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石全宝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0-130,13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4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组(TRI)和经股动脉途径介入组(TFI),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TRI组中69例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成功,总成功率为98.57%;TFI组中介入治疗总成功率为100%,TRI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TFI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试验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观察研究结果可见,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分别经桡动脉(12例)和股动脉(8例)途径完成2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PCI,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诊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 结果 12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1.1%,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60.1±16)min比(57.8±21.2)min和造影剂(208±35)ml比(201±32)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严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1%).临床随访6个月,无1例死亡,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桡动脉组为2.3%,股动脉组患者为3.6%,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PCI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209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7例有相似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7%,与股动脉组(9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应用Balloon Crush技术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的57例Ⅰ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中,2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选用Balloon Crush技术处理(Balloon Crush组),另35例患者选择标准Crush技术处理(标准Crush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完成情况、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随访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Balloon Crush组患者全部经桡动脉途径成功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其中Balloon Crush组患者完成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为91.0%;标准Crush组患者成功率为77.1%,25.7%的患者因无法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操作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术后6个月Balloon Crush组患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9.1%,标准Crush组发生率为17.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时间及造影剂用量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lloon Crush技术适用于桡动脉途径冠脉分叉病变的处理,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来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进行的冠心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为经桡动脉介入,对照组为经股动脉介入。随访30d,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相近(P=0.556),2组介入治疗的时间分别为(61.0±15.0)min、(61.05±11.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住院时间较短。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时间及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介入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效果比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伍远雄 《当代医学》2016,(30):56-5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桡动脉组40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股动脉组40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比分析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为92.5%,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为97.5%,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少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穿刺时间明显少于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穿刺较易,便于掌握的有点,而桡动脉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术后便于止血,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应当掌握两种手术的适应证,合理采用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的时间、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介入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组40例,经股动脉介入(transfemor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FI)组40例.随访30 d,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未成功率相似(95%及97.5%,P=0.55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分别为(61±16)min与(61±10)min,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999).但TRI组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TFI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时间及成功率相似,但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90例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不适反应、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血管并发症、不适反应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少于股动脉组,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都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良好方法,经桡动脉术后并发症及不适反应少,且住院时间短,相对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67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采用双支架技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疗效、随访结果.结果 经桡动脉行真性冠脉分叉病变PCI成功率100%,手术最后完成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88.06%,62例(92.54%)患者完成9~12个月随访,随访期严重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4.48%,心肌梗死发生率1.49%,靶血管重建率4.48%,心源性死亡占0%.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PCI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记录两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卧床时间。结果两组在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途径组(P〈0.05),患者卧床时间桡动脉组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ACS患者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劣。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6月~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动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306例,股动脉组68例。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7.91%和100%(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56.70±14.22)min和(44.1 2±9.30)min(P〈0.05);X线曝光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桡动脉组少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多于桡动脉。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41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38例)和非DM组(103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非DM组相比,DM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之间的PC 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支架内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强化血运重建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方法。方法选择20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两组治疗方法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心功能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手术并发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能够取得同经典入路相同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7年2月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19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桡动脉组(n=94)和股动脉组(n=102),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及X线曝光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能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对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行支架治疗的共278例分叉病变患者,224例病变采用单支架,54例采用双支架植入。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60例,经股动脉118例。对比两种途径手术操作时间、X线投照时间、造影剂用量及最终球囊对吻成功率。结果桡动脉途径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投照时间、造影剂用量及最终球囊对吻成功率与股动脉途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效果与股动脉途径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2组,A组268例,年龄〈70岁;B组152例,年龄≥70岁。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穿刺部位血肿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履行知情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98例和59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92%、98.31%和94.87%、96.1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27.1%和7.7%、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Transradia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RA)与经股动脉(Transfemoral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FA)两种途径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0—2014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进,对照组中患者以经股动脉(TF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经桡动脉(TR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观察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手术之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造影剂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两组患者直接差异较明显。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均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方法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方法,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临床上可优先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周全  许春平  潘少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23-2625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498例,其中男252例,女246例;年龄65~92岁。并按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211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287例(股动脉组),从3个年龄段(60~74岁,75~84岁,≥8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PCI特点、住院期间的术后卧床时间、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心脏性死亡和靶病变的再重建率)。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中,桡动脉组因桡动脉穿刺失败或未完成PCI改为股动脉途径的患者比率高于股动脉组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两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再次PCI比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比较,年龄对冠心病患者选择PCI术的穿刺方式、成功率和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蒋靖波  伍于斌  张伟  潘迪光 《医学综述》2009,15(10):1586-1588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TO靶血管共28支,平均闭塞时间为(8.7±4.2)个月,按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后置入6F桡动脉鞘,之后再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24例患者成功完成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5枚。成功率为85.7%(24/28),与我院同期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31例CTO病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3/4)的失败病例均是由于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所致。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CTO安全可行,成功率并不低于经股动脉途径,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介入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