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静脉注射方法对化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静脉注射方法,为化学治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的肿瘤患者选择良好静脉通道,探讨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产生局部毒性反应的方法。方法将1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46例,改良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前后采取系统的预防护理措施)4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49例为PICC组。比较三组患者行化学治疗静脉给药过程中,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等局部毒性反应的情况。结果三组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发生率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组织渗漏性损伤、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而PICC组又明显低于改良组。结论接受化学治疗的患者应用PICC途径输注最为安全可靠,能有效控制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等局部毒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给药中的应用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特色护理小组,通过制定静脉护理特色方案,制定了化疗巡诊制度,采用静脉护理追踪管理方法,静脉护理满意度调查等干预方法,有效减少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结果:QCC活动前后,穿刺渗漏、化疗渗漏、静脉炎、钢针使用、患者投诉等5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患者对静脉护理的满意度达87.5%~93.5%。结论:品管圈管理应用,在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给药护理中,使患者的静脉安全性及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华芳  黄国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3-384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以静脉输液方式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0例采取输液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方式化疗时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肿瘤化疗药物渗漏损伤的预防对策、早期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肿瘤科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487例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患者的注射途径、临床特征及治疗、护理过程,并对发生静脉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发生静脉渗漏,占化疗患者总数的1.85%,其中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无渗漏发生,静脉留置针发生3例,使用一次性静脉针发生6例,与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比较P < 0.05,且药物渗漏发生与年龄、化疗次数、血管动脉硬化有关,与性别、出凝血功能异常、联合放疗无关,所有患者经外敷、局部使用解毒剂后痊愈.结论: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与静脉注射途径、年龄、化疗次数、血管动脉硬化有关,及时发现并合理的处置可有效减轻药物渗漏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护方法.方法 将68例乳腺癌患者按单、双日入院时间分为保护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保护组采用系统保护方法保护静脉,对照组未采用系统保护方法,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保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系统保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有利于乳腺癌患者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降低了乳腺癌化疗病人的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实验组124例用BD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124例用一次性输液针输注化疗药物。对患者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组,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24G静脉留置针为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可以减少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护方法.方法 将68例乳腺癌患者按单、双日入院时间分为保护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保护组采用系统保护方法保护静脉,对照组未采用系统保护方法,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保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系统保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有利于乳腺癌患者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张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45-46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65例化疗患者分为A组103例、B组89例、C组73例,A组采用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ICC)或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C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分别采用含长春瑞滨、多柔比星、紫杉醇等药物的方案化疗4~6个周期.观察并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发生静脉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3、4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 <0.05,P<0.01).结论:行PICC或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能明显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非小细胞肺癌静脉化疗的患者中应用1日留置针与持续浅静脉留置针,观察比较静脉炎和化疗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寻找合理的留置方法,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52例肿瘤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6例,使用1日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26例使用持续浅静脉留置针,比较2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静脉化疗期间使用1日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中心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可以避免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但由于多种原因,外周静脉给药仍是许多肿瘤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文献[1]报道,经外周静脉化疗,静脉炎发生率为87%。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为了保护静脉血管、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在静脉输入长春瑞滨期间,使用蔽光输液器,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住我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留置针应用在非小细胞癌(NSCLC)化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2组患者均予以化疗辅助治疗且实施留置针,对照组以持续浅静脉留置针处理,研究组以1日静脉留置针处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药物渗漏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缓解率为7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研究组药物渗漏率与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1日静脉留置针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浅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渗漏与静脉炎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程丽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11-331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化疗患者血管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静脉化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静脉穿刺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穿刺成功率、药物渗漏、静脉炎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60例穿刺次数,药物渗漏、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及护理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结直肠癌患者FOLFOX4化疗的最优输液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全年结直肠癌术后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患者318例,根据化疗药物输液方法分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组和外周静脉导管(PVC)组,比较两组之间药物渗漏、针眼局部感染、静脉炎和脱管的发生率。【结果]PICC组药物渗漏、针眼局部感染、静脉炎和脱管的发生率低于PV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FOLFOX4化疗过程中,PICC置管明显优于PVC输液,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肘静脉与颈外静脉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肘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各40例,并对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穿刺点渗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穿刺点渗血情况明显低于肘静脉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高于肘静脉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选择颈外静脉置入PICC,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预防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效果,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方法选取2012年1月~6月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常规重力滴注生理盐水冲管。对照组采用直接重力滴注生理盐水冲管。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可降低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维护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将武警总医院外三病区2008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8例化疗患者与2010年4月~2011年9月收治的162例患者进行比较,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把标准化管理应用于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维护,包括化疗前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上肢前臂血管及穿刺工具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输液计划,化疗中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静脉穿刺肢体适当保暖,化疗全程应用喜疗妥保护皮肤。结果对照组化疗4~12次,平均8次,发生静脉炎18例,静脉渗漏6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1.39%;实验组化疗3~13次,平均8次,发生静脉炎3例,静脉渗漏2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85%,经及时处理,无局部组织损伤。结论标准化管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维护,利于减少静脉炎及漏液的发生,同时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钱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25-4126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是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1].我科于2008-2010年对40例白血病患者行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置管在特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与深静脉置管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疼痛及渗漏,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7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30例外周静脉穿刺为A组,42例深静脉置管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渗漏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静脉炎率40%,B组静脉炎率2.4%;A组疼痛率46%,B组疼痛率7%;A组渗漏发生率53%,B组渗漏发生率2.4%;A组肿胀发生率23%,B组肿胀发生率4.8%。结论: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选用深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穿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除中心静脉途径外能够安全输注发疱性化疗药物的外周静脉途径. 方法 选择需输注发疱性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376例,随机分为颈外静脉途径留置针组(研究组)和上肢外周浅静脉途径留置针组(对照组)各188例,分别经上肢浅静脉及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入发疱性化疗药物.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留置针输注发疱性化疗药物的安全性. 结果 研究组的局部肿胀、局部疼痛、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的平均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 结论 经颈外静脉途径留置针输入发疱性化疗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显著降低了发疱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是除中心静脉途径外输入发疱性化疗药物的又一安全用药的外周静脉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短留置针在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短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使用头皮针静脉穿刺.观察两组患者的化疗药物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化疗药物渗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