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两种造瘘术方法的对比,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优势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3月间需进行胃造瘘术的1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对象,并作为研究组。另抽取8例同种病历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而对照组则采取传统外科胃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造瘘管置入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均达到100%,但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是无需经开腹就能使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得到营养恢复的一种手段,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重症颅脑损伤无法经口饮食的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结果:1例患者经管饲1个月后营养状态改善拔管,改为经口饮食。另1例置管至今,未发生重要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能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ICU危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营养支持的方法 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和鼻胃管插管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分别比较置管前后肠内营养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的Hb、ALB及TRF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炎、鼻窦炎的发生率、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状态,且安全性好,预后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姜炜 《海南医学》2009,20(9):76-77
目的探讨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在治疗食管癌晚期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例患者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均在术后2d经饲管注入胃肠营养液及流质食物,1例术后1周出现造瘘口周围红肿感染,1例5个月造瘘管松动,无腹腔感染、腹膜炎和造瘘口内瘘等并发症。随访1—18个月,7例死亡。结论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食管癌晚期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鼻胃镜下胃造瘘术的优点及护理。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2009年3月10例患者进行用鼻胃镜行胃造瘘术(PEG),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及开展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鼻胃镜行PEG及护理,患者得到了良好的营养支持。结论用鼻胃镜行PEG,与传统的胃造瘘术相比,此项操作更安全、并发症少,患者较舒适.更换瘘管简便、快捷。经皮鼻胃镜下胃造瘘术是不能张口或张口困难患者的首选管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X线透视下经口插管联合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11例长期不能经口饮食、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行透视引导下经口插管联合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造瘘成功,均于2天后经造瘘管投入营养剂或适合病人的流质食物,术后2例出现造瘘口局部皮肤红肿、感染征象,局部消毒,抗炎治疗后好转,1例发生导管堵塞,经引入导丝、冲洗疏通,1例脱管,重置一双腔导尿管未再脱管;所有患者营养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透视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为长期不能经口饮食患者提供了一个营养支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其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3月~2010年4月收治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均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27例传统经鼻胃管鼻饲,32例行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28例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对3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2周后血清白蛋白含量对比分析.结果 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出现肺部感染率降低,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三者比较血清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皮微创胃造瘘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的减少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且能够达到满意的肠内营养疗效,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理想方式,输注泵持续肠内营养也明显优于传统经鼻胃管鼻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后X线监视下改良超滑导丝引导鼻肠管放置法在胃、食管腔镜手术中的方法及技巧。方法:选择胃食管腔镜手术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均于术后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观察组30例采用术后X线监视下新型超滑导丝引导方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照组30例采用术后X线监视下普通带导丝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法。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30例均成功放置空肠营养管至空肠上端,其中8例采用改良方法置管成功。术后早期实施了肠内营养;对照组10例成功放置空肠营养管至空肠上端。观察组置管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8±3min短于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13±3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采用X线监视下改良超滑导丝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于胃、食管腔镜手术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经胃造瘘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肠内喂养,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鼻胃管(NGT)肠内喂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如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FT、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吸入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明显增加,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显著加厚,而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并且较对照组更优。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造瘘术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中具有显著疗效,其效果明显优于鼻胃管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钟永锋  范利好 《广东医学》2012,33(5):654-656
目的探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鼻饲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12 h内进行胃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第71、4天的营养指标,术后14 d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行胃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且安全、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PRG)与传统外科胃造瘘术(SG)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造瘘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分为PRG组35例和SG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PRG和SG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60±3.51分钟和50.79±6.97分钟,住院时间分别为5.30±2.87天和12.21±4.93天,手术费用分别为5 246.14±324.35元和8 655.87±586.67元,PRG组均少于S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G组出现2例(5.7%)术后并发症,SG组出现5例(16.7%)并发症,PR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安全可靠,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外科胃造瘘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其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3月~2010年4月收治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均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27例传统经鼻胃管鼻饲,32例行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28例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对3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2周后血清白蛋白含量对比分析。结果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出现肺部感染率降低,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三者比较血清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胃造瘘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的减少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且能够达到满意的肠内营养疗效,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理想方式,输注泵持续肠内营养也明显优于传统经鼻胃管鼻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食管癌晚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近期行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晚期食管癌病人.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术前准备、并发症和疗效均有记录.结果52例病人均一次性顺利完成PEG手术,耗时10~15min,术后病人均停止胃肠外补液,改成使用肠内营养,术后1周,病人营养状况显著改善,血清蛋白显著升高,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PEG术对于晚期食管癌病人的病情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胃和空肠造瘘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和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危萤病人进行了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瘘术,总结其手术指征、相关并发症、操作过程和临床疗效.结果:25例病人经皮胃和空肠造瘘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与PEG及PEJ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带管时间为2~8月,4例(16%)出现造瘘口处皮肤感染和渗漏,经局部换药、引流后治愈.3例(12%)出现PEJ导管阻塞.结论:对于危重病人,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瘘术是建立长期胃肠道营养途径的安全、微创、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营养支持对鼻咽癌(NPC)放疗后伴严重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9例NPC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行PEG手术,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随访观察患者的胃肠功能变化和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的体重、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LYM)。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2例术后造瘘口皮肤感染,经抗炎治疗缓解,1例管饲后腹胀,调整营养液浓度后改善,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体重、BMI、HGB、ALB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PEG是NPC伴严重吞咽障碍患者的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2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胃瘫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胃减压空肠营养管,经胃管行胃减压,经肠管行肠道营养,对病人营养液的输入、胃减压、口腔及心理进行综合护理,20例病人l 4d-60d拔管,临床痊愈,无再次插管及手术者;经肠道营养后病人血清前白蛋白较前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造口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留置)及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的疗效区别。方法因吞咽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需要较长时间(4周)实行管饲营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5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接受分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组和鼻胃管(NGT)组。PEG组实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术后通过胃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NGT组实行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管饲过程的并发症包括返流、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情况,以及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NGT组的ALB、PA、TS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组的ALB、PA、TSF、M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G组ALB、PA升高的量高于NGT组,PEG组治疗效果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组3个月内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管饲喂养的病人,PEG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NGT。  相似文献   

18.
胃肠功能正常但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应行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给予营养。鼻饲管常引起食管糜烂、出血和狭窄等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的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术。采用PEG方法重建消化道营养通路,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快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为6例患者施行PEG.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空肠经胃镜置管行肠道营养对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行胃镜空肠置管给予全肠道营养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肠外营养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免疫功能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全肠道营养治疗前后在体重、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后在相关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肠经胃镜置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胃瘫,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其免疫能力,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值得在后期临床胃瘫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在胃癌根治术后接受空肠造瘘术。比较两组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4天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营养支持费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胃切除术中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具有实用性高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