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兆山 《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2005,(4):32-32
目的:建立一种手术方式,改善保留乳头的乳癌根治术后患侧乳腺的外观状况。方法:14例符合条件的乳腺癌患者在保留乳头的乳癌根治术后实行胸小肌翻转带蒂前锯肌转移,衬垫于乳头及乳晕下,重塑乳腺外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乳头乳晕由贴近胸壁变为凸起4-5CM,具备较好的乳腺外形。结论:本术式对保留乳头的乳癌根治术后乳头的三维偏移,将发挥重要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志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6):54-55
我院自1992-2002年共施行保留胸大小肌的乳癌改良根治术146例,并取同期所施行的典型根治术132例做为比较,现将改良根治术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9年,Hidalgo[1]率先用游离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获得成功。我们于2002年应用腓骨肌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巨大缺损患者1例,移植骨成活,无感染,无吸收,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9岁。因左下颌骨部膨隆3年于2002年4月入院。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检查均正常。专科检查左下567局部隆起明显,左磨牙后区粘膜破溃。全景片示左侧整个下颌骨升支到左下3根尖区呈蜂窝状阴影,蜂窝大小不一。1.2方法:测量肿瘤切除后下颌骨缺损范围,供区术前以彩超测腓动脉并标记。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膝使小腿直立,并使足向中线内收以充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索保留乳头乳晕的早期乳腺癌切除加背阔肌肌皮瓣 Ⅰ期乳房重建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13年 3月至 2017年 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皮下腺体切除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加背阔肌肌皮瓣 Ⅰ期乳房重建术的早期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组) 32例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根据肿瘤最大径,肿瘤边缘到乳头乳晕距离,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激素受体及 HER2情况配对后按 1∶1选配同期接受患侧乳房单纯切除联合前哨淋巴结或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乳腺癌病人(全乳房切除组) 32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乳房外形美容程度、术后生命质量及短期局部复发转移率等方面来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乳房重建组与全乳房切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 18.75%比 12.50%(χ2=0.474,P=0.491)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为 9.38%比 6.25%(χ2= 0.000,P=1.000),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3.13%比 0.00%(P=1.00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分别为 3.13%比 3.13%(χ2=0.000, P=1.000),两组患者患肢均无活动障碍,乳房重建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率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拔管时间上乳房重建组长于全乳房切除组,分别为( 17.29±8.79)d比( 9.81±3.16)d(P=4.53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乳房重建组术区愈合时间长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乳房外形美容程度评价中,乳房重建组优为 17例,良为 10例,一般为,5例,无外形差病例,优良率达到 84.38%,全乳房切除组外形均评价为差,乳房重建组术后乳房外形美容评价明显优于全乳房切除组( P<0.05)。同时乳房重建组病人术后生命质量评价中优于全乳房切除组( P<0.05)。乳房重建组和全乳房切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 28和 27个月,乳房重建组局部和全乳房切除组复发率为 3.13%比 3.13%(χ2=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一期假体植入即刻乳房重建(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IBR)手术中保留胸大肌筋膜(Pectoralis major fascia,PMF)联合胸大肌肌瓣用于覆盖假体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并对比背阔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flap,LDF)转移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改良根治Ⅰ期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乳房再造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早期乳癌患者48例,均给予改良根治Ⅰ期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乳房再造术治疗,依据乳房整形美容效果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乳房整形美容效果评价,优30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7.5%,本组患者均进行了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6±12.8)月,无1例发生复发。结论改良根治Ⅰ期腹腔镜下游离带蒂大网膜乳房再造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乳房整形美容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增加乳腺癌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保乳手术与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保乳手术与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成保乳组(BCT组,21例)和根治组(BR组,55例),保乳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根治组采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两组术后均按常规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6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保乳组发生皮下积液5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患侧上肢水肿1例;根治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切口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2例、患侧上肢水肿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根治组(t=3.42、3.18、4.07、3.09、2.87、3.26,均P<0.05).所有病例均获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6年,保乳组局部复发率4.8%(1/21),生存率95.2%(20/21);根治组局部复发率3.6%(2/55),生存率96.4%(53/55),两组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不增加复发率,且能够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即刻乳房再造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89例,根据是否进行乳房再造手术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行即刻乳房再造术,对照组未行乳房再造术.比较2组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5年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5年无复发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行即刻乳房再造术能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提高5年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的效果。方法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单管负压引流组与双管负压引流组对比。结果 两组术后平均引流量与皮下积液例数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的效果相同,单管负压引流适用于手术刀游离,双管负压引流适用于高频电刀游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施行该手术38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16例,35例符合作者制订的手术适应证,3例略超出手术适应证。结果3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乳头表皮部分坏死1例,1个月后乳头皮肤痂下愈合;皮下积液3例,经穿刺抽液治愈;34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全部病例乳头基底部切线病理检查均无癌浸润。术后38例全部随访,最长随访时间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本组5年总生存率为94.7%(36/38),无瘤生存率92.10%(35/38),转移率7.996(3/38),局部复发率5.396(2/38)。结论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指征、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已进行保乳手术的48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手术效果并评价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随访3~49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死亡。外形优良85.4%,心理满意度80%。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兼顾了治疗效果和心理需求;而要达到好的效果,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放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对乳腺癌患者应激反应、社会支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且行改良根治术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行术后乳房重建将患者分为重建组41例和未重建组37例.比较两组术后应激反应、社会支持(SSRS评价)、术后生命质量(FACT-B评估).结果 两组皮质醇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评分、情感状况、社会或家庭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评分、功能状况、生理状况、附加关注项目评分及FACT-B总评分均高于未重建组(P<0.05,P<0.01).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利于患者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及术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情况及乳腺癌复发情况。结果6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临床治愈出院。观察组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5例(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例(100.0%)(χ2=19.27,P〈0.05)。平均随访1年,观察组中上臂皮肤感党异常患者5例,在术后1-3个月内恢复;对照组感觉异常均未恢复正常;两组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