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中长期生活(本文高原指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早已被临床学家和科研人员所证实。而其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增大。而这些改变常常源于微循环的变化。而高原健康人或患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的微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血氧分压在4℃保存条件下对不同储存期红细胞的影响。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对采集0、7、14d的库存血进行无菌氧处理,以提高血氧分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加氧),测定血液红细胞在提高血氧分压后的血浆游离Hb浓度,血浆K^+离子浓度,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4℃保存条件下,血液红细胞在提高血氧分压初期(1-2d),血浆游离Hb浓度和血浆K^+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红细胞SOD活性、红细胞GSH-Px活性有所提高(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浆游离Hb浓度增加,血浆K^+离子浓度增高(P〈0.01),红细胞SOD活性和红细胞GSH-Px活性降低(P〈0.01)。结论 (1)红细胞能保持较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2)血液红细胞在提高血氧分压的初期没有明显的溶血反应和其它损伤,红细胞抗氧酶活性有所提高。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溶血反应加重,存在红细胞膜氧化损伤作用,这与氧自由基攻击红细胞膜发生过氧化反应及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正常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平原地区血液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简称三红,下同)我国已有公认和沿用的正常标准。因血红蛋白有合氧及二氧化碳的能力,故在高原环境的低气压,氧分压低的情况下,影响血氧的饱和度,已为高原生理研究中所证实。机体对高原缺氧的反应,首先是从  相似文献   

4.
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发生的适应性反应之一,就是体内红细胞的增加,随着所居住地区海拔高度的升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的平均值也都相应增高。但是在一部分人中,红细胞增加过多,致使血液粘滞性过高,心脏负荷加重,血液在小血管中的流动发生障碍,组织的氧供减少,这种情况已超出生理性适应的范围,而成为一种病理现象,即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症红细胞增多型,或简称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18例Ⅱ型糖尿病病人使用QK—全科广谱治疗仪治疗前后血液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以探讨QK—全科广谱治疗仪对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发现治疗前病人血液红细胞丙二醛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滤过指数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病人血液红细胞丙二醛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红细胞滤过指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使用QK-全科广谱治疗仪治疗可减轻血液过氧化反应,提高红细胞变形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慢性肾衰病人和健康人的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结果: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慢性肾衰病人RCR为9.2%±0.9%,高于非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2.6%±1.3%,低于健康人组14.296±2.8%;前组肾衰病人RICR为11.2%±0.8%,低于后组15.0%±1.5%,高于健康人组7.6%±1.1%。结论:慢性肾衰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不仅增加红细胞数量,而且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心康泰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生活在拉萨地区(海拔3658m)57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服用益心康泰胶囊前及服药40天(每日2次,每次2粒)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服用益心康泰胶囊后全血低切粘度[ηb(低切比)]、全血高切粘度[ηb(高切比)]、血浆粘度(η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总数(RBC)降低明显(P<0.05)。结论益心康泰胶囊具有降低全血低切粘度[ηb(低切比)]、全血高切粘度[ηb(高切比)]、血浆粘度(η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总数(RBC)的作用,在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改善微循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18例Ⅱ型糖尿病病人使用QK-全科广谱治疗仪治疗因液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红细胞性的变化,以探讨QK-全科普治疗仪对糖尿病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发现治疗前病人血注红细胞丙二醛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全血谷胱革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的氢酶、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较治疗前明显了降低(P〈0.01),红细胞滤地指数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病人血液红细胞丙二醛含量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血氧分压在4℃保存条件下对不同储存期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对采集0、71、4 d的库存血进行无菌氧处理,以提高血氧分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加氧),测定血液红细胞在提高血氧分压后的血浆游离Hb浓度,血浆K+离子浓度,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4℃保存条件下,血液红细胞在提高血氧分压初期(1~2 d),血浆游离Hb浓度和血浆K+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红细胞SOD活性、红细胞GSH-PX活性有所提高(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浆游离Hb浓度增加,血浆K+离子浓度增高(P<0.01),红细胞SOD活性和红细胞GSH-PX活性降低(P<0.01)。结论(1)红细胞能保持较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2)血液红细胞在提高血氧分压的初期没有明显的溶血反应和其它损伤,红细胞抗氧酶活性有所提高。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溶血反应加重,存在红细胞膜氧化损伤作用,这与氧自由基攻击红细胞膜发生过氧化反应及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雁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398+3400-3398,3400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缺氧与红细胞增多症的关系,针对高原世居藏族新生儿与移居高原汉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40例(其中藏族20例,汉族20例)进行了临床经皮血氧饱和度(TcSpO2),外周血常规研究分析。结果汉族新生儿血红蛋白(Hbg)、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三项值明显高于藏族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例临床分析结果显示,高原地区汉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表现较藏族新生儿重,以心肌受损和脑部受损为主要表现,因此在高原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汉族新生儿,应早期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郭峰建立的方法,检测了3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的活性水平,并探讨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Hb与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和抑制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Q_(3b)受体花环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增高,(P<0.01),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与Hb呈负相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与Hb呈正相关。提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数的增加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长期在平原生活的人进入高原低氧环境,由于大气氧分压的减少,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可能产生急性高原反应,但人体对高原环境具有强大的习服适应能力。有文献报道,青年士兵进入高原7d后即可建立初步习服。2010年5月我们对赴青海玉树执行医疗救援任务的36名医疗分队队员的血压、心率及SaO2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Chronichighaltitudepolycythemia,CHAPC),又名漫性高山病或Monge氏病,系由于人体对高原慢性低氧代偿机能失调所致的显著动脉低氧血症及过度红细胞增多继而导致以呼吸、神经、血液及循环系统为主的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慢性高山适应不全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一般认为其基本病因为骨髓受长期缺氧刺激使红细胞发生代偿性增多,增加程度与缺氧刺激及持续时间以及与个体适应能力均有关。我区地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大气中氧分压的降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已成为我区的多发病之一,了解高原缺氧环境对红细胞系统的影响和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发病原理,很有必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周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慢性肾衰病人和健康人的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结果: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慢性肾衰病人RCR为9.2%±0.9%,高于非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2.6%±1.3%,低于健康人相14.2%±2.8%;前组肾衰病人RICR为11.2%±0.8%,低于后组15.0%±1.5%,高于  相似文献   

16.
长期在平原生活的人进入高原低氧环境,由于大气氧分压的减少,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可能产生急性高原反应,但人体对高原环境具有强大的习服适应能力.有文献报道,青年士兵进入高原7 d后即可建立初步习服[1].2010年5月我们对赴青海玉树执行医疗救援任务的36名医疗分队队员的血压、心率及SaO2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世林  温美琨 《江西医药》1997,32(6):328-329
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CD3、CD4值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CD8值比正常对照增高(P〈0.05),CD4/CD8比值降低、说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C3b受体粘附率比正常健康人降低,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则增高(P〈0.01)说明再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45~70岁60例脑梗塞前综合征(CPIS),和相近年龄4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对照测定,结果表明:60例 CPIS 全血比粘度、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血沉、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元等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 <0.05)。提示血液浓稠性、粘滞性、凝固性、聚集性的增加,是引起 CPIS 的重要环节和危险因素。血液流变学测定,作为动态观察脑部供血情况的一项指标是简便、可行、实用的。以此开展普查、监护治疗 CPIS,防治脑梗塞,从而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人年龄变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3例健康人按年龄分为5组,采用受体黏附法,检测并比较红细胞免疫功能相关6项指标。结果脐血组的RBCC3bR、RBCICR及RFIR明显高于青年组,RFER、ATER明显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年组与青年组的RBCC3bR、RBCICR、RFER、RFIR和AT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的RBCC3bR、RFER、ATER低于青年组,RB.CICR、RFIR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青年组增高,少年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青年组水平一致,中老年组红细胞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由青年到中、老年阶段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年龄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的水平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HAPC)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移居阿里地区狮泉河镇(海拔4300m)的65例HAPC患者、同海拔70例高原健康人,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尿酸含量的检测。结果 HAPC组血清尿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原缺氧环境可致外周血液红细胞破坏增多、核酸转换增多、嘌呤代谢终产物—血尿酸产生过多,血尿酸参数增高,呈显著改变,在HAPC患者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