梢循环不良、血容量不足、使用小型号针头输液器等情况时更易发生.不回血会误认为针头没进入血管而反复进针,或拔出针后重新穿刺,给患者造成了痛苦,降低了工作效率,更有可能耽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20.
材料与方法1 材 料 采用美国 B- 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2 2~ 2 4 G号 ,宽 4cm的 3L医用透明胶贴。穿刺部位选大隐、前臂手背及头皮静脉。2 方 法2 .1 消毒及穿刺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 ,直径 8cm,松动外套管。操作者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血管 ,右手拇指、食中指握住套管针回血针管腔两侧 ,采用 1 5~ 30 0 角 ,在血管上方进针 ,见回血后 ,分甲、乙两组方法置管。2 .2 甲组常规置管法 见回血后 ,压低套管针角度约 5~ 1 50 ,继续进针 0 .2 cm,左手拇食指固定外套管 ,余指握拳状 ,待右手退针芯 0 .2 cm后 ,将套管全部置入。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