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崇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095-409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用攻击风险性评估表、NOSIE及PANSS量表评定.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攻击风险性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SIE和PANSS量表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性、精神症状、偏执、攻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分为A组(评分≥4分,伴攻击行为)80例和B组(评分<4分,不伴攻击行为)73例。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对其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既往攻击史、BPRS量表总分、思维障碍、敌对猜疑、激惹性及NOSIE-30两个因子分(激惹、精神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及时收集患者资料,认真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尽早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5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比较有、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PRS评分。结果158例患者中,有攻击行为82例(51.89%),无攻击行为76例(48.10%);两组BPRS评分比较,有攻击行为组的总分及敌对猜疑、激惹性、行为紊乱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1),思维障碍因子分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早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和控制攻击行为发生,并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在入院1周内、4周后评定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入院的62例对医护人员、病友有严重暴力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其应用护理干预前后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 因精神症状支配而发生暴力行为者27例,因拒绝入院而引发攻击行为者16例,因医患关系者12例.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观察量表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 制定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9):1740-1741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按时间段进行分组:2013年5月~2014年5月的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攻击行为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激惹、精神症状、社会兴趣等NOSIE因子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攻击性、激活性等PANSS症群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能有效防范攻击行为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6例病例组和161例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既往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病例组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例组的加权分≥4分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社会能力、激惹和精神病表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病例组的社会兴趣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4分、社会能力差、缺乏社会兴趣、易激惹、精神病表现多是预报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重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预防护理,包括确定攻击的高危人群,作为“防黑”的对象;对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时加权分≥4分的重点病人,观察异常行为并予行为干预;鼓励病人多参加文娱活动;高度警惕激惹病人,观察其攻击行为的先兆症状,减少正面冲突;严密观察精神症状的内容和表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6例病例组和161例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既往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病例组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例组的加权分≥4分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社会能力、激惹和精神病表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病例组的社会兴趣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4分、社会能力差、缺乏社会兴趣、易激惹、精神病表现多是预报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重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预防护理,包括确定攻击的高危人群,作为"防黑"的对象;对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时加权分≥4分的重点病人,观察异常行为并予行为干预;鼓励病人多参加文娱活动;高度警惕激惹病人,观察其攻击行为的先兆症状,减少正面冲突;严密观察精神症状的内容和表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攻击行为;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ISE)计算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精神症状等7个因子。并根据MOAS评定结果将52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有攻击行为组80例和无攻击行为组444例。结果:524例患者中,MOAS≥4分者为80例,占15.27%;BPRS评分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组的敌对猜疑因子分、激惹性及行为紊乱因子分、思维障碍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01,P均<0.01、P<0.05),NOISE评分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组的精神症状及激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受精神症状控制,应及早识别各种危险因子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研究组口服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攻击行为观察量表评定攻击行为,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攻击行为观察表评分及攻击行为发生频次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攻击行为观察量表评分、攻击行为发生总频次及不能控制的大发脾气、猜疑事事对己不利、敌对因子发生频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对照组为38.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2=6.59,P<0.05).结论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与氯丙嗪相当,但对攻击行为症状的改善优于氯丙嗪,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Orem自我护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及自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4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常规精神科护理;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Orem自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观察量表(NOSIE)、自尊量表(SES)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激惹、精神症状、退缩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ES和GW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我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有效提高其自尊行为,并提升幸福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暴力行为发生率、精神症状等)。结果:护理前,两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精神病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精神症状、暴力行为,进而提升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方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入院1周内,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对意外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对策,入院6周后再次采用NOSIE进行评定,观察其在安全管理后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采用安全管理措施后本组患者NOSIE中激惹和精神症状因子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且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安全的管理措施可明显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血清甲状腺素、睾酮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依据既往暴力史及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攻击行为,将有攻击行为的7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促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及血清睾酮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中言语攻击、财产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与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中财产攻击、自身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中言语攻击、自身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与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女性血清睾酮水平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中自身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与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临床上对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及睾酮水平进行预测性评估,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的冲动行为特点,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10月伴有冲动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做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做对照组,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制一般住院资料量表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自知力缺乏、有幻觉妄想。护士观察量表(NOSIE)6项与激惹有关的项目中,有5个项目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士应进行有效的专科护理知识教育与接待患者技巧的培训,能够预见患者的冲动行为,并加强精神科监护,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做好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防控,防止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49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住院的无攻击行为的49例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临床特征单因素筛选量表筛选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两组的精神症状。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敌对性、猜疑、幻觉及行为紊乱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医务人员接触不当、强制手段及患者不合作、易激惹、敌意、既往有攻击史等临床特征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与医务人员的接触不当及强制手段和患者的敌意猜测、幻觉等精神症状密切相关。针对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及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患者攻击行为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佩丹  林以环 《现代护理》2005,11(7):508-509
目的 探讨半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半开放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封闭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自编的“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子评估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攻击行为主要及相关因素中,与患者吵架及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攻击行为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中,第16 d以上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生2次以上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半开放式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科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40例,在患者住院2周后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症状评定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SSPI量表、PANSS量表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因子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明显加快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16例),研究组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进行4周的观察。结果入组时两组的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NOSIE量表的激惹、精神病理低于对照组,社会能力因子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观察期间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半开放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封闭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自编的"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子评估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攻击行为主要及相关因素中,与患者吵架及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攻击行为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中,第16d以上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生2次以上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半开放式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在7 d集体内观疗法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抑郁、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等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观疗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