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背三七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白背三七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案,对其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建立正交实验,对其提取方案进行优化;通过Sevage法脱蛋白、乙醇沉淀以及DEAE-52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蒽酮-硫酸法测定其总多糖含量。结果温度90%,固料比1:9,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2次,所得多糖的含量最高。蒽酮-硫酸法测得粗多糖含量为1.49%;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分别得到组分Ⅰ、组分Ⅱ、组分Ⅲ。结论水提白背三七多糖工艺简便,投资少,有利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蜜环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蜜环菌粗多糖经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处理后分为可溶性部分和不溶性部分。不溶性部分经DEAE-SephadexA-25柱层析得酸性纯多糖。可溶性部分经DEAE纤维素柱,Sepharose68柱层析得中性多糖。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14000,18000。中性多糖组成是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比例为1.7:5:1。酸性多糖组成是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鼠李糖,比例为2.8:2.711:1.7:1;2,另外还含有半乳糖醛酸。  相似文献   

3.
取土沉香新鲜茎(6.5kg)切细,用甲醇室温提取2次。合并甲醇提取液,回收溶剂,得到褐色胶状物(351g)。将其用水分散,依次用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己烷部分(49.9g)上硅胶柱层析,用氯仿一甲醇(10:1)洗脱,得到10个组分。组分2(6.9g)经反相硅胶柱层析,得到化合物2。组分5(11.5g)经硅胶柱层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对四君子汤多糖进行提取和分离纯化,观察不同多糖样品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迁移的影响,从而进行多糖纯化过程的药效活性追踪,为探讨四君子汤多糖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①四君子汤水提醇沉得到四君子汤多糖1;经Sevag法去蛋白得到四君子汤多糖2;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并超纯水洗脱得到四君子汤多糖3a;经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并超纯水洗脱得到四君子汤多糖4a和多糖4b;并以苯酚?硫酸法检测各多糖样品糖含量(以葡萄糖计)。②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检测四君子汤多糖3a、多糖4a和多糖4b纯度。③在IEC?6细胞迁移模型上,观察四君子汤多糖不同样品促进细胞迁移的药效活性。结果:4种多糖样品(四君子汤多糖1、2、3a、4b)糖含量分别为71.35%、75.45%、81.00% 和98.50%,其促进细胞迁移的最低有效剂量分别为200、100、50、30mg·L?1;表明纯化步骤最多的多糖4b糖含量最高、药效最优,且GPC 法测得其为均一性多糖组分。结论:四君子汤多糖经不同纯化步骤后,糖含量和纯度提高,药效活性随之增强,研究结果为探讨四君子汤促进细胞迁移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量灰树花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从灰树花菌丝体中分离纯化低分子量多糖并进行结构鉴定和抗肿瘤活性检测.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离子交换纤维素进行分离,SephadexG200柱层析纯化,HPGFC测定分子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进行纯度和结构鉴定.用荷瘤小鼠检测抗肿瘤活性.结果:得到大、小两种多糖组分,其中低分子量多糖为白色粉末状,分子量约为2600,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含α—1,3,α-1,6,α-1,4-糖苷键,对S180肉瘤、EAC腹水瘤、Heps实体瘤都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分离得到一种灰树花菌丝体多糖,为低分子量的α-葡聚糖,初步药效试验表明其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木蹄[(Pyropolypourus fomentarius(L.ex.Fr.)Teng]子实体热水提取物经乙醇沉淀.乙酸铜分步,DEAE一纤维素柱层析,得到4个多糖组分(BI~BN)。药理实验表明:BI BN部分对优Hela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BI,BI部分对Hela细胞没有杀伤作用,但显著抑制了 Hela细胞生长。水洗脱部分(BI)经 Sepharose 4B凝胶柱层析、Sep-PakC柱层析,得到两种纯多糖 BI-IW,BI-IE。分别测定了它们中蛋白质、糖醛酸、总糖含量及分子量,并进行了组成糖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保济丸水溶性多糖 (BJP)的组成和初级结构。方法 :BJP经除杂、醇沉、柱层析分离纯化 ,得到BJPA、BJPB1和BJPB2 三个多糖 ;凝胶柱层析测定多糖分子量 ,用UV、IR、HPLC、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其组成和初级结构。结果 :BJPA、BJPB1、BJPB2 三个多糖均为杂多糖 ,且主要糖苷键均为α -构型 ,量均分子量分别为 5 2× 10 4、9 2× 10 3 、3 5×10 3 。结论 :首次报道了保济丸水溶性多糖的组成及其初级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山红景天多糖RSA的分离纯化和组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从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 A.Bor)根状茎中提出水溶性粗多糖RSP(Rhodola sachalinensis polysanc caride).。从粗多糖中分离出均一多糖并研究其单糖组成。方法:酸性乙醇分级,得RS-Ⅲ(Rhodioala sachalinensis polysaccarideⅢ),脱蛋白,脱色,DEAE-SephadexA-25柱层析纯化,得一级分RSA(Rhodiola sachalinensis polysaccaride A.),比旋光度法,柱层析等方法检验纯度,PC和GC测其单糖组成。结果:RSA为均一组分,单糖组分为:Ara,Rha,Xyl,Glc,Gal,GalA,摩尔比依次为1.00:3.23:0.34:0.84:10.24。结论:RSA为酸性杂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000。  相似文献   

9.
红石耳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东宁  靳菊情  张鸭喜  阎宝琦 《中草药》1995,26(4):175-176,180
红石耳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精制得UMH多糖,经SephadexG-150柱层析证明为均一性多糖。糖的含量为90.4%,气相色谱检测由葡萄糖(Glc)、甘露糖(Man)。葡萄糖醛酸(GlcA)组成,克分子比为45:1:9,平均分子最为40×104。经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红外光谱分析,UMH多糖主要由α(1→6),(1→4)甙键聚合而成的酸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10.
山药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提取分离并测定山药多糖的结构。方法:依次用水提取,乙醇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胺盐沉淀法得到粗多糖;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纯化多糖并测定分子量;甲基化分析和薄层层析分析多糖酸水解产物,结合IR和^13CNMR确定单糖组成、连接方式和端基碳构型。结果:从山药中得到两个均-多糖S1和S2。结论:S1和S2的分子量分别为63000和7400Dal,它们均为[α-D—Glc(1→4)-]n型萄聚糖。  相似文献   

11.
宋育红  陈作毅  张君诚 《中草药》2015,46(21):3228-3234
目的在对长柄石杉Huperzia serrata、闽浙马尾杉Phlegariurus minchegensis、华南马尾杉Phlegariurus austrosinicus和有柄马尾杉Phlegariurus petiolatus 4种石杉科植物的L-赖氨酸脱羧酶(L-lysine decarboxylase,LDC)基因编码区进行克隆的基础上,对长柄石杉的LDC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分析并预测其蛋白结构。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以石杉科植物叶片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克隆得到LDC基因编码区序列,通过BLAST比对和MEGA5.0软件对克隆的序列进行分析。采用RACE技术获得石杉科广布种长柄石杉的LDC基因全长序列,并对其蛋白的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克隆的4种石杉科植物LDC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被注释为编码LDC的基因序列保持高度的相似性,长柄石杉LDC蛋白与NCBI中的蛇足石杉LDC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很高,与蕨类植物江南卷柏的同源性也较高。长柄石杉LDC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266 bp,编码403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KF040056。结论克隆得到4种石杉科植物的LDC基因,分析了长柄石杉LDC基因的全长序列并预测其蛋白结构,为进一步阐明石杉科植物石杉碱甲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半日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树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法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stigmast-4-en-3-one(2)、阿魏酸丁酯(3)、苯甲酸二丁酯(4)、苯甲酸(5)、咖啡酸(6)、阿魏酸(7)、表儿茶素(8)、儿茶素(9)、表没食子儿茶素(10)、没食子儿茶素(11)和没食子儿茶素-(4α,8)-表没食子儿茶素(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8~12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茶芎中两个二聚苯酞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伞形科植物茶芎Ligusticumsinensecv.chaxiong的根茎中首次分离到2个二聚苯酞类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为Z,Z'-6,6'7,3'a-diligustilide和Z-6,8',7,3'-diligustilide。  相似文献   

14.
拟缺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火云  焦珂  张鹏  龚盛昭  孙永  吴继洲 《中草药》2014,45(2):154-160
目的对拟缺香茶菜Isodon exci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5-(4-hydroxyphenyl)pent-1-en-3-one(1)、2α,3α,24-三羟基-11-烯-乌苏-28,13β-内酯(2)、腺花香茶菜素(3)、2α,3α,24-三羟基乌苏酸(4)、2α,3α-二羟基乌苏酸(5)、2α,3β,24-三羟基乌苏酸(6)、3′,4′,5-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7)、2α,3α-二羟基齐墩果酸(8)、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酸(9)、无羁萜(10)、尾叶香茶菜丙素(11)、鄂西香茶菜素(12)、大锥香茶菜甲素(13)、1α,14β,20-三羟基-7,20-环氧-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14)、肾形香茶菜丙素(15)、kamebacetal A(16)、木犀草素(17)、胡麻素(18)、熊果酸(19)、β-谷甾醇(20)、阿魏酸(21)、3,4-二羟基桂皮醛(22)、3-吲哚甲醛(23)、十七烷酸(2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缺香茶菜酮,化合物3~16及22~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DNA分子鉴别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探讨束花石斛与同属相似种 :玫瑰石斛、喇叭唇石斛、报春石斛、兜唇石斛等植物及药材鉴别的DNA分子标记。方法 :对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进行rDNAITS区序列比较研究。结果 :尽管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外部形态差异较小 ,但在rDNAITS序列上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差异。在rDNAITS区域中 ,作者共挑选了15个碱基位点用作鉴别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DNA标记。结论 :根据rDNAITS区碱基序列差异 ,能准确鉴别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植物及药材。  相似文献   

16.
王建忠  雷宇  廖静  陈小瑞 《中草药》2013,44(17):2350-2353
目的 研究毛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var.mollis根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及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木防己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较少见的C-α羟基取代的新BBI生物碱木防己亭碱(1)及3个已知生物碱,分别为去氢艾帕特啉碱(2)、木防己碱(3)、异木防己碱(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木防己亭碱,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金铁锁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金铁锁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 DPPH)自由基、清除[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对金铁锁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阳性对照没食子酸丙酯(PG)、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比较.结果:金铁锁3个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均弱于阳性对照PG,BHA,BHA.在3个提取物中,金铁锁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IC50=40.54mg·L-1)及还原Fe3+的能力[TEAC=(696.9±2.42) μmol·g-1]较强;正丁醇清除ABTS自由基(IC50=83.38 mg· L-1)及还原Fe3+的能力[TEAC =(166.1±1.06) μmol· g-1]次之,石油醚提取物最弱.结论:金铁锁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仰莲  周勤梅  彭成  郭力  张廷模  熊亮 《中草药》2015,46(15):2193-2197
目的研究叠鞘石斛Dendrobium aurantiacum var.denneanum药材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AB-8、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质谱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同时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从叠鞘石斛茎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R,7′R,8R,8′S)-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9′-环氧木脂烷-7′,9-内酯()、(-)-丁香脂素()、(-)-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拖鞋状石斛素()、石斛酚()、杓唇石斛素()、(+)-柚皮素()、反式肉桂酸甲酯-2-O-β-D-葡萄糖苷()、香草酸()。其中,化合物对A549、Hep G2、A2780肿瘤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49、51.2、119.3μmol/L。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石斛脂素;且对3种人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参加工过程中人参皂苷化学反应HPLC/MS/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盛元  罗国安 《中草药》2005,36(1):40-43
目的研究红参加工过程中人参皂苷的变化机制。方法采用HPLC/MS/MS方法对生晒人参中主要皂苷类成分进行结构推测。用HPLC/MS方法对生晒人参和红参中的二醇型、三醇型和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进行比较。结果在红参加工过程中丙二酸单酰人参皂苷酯键水解产生相应的人参皂苷,脱羧产生相应的糖乙酰化人参皂苷。在加工过程中达玛烷型人参皂苷主要发生20位糖苷键水解和异构化。齐墩果酸型皂苷发生酯苷键和醚苷键的水解。结论人参加工成红参后皂苷类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参加工可能产生红参的特异成分。  相似文献   

20.
珠子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刘超  崔九成  宋小妹  梅其炳  岳正刚 《中草药》2014,45(17):2525-2529
目的研究珠子参Panax japonic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研究3个主要产地珠子参的19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 13条ISSR引物扩增出181条带,其中有166条呈现多态性,占91.7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60~0.83。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将源于同一地区的珠子参样本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珠子参样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