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沧州市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出现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方法对临床检验中心不合格标本按照类别、数量、拒收原因分别进行计数统计。结果采血量少、溶血、凝血、抗凝管使用错误等是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尿液和粪便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采集量少、标本被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分析不合格原因,在标本采集前准备运输、拒收等方面进行整改,做好分析前的质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控制检验前送检标本的质量,确保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ab Information System,LIS)统计本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所有不合格标本,根据拒收原因对标本不合格类型和科室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共收到662例不合格标本,标本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寻找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009年1-12月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按拒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标本645015份,不合格标本617份,占0.09%,其中溶血、血凝固和血标本量不足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与护理工作相关.结论 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原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探讨,尽量避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消化内科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布情况及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干预前收集的14 528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150例,不合格发生率1.03%;护理干预后收集的14 621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50例,不合格发生率0.34%。护理干预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前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1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71例、凝血标本31例、采血量不足标本27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11例、送检不及时标本10例;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23例、凝血标本14例、采血量不足标本8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3例、送检不及时标本2例。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后临床护理人员正确采集了血液标本,有效保证检验标本可靠性,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胡曙荣  蔡娜 《当代护士》2014,(1):172-174
目的 分析影响急诊不合格血标本的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本院急诊科科室于2010年6月~2011 年3月之间收集22420例血液标本,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每组各11210例,对照组的标本为未进行干预管理前采集的标本,而干预组的标本则是在干预管理后完全按照标准程序送检,且送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影响结果的因素,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以及其他项目,最后对检验出存在不合格因子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究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预防干预的具体措施.结果 对照组不合格率达到了7.823%,而干预组不合格率仅为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标本发生溶血、送检的存放标本的试管出现错误、检验人员查对不严、管理不到位、检验技术不到位出现检验错误、送检不及时标本发生变性、试管放置时间过久、患者自身原因如采集前食用油腻食物以及院内检验的管理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6.
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检验科拒收的18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包括血、尿、便常规等。按照拒收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检验项目中出现不合格标本的例数。结果将187例不合格标本分为9类,其中标本量不足、标本与化验单患者姓名不相符、标本凝固、送错标本居前4位。尿常规和血常规不合格者居多,其次为凝血5项和便常规。结论应完善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范与流程,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静脉血标本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为今后临床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11月检验科登记在案并退回临床科室的住院病人不合格静脉血标本408份,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追踪分析,并拟定护理对策。结果 2017年1—11月住院病人共采集静脉血标本154 157份,其中登记不合格标本408份,不合格率为0.26%,不合格标本主要表现为:标本溶血110例,标本凝固87例,试管应用不当52例,未扫码记录24例,送检不及时44例,标本脂血36例,其他55例。结论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重视临床工作的质量控制培训,工作责任心培训,规范标本采集和送检流程,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标本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新泰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静脉采血检查凝血项目的不合格标本(溶血、脂血、血量不足、血量过多、未及时送检、检验科认为标本不合格)209份,对209份标本均重新采集标本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脂血、血量不足、血量过多、未及时送检、检验科认为不合格的标本与重新采集的标本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工作人员应对不合格标本及异常结果的标本进行细致分析,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重新采集标本,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免发生错误,并与临床医护人员多进行沟通,严格按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确保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情况,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300 657例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送检总数1 292例,总不合格率0.43%。不合格原因前5位分别是:标本不足(或空管)31.0%、凝固24.5%、溶血16.2%、标本与抗凝剂比例错误9.5%、条码信息不全或错误9.0%。与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比较,质量改进后标本不合格率由0.54%下降到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个科室标本不合格率下降显著(P0.05)。结论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标本拒收管理,加强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及培训,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是提高分析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13-2015年输血科拒收的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方案,不断持续改进,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输注。方法分别列出2013-2015年各项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因,计算各拒收原因占百分数比例,统计χ2值与P值,对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实施持续改进方案。结果 2013-2015年不合格标本数分别为251例(占2.53%)、185例(占1.39%)、157例(占0.91%),χ2=11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分别为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血标本采集管用错、血标本采集管无标签或填写不清、血标本量3 m L(儿科除外)、血标本被稀释、血标本溶血(溶血疾病除外)、血标本经肝素或大分子物质治疗过、申请单血型漏填或填错、申请单输血史及妊娠史漏填或填错、申请单Hb、Hct及输血前4项漏填或填错、申请单血液品种及血量漏填或填错、申请单预定用血日期漏填或填错、申请单两级医师签字漏填或填错。总共13项原因,前11项原因百分比都有逐年下降趋势,只有最后两项百分比却逐年上升。结论重视输血科标本接受核对问题,增强对护理人员"输血采集血标本的管理制度"的培训,输血科工作人员及临床送检标本人员严格执行"输血标本验收核对制度",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重视尿液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除采集合格标本,用合格的容器,还必需要求患者采取无污染的新鲜尿,及时送检.标本除应有条形码的标签外还应建立送检签收及拒收不合格尿标本的制度.这些都不是单靠检验人员的努力能办到的,而需要医务行政主管、医师、护士、工勤人员整体重视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送检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我科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24623例,其中不合格标本69例,所有血液标本均由护士采集,尿液、粪便、痰液由护士做好宣教并指导患者留取,脑脊液、胸水、腹水等由医生进行操作后护士配合医生共同留取,标本采集后统一由医院工勤人员送至检验科。结果:送检标本中69例(2.8‰))不合格,根据标本拒收分类统计,操作方面(血凝、不凝、溶血、标本太少)、业务方面(条形码错误、非检测时间、抽错真空管)、宣教不到位(标本太少或无标本)。其中操作不到位发生41例(59.43%)、业务不熟练15例(21.74%)、宣教方面13例(18.84%)。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提高标本采集的重视度,加强标本采集知识培训及操作,并做好标本采集前的宣教可以降低标本采集中的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68例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268例送检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27例样本不合格,不合格率占10.07%;其中6例尿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42%;8例痰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8.57%;4例分泌物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28%;1例无菌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57%;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85%;3例粪便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71%;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是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确保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进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前待检标本的质量管理,分析原因降低待检标本不合格率。方法对2015年临检中心接受医院各科室送检标本数量、不合格标本的数量、拒收原因、不合格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临检中心接受医院各科室标本326622份,不合格标本总数为457份(0.14%)。不合格标本中占比较高的是标本凝块123例,占26.91%;其次是标本量少20.35%、标本容器不符17.07%。结论采用对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培训、与护士长沟通等方法可以降低待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分析前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调查2017年我国临床实验室常规生物化学(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可接受性的现状。 方法:向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常规生化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实验室发放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和标本不合格情况调查,要求各实验室记录从2017年7月1日至31日所有不合格标本的相关信息。实验室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回报数据。 结果:共回收866份有效问卷,参与实验室接收的标本总数是15 981 752,不合格标本总数为12 200,总体拒收率为0.076%。不合格标本主要的拒收原因是溶血(33.98%)、标本量不足(10.78%)和乳糜血或脂血(10.62%)。标本拒收率与标本来源部门、容器类型、标本类型、运输方式和采血人员相关。 结论:我国不合格标本的接收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实验室应提高对检验前阶段的重视,常规监控和多水平地分析不合格标本,识别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和制定相应对策,确保分析前环节的标本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接收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5 933例。以不合格率描述不合格标本的情况,采用PearsonX2检验比较不同种类的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和标本量少的风险。结果 2008年至2012年真空采血系统采集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49‰、0.76‰、0.52‰、0.50‰和0.47‰,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血液标本的6大不合格原因依次为标本凝块、标本量少、标本抽错管、条码问题、送检超时和重复采血。其中以柠檬酸钠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和标本量少的情况最多。结论检验科需加强与护理部和临床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反馈不合格标本的情况,寻找原因并制定和实施改善措施,共同努力确保分析前环节的血液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制订持续改进策略。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983例婴幼儿,获取家属同意后,抽取不同部位静脉血标本,分析导致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同时根据标本是否合格分为两组,即合格组(6847例)和不合格组(136例),比较两组采血部位、最后一次进食量、采血时间、禁饮食时间。结果:6983份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标本率为1.95%,其中33.09%因标本溶血、脂血不合格,25.00%因送检延迟不合格,18.38%因采血操作不规范/标本量不符合要求不合格,11.76%因抗凝管使用错误不合格,7.35%因条码贴错不合格。不合格标本来源主要来自临床检验标本(3.92%),其次为生化标本(1.86%)、免疫标本(1.57%)。合格组最后一次进食量高于不合格组(P<0.01),禁饮食时间、采血时间短于不合格组(P<0.01)。结论:导致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溶血、脂血、送检延迟等,针对诱导因素进行相应改进策略,可更好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住院患者160例不合格血液检查标本的原因,将其分为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组、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组、有凝块标本和重抽血无凝块标本组、及时测定与放置不同时间标本组.结果 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检验结果、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检验结果,K、NA、CL、ALT、AST、CK、CK-MB、LDH、PT、APTT、TT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FIB项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凝块标本与重抽血无凝块标本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放置2h标本与放置4h标本分别与及时检测标本比较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溶血是临床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标本溶血可能干扰检测,导致错误结果。为了提高溶血标本管理应用水平,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医检验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检验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临床标本溶血检测与检验结果报告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总结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标本溶血检测与检验结果报告的科学证据,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临床应用推荐建议。本专家共识融入了中外学者对溶血标本管理的智慧与理念,可有效降低临床标本拒收率。  相似文献   

20.
尿液分析前检验物流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尿液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除采集合格标本,用合格的容器,还必需要求患者采取无污染的新鲜尿,及时送检。标本除应有条形码的标签外还应建立送检签收及拒收不合格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