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 ,CR)和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 ,DR)在X线管倾斜摄影时是否存在X线斜射效应。方法:对于屏-片组合、CR、a Si型DR和a Se型DR四种X线成像方式,分别在X线管倾斜0°、15°、30°、4 5°时对矩形波测试卡摄影。结果:在X线管倾斜0°~4 5°角范围内摄影时,CR影像分辨力无变化;a SiDR和a SeDR影像分辨力略下降;屏-片组合影像分辨力下降明显。结论:在X线摄影常用的倾斜角度范围内,屏-片组合存在X线斜射效应,CR基本上不存在X线斜射效应,a-Si型DR和a-Se型DR存在轻微的X线斜射效应  相似文献   

2.
高千伏X线摄影,一般是指用100KV以上管电压时获得能量较大,完全能穿透被检肢体的较强的X线,使被照部位影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显示出丰富层次的一种X线摄影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对外伤病人的X线检查中,通常采用常规体位摄片,能够发观典型的骨折和部分不典型骨折。但是普通X线摄影是二维影像。故存在影像重叠的问题。因此对复杂结构的骨折以及隐匿性骨折采用透视下点片是很有必要的。所谓透视下点片是指在透视下让患者转动肢体或固定肢体而变换球管角度,以多角度、多方位动态地观察,在显示骨折的最佳角度点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日渐完善,在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中,直方图分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方图是根据摄影部位和摄影技术的不同而分别具有特定形状的。我们可以利用直方图来分析X线影像密度,以求得高质量的影像。  相似文献   

5.
放射科摄影技术工作的目的,是要把病变影像拍摄清楚,而且要求影像位置必须正确。为了得到一张良好的X线照片影像,必须具备方便而又准确的测量工具,例如各种不同大小的角度板和测量尺,校准被照明部位向各种方向倾斜的角度。并且测量被摄影部位的厚度,有时为了拍摄一张比较复杂的摄影位置,就需要匹配几个不同大小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儿胸部X线检查成像角度的应用与医学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查来放射科拍胸片的未成年人100列并将其随意分成两个组,一组为常规组(对照组),另一组为适量将中心线向足侧倾斜一定角度(5~10度实验组),以此来对比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影像显示范围及影像质量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尤其是在肺纹理显示分辨率上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胸部摄影球管向足侧倾斜一定角度(5~10度)的投照方法,可提高胸片的影像质量,从而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X线摄影多功能测量尺太原市中心医院放射科韩文元在X线投照技术工作中,有多种投照位置需作肢体倾斜角度或厚度的测量,如支气管体层摄影等。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及诊断图像质量、方便操作并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研制成“X线摄影多功能测量尺”,经临床使用后认...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胸部摄影不同于一般的成人胸部X线摄影,婴幼儿病人的特殊性要求——无论是摄影时机的把握,摄影条件的制定,摄影位置的摆放,中心线角度,还有摄影中的防护都要做到准确无误,操作迅速、严格,这样才能获得一幅满意的X线片。  相似文献   

9.
胸部疾病的影像检查手段有多种(X线胸片、CT、MRI等)。但目前仍首选胸部摄影。因而。提高胸部摄影的检查效率和影像质量是影像学技师关注的问题。传统X线胸部摄影。主要凭借影像学技师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来实现影像的质量控制,某个环节稍有偏差就会出现影像质量下降。严重者。常常需要进行重新摄影或附加其他影像学检查,造成病人不必要的X线损伤和经济损失。应用数字摄影设备之后,因其强大的影像后处理功能。使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存储方便、快捷,在胸部摄影中显示出其优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就两者在曝光条件上的差异。观察评片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数字X线检查技术的相继出现,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已逐渐走向过去。近年来,医学影像数字化处理发展迅速,常规X线摄影中使用的胶片增感屏组合成像方式形成影像无法直接数字化,而CR系统的出现,其优点越来越多地优于传统X线摄影技术,传统X线摄影都是以普通的X线胶片为探测器,接受一次性曝光后,经暗室冲洗来完成影像,但所获得的图像始终是一种模拟信息,不能进行任何处理。CR系统实现了用成像板来接受X线下的模拟信息,然后经过模数转换来实现图像的数字化,从而是传统的X线摄影能够进入存贮系统进行处理和传输。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斜射线摄影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实验组使用DDR系统对直径5.5cm钢质球体进行重复摄影,X线入射角度分别为垂直(0°)、15°、30°、45°,并将影像打印出激光胶片。(2)对照组用屏-片系统替换DDR系统的平板探测器,摄影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得出传统照片。(3)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球体影像边缘进行微密度测量,评价2种成像方法所得影像边缘模糊值随入射X线角度而变化的情况。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像边缘模糊值随着X线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角度越大,增幅越明显,在大角度时实验组增幅更加明显,当入射角度为45°时,实验组的边缘模糊值(y2值)达到(0.9240±0.0033)mm,而对照组的y2值为(0.4840±0.0033)mm。(2)X线管倾斜15°投照时,DDR系统和屏-片系统的影像边缘模糊值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x)t=0.989,P=0.336;(15°y1)t=0.039,P=0.969。X线管倾斜30°和45°投照时,两系统的影像边缘模糊值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x)t=18.439,P=0.001;(30°y1)t=10.308,P=0.001;(30°y2)t=21.811,P=0.001;(45°x)t=31.315,P=0.001;(45°y1)t=107.727,P=0.001;(45°y2)t=160.863,P=0.001。结论(1)DDR系统在垂直和小角度倾斜X线管时,影像边缘模糊值与值屏-片系统差异不大,成像质量较好。(2)DDR系统在X线管倾斜角度较大时,影像边缘模糊增幅明显大于屏-片系统,成像质量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X线摄影条件是决定获得优质X线照片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X线摄影条件时,必须了解患者的病情,被检肢体的解剖特点和临床要求,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病理等因素。在临床X线摄影操作过程中,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十分复杂,尤其是摄影条件的换算关系更为麻烦。虽然现在早已进入计算机时代,X线曝光条件自动化早已实现,但在我国许多中小型医院,仍然使用的是普通大、中、小型X线机,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X线摄影条件;笔者作为一名X线摄影学工作者,在乡镇医院工作已二十多年,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对X线摄影条件的换算方法及临床应用总结如下,供各位X线摄影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CR(computermdiography)一计算机摄影,是近几年才出现的X线摄影影像处理新技术,由于它继续使用原来的X线摄影设备,并且能为多台X线摄影设备提供后处理服务,适合我国的国情,故这几年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一种既操作简便又与常规髋关节侧位同样拍摄效果的新体位.方法 采用不同摄影角度对骨骼模型进行X线摄影,测量股骨头、颈充分显示时中心线倾斜角度和骨骼模型倾斜角度,并对头、颈显示情况评分;对30例髋关节X线摄影患者加照新侧位,并与常规侧位的实际可操作性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模拟摄影得出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45°,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角度60°~70°,评分为3分;新侧位具有可行性,对关节面、间隙显示率均为96.7%,股骨头、颈均为100%,大粗隆为80%,小粗隆为100%.结论 改良髋关节侧位摄影方法同样可以显示股骨头、颈和其余诸组成骨情况.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简称CR)是使用存储荧光体技术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CR技术实现了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数字图象数据可用计算机处理、显示、传输和存储,优化影像质量,突出感性趣诊断信息,提高X线利用率,为X线摄影信息直接进入PACS系统及远程医学会诊奠定基础,使传统X线摄影步人数字化医学影像学家族。本文将CR胸片与普通胸片的影像质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X线摄影(CR)作为比较成热的X线照片数字化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CR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的X线影像信息的IP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CR系统实现了常规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息;能提高图像的分辨、显示能力,突破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CR采用各种图像后处理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可实现PACS及实现远程医疗。  相似文献   

17.
聂琴  刘力  黄小波  孙睿  孙寒  郭建锋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2):1335-1336
目的探讨床边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利用数字化X线影像设备对患者行床边多部位摄影检查,对其中400张非甲级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床边数字X线摄影检查中的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影像质量提高,降低了辐射,明显减少废片产生。结论图像质量控制在床边摄影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logy,CR)是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到8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与传统X线相结合的成像系统。它的问世,使得传统的X线摄影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图像的数字化存贮及远程传输成为现实。它的广泛应用,为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及X线照片影像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常规摄影中颈椎正侧位为代表对CR系统的图像后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1 头部X线摄影装置和工具设备:30毫安以上X线机配遮线器.工具:头部X线摄影角度架、投照测量尺.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影像科数字化X线摄影的开端和过渡,其与常规X线摄影设备相兼容,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以及网络化,使其在国内各级医院均有应用,并不断普及,尤其是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床旁摄影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床旁摄影的对象主要是危重患者、严重外伤、术后患者及新生儿等。部分患者带有各种导管、心电监护、呼吸机等装置,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像质量难以保证。CR在床旁摄影中,激光读取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检出极强与极弱的信号,IP宽容度大,加之计算机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因而提高了床旁摄影的成功率、病变显示率和诊断准确率。CR床旁摄影的影像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是获得优质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