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对符合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氯沙坦治疗,用多普勒彩超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指标,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容量均明显减少,舒张早期流速峰值明显增大,舒张晚期流速下降,两者比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对符合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服用氯沙坦治疗,用多普勒彩超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指标,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容量均明显减少.舒张早期流速峰值明显增大,舒张晚期流速下降.两比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病对左心室构型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左心室构型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51例高血压患及39例对照组的左心室结构,包括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D),左室体质量(LVM)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最大流速(E)峰,A峰最大流速(A)峰值,E、A流速比E/A,E、A峰充盈分数比(FFE/FFA),肺V血流频谱收缩期S波最大流速(S),舒张期D波最大流速(D),S、D峰值流速比(S/D)。结果左心室结构测值中室间隔厚度及左室质量两组参数具显差异,舒张功能指标中两组参数间均具显差异。结论高血压病早期构型已发生变化,且左室舒张功能趋于减退。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心脏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正常人心脏大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各瓣口流速,以确定中国人心脏结构正常值以及心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方法对8302例正常人分别取胸骨旁长轴观测量左房、左室、右室、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及升主动脉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大动脉短轴观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瓣峰值速度。心尖五腔观测量主动脉瓣峰值速度。心尖四腔观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三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左室短轴观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计算每搏量、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及左室射血分数。以10岁为一年龄段计算各年龄段各项指标均数,按心脏结构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按心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聚类后各年龄组各项指标95%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值。结果按心脏结构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类即≤10岁,11~30岁,31~90岁。按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2类即≤10岁,11~90岁。按左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类即≤10岁,11~50岁,51~90岁。左室舒张功能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中国人心脏发育分为3个阶段,30岁以后心脏结构固定。左室收缩功能在10岁以后呈稳定状态。左室舒张功能随年龄增长呈生理性减低。  相似文献   

5.
应变率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应变特征。方法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左房、左室大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及其室壁增厚率,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同时测定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E)、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A)、E/A比值等参数。依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左室肥厚组52例(LVH,左室质量指数男≥134g/m2,女≥110g/m2);无左室肥厚组38例(NLVH,左室质量指数男<134g/m2,女<110g/m2)。应用应变率显像技术(SRI)分别测定其应变与应变率参数。结果与对照组及NLVH组相比,LVH组收缩期峰值应变(PSS)、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及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e)均降低(P均<0.05),而各组心房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a)无明显差别。结论应变率显像技术可评价不同程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心肌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局部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局部心功能。 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50例)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76例)在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段测量室壁收缩期峰值 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较两组舒张、收缩速度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 肥厚 型心肌病组左室长轴室间隔及后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均较正常组减低 (P<0.05),左室短轴仅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较正常组减低(P<0.05),而收缩期峰值速度与正 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室间隔及无肥厚左室后壁螺旋肌收缩 功能及舒张功能均减低,括约肌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脏结构及左心室功能变化,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3例重度OSAH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TDI)检查。比较两组对象心脏结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 病例组各心脏结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E峰、E/A峰、室间隔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室间隔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Em/Am)、二尖瓣环Em、二尖瓣环Em/Am、左室后壁Em、左室后壁Em/Am均低于对照组,室间隔Am、左室后壁Am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室间隔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左室后壁Sm、二尖瓣环Sm均低于对照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OSAHS患者的心脏结构出现明显改变,且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明显减退,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45例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6 min步行实验;比较2组左心形态,包括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心脏指数;比较2组左室舒张功能,包括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峰值、血流传播速度和反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差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2组左室内径、心脏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舒张早期流速峰值、反向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舒张末期流速峰值和血流传播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和舒张功能,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左心构型及功能变化,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信息。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2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和22例健康志愿者的左心结构,包括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收缩期内径(LADs);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时间(LVET)、等容收缩时间(ICT)、主动脉频谱加速时间(ACT)、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缩短率(FS);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等容舒张时间(IVRT)、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最大流速(E)、A峰最大流速(A)、E、A峰充盈分数比(FFE/FFA)、肺V血流频谱收缩期S波最大流速(S)、舒张期D波最大流速(D)、S、D峰 值流速比(S/D)。结果:左心结构的各参数中左房内径两组间具显著性差异;收缩功能的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舒张功能各指标两组间均具显著性差异。结论:IPF的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且左房内径增大,左室收缩功能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超声观察高血压患者左心系统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65例及正常对照者70例。分别检测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及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左房内径及反映收缩功能的四项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左室壁(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增加,平均为0.41cm(P<0.001),左室内径扩大或不扩大,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E>1(P<0.001),左房内径普遍扩大(P<0.001),左室收缩功能参数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系统结构变化及心功能改变,为治疗和控制疾病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高压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左心室功能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 不明原因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4 7例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分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组 (secondarypulmonary hypertention,SPH) 17例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组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tion,PPH) 30例 ,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房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偏心指数 (EI)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二尖瓣、肺静脉、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交界处血流频谱。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PPH组和 SPH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RVEDD)、右心房上下径 (RAL )、右心房横径 (RAT)增大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 VEDD)变小 ,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偏心指数 (EIs、EId)显著增大 ;E波、E/ A比值降低 ,舒张早期 E波减速时间(DT)延长 ;等容舒张时间 (IRT)、等容收缩时间 (ICT)延长 ,左心室射血时间 (ET)缩短 ,左心室 Tei指数增大。EIs、EId分别与 E、E/A呈负相关 ,与左心室 Tei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左心室 Tei指数为反映左心室功能障碍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材料与方法: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55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比正常人明显减低,不论E/A<1或者E/A>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应用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能简便、准确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和心率3460例健康人二尖瓣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理性舒张功能减退与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鉴别依据。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 3 460例不同年龄和心率健康人的二尖瓣血流频谱 ,其中男 14 13例 ,女 2 0 47例 ,年龄 16~ 97岁 ,按年龄分为 16~、3 0~、40~、5 0~、60~、>70岁共 6组 ,每组再根据心率分为 5 0~、60~、70~、80~、90~次 /分共 5组。结果 随年龄增长 ,舒张早期血流 (E波 )的峰值流速 (EPFV)减慢 (P =0 .0 0 0 <0 .0 1) ;心房收缩期血流 (A波 )的峰值流速 (APFV)加快 (P =0 .0 0 0 <0 .0 1) ,E/A比值下降 (P =0 .0 0 0 <0 .0 1)。随心率加快 ,心房收缩期血流 (A波 )的峰值流速 (APFV)加快 (P =0 .0 0 0 <0 .0 1) ,E/A比值下降 (P =0 .0 0 0 <0 .0 1)。建立年龄和心率综合分析的量表。结论 年龄和心率是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诊断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时必须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2型糖尿病(DM)患者心脏的形态结构和心功能状态,评价2型D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及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DTI)测定了40例2型DM病人、20例健康人二尖瓣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频谱。结果(1)DM组室间隔(IVS)、左心室后壁(LVPW)厚度及左心房内径(LAd)较对照组增大(P<0.05);(2)反映收缩功能的指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M组反映舒张功能的多项指标异常(P<0.05)。结论2型DM患者存在舒张功能异常,DT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敏感性高,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综合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方法高血压病组56例和对照组36例,M-型和二维(2D)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二尖瓣EF斜率,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脉冲多普勒(PW)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VE),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VA),E/A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壁与室间隔收缩期运动幅度普遍增强,与对照组比较P<0.01;左室收缩功能各项参数(EF、FS、SV)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组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异常,表现为VE减低,VA升高,E/A<1,IVRT延长,MV-EF斜率减慢,与对照组比较P<0.001;左房扩大(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创评价糖尿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对60例正常人和128例糖尿病患分三个年龄段比较超声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血流早期充盈峰(E)和舒张晚期充盈峰(A)的值。以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值,分析糖尿病患血流参数之异常。结果 糖尿病患E/A值降低。IVRT值延长。结论 糖尿病患左室舒张功能减弱。多普勒检查能无创的评价糖尿病患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经胸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PDE)测定高血压病人的冠脉血流储备功能 (CFR)。方法  2 0例正常人和 3 5例无并发症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经静脉注射潘生丁 ,测量用药前后左冠状动脉主干舒张期峰值速度 ,计算其比值作为冠脉血流储备指标。结果 高血压病人无论是否伴有心肌肥厚均伴有冠脉血流储备指标D/RPDV的减低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均存在冠脉血流储备减低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室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室功能关系。方法 通过24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和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心功能数值的分析,对比不同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心肌质量、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射身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随着安然无恙太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舒张功能参数A/E比值增加与冠状程度相一致。结论 冠心病人早期即可出现心脏结构和左室功能的改变,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和累及血管的增多而增加;收缩功能的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但累及因管多少关系不明显。A/E比值反映左室舒张功能最为敏感。另外,血管狭窄<50%的病人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矫正的主动脉血流参数在评价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矫正后的主动脉血流参数,与左室收缩功能(LVEF)的关系,我们在25例上常人(A组)、30例陈旧性心梗(B组)和26例扩张型心肌病(C组)中,利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了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血流参数(Vp、MAC)及由容积和面积矫正后的主动脉血流参数结果显示,矫正后的主动及血流参数与LVEF高度相关(r=O.71~0.89、p<0.001)。结论:矫正后的主动脉血流参数更能准确反映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尿毒症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30例正常人和32例尿毒症患者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比值;并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计算E/A值。结果正常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E/A>1;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Ve/Va>1,正常组与尿毒症患者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组织速度成像测值有显著性差异,尿毒症患者组中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与二尖瓣血流频谱V/A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检出病例数中QTVI阳性例数明显高于血流频谱。结论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二尖瓣口运动速度能较准确估计尿毒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