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住院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 60例患者其中存在焦虑情绪者36例(60%),抑郁情绪者21例(35%)。结论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彭樊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321-1322
目的探讨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SAS评分为(37.68±10.31)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疼痛、担心致残、药物不良反应及医药费用是影响住院脑卒中患者情绪的相关因素。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精神科康复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情绪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产生工作压力的原因。方法选择120名该院精神科康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20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120名护理人进行测评的结果显示,有62名护理人员存在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出现率为51.67%;有54名护理人员存在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出现率为45.00%。此外,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明显高于未出现不良情绪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精神科康复护理人员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比例较高,且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直接的关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一例有疑病观念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在外祖父患食道癌突然去世后,开始担心自己会得食道癌,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心身疗法对大学生考试应激不良反应状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6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中医心身疗法干预,对照组在严密观察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考试焦虑量表(TAS)进行评定,以检验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SCL-90转阴率为71.1%,对照组SCL-90转阴率为13.2%,2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除人际关系因子没有明显改善外,SCL-90总分及其他因子与SAS标准分、SDS标准分、TAS总分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除人际关系因子外,2组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心身疗法可明显改善大学生因考试应激出现的不良反应状态,有效避免因考试应激产生的心身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101名肿瘤住院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心身状况。结果:患者的PSQI总分为(6.65±4.01)分,PSQI≥8分者占37.9%;SAS与SDS得分分别为(44.7±7.8)分、(49.8±11.O)分。而PSQI总分与SAS、SDS、SCL-90总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567与0.378,0.476;P〈0.01)。结论:肿瘤患者的主观睡眠较差,并存在着焦虑及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PSQI值越高,抑郁及焦虑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中医心理护理干预对胸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爱荣 《环球中医药》2012,5(3):224-225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护理干预对胸痹患者情绪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在患者入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测评,将60例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胸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30例,药物治疗无差异。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干预组采用中医心理护理法。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用药等方面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分别进行评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量表评分均下降,但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胸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整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白疕患者睡眠、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性指数(PASI)对门诊白疕患者进行测评,从中选取60名睡眠质量有问题及存在抑郁焦虑情绪的被试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全身全舱医用紫外线光疗仪(UVB)治疗。干预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用SRSS、PASI、SDS、SAS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睡眠状况有明显改善(P0.05),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缓解(P0.05,P0.01);干预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显著提高白疕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性病患者中心理焦虑抑郁的状况,并观察实施及时有效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性病患者100例,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比较疏导前后SDS、SAS得分情况。结果:性病患者抑郁(SDS)、焦虑(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在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之后,性病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结论:性病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抑郁焦虑心理问题,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陕西头针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陕西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陕西头针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焦虑情绪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五行情志护理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前焦虑的调节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大于50分,对术前焦虑8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实验组实施五行情志护理法进行干预,实验前后分别采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以检验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SAS及SDS标准分有明显改善(P<0.05),经五行情志护理法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SAS标准分及SDS标准分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五行情志护理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前焦虑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0例PCI术后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抗焦虑、抑郁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心可舒片,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SAS、SDS评分.结果 治疗组焦虑、抑郁障碍均有明显改善,SAS由53.42分±9.15分降至29.57分±6.74分,SDS由52.17分±10.82分降至34.22分±8.26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可舒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Zung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SDS,SAS标准分。结果本研究糖尿病病人中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占30%,SDS,SAS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女性,病程长,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多,SDS,SAS评分高(P0.05),而体重指数,是否使用胰岛素注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多表现为睡眠障碍,心悸,多汗,脉速,尿意频数等。结论糖尿病病人容易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应及时筛查,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柔性情感干预应用于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患者对其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行眼底荧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柔性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由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记录2组患者在干预后第4周末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发生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的概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行眼底荧光造影患者而言,引入柔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且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对改善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展开中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所有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在肺气虚证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二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67例肺气虚证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的情绪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肺气虚证患者中情绪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城市中肺气虚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的肺气虚证患者(P〈0.05)。文盲及小学学历肺气虚证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学学历患者(P〈0.05)。2组SDS、SAS标准分比较,肺气虚证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肺气虚程度与情绪障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肺气虚证患者更易出现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与肺气虚程度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弹穴位情绪释放法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将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29分和(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的抗击疫情一线护士42例作为受试者,采用弹穴位情绪释放法帮助其缓解压力。受试者治疗前后均采用CPSS和SAS进行测评,比较其干预前后知觉心理压力、焦虑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所有受试者CPS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弹穴位法能有效帮助抗疫一线护士减轻心理压力,进而快速消除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PSQL)测查了560名肾透析患者,以SAS≥45和SDS≥50为界值,结果显示14.46%和17.32%的肾透析病人存在焦虑和抑郁状态,10.36%的肾透析病人焦虑和抑郁并存。SAS和SDS评分呈正相关(r=0.728,P〈0.01),SAS和SDS分与PSQL各成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焦虑组、抑郁组和焦虑抑郁混合组PSQL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5,(6):693-695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症不同证型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原发性失眠症病例225例,采用《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评定量表》逐一辨证分型,同时填写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肝火扰心证组的SAS标准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肝火扰心证组和心肾气阴两虚证组的SDS明显高于心脾两虚证组、肝胆湿热证组等7组证型;肝肾阴虚证组SDS标准分高于心脾两虚证组、肝胆湿热证组等5组证型。结论: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肝火扰心证患者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表现,心阴虚或肾阴虚抑郁程度严重,气虚或血虚情绪变化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体质类型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人群进行调查,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同期体检的健康患者2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中医体质类型与SAS、S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FD组SAS评分为(49.25±10.92)分,SDS评分为(40.08±7.01)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8.72±7.70,36.57±6.27);FD中医体质类型中气郁质的SAS及SDS积分均高于其他各证型(P<0.01)。结论 FD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倾向,其中气郁质体质类型焦虑、抑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