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行MRI检查。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位T1加权像(T1WI)TE/TR 12/630,T2加权像(T2WI)TE/TR 100/3 000,横轴位(T2WI)TE/TR 100/2 800,5例行冠状位(T2WI)TE/TR 100/2 800。6例均行增强扫描,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kg-1经肘静脉注射,注完药后即行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参数同T1WI平扫)。并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 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胸段椎管硬膜外5例,颈胸段1例,均沿脊髓长轴生长。其中脊髓背侧2例,可见环绕脊髓生长,呈钳状;左后侧1例,右后侧3例,沿相邻椎间孔向外生长;梭形4例,长椭圆形2例,两端尖锐,呈鼠尾状或毛笔尖状。6例肿瘤信号强度在T1WI呈等高或稍高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5例,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1例。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是较少见的良性病变,并有其特征性表现。MRI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但最终确诊仍须结合临床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少见疾病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硬膜外血管瘤的MRI表现,并与其他髓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4例均发生在胸椎椎管内,3例沿脊髓长轴生长呈长梭形,1例呈哑铃形,经椎间孔向外生长。T1呈等、稍低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后均呈明显均一强化。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少见椎管硬膜外占位病变的MRI 特征.方法 对7 例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椎管硬膜外占位的MR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硬膜外脓肿表现为多房样占位,形态较规则,T1WI 等、低混杂信号,T2WI 病灶呈高信号,房间隔低信号.骨源性脊索瘤表现为T1WI 均匀稍低信号,T2WI 高信号其内夹杂小点及小条状低信号呈蜂窝状改变.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非骨源性脊索瘤表现为硬膜外长梭形占位,信号均匀,T1WI 稍低信号,T2WI 高信号,增强后病灶轻微强化.椎管内白血病浸润表现为硬膜外大范围长条状异常信号与硬膜外脂肪组织交杂存在,T1WI 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 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血管周细胞瘤表现为硬膜外不规则分叶状肿块,T1WI、T2WI 均为等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囊变节细胞神经瘤表现为多囊状异常信号,状如葡萄串,大小不等,信号均匀,T1WI 呈低信号,T2WI 高信号,囊间隔T1WI、T2WI 均呈等偏低信号.结论 MRI 对椎管内硬膜外占位具有定位价值,对少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临床并不少见 ,定位诊断不难。关键是如何提高其定性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3例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 ,其中男42例 ,女21例 ,年龄82~87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有明确原发肿瘤病史或经多次MRI复查病灶逐渐吸收消失 ,所有病例均有MRI影像资料。MRI扫描采用AIRIS03TMRI机 ,行常规矢状位T1W、T2W、横断位T1W ,必要时行增强扫描。2结果与分析7例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均有明确外伤史 ,6例有邻近椎体和(或)附近骨折 ,1例仅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外占位 ,各序列…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硬膜外肿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肿瘤MRI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肿瘤MR表现。结果本组转移瘤4例,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均为不均匀强化;淋巴瘤2例,T1WI均为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后均明显强化,有邻近椎体的骨质破坏。脂肪瘤8例,表现为T1WI、T2WI均呈高信号;血管瘤1例。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种类繁多,但以恶性肿瘤最多,MRI对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MRI诊断椎管内硬膜外绿色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37岁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四年 ,双下肢瘫痪伴尿潴留三天来诊。四年前无诱因出现高热 ,经骨穿证实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间断化疗病情较平稳。检查前 15天出现腰酸、下肢发麻 ,近 6天因低热行第三次化疗 ,化疗前三天突然双下肢瘫痪伴二便障碍来诊。查体 :肝大 ,剑下 5cm ,脾大 ,肋下 4cm ,胸4 以下深浅感觉消失 ,双下肢肌力 0级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两侧巴氏征阳性。双上肢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Hb5 5g/L ,RBC 1.8× 10 12 /L ,WBC17.1× 10 9/L ,L 19.6 % ,N 74% ,PLT 2 34×10 12 /L。骨髓像 :骨髓有核细…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自1992~199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肿瘤54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54例,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为10~74岁,平均425岁。病程为15天~16年,平均59年。临床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无力,腰背痛等症状;约50%病例伴有排尿排便障碍;约70%病例伴有节段性感觉障碍。本组病例均利用日本岛津SMT50X05T超导MRI扫描机,采用自旋回波(SE)T1WI(TR/TE=500/26)和场回波(FE)T2WI(TR/TE=450/13)序列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形态、信号、骨质破坏情况、增强特点及分型。结果 18例肿瘤位于颈椎1例、胸椎15例、腰椎2例。10例肿瘤经椎间孔或破坏相邻骨质达椎管外形成椎旁肿块。MRI显示T1WI呈等信号11例、混杂信号5例、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3例、混杂信号5例。5例肿瘤内部可见点片状脂肪信号,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8例均明显强化。Ⅰ型(病变局限于椎管内)8例(8/18,44.44%),Ⅱ型(病变呈哑铃状突至椎管外)10例(10/18,55.56%)。结论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发病部位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术前正确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男7例,女4例,年龄27—74岁,平均53岁。本组病例均无明确外伤史。常规行SE T1WI、T2WI矢状位及T2WI轴位,部分患者行脂肪抑制。6例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中,9例位于椎管内背侧,2例位于椎管内背外侧。病变范围累及4—5个锥体节段,颈段8例,胸段3例。血肿呈长条状及长梭形。5例血肿呈T1WI、T2WI高信号,4例血肿呈T1WI、T2WI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呈T1WI及T2WI等信号。增强扫描,2例血肿壁强化,4例未见强化。结论MRI是脊髓硬膜外血肿最佳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血肿部位、范围,区分急慢性血肿,判定脊髓受压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0.
探讨MRI对椎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椎管内病变的MRI表现,包括椎管内炎性病变6例.脊柱结核11例,椎管内肿瘤37例;并将其MRI表现与手术结果和综合临床及其他影像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与手术或(和)病理结果及综合临床及其他影像诊断结果比较,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3%(52/5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74%(49/54)。【结论】MRI对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极大的优势,且检查简便,无创伤性,临床上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1 对象和方法本组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2 3~ 70岁。临床表现为 :腰腿痛、下肢无力、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以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7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使用 Philip′s- Gyroscan T5- 型0 .5 T超导型磁共振仪 ,常规行矢状位及横轴位扫描 ,增强后加冠状位扫描。 T1 加权采用 SE序列 ,T2 加权采用 TSE或 FFE序列。层厚 4 mm,层间距 0 .4 mm,6例行了 GD- DTPA增强扫描。 7例误诊前后的诊断见表 1。表 1  7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诊断术前诊断病理诊断  术前诊断病理诊断胶质瘤  髓内囊虫病    神经纤维瘤成熟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12.
例 1女 ,5 6岁。双下肢麻木 4个月 ,伴双下肢无力、大小便障碍半月。查体 :胸 3椎体以下浅感觉减退 ,双下肢肌力I级。MRI扫描 :胸 3、4椎体平面硬膜外见 2 .0cm× 1.0cm× 1.0cm大小的卵圆形异常信号影 ,瘤灶T1WI呈稍低信号(图 1) ,T2WI呈高信号 ,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影 ,脊髓受压后移。MRI诊断 :胸3、4椎体平面硬膜外占位 ,以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 :胸 3、4椎管平面左前方外侧见 0 .5cm× 1.0cm× 1.5cm大小的包块 ,质稍软 ,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 ,周围血管丰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  相似文献   

13.
神经影像学检查不易鉴别的颅内占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某些表现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疑似颅内占位的病例,其影像学检查虽有密度(CT)或信号(MRI)异常,但占位效应不显著,故术前定性困难易延误治疗。本文收集了我院1992年11月一1996年1月32例此类病例,进行临床、CT及MRI综合分析。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32例,男对例,女9例。年龄13-62岁,平均43岁。首发症状轻度头疼10例,癫痫发作6例,肢体欠灵活3例,轻度麻木2例,幻嗅1例,眩晕9例。轻度眼底水肿2例,锥体束征3例和病理反射3例,所有病例行CT平扫及强化,28例行MRI扫描。水肿的判别是根据增强后病变强化的改变和有无占位效…  相似文献   

14.
眼球内病变的CT 及MRI 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眼球内病变的CT和MRI诊断。方法 收集临床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39例,行CT及MRI扫描。结果 恶性肿瘤23例,良性肿瘤5例,视网膜脱离5例,先天发育异常4例。结论 CT及MRI不仅能发现球内病变,还可揭示其特点,基本能得到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5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运用W950螺旋CT及西门子NOVUS0.35永磁MRI扫描。结果:两种方法对急性硬膜外血肿可做出明确的诊断。结论:CT和MRI可以相互结合,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检出率更高,显示病变更清晰。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洁  胥毅 《山西临床医药》2001,10(12):930-9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出髋周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提高髋周病变的诊断水平。探讨髋周骨不同性质病变的影响学检查方法诊断能力,建立髋周骨病变影像学检查的合理路径。材料与方法:分析不同恶性肿瘤组(原发恶性骨肿瘤和转移性癌),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组(脂肪瘤、嗜酸性肉芽肿)、骨坏死组(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关节非感染性病变累及骨组(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炎)等髋周骨病变的X线、CT和MRI征象。结果:通过对髋周骨病X线、CT和MRI表现的分析,总结出髋周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建立髋周骨病变影像学检查的合理路径,有望提高髋周骨病变的征地水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对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临床抗炎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重点分析了MRI信号特点和肿瘤的增强情况.结果 MRI能准确地显示四肢软组织病变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以及侵犯范围;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MRI 对四肢软组织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2岁。突感背部冷、麻不适,数分钟后开始绞痛,呈持续性。约1h后感觉双下肢麻木无力,且逐渐上移达胸前乳头水平。不伴其他症状体征。于发病后1.5h作胸段椎管CT平扫,表现为T3-T8段椎管内组织密度不对称、不均匀性增高,尤其以后1/3部分较明显。如图(1)CT拟诊:可疑椎管内出血性病变。随后作上行性脊髓造影,表现为:T8椎体上缘水平硬膜囊逐渐变窄,直至闭塞,如图(2,3)再作CT扫描,见T8上缘水平硬膜囊被自右后向左前推移,直到消失,如图(4)。CT诊断:T3-T8段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右后侧)。手术…  相似文献   

20.
MRI3D-VIBE序列在梗阻性胆道病变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隆林  宋彬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5,20(4):784-785
胆道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ERCP、PTC、B超、CT、MRI及PET等.其中,随着中、高场强MRI机日益普及、一系列新软件开发,特别是2D、3D MRCP成像方法,为显示胆道病变提供了一种更为优良的影像学方法.对梗阻性黄疸患者, MRI检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评价引起梗阻的原发病变,胆道系统继发改变,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结、邻近组织和器官的改变等,以利于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