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案在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 对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两种不同心肺复苏方案,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患者为机控组;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的患者为人工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复苏药物和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方案10 min及30 min后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动脉血气分析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及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后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机控组患者动脉血的pH值、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以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人工组(P〈0.05);但心肺复苏30 min后,两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为(46.8±5.2)min,机控组为(45.6±5.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人工组4例有效,而机控组15例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术相比,采用心肺复苏机的心肺复苏的方式在循环的支持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时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肺复苏机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运用标准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普通徒手心肺复苏。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相同。监测体温、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心电、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心肺复苏机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心肺复苏机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结论心肺复苏机在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循环率,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胸外心脏按压效果及复苏成功率.方法:65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患者为观察组,70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骨折发生率.结果:萨勃心肺复苏机组临床效果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而骨折发生率较人工按压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效果和成功率要优于传统人工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及其相关严重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3例心肺复苏患者在人工简易呼吸气囊通气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人工通气时暂停胸外按压,另一组为观察组人工通气时持续不间断胸外按压。观察两组患者的严重肺损伤情况。结果持续不间断胸外按压组严重肺损伤患者明显增加。结论心肺复苏人工通气时,按比例胸外按压暂停时通气可减少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机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患者行复苏前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为两组,机控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均使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简称人工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人工胸外按压加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实施标准心肺复苏。且胸外按压实行两人交替进行。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病例心肺复苏术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情况以及按压有效率等五项指标。结果机控组的收缩压及按压有效率两项指标明显优于人工组;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循环支持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护理的改进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进的心肺复苏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1例病人进行高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用药间隔缩短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比例100~120次/分,人工呼吸单人、双人15:2,用药方法上注重药物的回心效果;用药间隔外周小静脉用药2~3分钟,中心静脉用药1.5~2.5分钟),观察抢救成功率。结果心跳复苏20例,心跳呼吸恢复7例,在抢救间监护下发生心跳骤停12例,全部复苏成功。结论通过对病人进行高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用药间隔缩短的方法在现场心肺复苏中,对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提高临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7月份2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高频率、高深度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立刻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或机械通气的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抢救成功13例,成功率为56.5%.在本院治愈出院4例,治愈成功率为17%.结论: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心肺复苏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早期实施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16例病人高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用药间隔缩短的方法改进下,胸外心脏按压比例100~120次份,人工呼吸单人、双人15:2,用药方法上注重药物的回心效果。用药间隔外周小静脉用药2~3分钟,中心静脉用药1.5~2.5分钟。结果心跳复苏16例,心跳呼吸恢复6例,在抢救间监护下发生心跳骤停10例,全部复苏成功。结论在现场心肺复苏中,最重要的是进行初级救生,缩短开始复苏时间,尽早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大静脉通道和合理、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心肺复苏的发展史及生存链,从胸外按压与通气、体外除颤、复苏用药及基础生命支持方面综述了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复苏初期不同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初期不同的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6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初期采用气管插管、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两种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其优缺点,分析不同人工通气方式在心肺复苏初期的利弊.结果在心肺复苏初期进行气管插管,有效率为38.7%,存活率为16.1%;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复苏的有效率为64.7%,存活率为38.2%,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初期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是一种理想的可靠的通气方式,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通气量,对循环的复苏如胸外按压影响较小,容易操作,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良好机会,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陆将  柴青焕  何保健 《医学争鸣》2002,23(9):799-799
0 引言 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中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死亡率很高 .如果给予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 (CPR)可望抢救成功 .我科抢救 1名电击伤患者 5 4 min后恢复心跳 ,7h后恢复呼吸 ,30 h后意识恢复 .现将抢救主要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男 ,16岁 ,施工时被 2 2 0 V电压击中 ,当时呼吸心跳停止 ,现场给予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30 min急送我科 .查血压 0 / 0 k Pa,无自主呼吸 ,双侧瞳孔约 6 m m,光反应消失 ,颈动脉搏动消失 ,全身青紫 ,重度缺氧 ,心电监护示直线 .立即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静推肾上腺素 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现场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52例,随机采取标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胸外心脏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口对口人工通气法由于潮气量不同和需要暂停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如气囊-面罩通气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猝死患者早期复苏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现场抢救猝死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胸外按压复苏组与气囊—面罩通气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持续的胸外按压对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应尽量减少因试图气管插管等呼吸支持措施而中止心脏体外按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方法:751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A组376例徒手胸外心脏按压:B组375例除 常规方式 救治外,同时使用大剂量肾腺素及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结果:A组自主循环功能恢复,B组自主循环功能恢复14例。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及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因各种意外引起呼吸心跳骤停最直接有效的抢救措施就是实施心肺复苏术,我院急诊科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心肺复苏中,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尽快地做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嘉宾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94-2195
目的总结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经验,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12月院内与院外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心脏骤停时间、胸外按压时间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在10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心脏骤停1 min~4 min,院外和院内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5例和18例;心脏骤停3 min~5 min,院外和院内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0例和12例。胸外按压30 min,院内和院外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14例和3例;胸外按压5 min,院内和院外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6例和1例。结论及早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建立高级生命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装置对院内心肺复苏按压质量和复苏疲劳的影响。方法将12名医学生志愿者分为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组(LDCPR)(n=6)和徒手标准CPR组(STCPR)(n=6)模拟院内心肺复苏场景进行CPR试验。LDCPR组采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对模拟人进行连续6min连续胸外按压,STCPR组徒手对模拟人进行6min连续胸外按压。监测复苏期间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等变化。结果随着连续胸外按压的进行,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有效按压深度超过5 cm次数逐渐减少,但是在连续胸外按压的第4~6min,LDCPR组按压者的心率较STCPR组慢(P<0.05),疲劳程度较轻(P<0.05),有效按压的比例更高(P<0.05)。按压频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模拟人试验中,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可减轻按压者疲劳,有助于提高院内CPR时长时间胸外按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它将按压、呼吸、吸引、液体输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双折担架上.该担架系统完全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该担架系统能承载患者,可于现场和后送途中对患者实施不问断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同时也可进行吸引和输液,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心肺复苏急救系统.其按压/通气比、按压深度、呼吸潮气量均可调.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采用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1].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急救的技术.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 min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心肺复苏(CPR)的急救方法 物理救治:①电除颤: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最初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占90%,而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电击除颤。心搏停止在1分钟内进行电击除颤患者,长期存活率90%,每延迟1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7%~10%。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减小了胸外按压的间歇,按压通气比例为30:2;强调“用力按压,快速按压”(100次/分),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