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器官移植作为治疗器官衰竭终末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的存在,移植物的存活率一直得不到保障。此外,免疫抑制药物仍然存在效果不佳,毒副作用较大等缺点。寄生虫通过抑制宿主免疫排斥反应,达到在宿主体内长期生存的机制,为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牛皮蝇素A(HA),是由牛皮蝇幼虫分泌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是其诱导免疫抑制的主要蛋白。深入揭示其免疫抑制机理,将为其应用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耐受诱导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本研究中我们发现HA的免疫抑制机理与其促进CD4~+CD25~+Treg细胞的生成相关,揭示了HA新的免疫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2.
器官移植的成功率随免疫抑制疗法的进步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能用于临床的免疫抑制剂非常少,且单独应用哪一种都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目前,免疫抑制法的潮流是以多剂联用疗法为主。免疫抑制剂RS-61443是新研制出的代谢拮抗剂,其免疫抑制作用方式与环孢素(CYA)不同,抑制力虽弱,但由于它副作用少,因此将来可作为多剂联用中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技术的广泛发展和移植成功率的提高在近十年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得益于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引入,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显著降低。然而,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也导致了肝移植后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代谢紊乱和新生肿瘤,其中感染是肝移植后主要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以及术后感染的相关研究对于提高肝移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回顾近年来临床常见免疫抑制药物,概述了肝移植的几种常见感染类型,并提出减少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在我国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近年来,雷公藤的各种提取物及有效成分在各类免疫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对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成分、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应用的状况,并认为雷公藤作为一种极有潜力的免疫抑制药物,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的变化规律,并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健康个体外周血微量CMVDNA的检测,分析CMVDNA与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关系;同时对30例患者的连续标本进行配对实验,说明过度免疫抑制可导致微量CMVDNA的出现。结果:健康个体组、环孢素组、FK506组中微量CMVDNA阳性率分别达到0%、42.24%和11.8%,阳性组平均免疫抑制药物浓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高药物浓度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配对实验提供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免疫抑制药物浓度影响微量CMVDNA动态的变化,部分反映了个体免疫抑制状态,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发现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具有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活性,可以抑制CD4~+炎性T细胞如Th1、Th17,提高免疫抑制细胞Treg比例,治疗自身免疫病,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自身免疫病大多为慢性或进行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作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传统药物,长期使用存在免疫抑制、继发感染、代谢紊乱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高效低毒的替代药物。本文就青蒿素类药物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肝炎、IgA肾病和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病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胸导管引流(TDD)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措施,一般无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为探讨TDD的免疫抑制效果,以家兔作为实验对象进行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取武汉地区杂种家兔20只,年龄1~4岁,均为雄性,体重2.5~3.5 kg,随机分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新型平喘药物逐渐占据市场背景下,茶碱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F)传统药物,在近年研究中发现,除扩张气道平滑肌作用外,还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扩张血管、中枢兴奋等作用,而氨茶碱作为一种常规,廉价的临床药物,掌握好在临床中的用药剂量、时间、个体化差异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中注意事项,既可增加药物的临床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等好处,故有必要进一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器官移植作为脏器终末期疾病的临床治疗手段,在过去10年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无论是临床器官移植实施例数,还是移植成功率、术后存活率均有显著的提高.这些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器官保存方法、临床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对影响移植效果的基本免疫过程的深入了解,以及更有效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发现及合理使用.但是伴随着器官移植的成功,器官供体短缺的问题日渐严峻.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移植目前是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规临床治疗手段,其中免疫抑制疗法是肾脏移植成败的关键因素.理想的免疫抑制治疗应达到高效、低毒、安全、方便和经济的要求.充分掌握和认识各种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毒副作用,力争达到免疫抑制治疗的个体化方案是肾移植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郑忠君 《重庆医学》2003,32(11):1596-1597
部分在妊娠前进行过器官移植治疗的妇女在妊娠后也必须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 ,在理论上 ,免疫抑制剂对母亲和胎儿都有危害性。但目前临床上对孕期使用这类药物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对新生儿的畸胎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 ,也没有导致移植功能紊乱或发生不可逆性恶化方面的报道。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孕期的免疫抑制治疗 ,但如何选择药物以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与不良反应发生最小两者结合起来 ,则应是目前孕期用药的主要控制目标 ,为此本文结合文献从药物的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1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免疫抑制剂根据…  相似文献   

12.
西罗莫司在肾移植初始免疫抑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现行的免疫抑制方案仍然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基础,但CNI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了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包括急性和慢性肾毒性、心血管不良事件(高血压、高血脂)、机会性感染(CMV、EBV、BKV等),恶性肿瘤等。Nankivell等历时10年的计划性活检结果证实了CNI类药物环孢素A(CsA)对移植肾的损害作用,而这正是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进而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全球供体紧张的情况下,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而不良反应更小的免疫抑制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西罗莫司(Sirolimus,SRL,雷帕鸣(?))属于大环内酯类,是一种作用机制不同于CNI和抗代谢类药物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它通过阻断mTOR影响共刺激通路和细胞因子的传递而起作用。SRL在1999年和2000年分别被美国和欧洲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由于其高效的免疫抑制效果、无CNI类肾毒性,并具有抗增殖及抗肿瘤作用,故愈来愈受到移植界的关注。迄今,SRL既可以应用于肾移植初始免疫抑制治疗,也可应用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转换治疗。本文简要介绍前者。  相似文献   

13.
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洪  张春阳 《医学综述》2008,14(5):752-754
近年来对免疫应答机制和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得肾移植免疫抑制有了创新和发展。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在治疗和预防肾移植急性排斥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Ⅲ期临床试验中已经证实了一些单克隆抗体在预防急性排斥方面的效果,而且已成为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另外一些现在正在试验,而且已经显示在免疫抑制方面的潜能,这些单克隆抗体有望成为促进器官移植特异性抗原耐受的有效制品。  相似文献   

14.
郑君 《重庆医学》2021,50(11):1937-1941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其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会引起免疫抑制及全身毒副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报告低剂量传统化疗药物不仅不会造成免疫抑制,反而会通过抑制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或促进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增强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其次,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刺激响应药物递送系统能够进一步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在靶组织中的聚集,提高治疗效果.该文就传统化疗药物的免疫增效作用及刺激响应药物递送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4种人白血病细胞株,一种小鼠肉瘤细胞株的培养上清液和4种白血病患者血清均发现有免疫抑制活性。抑制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和反应性,以2BS人胚肺细胞作对照则无抑制作用.肿瘤细胞株培养上清液无细胞毒作用,其抑制作用无种属特异性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其中,来源于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肿瘤免疫抑制因子的分子量为87kD,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对这种肿瘤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有部分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药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同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在皮肤科临床应用广泛.两者不仅在某些化学结构方面相似,而且在药理作用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均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生育等多种药理作用.但是,由于两者都为有毒植物,在用于治疗的同时可产生一些毒性反应,甚至严重时可造成病人的死亡.为了便于临床更好地选用两种药物,特将两者的药理学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免疫抑制疗法不仅用于细胞、脏器移植,也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方便起见可将免疫抑制疗法分为特异性免疫抑制疗法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疗法。由于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是两种疗法相配合的联合疗法,因而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考虑。实际上在移植实验中向机体引进耐受性时,使用免疫抑制剂也是注入耐受原的必要前提条件。特异性免疫疗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类:①引进耐受性;②强化疗法;③被动引进异种或同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A(CsA)作为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应用于肾移植以后,明显改善了器官移植短期和中期的疗效。由于CsA在应用中的个体化差异和毒副作用,导致了长期疗效不甚理想。随着更为有效、安全的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推出和临床应用,使钙调素抑制剂(CNIs)的减量和停用方案已成为可能。本文就CNIs在肾移植术后引起的相关肾毒性病理改变及减量或停用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药物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组织相容性、机体免疫状态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是改善器官移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近年来开发成功一批新和篌梭放。本文概述它们的来源、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及常风毒副作用,并对每种免疫抑制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FMMU白化豚鼠脑炎微孢子虫病动物模型.方法 动物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对照组两组.从患病兔分离纯化兔脑炎微孢子虫,豚鼠灌胃接种,免疫抑制剂组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粪便检查虫体,观察临床症状,光镜检查内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微孢子虫超微结构,评价FMMU白化豚鼠作为脑炎微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免疫抑制豚鼠于感染后第3天检出原虫,比非免疫抑制豚鼠检出时间早1 d.免疫抑制豚鼠于第6天全部检出原虫,比对照组豚鼠早2 d.对照组豚鼠除少数有食欲下降和消瘦外,其余无症状.免疫抑制豚鼠感染后出现消瘦、腹水等症状,5只于感染后35 d出现神经症状和少尿、排尿痛苦等泌尿系统症状.造模后40 d免疫抑制豚鼠死亡率达25%.光镜观察发现主要在脑、肾、肝等内脏器官中存在局灶性淋巴上皮样肉芽肿病变.电镜观察表明脑炎微孢子虫具三层结构的孢子壁,孢子内部极管呈6圈螺旋排列.结论 成功建立免疫抑制FMMU白化豚鼠脑炎微孢子虫感染模型,可作为动物及人类的急性脑炎微孢子虫病动物模型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