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丽丽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20):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攻击行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诊治疗的88例精神分裂症病患进行观察分析,根据单双号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攻击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攻击行为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攻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改善此类患者的护理对策,减少攻击行为。方法选择本院精神中心2011年1~12月收住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入院次数、是否配合治疗及病情是否控制与攻击行为发生的关系。结果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6.81%,攻击行为的发生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院次数、是否配合治疗及病情是否控制等影响(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院次数、是否配合治疗及病情是否控制等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预防和护理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常给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造成严重威胁。了解精神病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对照分析法,对5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BPRS和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BPRS的幻觉、敌意猜疑因子分和临床特征中既往有攻击史、易激惹、不舍作治疗、依从性差及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及早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可以将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王卫东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1):159-16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干预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组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A 组)及未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B 组)各40例,比较其危险行为相关因素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A 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相关因素检出率显著高于 B 组(P <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检出率较高,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发生攻击他人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本文调查了我院精神科1990年6月-1997年5月经CCMD-Ⅱ或DSM-Ⅱ精神分裂症的280例病人,对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精神病伴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以往实际临床护理经验实施制动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前瞻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护理后人身伤害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自身伤害事件发生率为6.67%、医护人员伤害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自身伤害事件发生率16.67%,医护人员伤害事件发生率13.33%(均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前瞻性护理可显著降低自身及医护人员人身伤害事件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医护人员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85例,分为攻击组(n=31)和非攻击组(n=154),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诊断分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及因子分等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诊断分型等是预测攻击行为的一个方法;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雷志洁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1):75-75
危险行为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的外走、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兴奋或激越等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不安心住院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常发生危险行为。所以如何预防和尽可能避免发生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病区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方面有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医护人员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有攻击行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攻击行为发生以男性、中年、工人、农民及偏执型最常见。发生时间以上班人数少的中、晚班为主。攻击方式多种多样。受攻击对象则以经常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女护士首当其冲。工作人员的态度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应采取相应的自防措施,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睡眠障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患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统计2组患者攻击行为,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睡眠障碍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学系统对2组护理结果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包括攻击行为发生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结果:各个患者均存在攻击行为,睡眠障碍发生率与攻击行为发生率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不同护理后,2组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PAN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比较,各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具有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普遍存在攻击行为,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后可改善睡眠障碍,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对照分析法,对5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BPRS和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BPRS的幻觉、敌意猜疑因子分和临床特征中既往有攻击史、易激惹、不合作治疗、依从性差及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早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可以将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分为A组(评分≥4分,伴攻击行为)80例和B组(评分<4分,不伴攻击行为)73例。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对其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既往攻击史、BPRS量表总分、思维障碍、敌对猜疑、激惹性及NOSIE-30两个因子分(激惹、精神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及时收集患者资料,认真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尽早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1例有攻击行为和85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住院资料、BPRS、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在BPRS、住院态度、治疗态度、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和EEG结果等因子上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BPRS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治疗态度能够预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精神病理学和生物学基础,及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毁损部位为脑组织的杏仁核、内侧隔区(核)等,皆为重要的脑组织结构。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具有微侵袭性,术后恢复快,对躯体情况要求不高,疗效满意。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对18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通过对18例精 相似文献
18.
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攻击行为;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ISE)计算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精神症状等7个因子。并根据MOAS评定结果将52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有攻击行为组80例和无攻击行为组444例。结果:524例患者中,MOAS≥4分者为80例,占15.27%;BPRS评分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组的敌对猜疑因子分、激惹性及行为紊乱因子分、思维障碍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01,P均<0.01、P<0.05),NOISE评分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组的精神症状及激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受精神症状控制,应及早识别各种危险因子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1例有攻击行为和85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住院资料、BPRS、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在BPRS、住院态度、治疗态度、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和EEG结果等因子上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BPPS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治疗态度能够预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精神病理学和生物学基础,及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