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患者采取中医情志、艾灸、按摩推拿、食疗等中医护理措施。结果:83例患者都不同程度达到临床疗效,并有着较好的生活质量,其中4例HbsAg阴转。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实施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其首选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干扰素则不是可选择的一线用药[1].替比夫定是1997年中国新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它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广泛报道,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方面观察较少.本研究应用替比夫定治疗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试验中受试者的心理健康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试验,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心理指导,试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心理分析并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试验患者来说,应对其实际心理情况仔细进行分析,并给予对症心理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其首选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干扰素则不是可选择的一线用药。替比夫定是1997年中国新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它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广泛报道,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方面观察较少。本研究应用替比夫定治疗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曹海燕  蔡胜蓝  张妍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27-4028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住院的11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回顾性地分析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越早使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之一,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越有可能改变患者顸后.在挽救生命的紧急关头,不必拘泥于哪一种核苷(酸)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其均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方法: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且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14例肝功能代偿的患者。首次病毒血症消失时66.2%患者ALT正常,80%患者的ALT首次正常发生在首次病毒血症消失的前后6个月内。肝硬化、脂肪肝、男性、体质指数高是病毒血症消失时ALT水平高的独立影响因素。持续病毒学应答阶段ALT持续正常的比例为77.4%,ALT的95%界值为1.35倍正常值上限。未合并肝硬化、无脂肪肝、女性患者是ALT持续正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部分患者ALT未能持续正常;合并肝硬化或脂肪肝者、男性患者较难维持ALT持续正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迅速.尤其是核苷(酸)类似物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入一个新时代。随着新药不断出现,临床医师面临的新课题之一就是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如何在诸多核苷(酸)类似物中选择更为适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强化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198例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教育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第一次处方药物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关于口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教育,在上述基础上,对强化教育组患者每2周左右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口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强化教育。在4、12、24和48周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在4、12、24和48周内,强化教育组患者的自行停药率分别为0、1.0%、3.0%以及3.0%,连续服药(无漏服)率分别为98.0%、97.0%、97.0%和96.0%;相应的时间点内,对照组患者的自行停药率分别为1.0%、3.1%、7.1%和9.2%,连续服药率分别为96.9%、94.9%、91.8%和88.8%,强化教育组患者24、48周时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强化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25例复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NA)抗病毒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目的是提高其依从性,干预包括进行用药前评估与指导、用药过程中的干预及出院后回访督导等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认为对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患者予以护理干预,能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服用抗病毒药物的认识、理解和重视,提高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减少患者不规范用药带来的风险与危害,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建立门诊回访档案,于患者出院后第2天启动门诊电话回访机制。出院2年后统计两组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及有效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和随访,肝功能正常及DNA转阴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话回访能有效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至今,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目前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手段,核苷(酸)类似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2]。本次研究对76例采用核苷(酸)类似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治疗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HBV的耐药性问题[1]。目前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耐药性。特别是近年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即存在耐药位点突变,即预存耐药变异(pre-existing antiviral resistance mutation),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变异位点组合模式、HBV DNA水平和HBeAg等特征,为临床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研究的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NAs治疗的107例为治疗组,未使用药物抗病毒治疗的34例为对照组。采用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PCRRLP)检测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免疫标记物,并对耐药相关变异的特点和研究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效果不佳组耐药相关变异检出率(82.5%)明显高于未治疗的对照组(5.9%)和抗病毒治疗有效组(有效组10例未检出耐药相关变异)(P0.01)。97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效果不佳的病例中80例检出140个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包括rtM204I 45个、rtM204V 32个、rtA181V 28个、rtL180M 25个、rtN236T 10个;变异位点组合模式主要有:rtL180M+rtM204I、rtM204V、rtM204I+rtM204V、rtA181V+rtM204V、rtM204I、rtA181V+rtN236T等;51个对NAs应答不佳病例耐药变异检出率70.59%,46个病毒学突破病例耐药变异检出率95.65%,差异明显(P0.01)。NAs单药治疗病例早于多药治疗病例检出耐药相关位点(P0.01);NAs治疗时间越长,耐药变异检出率越高(P0.01);病例HBV-DNA水平等级越高,耐药变异检出率也越高(P0.01)。结论⑴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HBV逆转录酶区变异,NAs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不佳与HBV逆转录酶区变异密切相关;⑵不同NAs药物导致慢性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变异位点、变异模式特点不同;⑶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种类与方式、治疗时长,患者HBV-DNA水平等对HBV逆转录酶区发生耐药变异均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提示在NAs治疗前、治疗过程合适时间点检测NAs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和HBV DNA水平,可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核苷(酸)经治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时间截止至2018年10月13日。纳入经核苷(酸)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后,序贯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估后提取相关的数据,最后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48周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血清学阴转率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阴转率。结果治疗组HBeAg的血清阴转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4,95%CI:1.84~4.41,P0.00001)。治疗组HBsAg的血清学阴转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19,95%CI:2.96~22.67,P0.0001)。有3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均发生在治疗组,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在长疗程(48周)中,核苷(酸)类似物经治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治疗。但不良反应发生增加,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方法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差别,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促进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达到维持病情稳定.方法 对2010年2-6月我科住院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医疗用药指导需求、心理指导及宣教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106例患者中,73%的患者对用药相关知识的需求高,27%的患者对用药知识需求较高,92.4%的患者选择专题讲座的宜教方式.结论 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用药相关知识的需求都很强烈,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健康用药指导,使健康用药指导的内容和形式真正落实到实处,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高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但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干扰素(IFN)和核苷类似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药,但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患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不采取积极的干预,部分患者最终将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衰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慢性HBV感染诱导患者免疫疲劳,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但很难彻底清除病毒,除了肝细胞内HBV复制模板ccc DNA的持续存在外,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综述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免疫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应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长,药品价格昂贵且患者自觉症状轻微或无自觉症状使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显著降低,直接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病死率[1].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是指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患者的行为如服用药物、定期门诊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与医嘱保持一致性,个人依从性定义为遵从建议或指令的行为[2].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们对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芳  周琴  王印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4):2073-207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CHB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在治疗中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CHB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