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婴儿母传抗体衰减情况,为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制订免疫措施.方法 在宁波市余姚、象山县选取0.3,6,8和9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G抗体.结果 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0%,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890.18.6和8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只有4.1%,0.8%,GMRT分别为4.17,1.59.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769,表明婴儿抗体有无及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结论 6,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很低,几乎无保护作用;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必要时应对6月龄婴儿实行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北区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了解不同年龄人群麻疹抗体及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讨与麻疹疫情的相关性。方法从发病率与病例的三间分布状况来分析2005-2008年江北区疫情发病状况,随机抽取辖区不同人群(孕妇、婴儿、2~4岁、7~9岁、13~15岁、>20岁)600余人次进行麻疹IgG抗体的监测。检验方法采用ELISA定量法。随机抽取初三、大一学生117人次进行疫苗接种后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2005-2008年江北区麻疹报告病例321例,年平均发病率17.83/10万,年发病率与年龄构成有统计学意义。以小于8月龄和成人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38%。不同人群抗体检测结果:1、6、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3%、0%;GMRT分别为901.3、36.5、7.6;孕妇抗体阳性率为91.18%,GMRT为725.6;2~4岁组抗体阳性率为98.96%,GMRT为1 115.2;7~9岁组抗体阳性率为100%,GMRT为1 003.8;13~15岁组抗体阳性率为96.55%,GMRT为836.8;>20岁组抗体阳性率为92.86%,GMRT为729.9。初三、大一学生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显示,免后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免前的2.3~2.5倍。2009年江北区麻疹发病率直线下降,年发病率为2.44/10万,比上一年下降了92.78%。结论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高低与麻疹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月龄婴儿与成人组麻疹抗体水平低下,是引起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孕前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提高胎传抗体水平。免疫成功率监测显示,加强免疫与应急接种是控制与消灭麻疹的主要措施。建议调整麻疹免疫策略。孕妇与配对婴儿抗体水平存在相关性。建议加强辖区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消灭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才能控制与减少辖区麻疹疫情,实现WHO西太区提出的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及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孕妇麻疹免疫状况和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对 1 1 2名孕妇产前和5 0名 6月龄婴儿及 72名 8月龄婴儿免前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1 1 2名孕妇麻疹抗体阳性 1 0 7例 ,阳性率 95 5 % ,抗体滴度 (GMRT)为 84 9 9;未达到保护水平有 30例 ,占 2 6 8% ;6月龄和 8月龄婴儿免疫成功率分别为 88 0 %、97 2 % ,免前麻疹抗体GMRT分别为4 1、1 1 ,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而免后麻疹抗体GMRT分别为 782 0、976 5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8月龄婴儿免疫效果稍好于 6月龄婴儿 ,主要表现在免疫成功率方面 ,而免后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母婴麻疹免疫状况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及其所产的66名6月龄及8月龄婴儿的麻疹IgG抗体,比较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不同水平抗体阳性率,并对34名8月龄婴儿进行MV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98例孕妇麻疹IgG抗体GMC为901国际单位(IU),32名6月龄和34名8月龄婴儿抗体GMC分别为471U和541U,母婴麻疹IgG抗体GMC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9.88,10.44;P均<0.01);孕妇抗体阳性率为96.94%,其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0%;66名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52%,无保护性抗体,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3.98,P<0.01).结论 不管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如何,其6~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都几乎处于无保护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宁波市、哈尔滨市和济南市小月龄婴儿麻疹年龄构成变化及母传抗体衰减情况.方法 收集2004-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并分析;同时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母传抗体研究.结果 三城市麻疹病例主要发生在<1岁婴儿中,且<1岁组麻疹年龄发病率最高;三城市婴儿麻疹病例构成中均以5~8月龄为主.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3%,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738.93;6月龄和8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6.9%和6.7%,GMRT分别为6.89和3.69;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趋势性下降;母亲的抗体阳性率为84.3%,GMRT为516.94,母亲麻疹抗体主要以低、中水平为主,分别占50.4%和30.3%;母婴麻疹抗体相关系数为0.840.结论 麻疹母传抗体下降,6月龄和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较低,几乎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月龄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消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关系,婴儿胎传抗体衰减进行分析,探讨小月龄婴儿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s,Live;MV)的免疫策略.方法 在浙江省宁波市、山东省济南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取0、3、6、8、9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738.93,到3月龄时抗体阳性率下降至22.3%,GMT为1:36.63,6、8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只有6.9%、6.7%,GMT分别为1:6.89、1:3.69;母亲的抗体阳性率为84.3%,GMT为1:516.94;母婴麻疹抗体的相关系数为0.840.结论 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必要时对6月龄婴儿实行MV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水平及6~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免疫策略。[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0~8月龄婴儿各70余名,监测麻疹母传抗体;对6~8月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前和免后1个月的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8月龄以下婴儿母传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09,各月龄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未达保护水平;6月龄、7月龄、8月龄初免后GMT分别为1︰1407、1︰1897、1︰2410,初免前后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3组的阳性率均≥90%,免疫成功率﹥85%,接种MV未出现异常反应,提示6月龄的MV初免程序是可行的;但6、7、8月龄3组间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前母传抗体阴性和阳性的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婴儿母传抗体的存在对MV的免疫成功率有干扰作用。[结论]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滴度均较低,无有效保护作用;6足月后接种麻疹疫苗安全有效。建议进行育龄妇女孕前接种MV和提前婴儿MV初免时间的成本效益研究,制定安全有效的免疫策略,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儿体内麻疹抗体的水平与患麻疹的关系,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孕母及其新生儿脐血、婴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以1:800作为麻疹显性感染的保护性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1例孕母及新生儿麻疹抗体滴度多在保护水平以下,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3.14%和19.83%,在6月龄和8月龄时保护性抗体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仅为16.05%和7.41%,新生儿和孕母麻疹IgG抗体阳性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可通过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来提高婴儿抗体水平,并可将麻疹初免时间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同时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孕妇麻疹、风疹抗体水平,为控制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北京市朝阳区孕妇产前静脉血,使用ELLSA方法进行麻疹IgG和风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朝阳区孕妇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和阳性率分别为550.27mlU/ml和81.4%,风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和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泉州新生儿脐血麻疹抗体水平状况,探讨制定防控措施,为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8年5~8月市、乡级产科医院新生儿脐带血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2008年监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以≥1:200为判定标准,抗体阳性率97.0%;以≥1:800为判定标准,抗体保护率90.4%,平均抗体滴度(GMT)1:3020.65。麻疹发病组的GMT倒数为5877.60(95%CI=4450.41~7762.47),均远高于接种、无接种且无发病史组。[结论]通过加强育龄妇女和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开展育龄妇女疫苗加强免疫,可控制小月龄婴儿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原因,分析发病规律,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控制麻疹的流行.[方法]对泰安市泰山区2005年麻疹流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麻疹33例,报告发病率为5.25/10万,无死亡.疫情波及全区各乡镇(街道),分布在28个村(居委会),以散发为主;5月发病17例,18~49岁20例,工人、农民11例;麻疹IgM抗体33例阳性;首诊误诊率为48.48%;适龄病人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9.35%.[结论]由于易感人群积累,存在免疫空白引起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12.
王凤双  肖雷  吴殚  冯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73-2676
目的分析1998—2009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资料对1998-2009年顺义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顺义区近12年来麻疹共发病446例,发病率为5.67/10万,发病情况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后麻疹发病出现明显升高,2005、2006年发病率分别为18.60/10万和15.07/10万;发病高峰为3~5月。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30岁组,1岁以内本市和流动儿童发病基本相同,15岁以上组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高发职业是散居儿童和民工。结论顺义区麻疹发病的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岁以上年龄组,控制1岁以内人群发病主要是提高8月龄麻风疫苗免疫的及时率,同时提高麻疹疫苗2剂次接种率或在育龄妇女婚检或孕前接种麻风腮疫苗。对于控制20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集中强化免疫和提高麻疹病例监测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城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04—2010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清城区麻疹发病数为934例,年均发病率为22.77/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人群,4—8月份为麻疹发病的高峰期;2004—2008年麻疹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和2010年在全区开展儿童普种麻疹疫苗后,疫情得到明显控制,2009、2010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04/10万和1.03/10万。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质量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卢湾区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卢湾区近 10年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与麻疹发病情况的关系。 [方法 ] 对卢湾区 1989~1999年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发病情况资料进行分析 ,并计算抗体阳转率、发病率。 [结果 ] 历年接种率维持在97%以上的较高水平。免后抗体阳性率为 99.42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39.96。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9 .49%,近几年麻疹年均发病率在 0 .19/ 10万以下。 [结论 ] 在保持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的基础上 ,流动儿童和成人是当今控制麻疹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宝安区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和免疫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麻疹免疫水平,找寻麻疹在该区高发的原因。方法 对宝安区2006年疫苗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同时对该区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该区免疫后成功率为98.04%,一般人群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为85.23%,麻疹病毒抗体水平与街道、性别和年龄有关。结论该区应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群特别是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重点人群强化免疫,定期进行人群抗体水平和疫苗效果监测是当前麻疹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6月龄与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的血清学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 探索麻疹疫苗最佳初免月龄。 [方法 ] 分别选择卢湾、杨浦、南汇 3个区县 6、8月龄健康婴儿192名和 177名 ,给予麻疹疫苗接种 ,并对其免前、免后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观察。 [结果 ]  6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后IgG抗体阳转率 92 .6 1% ,GMT 1340 .15 ;8月龄婴儿IgG抗体阳转率 96 .0 0 % ,GMT 1138.11。[结论 ] 如果 8月龄初免前婴儿麻疹发病率高的地区 ,可考虑将初免时间提前至 6月龄  相似文献   

17.
唐金凤  侯文俊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49-2650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11年8月龄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风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0名8月龄儿童麻风疫苗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双份血标本,分别进行麻疹、风疹IgG抗体测定。结果免后麻疹抗体阳性40人,阳性率100%,GMT 1∶1 385.52;风疹抗体阳性33人,阳性率82.50%,GMT 1∶31.18。结论该区现行的麻风疫苗所包含的麻疹成分免疫原性好,风疹成分免疫效果较差,应进行风疹疫苗复种弥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海市成人麻疹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2年上海市成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以虹口区为监测点,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年18岁以上成人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8月龄以下小儿外,成人是麻疹发病的主要群体,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是影响成人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成人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9我国防治麻疹的历史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成人免疫应当是目前提高成人麻疹免疫屏障,减少发病的主要途径。建议可以加强对10-15岁儿童的免疫,以达到提高成人整体抗体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庆  孙木  李蓉  崔长弘  王兆华  王红增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54-1156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麻疹2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1/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麻疹全市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1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6.33%,≥15岁组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3.71%。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病已成为全区麻疹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育龄妇女的疫苗接种,提高流动人口麻疹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该区麻疹发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