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裂殖子提取液已成功地作为猴和鼠的免疫原,另外,已发现与裂殖子表面组分起反应的抗体能阻碍诺氏疟原虫裂殖子侵入红细胞或在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发育。这表明在抵抗疟原虫的保护性免疫中有裂殖子表面抗原的参与。作者为了解夏氏疟原虫裂殖子膜的抗原成分,通过碘标记技术,用~(125)I标记夏氏疟原虫活裂殖子表面膜蛋白及总的裂殖子蛋白,然后与正常或免疫鼠血清反应,反应前后均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粗提的约氏疟裂殖子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 2/0瘤细胞融合,获得13株分泌抗约氏疟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些McAb分别属于小鼠:IgG_1,IgG_(2a),IgG_(2b)及IgG_3亚类。据免疫荧光观察,13株McAb可分为4类:1.与红内期各发育阶段的原虫能出现荧光反应;2.针对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3.抗裂殖体及裂殖子;4.单纯抗裂殖子。有5株McAb与人疟原虫发生荧光反应,其中4株只与恶性疟原虫交叉,M_(26-32)则不仅与恶性疟原虫且与间日疟原虫均有强的交叉反应,,表明约氏疟与人的两种疟原虫间有共同抗原,并提示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间也有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在不同种间的分布和含量不尽相同。用未经固定的感染红细胞加McAb作间接荧光试验,在感染红细胞表面未观察到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3.
用LR White低温包埋法及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26-32识别的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内期145/102 kDa抗原进行超微结构定位研究。发现金颗粒主要定位在该株原虫红内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及裂殖子的细胞质中;一些金颗粒则定位于原虫表面的复合膜或散布在感染红细胞的细胞质中。表明145/102kDa抗原是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内期各无性发育阶段的共同细胞质抗原,其一部分可途经原虫表面的复合膜而被转运到感染红细胞的细胞质。  相似文献   

4.
用LR White树脂低温包埋感染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红细胞,用保护性单克隆抗体F6-D3和F6-C2并结合蛋白A-胶体金探针免疫标记恶性疟原虫红内期185kDa和82/41kDa蛋白。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F6-D3识别的185kDa蛋白定位于游离的和细胞内的裂殖子表面以及未成熟裂殖体的细胞质、质膜及带虫泡膜。而单克隆抗体F6-C2识别的81/41kDa蛋白则定位于未成熟裂殖体及成熟殖子的棒状体中。从超微结构上表明185kDa和82/41kDa保护性抗原分别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裂殖子表面抗原和裂殖子棒状体抗原。  相似文献   

5.
一些疟原虫在红内期晚期合成一种高分子量蛋白质,该蛋白称为PSA(裂殖体不同发育阶段的抗原)或MSPP(裂殖子表面蛋  相似文献   

6.
p126是恶性疟原虫于红内期后期合成并贮存于纳虫泡内的一种蛋白抗原。在成熟裂殖体释放裂殖子的过程中,该抗原被加工为50和73kDa两个片段;后者由47和18kDa两个肽链经二硫键连接组成。47kDa末端有6组重复出现的8个氨基酸(Nt47)。对  相似文献   

7.
疟原虫从裂殖子发育成红内期滋养体首先是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由于很难分离得到纯的具有活性的裂殖子,所以对于吸附过程中的生化特征了解甚少。Miller等认为,各种红细胞表面存在着识别疟原虫的特异受体,并认为恶性疟原虫的侵入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Sherman的实验还表明裂殖子不再侵犯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或唾液酸苷酶处理过的红细胞。本实验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裂殖子侵犯人红细胞时红细胞膜蛋白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内外疟原虫获得性免疫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保护性抗体并不影响细胞内原虫,而只影响裂殖子释放至血浆中的这一生活史阶段,并且免疫血清可凝集游离裂殖子,阻止裂殖子与悬浮红细胞受体相结合。因此,有必要对鼠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裂殖子、红内期全虫可溶性抗原主动免疫的保护作用进行实验观察。我们于1990年12月~1991年3月进行了此工作,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和疟原虫NIH小白鼠为实验动物,系本所饲养.引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伯氏疟原虫ANKA株为实验原虫。 (二)裂殖子抗原感染血加3~5倍量磷酸缓冲  相似文献   

9.
疟原虫在哺乳类宿主体内的发育是复杂的,不少研究认为子孢子表面与红内期原虫间无共同抗原。但本文证明,人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与红内期原虫具有共同抗原,此抗原并能刺激人体发生强免疫应答。作者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用抗人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泰国株(Kl)的单克隆抗体,测试恶性疟原虫子孢子,在22个单克隆抗体中,有一个(McAb5.1)与子孢子呈强阳性反应,其稀释滴度高达1:10~6;而且,其对子孢  相似文献   

10.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1是红内期疫苗的候选抗原。本文将裂殖子主要表面蛋白(MSPI1_(19))的两个类表皮生长因子(EGF)区的4种变异体在酿酒酵母中进行表达,对其表达产物进行抗原性和结构分析。载体构建:用引物和含有编码MSP1_(19)基因的p2ADH2的衍生物将P.f.3D7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1.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疟疾疫苗是很有效的防治手段。研制疟疾疫苗,首先要对疟原虫抗原进行分析、鉴定。疟原虫裂殖子直接暴露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裂殖子保护性抗原的分析、鉴定是疟疾疫苗研制的关键部分。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对许多疟原虫裂殖子保护性抗原进行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对gp195、83KDa、75KDa等主要裂殖子表面抗原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为疟疾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虽然恶性疟原虫疫苗抗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制备出许多恶性疟原虫期特异性抗原[1],但间日疟原虫的研究因不能体外培养而受限制。本文将主要描述至今已特征化了的两种间日疟原虫候选疫苗抗原:环子孢子蛋白和裂殖子表面抗原-1。为了资料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本...  相似文献   

13.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连续培养于1976年获得成功后,目前已用这一技术连续培养几种猴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红内期。本文介绍了培养成功所需的必要条件。某些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配子体现已可从体外培养获得,这些配子体对蚊子具有感染性并能在蚊体内正常发育。体外培养伯氏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红外期分别于1981年和1983年获得成功,并得到了有感染性的裂殖子。体外培养疟原虫孢子增殖期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虽在理论上从配子体发育到子孢子期的体外培养应该是可能的,但目前进展仍不大。本文还就体外培养技术应用于疟原虫流行学研究进行了讨论,如监测药物抗性的发生及传播。同时对于应用这一技术进一步研究抗药性的遗传机理、抗原的生产、保护性免疫的测定和抗疟药的开发及筛选等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14.
由于恶性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均与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有关,因而研制红内期疫苗尤为重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存在于感染环状体或早期滋养体的红细胞表面的抗原RESA,其相应的抗RESA抗体在体外可阻抑裂殖子再侵入红细胞。现场观察亦表明,人群中抗RESA抗体的高滴度与临床免疫具有相应关系。RESA可望成为疟疾的重要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5.
作者总结了近期证实鼠疟原虫红内期隐匿性裂殖子存在的研究结果。这些隐匿性裂殖子与裂体增殖时释出的多数裂殖子不同,它并不立即侵入红细胞而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隐匿状态。每一种或亚种疟原虫裂殖子都显示对其生活周期特性起作用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者总结了近期证实鼠疟原虫红内期隐匿性裂殖子存在的研究结果。这些隐匿性裂殖子与裂体增殖时释出的多数裂殖子不同,它并不立即侵入红细胞而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隐匿状态。每一种或亚种疟原虫裂殖子显示对其生活周期特性起作用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恶性疟原虫棒状体颈部蛋白4基因(PfRON4)在红内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 方法 用山梨醇结合等渗细胞分离液(Percoll)对实验室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进行均一化处理, 收集间隔为6 h不同发育阶段的疟原虫, 提取RNA。根据PfRON4基因及相关基因(PfAMA1和PfRhopH2)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构建标准质粒并制作标准曲线, 对PfRON4及相关基因的mRNA进行定量检测分析。 结果 纯化并同步后的疟原虫生长发育较为同步均一, 用于定量分析的标准曲线相关性较好, PfRON4、PfAMA1和PfRhopH2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1.00、-0.98和-0.98。产物熔解曲线分析结果均显示为单一波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发育过程中, PfRON4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裂殖子入侵红细胞后36~40 h(即成熟裂殖体阶段)达到高峰。 结论 恶性疟原虫PfRON4基因在成熟裂殖体阶段高表达。  相似文献   

18.
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侵入期抗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针对鼠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侵入期的8种单克隆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P.berghei)侵入期即动合子、裂殖子和子孢子棒状体和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对各侵入期抗原进行亚细胞结构定位,SDSPAGE及Western印迹对两种鼠疟原虫的不同侵入期进行抗原组分分析。 结果 经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发现,顶端复合体抗原成分复杂,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棒状体有共同的抗原表位,约氏疟原虫的动合子与其自身的裂殖子有类似成分,也有各自独特的抗原。两种鼠疟原虫动合子抗原有类似成分。约氏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与裂殖子、动合子不同的抗原成分。 结论 疟原虫侵入期棒状体和表面抗原在同一虫种的不同侵入期和不同虫种中有共同的抗原表位,也有各自的独特组分。  相似文献   

19.
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Apicalmembraneantigen1,AMA-1)存在于疟原虫裂殖子顶端复合体中,在裂殖体成熟破裂时,被迅速散布到裂殖子整个表面[1~3]。一旦裂殖子钻入红细胞形成环状体后,AMA-1即不复检出,推测其与裂殖子入侵红...  相似文献   

20.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AMA-1)是一种主要的无性血液期疟疾疫苗候选抗原。本简述了AMA-1的生物学特性、结构及其在裂殖子入侵过程中的作用,对AMA-1的多态性特点和分布规律以及近期在疟疾复合多价疫苗研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