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疗效的效果.方法 对28例(53眼)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的患者资料完整者进行术前和术后对比分析.结果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超过90%患者视力稳定,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眼轴和屈光度数稳定.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疗效的效果观察确实有效,是阻止近视发展、保护视功能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为止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斜视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的40例斜视患者为研究组,分别给予其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与显微镜下矫正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安全性。结果:术后对比观察,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50%,高于对照组的70. 00%(P <0. 05);研究组每条肌肉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每条肌肉及对应结膜切口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30%(P <0. 05)。结论:对于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开展斜视矫正术相对于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同时效率更高,出血量更少,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优势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眼科收治的86例斜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两组;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斜视矫正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临床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40例(93.02%)高于对照组34例(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同时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技术应用于斜视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7例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斜视矫正术,平均随访6个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近期治愈率89.2%,术后反应轻,结膜水肿、充血消退较快,切口愈合好,3例复杂性斜视成功分离并保留睫状前血管,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较传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具有较明显优势,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适合所有斜视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巩膜加固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评价。方法 :对 17例 30只高度近视眼施行后巩膜加固术。结果 :手术前及术后 1年随访发现受术者角膜曲率、眼轴长等资料作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有可能阻止近视眼轴长的进一步增长 ,是一个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近视眼典型的病理改变主要见于高度近视眼,故称为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眼.主要病变在眼球后极部,眼球呈梨形式蛋形,由于眼轴过长和持续性的过度牵引,导致后巩膜葡萄肿形成.由此加重脉络膜循环障碍,构成发生脉络膜萎缩和漆状裂纹的基础,从而引起出血、渗出、疤痕化等一系列变化.因此进行性眼轴延长是高度近视眼的病理解剖基础.后巩膜加固术是从阻止眼轴进一步延长的角度来达到防治近视眼为目的 的.200年前Scarpa就认识到了角度近视眼球扩张出现后巩膜葡萄肿.1856年Von Arlt阐明了高度近视的眼轴增长与后极部葡萄肿的形成有关.19世纪Von Ammon、Von Grafe的研究把巩膜葡萄肿与高度近视的病理联系在一起,为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角度近视奠定了理论基础.1954年前苏联学者Malbran首次将该手术应于于临床,从此不断出现不同形式、用不同材料的后巩膜加固术.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在非手术巩膜加固术即亚手术方法治疗高度近视方面做了一些新探索(选用多种聚合物,同种异体巩膜或软骨悬液注入球后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调整性直肌后徙斜视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同性斜视患者 34例 ,常规眼部消毒、铺巾、局麻后暴露及分离直肌 ,根据直肌后徙量 ,将缝线垂直于肌肉缝合在巩膜浅层 ,调整直肌后徙量至眼位达理想位置 ,再将缝线缝合于肌止缘 ,缝合结膜。结果 全部患者经手术中调整直肌后徙量 ,均一次性矫正斜视眼位 ,随访 6个月无复发。结论 调整性直肌后徙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其操作简便 ,矫正位置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调整性直肌后徙斜视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共同性斜视患者34例,常规眼部消毒、铺巾、局麻后暴露及分离直肌,根据直肌后徙量,将缝线垂直于肌肉缝合在巩膜浅层,调整直肌后徙量至眼位达理想位置,再将缝线缝合于肌止缘,缝合结膜。结果全部患者经手术中调整直肌后徙量,均一次性矫正斜视眼位,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调整性直肌后徙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其操作简便,矫正位置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的疗效。方法将50例(92眼)进行性近视患者采用消毒灭菌的异体巩膜行后巩膜加固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视网膜动脉前期充盈时间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形态的变化。结果 50例(92眼)患者术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及眼轴长度均要好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视网膜动脉前期的充盈时间为(15.02±0.05)s,术后为(14.43±0.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眼合并有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一例出现巩膜穿孔及血管破裂出血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球结膜水肿,3~6个月后消失。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后巩膜和加固术治疗近视78例例眼的术式选择,手术方法及所见并发症。着重对其随访6-12个月的患者以眼轴长度为指标与只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和未行手术的近视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该手术阻止高度近视眼轴增长的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病理性近视通过饼式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法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行饼式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的病理性近视未成年患者中选取20例(共30眼)作为实验组,于同期本院收治的非手术的病理性近视未成年患者中选取20例(共30眼)作为对照组,随访1年,对比两组视力、眼轴、屈光度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屈光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屈光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眼轴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眼轴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未成年人病理性近视通过饼式后巩膜加固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视力、屈光度,延缓眼轴增长,且不会对眼压造成明显影响,并发症少,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探究后巩膜葡萄肿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57 例(63 眼)行白 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伴高度近视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分研究组(26 例共 28 眼,合 并后巩膜葡萄肿)和对照组(31 例共 35 眼,单纯白内障伴高度近视)。对比两组术前眼轴,术后 3 个月眼轴、中轴区晶状 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最佳矫正视力(BCAV)、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人工晶状体囊袋偏心量 及倾斜角。结果 研究组术前及术后 3 个月眼轴长度、术后 3 个月BCAV、裸眼视力数值(logMAR)、MAE、水平及垂直 方向的倾斜角、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 或 0.05)。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巩膜葡萄肿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应关注 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致限制性斜视患者行直肌后徙联合后 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后的斜视度、复视图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于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眼科诊治的因TAO导致限制性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例(19只眼),8例(8只眼)为限制性下斜视,行下直肌 徙后术;5例(5只眼)为限制性上斜视,行上直肌徙后术;2例(2只眼)为限制性内上斜视,分次行上直肌徙后及内直 肌徙后术;3例(4只眼)为限制性内斜视,行内直肌徙后术。其中2例(下斜视1例,内斜视1例)为眼眶减压术后患者, 二期行眼外肌徙后术。所有患者均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手术前和手术后均进行斜视度、复视 图及立体视觉检查,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1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斜视度为20Δ~80Δ,术后斜视度为 2Δ~10Δ;术前16例患者第一眼位有复视,术后14例患者第一眼位及下转15°方位复视消失,2例患者第一眼位复视消 失,下方视野残留复视症状;术前具立体视觉患者2例,术后具立体视觉患者增至14例,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O导致限制性斜视患者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可有效 改善斜视度,消除复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方繁  张华英  刘阳 《海南医学》2009,20(5):41-42
目的 观察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1例(254只眼)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3d视力t〉0.5者204只眼(80.31%),术后一周视力0.5—1.0者230只眼(90.55%)。随访3—12个月,视力稳定。结论表面麻醉下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手术时间短、疗效好,设备要求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6眼)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结果术前眼轴长度30.12~35.76mm,平均为32.45mm。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无后囊破裂发生。植入屈光度数为-1.0~-6.0D,术后1周,2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2共20眼(76.9%),其中≥0.5者共8眼(30.77%)。2眼因严重的黄斑区网膜萎缩变性,视力无明显提高。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共22眼(84.6%),〈±1.00D共14眼(53.8%)。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后囊膜皱褶6眼,后发性白内障7眼,5眼行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发生,无眼压升高。4例单眼白内障患者中,1例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既可以进行屈光矫正,又可以增加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鹰视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76例(147眼)高度近视散光患者进行LASIK手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观察术后裸眼视力(UCVA)、散光度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141眼(95.9%)术后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其中55眼(37.4%)较术前BCVA提高1行以上。134眼(91.2%)散光度数为(-0.01±0.45)D,散光轴向平均较术前偏斜5.1度,散光矫正率99.3%。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后巩膜加固术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家兔分为4组,以人巩膜为材料行插片法后巩膜加固术,分别于术后2,4,12和24周取标本,行肉眼观察及光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植片与宿主巩膜融合为一,"新巩膜"的厚度和硬度明显增加,抵抗力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结论后巩膜加固术能加强薄弱的后部巩膜,改善眼球后部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病理性近视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PTK)hasbeenawel1--establishedmethodforthetreatmentofkeratOPathy['--']and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hasbeenprovedeffectiveinthetreatmentofmyopia.ButnoreportswereavailableonPTKcom-binedwithPRKtotreatmyopicpatientswithcornealscars.1PATIENTSANDMETHODSFromJune,l996toMay,l998,24myopiccas-es(30eyes)withcornealscarswerelncludedinthestudy.Meanagewas32.7years(agerangingfrom17to60y).Theyincluded10men(l2eyes)andl4women(18eyes).Meancourseofdiseasewasll.3y(rangi…  相似文献   

19.
Acquired esotropia with high myopi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superotemporal eyeball prolapse from the muscle cone and the subsequent shift of extraocular muscles limits the success of the traditional recession–resection surgery.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wo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myopic strabismus fixus with esodeviation >90 prism diopter. Marked axial elongation of globes was present in both the patients. They received medial rectus muscle recession and hemi-Jensen procedure in both eyes. Postoperatively, they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bduction, elevation, and ocular alignment. We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medial rectus muscle recession and hemi-Jensen procedure wa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cquired large esotropia with high myop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