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186-5p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SCI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MSCs组)和miR-186-5p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iR+BMSCs组),每组10只;除了Sham组,其余三组通过Allen's法建立SCI大鼠模型,移植后第1、7、14、21天对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BBB)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病理学变化;IF检测NeuN表达情况;ELISA检测NT-3含量变化;利用qRT-PCR检测各组大鼠miR-186-5p的表达;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86-5p与FZD3的关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中的FZD3、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SCI组相比,BMSCs组和miR+BMSCs组的BBB评分、损伤脊髓组织中NeuN的表达、NT-3的表达以及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FZD3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FZD3被预测并确认为miR-186-5p的靶基因.与BMSCs组相比,miR+BMSCs组的BBB评分、损伤脊髓组织中NeuN的表达、NT-3的表达以及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FZD3的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miR-186-5p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下调FZD3对SCI大鼠的神经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EA)刺激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脊髓损伤(SCI)大鼠局部存活和分化的影响,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BMSCs,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进行标记用于移植。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CI)、BMSCs移植组(BMSCs)、BMSCs移植+EA组(BMSCs+EA)和抑制剂IGC-001干预组(BMSCs+EA+IGC-001),每组12只。除sham组外,各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SCI模型,尾静脉注射被BrdU标记的BMSCs,并给予EA和IGC-001干预4周。移植后第1、7、14、21、28天采用BBB运动评定量表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匀浆中神经营养素3(NT-3)的含量;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局部BrdU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表达,评估BMSCs移植后的存活及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损伤脊髓组织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MSCs组大鼠BBB评分、损伤脊髓组织中NT-3含量及β-catenin、c-Myc、cyclin D1等蛋白表达水平均较SCI组显著升高(P0.05);BMSCs+EA组大鼠BBB评分,损伤脊髓组织中NT-3含量和β-catenin、c-Myc、cyclin D1等蛋白表达水平及移植后BMSCs存活数量和BMSCs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数量均较BMSCs组显著增加(P0.05)。IGC-001干预可显著逆转EA刺激作用。结论:EA刺激可促进SCI大鼠移植BMSCs存活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介导的NT-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选择合适的诱导方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神经元样细胞是临床治疗神经损伤的关键。目的: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大鼠齿状回蛋白提取物,观察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20,40,60,80mg/L齿状回蛋白提取物诱导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印记检测神经元分化情况,筛选最佳剂量。收集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蛋白印记技术检测NSE、NeuN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NeuN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诱导分化7d后,经蛋白印记检测可见60mg/L的齿状回蛋白提取物为最佳诱导剂量,随质量浓度的增加NSE与NeuN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当质量浓度为80mg/L时,细胞表达的NSE与NeuN减少;选择60mg/L齿状回蛋白提取物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的细胞变长,有突触;免疫荧光NeuN染色发现,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有阳性表达。结果提示齿状回提取物是一种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有效生物诱导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黏附、迁移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从野生型小鼠和NCAM基因敲除小鼠中分离、培养BMSCs,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标记检测NCAM的表达;划痕实验和黏附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β1整联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NCAM基因敲除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明显降低,β1整联蛋白的表达下调(P0.01),BMSCs形态由不规则形变为扁平形,且成簇增殖,上皮细胞标记蛋白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间质细胞标记蛋白N-cadherin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NCAM通过调控β1整联蛋白的表达影响BMSCs的黏附和迁移,同时NCAM可能对BMSCs的间质上皮转化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鼠慢性痛模型中海马神经元发生减弱的现象,并从Wnt/β-catenin信号的角度探索相关机制,以及过表达β-catenin对慢性痛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利用Brd U/DCX免疫荧光双标研究神经元发生;采用Wnt信号报告基因Topgal小鼠研究Wnt信号的改变;利用条件性过表达β-catenin的Nestin-Cre ER:β-catenin EX3~(loxp/+)小鼠研究过度激活Wnt信号对慢性痛小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及学习记忆的影响;利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SNI后小鼠的机械和热痛阈显著下降,持续至少3周。Brd U/DCX免疫荧光双标显示SNI小鼠海马神经元发生明显减弱。Wnt信号报告基因β-gal在海马神经干细胞的表达降低。在SNI小鼠的成年神经干细胞中过表达β-catenin可显著促进海马神经元发生,并增强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结论:Wnt/β-catenin信号参与介导慢性痛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发生减弱,增强Wnt信号可改善SNI小鼠海马的神经元发生及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对小鼠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从Wnt/β-catenin信号的角度探索其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干预Wnt/β-catenin信号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小鼠睡眠剥夺模型(SD)。利用Brd U/DCX免疫荧光双标研究海马神经元发生;采用Wnt信号报告基因Topgal小鼠研究Wnt信号的改变;利用Nestin/ROSA/EX3基因修饰小鼠研究激活Wnt信号对睡眠剥夺小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及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焦虑情绪;运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SD处理组小鼠无焦虑样行为,但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Brd U/DCX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SD 5 d后小鼠海马神经元发生明显减弱。Wnt信号报告基因β-gal在海马神经干细胞表达降低。在Nestin/ROSA/EX3基因修饰小鼠激活Wnt信号后,可显著促进海马神经元发生,并改善SD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结论:Wnt/β-catenin信号参与睡眠剥夺引起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减弱,增强Wnt信号可改善SD小鼠海马的神经元发生及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的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定向诱导作用。方法分别培养HT22细胞和GFP转基因荧光小鼠的BMSCs;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共培养,荧光显微比较GFP标记的干细胞形态变化;收集间接接触共培养的BMSCs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相关的蛋白(GFAP,NSE)的表达和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查GFAP和NSE抗原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培养的骨髓贴壁细胞为CD11b、CD45阴性,CD90阳性。与HT22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及间接接触共培养的BMSCs细胞长轴增长,轴突样突起明显;经HT22细胞培养液诱导的BMSCs内GFAP、NSE表达水平随时间增加而增强;与HT22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诱导的BMSCs表达GFAP和NSE。结论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的微环境可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大剂量激素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有关。目前葛根素抑制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Wnt信号转导途径还未经证实。目的:观察葛根素干预激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及关键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变化。方法:第3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激素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5组干预6 d后RT-PCR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成员Wnt10b mRNA、GSK3βmRNA、β-caten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对β-caten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结论:与激素组比较,葛根素各干预组Wnt10b mRNA、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GSK3β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葛根素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信号通路的Wnt10b mRNA、GSK3βmRNA、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葛根素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不仅是改善股骨头局部的微循环,同时还与其抑制激素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淫羊藿苷对七氟醚诱发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七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术建立小鼠POCD模型)、淫羊藿苷组、PI3K抑制剂组、淫羊藿苷+抑制剂组、PI3K激活剂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条件恐惧实验、Y迷宫实验评价小鼠认知功能障碍;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BDNF水平;取海马组织,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M1型、M2型激活小胶质细胞及其标志物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1β、IL-10、GSK-3β磷酸化蛋白、Bcl-2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认知功能损伤,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凋亡严重,海马组织中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介导的促炎反应高于M2型极化介导的抗感染反应,PI3K/Akt-GSK-3β通路及其介导的抗感染及抗凋亡蛋白表达降低(P<0.05)。淫羊藿苷及PI3K激活剂干预处理,均可促进PI3K/Akt-GSK-3β通路及其介导的抗感染及抗凋亡反应,促进海马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介导的抗感染反应,缓解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样神经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样细胞分化。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3代,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坏血酸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法鉴定胞质中的多巴胺神经元相关蛋白的表达;RT-PCR鉴定多巴胺神经元相关基因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及胞质中的多巴胺。结果诱导后,免疫荧光法检测到诱导后的细胞表达多巴胺神经元相关蛋白: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转运蛋白和神经核蛋白;RT-PCR检测到诱导后的细胞表达多巴胺神经细胞相关基因TH、AADC;ELISA法检测到诱导后的上清及胞质中有多巴胺分泌。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多巴胺能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及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差异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外泌体并鉴定其形态及生物学性质,分析此方法对外泌体分离的可靠性。 方法 将培养3-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并进行染色,同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示踪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分离纯化的外泌体。 结果 通过对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后染色,大鼠及小鼠BMSCs具备干细胞特有的多向分化潜能。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大鼠和小鼠BMSCs表达干细胞标志性表面抗原;透射电镜下,小鼠及大鼠BMSCs外泌体呈典型双层膜的杯托结构;平均粒径大小为107 nm和152 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 结论 我们能成功分离培养大鼠及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差异超速离心法能够可靠地分离纯化出大鼠及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通过药物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但是效果不明显,因此采用细胞替代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记忆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并于双侧海马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认知和记忆能力变化,采用Brd U和NF,GFAP的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移植的细胞是否存活并分化,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单纯造模组比较,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均多(P0.0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移植细胞在大鼠海马周围分化为NF或GFAP阳性的细胞。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分析显示,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其脑内β淀粉样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局部存活并分化,并且能够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葛根素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PRDM5过表达及葛根素+PRDM5过表达组,每组10只,采用Allen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采用运动功能评分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肉眼及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和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核抗原(NeuN)、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突触素1(synapsin I)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PRDM5、Wnt1、β-catenin、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脊髓损伤段淤血面积及结构破坏明显减轻,炎症浸润现象减轻,出现一定量髓鞘再生。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NeuN、BDNF、synapsin I表达明显增加,PRDM5、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Wnt1、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葛根素能够部分逆转PRDM5的作用。结论 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PRDM5表达,进而激活Wnt/β-c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物理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物理治疗组(PT)、rTMS组及PT联合rTMS组(PT+rTMS),每组8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损伤,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Golgi-Cox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结构和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突触可塑性标志物突触素(SYN)、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化GSK-3β(p-GSK-3β)、p-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PT、rTMS及PT+rTMS均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改善大鼠海马病理损伤和神经元结构,增加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增加神经元树突分支数和树突棘密度,增加海马组织SYN、PSD-95、GAP-43蛋白表达;增加β-catenin、p-GSK-3β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否通过抑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进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RLE-6TN细胞,用5μg/L的TGF-β1诱导分化,并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组、BMSCs干预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RLE-6TN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定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cad、α-SMA、p-Smad3、Snail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TGF-β1的诱导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逐渐向肌成纤维细胞发生形态改变,由上皮细胞的鹅卵石状变成间充质细胞的梭形或纺锤形,且伴随着上皮标志物E-cad表达降低,而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SMA表达上调;给予BMSCs干预后,间充质化有所抑制,表现于细胞形态趋于上皮型,且上皮标志物E-cad表达上调,间质标志物α-SMA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组p-Smad3、Snail1蛋白表达上调。给予BMSCs干预后p-Smad3、Snail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BMSCs可能通过阻断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从而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共培养后,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MET)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并检测共培养条件下上皮间质转化是否是通过旁分泌因素影响MCF-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方法体外成功分离h BMSCs,利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h BMSCs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光镜观察MCF-7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否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特征性改变。利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α-SMA及β-catenin的表达。收集共培养体系中的条件培养液,作用MCF-7细胞,Western blot鉴定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标志物的水平;CCK8法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CF-7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与h BMSCs共培养之后的MCF-7细胞表现出明显增强的上皮间质转化能力(P0.05)。培养体系中的条件培养液刺激MCF-7细胞,其上皮间质转化特征及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P0.01)。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乳腺癌细胞系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系可以通过旁分泌信号促进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进一步增强其增殖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及维甲酸(RA)预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方法 将MSCs、RA诱导的MSCs、LacZ基因修饰的MSCs、NT-3基因修饰的MSCs和NT-3基因修饰及RA预诱导的MSCs分别立即移植到脊髓全横断处(T10脊髓),术后67d取材和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SCs的分化潜能,计算各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的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移植的MSCs在受损伤的脊髓内可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stin阳性)、神经胶质样细胞(GFAP阳性)和神经元样细胞(NF和MAP2阳性),有些还可以向含有某种神经递质和有形成突触潜能的神经元样细胞分化(ChAT、5-HT和PSD95阳性).联合应用NT-3基因修饰和RA预诱导的MSCs能在受损伤的脊髓内更有效地提高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百分率.结论 NT-3基因修饰和RA预诱导的MSCs能在脊髓损伤处更好地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移植对脑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利用血清培养技术获得小鼠BMSCs,行Hoechst33342标记。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损伤组、BMSCs移植组、bFGF+BMSCs移植组,每组各10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脑损伤模型,然后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液,2d后行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MSCs的凋亡情况;2w后行HE染色结合形态学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脑切片的缺损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数目变化、Y迷宫测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显示:bFGF+BMSCs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aspase-3表达量是BMSCs移植组的0.5倍;BMSCs移植组和bFGF+BMSCs移植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缺损面积较损伤组有改善(P<0.05),且bFGF+BMSCs移植组与BMSCs移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FAP和MAP-2在损伤组表达极少,在BMSCs移植组只有少量表达,而bFGF+BMSCs移植组呈高表达,MAP-2表达水平增高更显著。以上结果提示bFGF+BMSCs移植较BMSCs移植可更好地促进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小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与鉴定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的NSCs与tdTomato红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BM-SCs;将两种细胞进行Transwell共培养,并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  相似文献   

20.
背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干细胞调控中最关键的信号通路之一,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主要信号分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炎性肠疾病过程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制作SD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并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入体内,以注射生理盐水为移植正常对照,于移植第14和28天处死大鼠,取其大肠组织,采用q RT-PCR的方法进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信号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wnt3a和β-catenin在炎症性肠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而c-myc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后,wnt3a、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炎症性肠病以及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协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肠上皮细胞分化,促进肠炎症的好转,并修复炎症区域,恢复肠组织的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