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泉 《健康研究》2015,(2):204-205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全麻和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两种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方法 66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33例)给予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手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与清醒的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与追加镇痛药物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知晓率与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的麻醉效果优于静吸复合全麻,更适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治疗方式.分别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子宫松弛度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使用麻醉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血流等动力学情况与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时比较结果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子宫松弛度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的全身麻醉效果,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用于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麻醉效果比CEA组好(P<0.05).CSEA组麻醉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明显降低(P<0.01),用药量少,收缩压下降明显,肌松效果好.结论:CSEA较CEA组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减少手术时间和患者痛苦,比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TAP)神经阻滞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麻醉质量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组与静吸组各40例。TAP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双侧TAP神经阻滞,静吸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检测患者麻醉前10min(T0)、麻醉后10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后10min(T3)、拔管后10min(T4)肾上腺激素(AD)、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患者术后2h、12h、24h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T0、T1、T2时刻AE、DA、NE及HR、SpO_2、MAP水平两组均无差异(P0.05)。T3、T4时TAP组AE、DA、NE水平低于静吸组(P0.05);T3时AE、DA、NE水平两组均高于本组其他时刻(P0.05);T3、T4时TAP组HR、MAP水平低于静吸组,SpO_2水平高于静吸组(P0.05),静吸组T3时HR、MAP水平均高于本组其他时刻,SpO_2水平低于本组其他时刻(P0.05)。术后2h、12h、24h时TAP组VAS评分均低于静吸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寒战、心动过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静吸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TAP神经阻滞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仅可有效缓解麻醉及手术过程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还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麻醉质量和安全性均优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6.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各15例,于麻醉前10 min(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40 min(T2)和术后10 min(T3)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GLU)、皮质醇(COR)和儿茶酚胺(CA)浓度,并观察PETCO2、SPO2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T0相比,A组T1时MAP、HR显著下降(P<0.05),B组T1、T2时MAP、HR、GLU、COR和CA明显升高(P<0.05),C组各时点MAP、HR、GLU、COR和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C组各时点MAP、HR、GLU、COR和CA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结直肠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安全性方法:我院从2013年2月到2014年1月记录在册的8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随机采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检测术中血液动力学、血糖、血气、呼吸功能、苏醒时间及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CO2血浓度、血糖、气道压等指标均升高,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循环系统稳定性、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单纯全身麻醉.讨论:在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更具优越性.此外应该加强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以预防或及时处理各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术后苏醒、合作能力和定向力恢复情况。方法3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3组,A组接受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B接受静吸全麻,C组接受单纯硬膜外阻滞。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了满意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无知晓,术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37例,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组(静吸组)17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阻滞组)20例,分别观察两组在各个麻醉时期循环系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入室时两组心率、动脉平均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入麻醉诱导期,两组心率明显下降,SpO2仍能维持于99%;拔管时,静吸组心率高于阻滞组(P<0.05);在麻醉的各时期,静吸组MAP均高于阻滞组;阻滞组有着更好的麻醉效果及更少的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复合全麻在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诊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 2 0例ASAI -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病人 ,随机分为 2组。A组CSEA组 6 0例 ,B组CEA组 6 0例 ,对比麻醉效果 ,毒副作用以及两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A组局麻药用量小 ,阻滞范围广 ,起效时间短 ,麻醉平面上升所需时间短 ,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腰背痛 ,术后头痛 ,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各种术后副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骶神经阻滞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好 ,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情况。结果麻醉前、插管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10min、30min,试验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较好,苏醒所需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不同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硬膜外麻联合全麻)和对照组(静脉全麻)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P0.05);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明显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率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单纯静脉全麻,未增加手术不良反应及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与单纯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1例,联合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总体来看,联合组的血流动力学与子宫松弛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对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子宫松弛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的全身麻醉治疗,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子宫全切术操作的肥胖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耳穴埋豆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6~11月内需要进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肥胖患者共计70例,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联合耳穴埋豆进行治疗,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体会。方法分析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周口市中医院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4例,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分别与麻醉诱导前、插管后、手术中、手术后进行观察各次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手术顺利结束。结论老年人可以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是老年人全身机体代偿能力和抵抗力减退,手术耐受能力差,麻醉处理复杂。从而增加了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风险。麻醉前、中、后的各个环节管理都非常重要,尤其要重视合并心脑血管症患者的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以降低其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94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7例;A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结果 A、B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根治术后,两组各血气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而B组在pH值、PaO2及SpO.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胃癌根治术后下呼吸感染率分别为29.79%和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时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PCEA术后镇痛可降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1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50BIS值≤60)和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40BIS值≤50),每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及麻醉前1d、术后1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连线试验(TMT)完成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收缩压、舒张压、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话语时间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d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MMSE评分高于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TMT完成时间短于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结论:与BIS值维持在50~60相比,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静吸复合麻醉BIS值维持在40~50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促进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高策 《中国妇幼保健》2014,(22):3678-368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免疫细胞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后均在腹腔镜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2)以及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Th1细胞亚群和Th1/Th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h2细胞亚群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免疫细胞及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舒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我科室收治的130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65例,采用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较小,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观察组躁动明显优于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好,可长时间维持患者平稳镇静,患者术后躁动现象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各30例,手术中A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B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C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三组患者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并作记录,观察手术时患者的心率(HR)、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的HR(82.7±4.2)、DBP(8.2±2.5)、RR(18.2±1.2)、SBP(15.6±1.6)指标均优于A组(94.0±7.6)、(6.3±1.7)、(21.8±0.7)、(13.8±1.2)和B组(90.8±7.2)、(6.9±2.4)、(22.1±0.9)、(14.1±0.9)(P〈0.05),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B两组(P〈0.05),并且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显著较低A组26.7%、B组30.0%(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指标检测结果平稳,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