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香岩卫气营血治则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汗之可也”并非辛温发汗之法,“汗之”不是治疗方法,而是通过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到气才可清气”不仅是治疗气分证的原则,而且指出清气不宜过早。“透热转气”的用药,随造成气机郁滞的原因而异,不仅局限于银花、连翘、竹叶三药,但其目的都是排除障碍,宣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则入营之邪即可外迭。转出气分而解。“凉血散血”是指凉血养阴,活血散瘀,该治法具有清、养、散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营分证有热邪,又有阴份,无疑养阴清热为第一要旨。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肯定是主要治法,但此并不禁忌加气药以透热。营分证、血分证、血分证均有气机不畅的表现,故保持气机在温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而调气药的应用很讲技巧;营分证中,热易外散,在清热养阴基础上应果断加以轻清、香窜之品透达郁热。指出营分证对不可一味清热养阴,须时时注意保持气机通畅。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是主要治法但应以凉血散血散血为主,调气药的应用应掌握好用量,忌用辛燥香窜,并非只用凉血散血,不能“透热”。  相似文献   

3.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4.
“引邪入内”析童刘章(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永康321300)1“引邪入内”说温病的治疗,多宗叶天士之“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倘有违此原则,比如邪未入营血而用清营凉血药,恐有“引邪入里之弊”。此说...  相似文献   

5.
认为营分证有热邪,又有阴份,无疑养阴清热为第一要旨。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肯定是主要治法,但此并不禁忌加气药以透热。营分证、血分证、血分证均有气机不畅的表现,故保持气机在温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而调气药的应用很讲技巧;营分证中,热易外散,在清热养阴基础上应果断加以轻清、香窜之品透达郁热。指出营分证对不可一味清热养阴,须时时注意保持气机通畅。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是主要治法但应以凉血款血散血为主,调气药的应用应掌握好用量,忌用辛燥香窜,并非只用凉血散血,不能“透热”。  相似文献   

6.
温病治疗学中的透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法是温病治疗学的方法之一,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优势,温邪致病应以透邪之法为纲,邪在于卫分,应宣通气机,透邪于外;邪在气分,当调畅气机,寓清于透,透热于外;邪在营分则当"透热转气"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邪入血分则应以清营凉血,使邪热随斑出而向外透解。只有理解和应用好透法,才能更好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温热病。。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系清代名医,温热大师。其所创的卫气营血论治体系“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高度概括了温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大法。本文仅就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治疗用药上具有“透”“散”的特点浅析如下。 1 温邪在表,汗以散邪温邪在表,侵犯肺卫,叶氏多以“汗之”为手段,以达到解表散邪的目的。所用药物均属辛凉、微苦、味薄之类,如连翘、薄荷、牛蒡子辛凉质轻,合以香豉增其解表散邪之力,佐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提出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动血耗血,直须凉血散血”(以下简称“叶法”),长期以来,对温病卫气营血四期的治疗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部分患者的病情仍得不到控制,说明叶法存在着不足,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l叶法含义分析“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是叶氏治疗卫分、气分证之大法。其意为温邪在卫表,用辛凉轻透之品微取其汗,宣肺透邪外出;邪入气分,表证已解,里热炽盛,用辛寒清气之品,透邪外达。在《温病学》五版教材里,将风温、湿温、暑温…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指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强调的不是“津与汗”的治疗方法,而是重视阴精的理念。温病不同阶段,温热病邪伤阴程度不同,顾护调养阴精的重点亦不相同。邪在卫分,温热之邪结聚,郁遏气机,宣降失常,治以辛凉轻清疏透,兼清热生津,药选连翘、牛蒡子、栀子皮、桑叶、薄荷、淡豆豉,配合麦冬、花露、芦根汁等。卫分不解,传入气分,温热毒邪深入,热伏于里,津伤更甚,当急泻热、补津液,心胃火燔者,选黄连、石膏泻热养阴;心火上炎,舌绛干,津液亏损者,予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胃津亡者,予玉女煎清胃热滋阴。气分不解,热邪深入营血,煎灼津液,脉道不利,津少化血乏源,当“先清营热,勿得滋腻为稳”,药选犀角、玄参、羚羊角等。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药选生地黄、牡丹皮、阿胶、赤芍等。邪入血分,还可能伤及阴精,当“甘寒之中加入咸寒”,选用甘咸寒濡润之品。温病治疗需全程顾护津液,气分强调汗,通过辛凉清解之法,透邪外达;卫分侧重津液,泻热养阴,可战汗透邪;营血之分关注津液,侧重血,清热化瘀凉血并用,脉道通利,津液自行;血分重伤津液累及阴精,则滋厚填精,急以救阴。  相似文献   

10.
升降散作为治疗温病的名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味药物组成,已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脓毒症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主要病机,而升降散以气之升降出入立方,配伍特点可概括为“宣”“清”“通”三字,宣散毒邪而升清阳,清热逐瘀而降浊阴,通畅气机而利三焦,正契合脓毒症的病因病机,故而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升降散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修复心肌损伤、改善凝血功能等发挥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2.到气才可清气:“到气”是指病邪在卫分未解,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入气分。邪入气分,邪盛而正气抗御力较强,正邪相争剧烈,多属温病的极期阶段,故叶氏立了“才可清气”的治则。若卫分证未罢,就不可清气,此为叶氏强调“才可”之意。鉴于气分证的范围较广,证型颇多,又有温热与湿热之分,故理解叶氏的“清气”,应包括现统编教材温病治疗10法中的清气、和解、祛湿、通下等法。这四法多属气分证的治法,仅因病邪性质、部位上下、热象轻重等不同而治法有别。如邪初入气分,热势不甚,热郁胸膈,治用轻清宣气的栀子豉汤:若热灼胸膈,则用清泄膈热的凉膈散:若邪热壅肺,治宜清热宣肺的麻杏石甘汤;若热在气分,郁而化火,治宜清热泻火的黄芩汤;若邪郁少阳、胃失和降,  相似文献   

12.
清法是指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等作用,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清法的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也高,据初略统计,约占内科处方的三分之一左右。用之得当,药到病除;用之不当,危害匪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误用清法者屡见不  相似文献   

13.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这是叶天士确立的温病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可谓医人皆知。然而临证时每见暑温病很少用其汗法,吾辈皆以暑易伤气,最令表虚,虽卫分证不解,亦鲜用之。殊不知暑易挟其寒湿之邪,表证留恋时间较长,非汗法则邪实难去。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清气分热按照清·叶天士以卫、气、营、血来区别温热病邪伤人致病的浅深,和“在卫汗之可也(此处的“汗”不是单指辛温发汗,而且主要是指辛凉解表),到气才可清气”的原则,邪在卫分应及时用“汗”而解,若当汗未汗,或者温热之邪直伤人之气分,以及由里透表  相似文献   

15.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多为外感燥邪、气滞瘀阻而致津液失布,或是火毒之邪灼伤阴液,耗气伤津,久则累及肝肾之精血,故以“散、润、清、补”四法为治疗大法。“散”涵盖散邪宣肺、理气活血;“润”即生津养液、濡润枯涸;“清”包含清热解毒、清营凉血;“补”为补脾助运、填补肝肾。临证时应重视辨证论治,据病机而活用四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笔者之前认为透热转气主要为将热邪透散于外,因此,宣发透散热邪应该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关键。近日阅读李士懋、田淑霄的《平脉辨证相濡医论》一书,读到"宣展气机解郁透邪为治疗温病之要义"一文对"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解释为"透热转气之关键,务在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使营热透转气分而解",引发了对透热转气相关问题的疑问与思考:营分证属于无形邪热,是否可以直接透散热邪?透热转气与祛壅滞、展气机有什么关系?营分证到底有没有痰湿、食积、瘀血、热结等有形邪气的阻遏?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各家观点加深了对"透热转气"内涵的认识:透散热邪是治疗营分证之透热转气,甚至治疗温热病的重要手段,包括辛凉透散、利湿、泻下等手段;使温热邪气透转气分甚至是卫分是治疗营分证,乃至治疗温热病的目的,道路包括腠理(随汗而出)、前阴(随小便而出)、后阴(随大便而出)等与外相通之门户;同时祛除阻滞气机的相兼邪气在治疗营分证,甚至整个温热病治疗的过程中都是重要的辅助手段,邪气包括瘀、湿、痰等有形邪气。  相似文献   

17.
<正> 外感热病,在表邪未尽传入气分之时,虽有解表清里之法,但宜加轻清之品,透泄热邪,宣畅气机,使邪从表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若其邪始终在气  相似文献   

18.
清法是指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等作用,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清法的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也高,据初略统计,约占内科处方的三分之一左右。用之得当,药到病除;用之不当,危害匪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误用清法者屡见不鲜。兹将临床常见的几种误治病证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9.
对于火郁而引起的妇科血证,非清热凉血、滋阴润燥所能治疗。火郁非单独指七情所伤气机乖戾而致的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生五邪、中气虚馁皆可造成气机郁遏而致火郁,均属气郁化火。形成火郁的原因不同,治法各异。对于火郁引起的妇科血证的治疗必先祛其郁,使气机条达,总以"火郁发之"为治疗原则。脾气虚火郁者治以健脾升阳散火;肝郁脾虚木失条达者,以逍遥散疏之散之;少阳火郁下迫治以和解少阳,清透郁火;阳明火郁治以清透阳明郁热或清泻阳明火热;少阴阳虚寒遏火郁证治以温阳散寒;厥阴寒热错杂火郁走窜证,治以温肝阳,滋阴血,散瘀热。总以使气机畅达,郁火有出路而不下迫胞宫为要务,即"火郁发之"之意,也是妇科血证治疗的又一法门。  相似文献   

20.
“到气才可清气”是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对温病气分阶段提出的总的治疗原则。现将笔者对“到气才可清气”的认识简述于下: 一、“到气才可清气”的指导思想综观《外感温热篇》叶氏对温病的治疗,处处体现了“透邪达表”的精神,如温邪初入营,“犹可透营转气”;邪在气分流连,可“冀其战汗透邪”;邪留三焦,“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邪入膜原,应“急急透解”;邪虽入里,“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等等。可以看出,叶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