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6月~2008年1月,我们对常规给氧无效的8例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呼吸道正压通气( N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经鼻N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干预前后气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 PaO2)、血氧饱和度( 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提高N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儿并发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5.
不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情况。43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分成两组,26例使用新型NCPAP(Infant Flow System,EME,英国)为nNCPAP组;17例使用水封瓶NCPAP,为bNCPAP组,比较分析两组疗效。nNCPAP组成功率分别为84.6%、52.9%;失败率为15.4%、47.1%;气胸、纵隔气肿发生率3.8%、11.8%;腹胀7.7%、29.4%;治愈率92.3%、64.7%;病死率7.7%、35.3%;两组的成功、失败以及治愈和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NCPAP组治疗两组SPO,皆明显增高(P〈0.01),nNCPAP比bNCPAP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有改善通气、降低PaCO2的作用(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nNCPAP较bNCPAP疗效好,并发症少,是目前新生儿科的一种简便易行、无创安全、经济且疗效显著的呼吸支持设备。 相似文献
6.
8.
9.
新生儿呼吸衰竭中鼻塞式CPAP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简称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应用NCPAP治疗8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应用NCPAP 1h,82例中完全缓解67例(81.7%),改善9例(11%),无效6例(7.3%),总有效率达92.7%。结论:NCPAP治疗新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情况。43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分成两组,26例使用新型NCPAP(InfantFlowSystem,EME,英国)为nNCPAP组;17例使用水封瓶NCPAP,为bNCPAP组,比较分析两组疗效。nNCPAP组成功率分别为84.6%、52.9%;失败率为15.4%、47.1%;气胸、纵隔气肿发生率3.8%、11.8%;腹胀7.7%、29.4%;治愈率92.3%、64.7%;病死率7.7%、35.3%;两组的成功、失败以及治愈和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NCPAP组治疗两组SPO2皆明显增高(P<0.01),nNCPAP比bNCPAP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有改善通气、降低PaCO2的作用(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nNCPAP较bNCPAP疗效好,并发症少,是目前新生儿科的一种简便易行、无创安全、经济且疗效显著的呼吸支持设备。 相似文献
11.
呼吸衰竭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呼吸衰竭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循环情况、动脉血气,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结果给予正压通气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间质水肿减轻,肺顺应性改善。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加强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监护经验。方法应用NN-CPAP小儿呼吸机对24例呼吸困难的危重新生儿进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治疗,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治疗有效20例,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缓解,呼吸暂停消失,血气稳定在正常范围;治疗无效4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0例出现鼻黏膜损伤,无气胸发生。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监护在N-CPAP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更好地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头部固定架在呼吸衰竭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行常规鼻塞式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部固定架。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鼻黏膜和鼻唇沟皮肤破损程度、护士操作时间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鼻黏膜和鼻唇沟破损程度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士操作时间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行鼻塞式CPAP治疗时使用头部固定架能预防鼻黏膜及鼻唇沟皮肤破损,保证安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林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2,13(3):68-6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1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应用经鼻CPAP,对照组29例应用面罩吸氧。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1%,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且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维度评估与预防性护理对新生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发生鼻中隔黏膜损伤的影响效果,为今后减少该类患儿NCPAP治疗期间鼻中隔黏膜损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行NCPAP治疗的新生儿1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维度评估与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鼻中隔损伤程度、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鼻中隔损伤程度比较,观察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维度评估与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新生儿NCPAP治疗期间鼻中隔黏膜损伤,缓解损伤程度,有利于治疗结果,能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在普通氧疗方法不能改善后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治疗前后血气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本组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应用2 h、12 h、24 h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而氧分压(PaO2)和pH值明显升高(P<0.05)。在3~5 d后尝试撤机,24 h后病情无明显变化。患儿在观察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治疗中增强基础护理的同时配合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能帮助其更好的改善呼吸。 相似文献
19.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优点、使用时间、工作原理、分类、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护理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43-3044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全部是出生时间不超过25天的新生儿。体表温度在37.4℃~39.9℃间,将所选的试验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观察组进行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宝宝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的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为65%,两组数据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新生儿呼吸道疾病治疗的有效率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中均得到了明显的效果,使新生儿的生命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