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sE-SLT)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sE-SLT检测采用ELISA法,对34例发作期和28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采血行sE-SLT定量检测。结果:①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sE-SLT水平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期sE-SLT水平较发作期下降显著(P<0.01),但仍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sE-SLT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正相关。②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血清sE-SLT异常率显著高于NC组(P<0.01或P<0.05),发作期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测定血清sE-SLT水平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34例发作期和28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定量检测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LT)。发作期、缓解期血清sE-SLT水平分别为(23±7)μg/L和(17±5)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期血清sE-SLT异常率也显著高于缓解期。提示血清sE-SLT可用于判定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GRP)和神经肽 Y( NPY)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时的水平变化以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 RA)对 38例支气管哮喘和 2 5例正常儿童血浆 CGRP和 NPY进行了检测。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GRP及 NPY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 ,而在哮喘缓解期 CGRP和 NPY有所降低 ,但仍高于对照组 ( P<0 .0 5 )。CGRP与 NPY水平之间有轻度相关关系 ( r=0 .65 ,P<0 .0 5 )。结论 :CGRP和 NPY的水平升高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与哮喘病情严重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IL-4和IL-1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4、IL -12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 (2 5例 )吸入丙酸倍氯米松 1周前后 ,缓解期儿童 (2 0例 )和健康对照组 (15例 )血清中IL -4和IL -12水平 ,并同时测 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 -12值明显下降 ,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 -4值明显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 (P均 <0 .0 1)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 -12水平明显升高 ,IL -4水平下降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 (P <0 .0 1)。急性发作期治疗前患儿血清IL -12与IL -4呈负相关 (r =-0 .5 3 2 ,P <0 .0 1)。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中IL -4水平升高 ,IL -12水平下降 ,糖皮质激素可使IL -4水平下降 ,IL -12水平升高 ,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时晔  郭伟  徐博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5):604-60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治疗前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同时进行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达缓解期时,再次进行PCT水平测定及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作为自身对照。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细菌感染的标准,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12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28例)。结果:(1)40例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有15例痰培养出ppm,其中12例痰中ppm浓度≥107cfu/ml,缓解期有6例患者的病原菌仍存活[2.8×106(1.1×106,1.8×107)cfu/ml],但细菌浓度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6.6×107(4.5×107,7.0×108)cfu/ml,Z=-2.587,P<0.01],(2)急性发作期A组血清PCT水平[0.22(0.16,0.27)μg/L]显著高于B组[0.11(0.09,0.19)μg/L,Z=-3.451,P<0.001]。A组患者缓解期血清PCT含量为0.10(0.09,0.13)μg/L,显著低于急性加重期[0.22(0.16,0.27)μg/L,Z=-3.283,P<0.01],B组患者缓解期血清PCT含量为0.11(0.08,0.14)μg/L,与急性发作期[0.11(0.09,0.19)μ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1.537,P>0.05),缓解期两组血清PCT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0.371,P>0.7)。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PCT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根据PCT水平判断,分别予以强化抗生素治疗或是进行普通预防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儿血清IL-4及Ig 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观察组,35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为对照组,35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查并比较各组IL-4、Ig E水平及肺功能,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IL-4及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4及Ig 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及P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son相关分析,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患儿IL-4、Ig E与FEV1及PEF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786,-0.658,-0.865,-0.852,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IL-4及Ig E水平显著升高,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降低,细胞因子IL-4及免疫球蛋白Ig E水平与患儿肺功能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4 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 - 1的水平 ,其中有 2 8例测定了恢复期血清sICAM - 1的水平 ,同时以 2 0例正常儿童血清sICAM - 1作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ICAM - 1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较轻、中度发作升高更显著 (P <0 0 1)。结论 sICAM- 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4例哮喘急性发作期、3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中IL-6、IL-8、TNF水平,并设2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中IL-6、IL-8、TNF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中IL-6、IL-8、TNF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6、IL-8、TNF水平的变化对探讨哮喘发病机制、病情进展及指导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哮喘患儿血清中TNF-α与IgE水平,以观察和揭示它们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和与发病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哮喘发作期40例、缓解期30例患儿及健康对照组30例儿童TN-α水平和IgE水平.所有结果使用SPSSI 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哮喘组的IgE与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发作期与缓解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哮喘发作组中10例哮喘持续状态者IgE水平与其他哮喘发作者IgE水平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这10例哮喘持续状态者TNF-α水平与其他哮喘发作患儿LTNF-α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gE和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TNF-α水平与哮喘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干扰素-γ(IFN-γ)和内皮素1(ET-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发作期83例、缓解期37例,另选3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并将83例哮喘发作期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20例)、中度(47例)和重度(16例)。应用ELISA法对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eotaxin、INF-γ和ET-1水平测定。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中eotaxin和ET-1高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P<0.01),缓解期血清eotaxin和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水平INF-γ在发作期组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哮喘严重程度增加,哮喘患者的血清中eotaxin和ET-1浓度升高,INF-γ水平出现明显降低。重度哮喘与中、轻度哮喘比较,eotaxin、ET-1和INF-γ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eotaxin、IFN-γ和ET-1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与内皮素 - 1 (ET - 1 )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 0例健康人和 3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浆ET - 1水平 ;结果 :轻度发作组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度发作组与缓解期比明显升高 (P <0 0 5 ) ;重度发作期与缓解期比亦显著升高 (P <0 0 1 ) ;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血浆ET - 1明显升高 ,且与病情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儿血清RANTES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21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14例缓解期的哮喘患儿血清中RANTES水平,并与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RANTES水平较哮喘缓解期患儿、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q分别为3.52,4.54。5.80;P分别〈0.05,〈0.01,〈0.01);②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RANTES水平开始下降。与肺炎及支气管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没有显著性差异(q分别为1.01,2.70;P均〉0.05);③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血清RANTE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q=1.80;P〉0.05)。[结论]RANTES在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志红  农生洲  胡琼燕  杜华  黄秀丽  陈芳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130-1131,1145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或CC10或CC16)、白介素-13(IL-13)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CCSP、IL-13水平,经治疗后于缓解期采血复查,并与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观察。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儿童血清CCS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儿童低(P<0.01),在急性发作期尤为明显。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缓解期降至正常。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血清CCSP与IL-13无相关性(P>0.05)。结论:CCSP具有抗炎作用,CCSP的减少可诱导或加重哮喘儿童的呼吸道炎症。IL-13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在呼吸道炎症的形成、呼吸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 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其中 2 6例临床缓解期的血浆内皮素水平 ,同时测定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氧分压变化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浆内皮素水平同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 (r =— 0 .78,P <0 .0 1) ;临床缓解期血浆内皮素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增高 ,其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血浆中及哮喘豚鼠模型肺组织中神经激肽B (NKB)含量变化规律 ,探讨NKB与小儿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方法测定 35例不同程度哮喘患儿血浆NKB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症状缓解期的含量变化 ;在豚鼠哮喘模型上对不同哮喘状态豚鼠肺组织中的NKB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 1)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浆NKB含量较其自身症状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 (P <0 .0 1) ;症状缓解期血浆NKB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 2 )病情加重 ,患儿血浆NKB含量随之增高 ,与哮喘病情呈显著正相关。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较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NKB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 ) ;重度哮喘与轻、中度哮喘缓解期比较 ,血浆NK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3)哮喘豚鼠肺组织中NKB含量较正常豚鼠显著增高 (P <0 .0 1) ,反复诱喘豚鼠肺组织中NKB含量显著高于诱喘 1次豚鼠 (P <0 .0 1)。结论 :NKB在哮喘患儿血浆及哮喘豚鼠肺组织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一致 ,与哮喘病情呈显著正相关。提示NKB参与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0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Eotaxin、IL-13水平,哮喘患儿组同时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彼此均成正相关。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均呈负相关。结论:Eotaxin、IL-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患儿病理生理变化过程;Eotaxin、IL-13可作为哮喘患儿除临床症状、体征外评定病情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哮喘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5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哮喘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总IgE含量.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CD3+ CD4+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较急性发作期显著改善(P<0.01),但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1年期间,哮喘发作次数得分平均(3.56±1.07)分,发作严重程度得分平均(5.19±2.47)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IgE含量与哮喘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562,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含量降低,总IgE含量升高,两者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2、IL-4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对血清中IL—12、IL-4和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分别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5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缓解期儿童(4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IL-12、IL-4和TNF-α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12值明显下降,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和TNF—α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12水平明显升高,IL-4和TNF-α水平下降。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哮喘儿童血清中IL—12水平下降,IL-4和TNF—α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IL—12水平升高,IL-4和TNF-α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20例哮喘患儿在喘息发作期及18例哮喘缓解期的血清TNFα的水平,并以18例健康小儿作对照。结果: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期血清TNFα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哮喘缓解期血清TNFα也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血清TNFα水平增高对支气管哮喘病情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免疫球蛋白IgE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16、IgE水平.结果: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中的IL-16、I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缓解期血清IL-16较发作期下降不明显,而IgE较发作期下降显著;发作期哮喘患者IgE与IL-16呈正相关.结论:IL-16及IgE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动态观察有助于病情评估,同时提示哮喘患者缓解期气道炎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