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对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猝死的预防价值。方法取氯氮平、利培酮两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测心电图QT间期各一次。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QTd及校正后的QTc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组治疗前、后QTd、QTcd变化的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利培酮组治疗前、后QTd、QTcd变化的自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氮平对心电图QTd、QTcd有明显的影响,利培酮对心电图QTd、QTc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较大剂量氯氮平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较大剂量氯氮平对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可能引起猝死的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测定精神疾病患者在氯氮平最高剂量500mg/d第2、4周的QTd及QTcd,并与健康对照组做对比分析。结果:氯氮平组在最高剂量第2、4周的QTd和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较大剂量氯氮平对心肌复极过程有影响,监测QTd及QTcd对预防大剂量氯氮平治疗时可能引起的猝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间期的影响。方法将92例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四种药物进行治疗,每组随时间的延长增加剂量,并于入组前及治疗后第4一周末进行心电图检测,对QT间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氨磺必利组、齐拉西酮组、奥氮平组、氯氮平组在治疗后第4、8周末,QT间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经组内两两比较在治疗后第4、8周末氨磺必利组分别与奥氮平组、氯氮平组,齐拉西酮组与奥氮平组、氯氮平QT间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通过四组药物自身配对治疗前与第4周末,治疗前与第8周末,第4周末与第8周末比较发现氨磺必利组、齐拉西酮组内QT间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氨磺必利、齐拉西酮对QT间期的影响应受到关注,注意心电图的监测,奥氮平对QT间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四种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及脂代谢的不良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研究4种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脂代谢的不良影响。方法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分为氯氮平组(30例)、奥氮平组(24例)、利培酮组(29例)和舒必利组(29例),均治疗观察4周。每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素、C肽,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1)治疗后4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C肽及IR均升高,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氮平组和奥氮平组患者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治疗后BMI的升高程度为:氯氮平〉奥氮平〉舒必利〉利培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IR的升高程度为:氯氮平和奥氮平〉舒必利和利培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氯氮平组、奥氮平组的甘油三酯及IR升高程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胆固醇升高程度为女性大于男性;舒必利组的变化则相反。结论氯氮平和奥氮平对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大于利培酮和舒必利,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PANSS量表总分及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93.8%,显效率71.9%;对照组有效率为90.6%,显效率68.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氨磺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嫉妒妄想的形成与患者血清睾丸酮、雌二醇水平变异的内部联系。方法将29例有嫉妒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33例无嫉妒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男性血清睾丸酮(T)、女性雌二醇(E2)含量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T及E2水平测量,经药物治疗嫉妒妄想未消失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无差异性(P〉0.05),嫉妒妄想消失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与22例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嫉妒妄想的形成与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用氯氮平与联合喹硫平或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B组给予奎硫平联合氯氮平治疗、C组单用氯氮平治疗,疗程4周。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第2、4周行心电图检查,对QT间期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治疗后第2、4周三组患者心电图的QT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第2、4周A组[(378.75±37.87),(373.25±32.30)]与C组[(353.15±22.16),(352.45±22.75)]QT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0~2周、0~4周配对QT间期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组QT间期长于单用氯氮平组。奎硫平联合氯氮平组与单用氯氮平组治疗后QT间期均较治疗前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1)齐拉西酮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从治疗第2周末起,阳性症状分从第3周末起,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利培酮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从治疗第2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从第3周末起,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齐拉西酮组从第2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低于利培酮组(P〈0.05),而阳性症状分高于利培酮组(P〈0.05);(2)治疗后2周末起,两组CGI—SI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治疗后各时点,两组CGI—SI分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88.57%,差异无显著性(P〉0.05);(4)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84%、54.28%,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静坐不能、异常泌乳和/或闭经、肌张力增高、体重增加的发生率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疗效优于利培酮,而对阳性症状控制弱于利培酮,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应用Meta分析对10项研究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 ①奎硫平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2.571,95%CI(1.192,3.950),综合显著性检验χ^2=13.358,P〈0.001,提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②奎硫平与利培酮的组间比较,d=-0.0919,95%CI(-0.367,0.182),综合显著性检验χ^2=0.4309,P〉0.05,提示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效应弱。③奎硫平组的头昏、嗜睡不良副反应比利培酮组多,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0.425,P〈O.05;χ^2=8.554,P〈0.05),利培酮组的月经紊乱、锥体外系副反应(EPS)、体重增加等不良副反应均比奎硫平组多,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903~52.224,P均〈0.05),其余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奎硫平与利培酮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副作用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对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女性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将67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在利培酮(3.5—4.5mg/d)治疗的同时口服雌激素(妊马雌酮,0.625mg/d),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P300检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 (1)P300: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在Cz点,研究组靶刺激P2,P3,P4波潜伏期缩短,P3,P4波波幅升高;非靶刺激P2波波幅升高(均P〈0.05—0.01)。在Pz点,研究组靶刺激中潜伏期的5项指标(N1,P2,N2,P3,P4)均缩短,波幅的3项指标(P2,P3,P4)均升高;非靶刺激P2波潜伏期缩短,其波幅升高(均P〈0.05—0.01)。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在Cz点,研究组靶刺激P2,N2,P3,P4波潜伏期短,P3,P4波波幅高;非靶刺激P2波潜伏期短,其波幅高(均P〈0.05—0.01)。在Pz点,研究组靶刺激中潜伏期的5项指标均短,3项指标的波幅均高;非靶刺激P:波潜伏期短,其波幅高(均P〈0.05—0.01)。(2)PANSS:治疗前,两组各因子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阴性症状、反应缺乏和抑郁因子分低于治疗前(均P〈0.01),亦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各因子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治疗可使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姗主要波幅升高,部分潜伏期缩短,精神症状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国产奥氮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奥氮平合并氯丙咪嗪,对照组单用奥氮平,治疗周期均为8周。用PANSS、Y—BOCS评定疗效,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治疗2、4、8周末PANSS总分及其因子分的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Y—BOCS总分和其因子分减分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分裂症症状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强迫症状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治疗后TESS总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奥氮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疗效肯定,副反应能够耐受,可作为治疗伴强迫症状分裂症的一个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氛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对经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58例进行3年随访,以总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两种药物长期维持治疗时的临床疗效、药物副反应及社会功能康复状况。结果CGI中的疗效指数EI:利培酮组高于氯氮平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TESS评分:利培酮组与氯氮平两者无显著差异;SDSS评分: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同时,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患者3年内复发率为25.9%和39.6%,再住院率分别为10.6%和53.1%,x2=8.3,P〈0.01,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培酮比氯氮平更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4项研究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①奎硫平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3.74,95%CI(0.188,7.29),综合显著性检验(X^2=7.80,P〈0.01),提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②奎硫平与氯氮平的组间比较,d=-0.108,95%CI(-0.680,0.465),综合显著性检验(X^2=0.136,P〉0.8),提示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效应弱。③奎硫平组的低血压不良反应比氯氮平组多,但差异无显著性(X^2=2.77,P〉0.05),其它的11种不良反应均比氯氮平组少,除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没有显著性差异外(X^2=0.720,P〉0.05),其它均达到显著性差异X^2=16.7—178),其发生的比值比(OR)合并效应在1.27—10.6倍之间。结论虽然奎硫平与氯氮平在平均8周左右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却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每组34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6%,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且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口干、静坐不能、肌强直、体质量增加、泌乳、月经异常、血糖升高不良反应方面多于研究组(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两组GQOLI-74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P)的影响。方法将86例明确伴有颈动脉AP的TI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口服辛伐他汀及阿斯匹林肠溶片,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于治疗前、治疗2及8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AP面积、数量,并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8个月后颈动脉IMT变薄及AP面积、数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个月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个月后研究组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长时间服用辛伐他汀能有效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AP。  相似文献   

16.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血清IL-2、IL-6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与精神症状、体型指数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35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予氯氮平治疗10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0周末采用PANSS评估精神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S)测定血清IL-2、IL-6水平。同时记录体型指数(BMI)。选取健康志愿35例作对照组,样本采集与检测同患组。结果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组血清IL-2水平显高于对照组(t=2.93,P=0.006),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差异(P〉0.05);氯氮平治疗10周末血清IL-2水平比治疗前显下降(t=3.51,P=0.001);血清IL-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增高(t=2.53,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组体型指数显高于治疗前(t=6.02,P〈0.01)。治疗前血清IL-2水平与阳性症状评分呈显正相关(r=0.36,n=35,P=0.042)。与阴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PANSS总分及体型指数均无显相关性(P〉0.05)。治疗前血清IL-6水平与各组精神症状及体型指数均无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血清IL-2下降值与阳性症状减分值呈显正相关(r=0.35,n=35,P=0.042);IL-6增加值与各组精神症状减分值及体型指数增加值均无显相关性(P〉0.05)。结论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血清IL-2、IL-6水平有显影响,其临床意义可能与精神症状的变化有关,与氯氮平引起的体型指数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比氯氮平合并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住院的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氯 平合并利培酮治疗,B组应用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观察8周,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A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70%,B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63.3%,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TESS总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B组副反应大。结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氯氮平合并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A组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方法将69例难TR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的氯氮平治疗;短疗程组25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长疗程组23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观察三组样本的起效速度,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观察三组样本的评分变化、有效率,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样本的副反应,分别在MECT治疗开始后1,2,4,8,12周评定。结果短疗程组、长疗程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1.31、9.54,P均〈0.01),长疗程组、短疗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05);MECT治疗开始后各观察时段两实验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实验组之间的MECT开始后备时段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之间各观察时段TESS评分、WN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实验组MECT治疗1周末W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P〉0.05)。结论与传统的药物治疗TRS比较,合并MECT起效更快,有效率更高;但疗效并非随MECT治疗次数而增加;且短时观察有认知损害,但能迅速恢复;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心电图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心脏性猝死的49例患者作为猝死组;随机抽出同期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特征,人口学资料以及临床特征。结果:猝死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QT间期延长、T波改变、ST段低平、U波或TU融合波、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猝死组氯氮平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使用氯氮平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未使用氯氮平者(P〈0.05或P〈0.01)。猝死组高龄,兴奋状态,低血钾,肌酸激酶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大多心电图异常,多呈非特异性改变。高龄、使用氯氮平以及某些临床征象可能成为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给予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血清BDNF水平,并与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8周,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有阳性家族史者(8例)与阴性家族史者(32例)之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r=0.283,r=0.09;P〉0.05)无显著相关;两组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r=-0.142,r=-0.122;P〉0.05)、体质量指数(r=-0.112,r=0.039;P〉0.05)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BDNF水平低下,利培酮治疗可提高其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