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经门静脉系统回流原位亲体小肠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肠综合征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依赖全胃肠外营养以维持生存 ,不仅费用昂贵 ,而且患者生存质量差 ,易发生肝脏损害。小肠移植是目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最理想方法。由于小肠壁中含有大量淋巴组织 ,肠腔中存在多种细菌 ,致使小肠移植成为器官移植中最为艰难的课题之一。[1] 我院于2 0 0 0年 10月 15日实施了国内首例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作为供血途径 ,肠系膜上静脉作为血液回流途径的原位亲体小肠移植术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 ,6 1岁 ,12年前因“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行小肠切除 ,术后仅残存空肠 4 0cm ,每日腹泻 5~ 2 0…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的护理徐薇,王玲关键词小肠,移植术,护理Keywords:SmallintestineTransplantationNursing¥//小肠移植是短肠综合征的理想疗法,也是大器官移植中最为困难的一种,因为排斥及感染等并发症严重阻碍小...  相似文献   

3.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方法,由于小肠及其系膜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故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是小肠移植的主要障碍,也使得小肠移植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比较,世界范围内例数相对较少。因此,对小肠移植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进行照射、过滤或洗涤尤为重要,对于ABO血型不合小肠移植输血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小肠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属于高免疫源性器官,术后常可因严重的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失败,术后有效地预防及控制免疫排斥反应是小肠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亲体小肠移植因组织相容性较高,可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或减轻其严重程度,并具有缺血时间短、不需等待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我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是治疗不可逆肠衰竭的理想疗法。在全胃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应用于临床以前 ,肠衰竭患者常难以生存。而长期的TPN支持 ,不仅费用昂贵 ,患者生活质量差 ,对肝脏损害也非常严重[1] 。小肠移植的开展较晚 ,我们在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于 2 0 0 0年 10月15日成功地实施了亲体供肠 ,小肠部分移植术 ,首次采用了更符合人体的正常解剖和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 ,并将整体化护理首次应用于小肠移植护理工作中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资料受体 :患者 ,男 ,61岁 ,大学文化 …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移植是挽救短肠综合征及其它肠功能不全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 ,也是所有大器官移植中最困难的一种。由于术后易出现严重的排斥反应、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因此 ,该疗法在国际上发展缓慢。亲属供肠具有移植肠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轻、存活时间长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999年 5月 2 0日我院开展了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患者术后已 5个月 ,恢复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18岁 ,身高 1.85m。因肠扭转坏死于1998年 9月 13日在外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 ,残余空肠仅 4 0cm ,并出现肠瘘 ,1998年 …  相似文献   

7.
张艳 《现代护理》2005,11(16):1297-1298
伴随着器官移植的迅猛发展,临床小肠移植手术的发展显得较为缓慢。目前,小肠移植已从实验研究发展成为肠衰竭的标准治疗措施之一,病人的生存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小肠移植手术期的护理在整个肠移植手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移植手术的成功于否。我国自1994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成功进行首例异体小肠移植手术以来,至今小肠移植已成为那些需终身依赖全肠外营养(TPN),但同时伴有TPN严重并发症(如肝功能障碍)的肠衰竭病人的最理想的治疗选择。现将小肠移植手术期护理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1例亲体小肠移植术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二期肠道吻合式亲体小肠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术前采取少量多餐的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低渗饮食及肠外营养支持,总热量146~167kJ/kg·d);一期手术(受体移植肠血管吻合术)后给予肠外营养加移植肠袢肠内营养加与术前同原则的口服饮食,总热量167~188kJ/(kg·d);二期手术(移植肠二期肠吻合术) 后给予肠外营养加移植肠袢肠内营养加正常饮食,并逐步过渡到移植肠袢肠内营养加正常饮食。护理中注意配合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肠内营养比重。患者入院时体重34kg,D-木糖吸收试验0.226g(收集5h 尿量),术前体重增加至38.5kg。患者目前为一期术后210d,二期术后3周,体重42kg,D-木糖吸收试验上升至1.25g,平安度过手术期,未发生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器官移植的迅猛发展,临床小肠移植手术的发展显得较为缓慢.目前,小肠移植已从实验研究发展成为肠衰竭的标准治疗措施之一,病人的生存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小肠移植手术期的护理在整个肠移植手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移植手术的成功于否.我国自1994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成功进行首例异体小肠移植手术以来,至今小肠移植已成为那些需终身依赖全肠外营养(TPN),但同时伴有TPN严重并发症(如肝功能障碍)的肠衰竭病人的最理想的治疗选择.现将小肠移植手术期护理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肠移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移植始于20世纪初期。1905年Carrel首先报道了小肠移植技术,1959年Lillehei等完成了首例犬小肠移植手术,1%4年Deterling首次为人类婴儿进行小肠移植。但由于小肠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库且肠腔内富含各种微生物,移植免疫反应远比其他脏器剧烈和复杂,排斥反应的同时常合并严重的肠源性感染,而且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相当困难,所以1980年以前全世界仅施行小肠移植8例,患者全部死于败血症、排斥反应和其他技术问题,最长仅存活76d小肠移植的研究因此一度停滞,20世纪70年代以后,肠外营养成为小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例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玲  张艳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44-545
自1989年Grant[1]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1例肝-小肠联合移植术后,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获得突破,肝-小肠联合移植成为治疗肠衰竭伴不可逆性肝损害患者的手术方法之一[2].2003年4月24日,我院为1例超短肠综合征伴全肠外营养肝脏并发症的患者行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至术后4个月时,患者移植肠肠内营养耐受良好,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国内首例小肠移植的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林静霞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大量的临床观察资料表明,至少100厘米小肠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存。虽然部分短肠患者靠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可以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13.
小肠移植是目前器官移植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多,成功率低[1],国内至目前已知报道仅14例.我院于2004年7月成功地实施了我省首例小肠移植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肠移植术后肠造口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移植肠造口是小肠移植术后观察移植肠病变及排斥反应的重要窗口,也是制定抢救治疗方案、判定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1999年5月20日我院成功地开展了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移植肠已健康存活5个月。现结合文献将移植肠造口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8岁,身高185cm。因肠扭转坏死于1998年9月13日在外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残余空肠40cm,术后发生肠瘘,1998年11月26日在我院行肠瘘修补术。出院脱离肠外营养后因频繁腹泻,呈进行性营养不良,体重35kg,诊断为短肠综合症,于1999年5月20日行活体部分小肠移…  相似文献   

15.
国内首例临床活体小肠移植受体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肠属于高免疫源性器官,又是有菌的空腔脏器,移植术后常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及感染,我国至1997年底共施行小肠移植4例,均为尸体供肠的小肠移植,且无一例获得长期存活,活体小肠移植尚未见报道.1999年5月20日我院成功地施行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小肠移植,至今已健康存活25个月.此手术由小肠的切取、灌注、修整和受体的新肠植入等重要步骤组成.现从手术室的术前手术间、物品、器械和敷料的准备,受体小肠植入的配合步骤以及配合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感染是小肠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小肠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达90%。因感染导致的病人死亡占42%。因此,在使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是小肠移植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1999年至今我院对3例短肠综合征病人成功的施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除第2例病人存活5月余后死于严重的排异反应及感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行肠道广泛切除转诊来本院接受小肠移植或短肠康复治疗的病人愈来愈多。由于AMI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常见急腹症难以区别,疾病早期阶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亦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诊断错误或延误,  相似文献   

18.
探讨小肠移植的移植肠造口等复杂肠造口护理方法。根据造口治疗师专科护理要求,按照肠造口护理程序,对移植肠造口病人实施专科护理,根据造口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造口和伤口护理用品,采取个体化护理。移植肠造口病人得到有效的护理,同时保证了小肠移植手术的成功。在护理复杂的肠造口患者时,按照肠造口专科护理和个体化的护理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小肠属于高免疫源性器官,又是有菌的空腔脏器,移植术后通常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及感染,因此小肠移植是各大脏器移植中最困难的一种,活体小肠移植因取部分小肠,手术操作难度更大,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德、英、日几个国家开展此手术,共计不过10例,成功者仅为6例.我国至1997年底共施行小肠移植4例,均为尸体供肠的小肠移植,且无1例获得长期存活.而活体小肠移植目前尚未见报道.我院于1999年5月20日成功地施行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小肠移植手术,至今已健康存活25个月.  相似文献   

20.
付楠楠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85-4187
随着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肠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继续维持.但持续的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心静脉通道感染、静脉通道血栓形成、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等[1].目前对于小肠功能衰竭合并TPN并发症的患者,小肠移植已成为公认的唯一能够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小肠移植术后高发的感染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感染仍是移植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小肠移植术后并发感染远高于其他器官移植,这是由于肠道与外界相通,肠腔内又含有大量微生物所致.现在普遍认为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面对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