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静脉置管在特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与深静脉置管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疼痛及渗漏,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7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30例外周静脉穿刺为A组,42例深静脉置管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渗漏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静脉炎率40%,B组静脉炎率2.4%;A组疼痛率46%,B组疼痛率7%;A组渗漏发生率53%,B组渗漏发生率2.4%;A组肿胀发生率23%,B组肿胀发生率4.8%。结论: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选用深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穿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置管在特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与深静脉置管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疼痛及渗漏,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7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30例外周静脉穿刺为A组,42例深静脉置管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渗漏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静脉炎率40%,B组静脉炎率2.4%;A组疼痛率46%,B组疼痛率7%;A组渗漏发生率53%,B组渗漏发生率2.4%;A组肿胀发生率23%,B组肿胀发生率4.8%。结论: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选用深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穿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传统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及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在我科进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6例分成3组,其中采用PICC化疗(A组)76例,采用股静脉置管化疗(B组)80例,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C组)70例,比较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B、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分别为5,10,18例,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58%、12.82%、25.71%,A组和B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A组与B组比较,静脉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PICC和股静脉置管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PICC和股静脉置管对预防化疗静脉炎的效果无明显差别,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45-46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65例化疗患者分为A组103例、B组89例、C组73例,A组采用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ICC)或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C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分别采用含长春瑞滨、多柔比星、紫杉醇等药物的方案化疗4~6个周期.观察并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发生静脉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3、4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 <0.05,P<0.01).结论:行PICC或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能明显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华芳  黄国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3-384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以静脉输液方式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0例采取输液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方式化疗时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异长春花碱化疗患者选择良好的静脉通道,以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 88例需要使用异长春花碱化疗又拒绝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按血管的情况分为前臂静脉组42例和颈外静脉组46例,分别使用前臂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静脉留置针输注异长春花碱。比较两组患者行静脉给药过程中局部疼痛情况和组织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颈外静脉组与前臂静脉组比较,局部疼痛、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接受NVB化疗的患者通过颈外静脉留置针给药,安全可靠,能有效控制局部疼痛、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深静脉置管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00例需要静脉化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经颈内静脉进行穿刺置管。结果:穿刺100例,成功98例,穿刺成功率98%,用药过程中,无1例发生因药液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和皮肤坏死,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结论:胃肠道肿瘤病人采用经深静脉穿刺置管化疗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血管刺激引起的静脉炎及药物渗漏引起的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8.
经浅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在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浅静脉导入深静脉轩管术在肿瘤患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72例肿瘤化疗病员分为两组,经浅静脉导入深静脉置管的36例肿瘤化疗病员为观察组,采用头皮针穿刺的36例肿瘤化疗病员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发生静脉炎程度。结果两组发生静脉炎程度比较,经U检验P〈0.01,有显性差异。结论 经浅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应用于化疗中,可明显减少静脉的损害程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种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的差异.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5-Fu微量泵灌注速度,发生静脉炎、渗漏、套管卷折和脱出情况.结果 2组患者5-Fu微量泵灌注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外组与前臂组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套管卷折发生率则颈外组较前臂组略有增多;前臂组发生套管脱出1例,颈外组无发生脱出例数.结论 颈外静脉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总体上优于前臂静脉置管.对要求外周静脉置管化疗者,建议操作者首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也可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VAP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8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8例)和B组(42例)。A组化疗予经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B组化疗采用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单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用时、带管舒适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置管成功率和单次置管成功率均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组,导管维护用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且带管舒适度优于A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时,与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相比,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维护用时较短,能提高带管舒适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消化道肿瘤病人深静脉置管配合化疗泵持续化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8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炎1例,占2.33%,出现恶心、呕吐反应3例,占6.99%,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指数评分、抑郁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针对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配合化疗泵持续化疗护理,可有效降低静脉炎、恶心呕吐反应临床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负性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种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的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5-Fu微量泵灌注速度,发生静脉炎、渗漏、套管卷折和脱出情况。结果2组患者5-Fu微量泵灌注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外组与前臂组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套管卷折发生率则颈外组较前臂组略有增多;前臂组发生套管脱出1例,颈外组无发生脱出例数。结论颈外静脉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总体上优于前臂静脉置管。对要求外周静脉置管化疗者,建议操作者首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也可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中的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80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40例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为A组,4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留置时间30~68天,B组留置时间1~5天;A组静脉炎率5%,B组静脉炎率45%;A组疼痛率5%,B组疼痛率3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中,选用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相比,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6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PICC置管为A组,3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A组与B组相比,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为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留置与前臂静脉穿刺在奥沙利铂运用中副作用的对比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强刺激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伤,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方法对108例滴注奥沙利铂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8例为颈外静脉留置组(A组)40例为前臂静脉穿刺组(B组),观察静脉炎及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结果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B组为57.5%(P<0.01);A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为11%,B组为77.5%(P<0.01),两组患者化疗副作用有明显差异。结论颈外静脉留置滴注奥沙利铂减少并减轻了外周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化疗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和渗漏液损伤的发生.为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材料成本,采用自制穿刺材料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肿瘤病人化疗.通过对74例病人使用观察,认为简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具有价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但必须掌握操作要领,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两种静脉通路联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55例使用便携式化疗泵化疗的患者,25例患者在化疗时应用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为A组,30例患者在化疗时应用静脉留置针联合便携式化疗泵为B组,对两组患者静脉炎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P=0.011)。结论 PICC导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较应用静脉留置针联合便携式化疗泵能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PICC应用于化疗泵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许敏昭  张莹 《护理学报》2009,16(20):79-79
随着医学的发展,抗肿瘤药物的化学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外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静脉应用化疗药物时,由于药物的毒性刺激使血管痉挛、血管内皮损伤,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长期静脉化疗患者常选用深静脉置管。临床上由于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深静脉置管,故选用外周静脉注射,从而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而且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及工作量。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寻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更好方法,我科采用药物湿敷法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外周静脉置管(PIV)在肿瘤患者密集化疗中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组(PICC置管60例)与B组(PIV置管6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是否阻塞、是否有液体渗漏、病人身高与置管深度的关系及液体流速情况。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59/60)。有1例因患者心情紧张,害怕疼痛,心理上的压力大,而造成导管进入困难而导致插管失败。B组为88%(53/60)。均为外周血管条件差而致穿刺或置管失败,均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置管。A组导管留置时间为7~246天,平均91天。B组导管留置时间为3~7天,平均5天。B组明显短于A组。A组未有导管阻塞。B组6例出现导管阻塞。阻塞率为10%A组未有液体渗漏。B组3例出现渗漏现象。A组静脉炎为0,导管脱落为0。B组轻微局部感染4例(穿刺点),3例导管脱落。通过观察认为A组身高与置管长度成正比。身高5公分,置管深度应长出1.5CM,经X线确认置管入口达上腔静脉入口。而B组身高与置管长度无关。A组液体流速305ml/小时,B组190ml/小时。结论PICC置管优于PIV置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