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四、全口义齿的平衡咬合(一)平衡(牙合)的概念1.平衡(牙合)的定义:戴全口义齿的患者作正中、前伸和侧(牙合)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人造牙均能同时接触的(牙合)关系叫平衡(牙合)。2.平衡(牙合)的类型(1)正中平衡:下颌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人造牙有最大面积的、均匀的接触而无(牙合)障碍叫正中平衡。(2)前伸平衡:下颌在前伸运动过程中,上下颌相关的人造牙同时都有咬合接触而无(牙合)障碍叫前伸平衡。(3)侧(牙合)平衡:下颌在侧(牙合)运动过程中,工作侧上下后牙的牙尖接触时,平衡侧上后牙的舌尖与下后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学者认为肌力闭合道终点是建牙合的最适位,作者根据颌位决定牙合的接触状态,上下牙齿尖窝相对可达最稳定颌位的机理,将排有下后牙的牙合托戴入口中,嘱患者下颌处于姿势位时,反复自然咬合,下牙合托上的后牙与上颌堤牙合面反复咬合的印记,即为肌力闭合道终点位。在此位制作的全口义齿患者戴上感觉舒适,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在肌力闭合道终点建牙合的方法  作者单位:050081石家庄,解放军52997部队卫生所(贺小红);石家庄和平医院口腔科(刘淑红、贺砚田)  1.制作牙合托:在上下唇自然闭合的口裂线以下2mm~3mm与磨牙后垫中点…  相似文献   

3.
架与面弓     
(牙合)架(articulator)又称咬合器,是口腔矫形临床常用的一种器械。用以固定患者的上下颌模型,可保持上下牙弓的正中(牙合)位,或上下颌弓的正中关系和垂直距离,以便在口外进行排牙和调磨咬合。复杂的(牙合)架因能较精确地摹拟下颌的功能运动,故可用来研究咬合与下颌运动的关系,或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一、(牙合)架的分类验架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较多,本文仅提出两种分类法:①按其摹拟下颌运动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口周肌肌电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口周肌(上口轮匝肌、下口轮匝肌、颏肌)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肌电活动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表面肌电仪对矫治前口周肌在下颌息止位、唇闭合、咬合、吞咽等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肌电活动变化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与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进行肌电幅值的定量分析比较,并与相关颅面、牙牙合头影测量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下颌息止位与咬合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相比,口周肌肌电活动在统计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唇闭合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上口轮匝肌和颏肌的肌电活动幅值明显高于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吞咽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口周肌肌电活动幅值均高于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不调以及上下切牙的唇向倾斜和前突,与功能活动中口周肌肌电活动的异常增高密切相关,是影响唇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下颌最大张口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响.方法OSA患者14例(男11例,女3例),在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之前均经多导睡眠图监测并拍摄正中牙合位和最大张口位时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比较两种下颌姿势位时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大小及位置关系.结果最大张口位时软腭后气道间隙无显著变化,但悬雍垂尖后方及舌根后气道间隙明显变窄.软腭长度、宽度无显著改变,但软腭与舌体的重叠长度明显缩短,且舌骨明显向下移位.结论最大张口位对OSA患者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响是利弊双重的,在对拟采用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患者进行下颌前伸时,适度的下颌垂直打开对部分OSA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全口义齿偏[牙合]表现为偏[牙合]侧上、下颌后牙同名牙尖相对,对侧后牙异名牙尖相对,下颌向对侧适当滑动时,可见义齿正中咬合紧密,而当下颌回到正中[牙合]位时则出现中线偏斜、咬合关系错乱现象。笔者尝试通过对义齿重换基托(以下简称换托)来纠正偏[牙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留了原人工牙的解剖形态并避免了重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颞下颌关节封闭诱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广东普宁县中医院陈普生患者女43岁。哎硬物后右侧颖下颌关节开口和咀嚼时疼痛两天前来就诊。口腔检查:患考张口受限,开口度约2cm,开口型无偏斜,右侧颗关突后方明显压痛,上下牙咬合关系正常,残冠。按右额颌关节盘后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临床研究上下颌活动/固定矫治器的适配矫治生长发育期严重的Ⅲ类骨性反牙合.方法 共16名10~14岁以上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Ⅲ类骨性反牙合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佩戴上颌活动牙合垫式的前牵矫治器的患者,下颌用固定矫治器;另一组上颌应用支架式快速扩弓加前牵的患者,下颌采用附有拉钩和牙合垫的活动矫治器,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全口曲面断层片.结果 16名患者经过治疗,不论从外形侧貌还是口内咬牙合关系均基本达到正常.Ⅲ类咬合关系达到Ⅰ类咬合关系.SNA,ANB,1-1,IMPA和覆盖关系治疗前后差异显著,而SND,FMA,FMIA和覆牙合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上下颌活动/固定矫治器的适配,既能消除咬合干扰又能连续实施上颌骨矫形治疗,是一种临床有效的矫治骨性Ⅲ类反牙合的好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并有效防止复发的方法.方法 对3例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除将残余关节盘复位缝合外,分别用喙突、残留髁状突及喙突联合钛金属关节头恢复颞下颌关节结构.结果 病例1术后1年复查,张口度为2.5 cm,咬合时下颌偏术侧.病例2术后1年复查,张口度为3.7 cm,咬合关系正常.病例3术后3个月复查,张口度为3.9 cm,前牙轻度开(牙合).结论 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使残余的关节盘复位,保留残留的髁状突,并使其复位固定,有望提高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手术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陈××,女,32岁,已婚,职业工人。自1983年起呈进行性张口困难,症状逐渐加重,以致进食困难,仅能进面食及米汤食物。约1年余,后于1984年5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口腔检查及治疗:患者两侧面部对称,44呈反(牙合),上下颌牙齿除7缺失外未见龋齿。88牙位正常,无叩痛,冷,热温度诊阴性,牙周组织及口腔粘膜未发现异常,张口度为0.5cm无发热。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X线摄片检查;两侧颞颌关节侧位片,片示“两  相似文献   

11.
白丁  成都  )  韩向龙  成都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4):331-334
建立美观、健康、稳定、高效的咬合,是正畸医生的治疗目标之一。然而,目前正畸治疗的咬合标准大都局限于静态牙合,对于动态牙合即功能状态下的咬合状况研究较少。某些患者在治疗中即出现牙合位与颌位不一致,或者是治疗中与治疗前其颌位不尽相同。这无疑会影响正畸治疗结果的稳定性,乃至颞下颌关节以及整个口颌系统的健康。功能牙合理论认为髁突在关节窝内发生移位是导致患者牙合位与颌位不一致、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功能理论中包含了如何评价患者牙合、颌关系的手段和方法。本文主要对功能牙合理论的内容和应用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深覆的致病机理,对56例伴深覆的颅颌功能紊乱患者从临床,X线摄影。下颌运动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结果:①弹响以开口初、闭口末居多(75.61%);髁突以后位居多(76.79%);②有31例临床上表现牙位与肌位不一致;③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深覆(牙合)患者自然开闭口及由姿势位闭合至ICO时下颌向后运动的人数显著多于非深覆(牙合)患者,但戴咬合板由姿势位闭合至ICO下颌则呈前上方向运动;④经肌位咬合板治疗,患者症状消失,但牙位与肌位仍不一致.结果提示深覆(牙合)的主要致病机理:①切道斜度大,下颌运动受限、下颌后退导致髁突后位,盘突关系不协调;②导致牙位与肌位不一致,造成关节内微小创伤。肌位咬合板可消除或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正常牙合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模型上下颌临床牙冠中心高度,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正常牙合,安氏Ⅱ1类错牙合模型各50例,用数显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各组模型的临床牙冠高度并计算出临床牙冠中心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组上下颌临床牙冠高度及临床牙冠中心高度均较正常牙合组小,大部分测量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中应注意托槽定位,以期获得更完美的咬合状态。  相似文献   

14.
例1 患者刘某,女性,26岁。因精神病发作时狂笑,致两侧下颌关节脱位,表现为前牙开(牙合),呈半张口位,流口水等。在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一年零两个月,精神病症状消失后,但前牙开(牙合),半张口位,流口水等症状仍然存在。精神病院医生以“迟发性过动综合症”来解释这些症状。以后来我科就诊,确诊  相似文献   

15.
<正> 三、颌位关系的记录和转移(一)基本概念:颌位关系是指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此关系包括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即在张闭口运动中下颌可于不同的高度与上颌相对;在前伸,侧(牙合)运动中下颌又可于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与上颌相对,从而可构成若干个颌位关系。1.正中(牙合)位:正常人上下牙列在尖窝扣锁时的闭合状态叫正中(牙合),这时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叫正中(牙合)位。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牙列间有最广泛的(牙合)面接触,髁状突位于关节窝内适中的位置,两侧提颌肌群均等收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在牙尖交错位紧咬牙时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方法:运用相关软件将志愿者的CT及MRI数据融合,构建个别正常牙合及安氏Ⅱ1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边界约束和力学加载,分析描述两者颞下颌关节各个部位的应力分布。结果:正常牙合两侧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基本对称,安氏Ⅱ1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特征与正常牙合基本一致,但下颌骨、髁突及颞骨关节窝的等效应力值比正常牙合增大;关节盘的等效应力有所下降,但其上下表面的中间带应力值比正常牙合增大。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在牙尖交错位时的应力分布增大了其罹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危险性,应及时矫治为其颞下颌关节提供一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高度认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要求全口咬合重建患者急剧增加。通过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等修复方法重新建立患者的咬合状态,完成咬合重建以改善患者由于不良咬合状态导致的牙合、关节、肌肉等口颌系统相关问题。咬合重建过程包括确立正确的颌位、恢复合适的咬合垂直距离以及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这些过程决定了修复体的功能、美观和长期稳定性以及口颌系统的健康。要求口腔医生具备熟练的临床操作能力及相关知识体系。为更好地解决临床上咬合重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口颌系统健康相关的牙合学问题,文章从颌位、颞下颌关节及牙齿咬合接触特征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进行咬合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们用双重牙列修复成年人严重的Ⅲ类错牙合畸形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6 3岁。检查:上唇凹陷,71|7缺失,5┼5为反覆牙合Ⅱ度,前牙反覆盖约2mm。诊断:Ⅲ类功能性错牙合畸形,前牙反覆牙合Ⅱ度。治疗:采用全口双重牙列修复。取上下颌印模,确定牙尖交错牙合位时的垂直距离,取数层蜡片烤软后放入患者口内,嘱其轻轻咬合,使鼻底到颏底的垂直距离比原来正中咬合时增高2mm ,根据此咬合关系进行上牙合架。然后制作6 5 4 |5 6金属牙合垫、3|34卡环以及马蹄形腭板的支架。在牙合架上排牙,使有适当的覆盖覆牙合。在试牙时患者要求达到前牙盖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给予平面导板矫治器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为正畸临床提供指导意义。 方法 选择2013 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例,用美国Myotronics K7神经肌肉牙医学分析系统记录每位患者带用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前、后的下颌运动轨迹及髁突震动频率的变化。 结果 ①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后下颌的最大张口度、前伸、侧方运动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后开口型牙合位偏移与治疗前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振幅与治疗前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平面导板矫治器有利于深覆牙合患者打开咬合,改善下颌运动模式,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功能矫治器FR-Ⅲ与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24例,白天戴用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晚上戴用FR-Ⅲ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在1个月左右前牙呈对刃关系,5个月后中性牙合关系完全建立,面型获得较大改善。结论FR-Ⅲ矫治器与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联合应用,既能快速解除前牙反牙合,诱导后牙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又能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