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最多见。采用内固定技术手术是清除病灶和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骨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此类手术72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梁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07-208
目的 分析并评价颈椎骨折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术实施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12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好转,1例最终死亡.结论 对颈椎骨折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并评价颈椎骨折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术实施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12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好转,1例最终死亡.结论 对颈椎骨折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颈椎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体位训练、术后的观察护理、出院的康复指导,以供护理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5.
腰椎结核并发截瘫是脊柱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我区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来对7例腰椎结核并发截瘫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0年9月~2003年10月,我科施行颈椎(前、后路)手术29例,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及有效的康复锻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10±5.00)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3.26±6.12)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4,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颈椎伤患逐渐增多,对颈髓受压和损伤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颈椎手术复杂性、危险性高,除手术本身可以造成严重伤残或病死外,术后并发症也可直接导致严重伤残或病死。贾连顺教授特别指出,围手术期管理的提高和手术技巧的加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颈椎手术是目前颈椎管内肿瘤、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椎体骨折的积极治疗手段,对上述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疾病的康复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及其质量密不可分。近两年来,我科对颈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护理对象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2年10月行颈椎手术患者12例中,男6例,女6例;年龄31~61岁,平均46岁;颈椎骨折致截瘫4例,颈椎椎管内肿瘤3例,颈椎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临床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抽取22例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对其实施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对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的护理措施和相关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准备、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体位训练、佩戴颈托等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监测、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切口护理、康复锻炼等护理,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均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结论对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在患者的围手术期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确保手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迅速恢复,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56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总结各种情况的处理措施及各种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本组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3个月后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系统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能提高颈椎前路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8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体位适应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结果本组38例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幅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吴新军  吴雪辉  方青 《中国药业》2007,16(23):49-50
目的总结胸椎结核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对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2例胸椎结核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服用抗结核药物指导,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结果42例患者均无心理障碍,通过合理饮食、合理用药、精心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增强患者对胸椎结核的认识,有利于避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刘伟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0):139-140
近年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随着新的颈椎内固定器材不断应用于临床,使该传统方法得到了改良。内固定器材的设计不尽相同,其共性皆在于固定邻近椎体并覆盖在植骨块前方使其不易脱出。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科自2006年1月以来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39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53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8.2岁。其中颈椎病患者96例,颈椎骨折患者43例,伴高位截瘫患者19例,不全截瘫患者24例。采用ORI-ON、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愈合好。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颈椎前路手术风险大,患者常认为颈椎为手术禁区,不敢轻易接受手术,但神经压迫症状或意外的创伤又使其万分痛苦,以及对疾病预后悲观,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说明情绪与疾病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1.2气管推移训练及体位练习颈椎前路术中要求患者仰卧,颈部...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围手术期护理是指从病人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病人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直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朱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575-576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颈椎骨折病人术前进行心理指导,术中严密观察病情,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后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例中11例治愈出院,15例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重返社会,6例高位截瘫.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取得显著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陈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49-150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经前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12例颈椎损伤经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了手术期,临床症状缓解,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周密细致的术后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结核为骨结核中发病率最高者,致残率较高,目前治疗主要为手术配合化疗,采用病灶清除术,必要时同时行植骨术及植骨内固定手术。先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11例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经6~15个月的随访,11例患者均获稳定性融合,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陈晓云 《淮海医药》2004,22(5):407-408
目的 总结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1例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床上肢体功能锻炼床上排便训练,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发现有无血管、食管及喉返神经损伤.了解四肢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时刻保持颈部制动.施行轴向翻身.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经过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本组病例均获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经前路进行颈椎手术,其手术复杂.风险极大.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