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抑郁和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皮肤癌发病风险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自评报告、电子病历和诊断访谈等途径纳入研究对象,从包含三项抑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中选择工具变量,用逆方差加权法产生主要结果,具有乘法随机效应的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值法、MR-Egger法和稳健的调整曲线评分法计算补充结果,评价指标为比值比(OR),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利用纳入80万余例的抑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和7个癌症数据库,发现抑郁和乳腺癌风险的效应估计值大于1且有统计学意义(OR:1.08;95%CI:1.01~1.17;P=0.035)。结论:抑郁和乳腺癌发病风险可能相关,未发现和其他癌种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是否与年龄有关仍是未知。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与不分年龄段及各年龄段全身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从布里斯托尔大学的IEU GWAS数据库中选择2型糖尿病与各年龄段骨密度的GWAS数据,其中暴露数据集中获取与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将各年龄段骨密度选定为结局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以及MR-Egger回归进行2型糖尿病与骨密度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β值来评价2型糖尿病与各年龄段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与结论:(1)从GWAS汇总数据共提取118个SNP作为工具变量,MR-Egger回归结果显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但存在异质性,因此研究以逆方差加权法结果为准。(2)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可能是骨密度的潜在保护性因素,且与年龄存在相关性[未指定年龄骨密度(β=0.038,95%CI:1.01-1.07,P=0.002),> 60岁骨密度(β=0.052,95%CI:1....  相似文献   

3.
背景:多项临床研究观察表明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效应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方法:肥胖数据来自人体特征遗传调查(GIANT)和英国生物样本库(UKBB)的汇总统计数据。骨质疏松症的数据来自从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获得的2种骨密度表型:全身骨密度和跟骨骨密度。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基于Egger回归的孟德尔随机化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Egger regression,MR-Egger)和加权中位数法作为补充方法来计算肥胖遗传变异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联。采用敏感性分析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利用Cochran’s Q检验分析结果的异质性,利用MR-Egger截距检验分析结果的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评估合并的逆方差加权法估计值是否具有潜在影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结论:①肥胖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除身体质量指数与前臂骨密度外,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经身体质量指数调整的腰臀比与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前臂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两两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进一步Meta分析显示,肥胖会增加骨密度的风险(OR=1.08,95%CI:1.05-1.11,P<0.01);②骨质疏松症对肥胖的影响:除了前臂骨密度、腰椎骨密度作为暴露因素对肥胖有因果关系外,其他数据集均显示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与肥胖之间不呈现因果效应;进一步Meta分析显示,骨密度并不会增加肥胖的风险(OR=0.99,95%CI:0.98-1.01,P<0.01)。③结果证实:肥胖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肥胖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因素,但未发现骨质疏松症对于肥胖的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证据显示代谢因素与肌少症之间存在相关性,血液代谢物已被用于揭示肌肉骨骼疾病的生物学机制,然而血液代谢物与肌少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讨血液代谢物与肌少症相关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其代谢通路。方法:从公共数据库获取486种血液代谢物与肌少症相关特征的数据集。运用逆方差加权、MR-Egger和加权中位数法评估血液代谢物与不同性别肌量、肌力的因果关系,并进行异质性、基因多效性等敏感性分析探讨结果稳健性。运用Metaboanayst 5.0工具对具有潜在因果关系的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观察到124种代谢物和肌少症相关特征具有潜在因果关系(P<0.05);②甘露糖、1-花生四烯酸甘油磷酸胆碱与男性肌量增加存在显著因果关系(P<1.03×10^(-4));十五烷酸酯、甘氨酸分别与女性肌量、肌力下降存在显著因果关系(P<1.03×10^(-4));③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8条代谢通路与肌少症的肌量、肌力水平改变相关;④鉴定出的血液代谢物可被视为临床实践中筛查和预防肌少症的有效循环代谢生物标志物,也可作为未来机制探索和药物靶点选择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5.
背景:多项临床研究观察表明血清微量元素和营养素与骨坏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血清微量元素和营养素与骨坏死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效应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血清微量元素与营养素对骨坏死的因果效应。方法:暴露因素血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来自已发表的UK Biobank数据库以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公开数据库。结局事件骨坏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来自FinnGen Biobank数据库。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7种微量元素和3种营养素与骨坏死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逆方差加权、MR-Egger和加权中位数等方法进行因果推断,计算F值统计量以确保工具变量的稳健性,采用Cochran’s Q统计法和留一法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MR-Egger回归法、MR-PRESSO进行水平多效性检验。使用PhenoScanner数据库剔除具有水平多效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与结论:经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发现,血清硒、磷酸盐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E与骨坏死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血清硒、维生素C、维生素E对骨坏死有保护作用,磷酸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骨坏死的风险。研究过程中没有发现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孟德尔随机化统计效力(Power值>80%)显示上述4项结果可靠,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骨坏死的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1型糖尿病及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方法以EL1SA方法测定35例1型糖尿病、32例肥胖及3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瘦素水平。35例1型糖尿病患者中 ,7例为新患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通过测定C -肽水平来评估胰岛素的分泌。C -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01)。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及C -肽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在糖尿病新患者中 ,经1个月的胰岛素治疗后 ,血清瘦素水平未有任何变化 (P>0.05)。在联合组中 ,瘦素与体重指数 (bodymassindex,BMI)及C -肽呈正相关(P<0.001) ,而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低可能与代谢控制有关的慢性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瘦素及胰岛素在保持身体体重稳定的过程中可能起着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压在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限于传统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并不能明确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 (MR) 研究是近年兴起的研究因果关系的方法。本项研究利用两样本 MR 方法探究血压 (舒张压/收缩压) 与常见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舒张压与脑动脉瘤 (OR=2.00, 95%CI:1.58~2.52,P=5.92 × 10-9 ),主动脉瘤 (OR=2.04,95%CI:1.69~2.46,P=9.02 × 10-14),胸主动脉瘤 (OR=2.21, 95%CI:1.61~3.05,P=1.26 × 10-6 ),房颤 (OR=1.26,95%CI:1.16~1.37,P=4.74 × 10-8 ),心肌梗死 (OR=1.89,95%CI: 1.68~2.13,P=1.06×10-25),心衰 (OR=1.34,95%CI:1.23~1.45,P=1.12×10-12) 和缺血性中风 (OR=1.60,95%CI:1.47~ 1.74,P=2.77×10-29) 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收缩压与脑动脉瘤 (OR=2.04,95%CI:1.62~2.57,P=1.76×10-9 ),主动脉瘤 (OR=1.29,95%CI:1.06~1.56,P=9.37×10-3 ),房颤 (OR=1.29,95%CI:1.18~1.42,P=3.55×10-8 ),心肌梗死 (OR= 1.89,95%CI:1.68~2.13,P=8.09×10-26),心衰 (OR=1.37,95%CI:1.27~1.47,P=2.01×10-16) 和缺血性中风 (OR=1.49, 95%CI:1.37~1.62,P=1.59×10-20) 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因果关联。遗传变异预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心肌梗死、房颤、心衰和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并大幅度增加动脉瘤的风险。及早发现和积极管理高血压,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降低血压是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讲座首先介绍真实世界研究中有别于倾向性评分的另一类统计方法:工具变量法。该方法绕开混杂变量, 借助"工具变量"实现类似于随机化的效果;进而介绍利用与生物学属性相关联的重要基因为工具变量的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肥胖儿童的自尊和攻击性行为与普通儿童的差异以及自尊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Buss和Perry的攻击量表对3~6年级131名肥胖儿童和普通儿童的自尊和攻击性状况做了调查。结果①肥胖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自尊水平(t=0.309,P>0.05)和攻击性水平(t=4.523,P>0.05)差异不显著;②普通儿童自尊与攻击性总分相关不显著(r=-0.124,P>0.05);③肥胖儿童的自尊与攻击性得分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353,P<0.01),自尊总分中"生气"(r=-0.338,P<0.01)、"敌意"(r=-0.396,P<0.01)2个因子的负相关极显著。结论肥胖是影响儿童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时应考虑肥胖症这个因素,给予肥胖儿童以心理上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内脏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可能发生外周动脉疾病(PAD)等并发症.PAD起病隐匿,诊断缺乏灵敏性,确诊时或已出现不可逆血管损伤,继而使患者致残、致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等是T2DM并发PAD的关键危险因素;内脏型肥胖通过持续加剧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氧化应激等机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或加重PA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瘦素受体基因Gln2 2 3Arg变异与肥胖及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 -RELP方法分析了 1 84例无锡地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及 86例正常对照组Gln2 2 3Arg变异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  (1 )整个被检测的Ⅱ型糖尿病人群中Gln2 2 3Arg变异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 ;(2 )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正常体重组A、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超重组分布频率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3)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A、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 (P值 <0 0 0 5)。结论 A等位基因与Ⅱ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无一定的关系而与其高血压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泌物受体的第一个内源性配体。具有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促进摄食、参与能量代谢等多种作用。对 ghrelin的深入研究 ,有望为肥胖和 2型糖尿病诊断和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为工具,评估90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情绪状况,任一量表分≥划界分者为情绪障碍组,余为情绪正常组.以SCL-90量表评估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两组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以及儿童情绪状况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 ①情绪障碍组与情绪正常组比较,其家长SCL-90量表阳性率高(46.9%、19.6%,x2=6.946,P<0.01),情绪障碍组家长SCL-90量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均显著高于情绪正常组家长(P<0.05).②儿童SCARED得分与家长SCL-90量表总分、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P<0.05),儿童DSRSC得分与家长SCL-90量表总分、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Ⅰ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当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时儿童易合并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4.
肥胖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象随机选取上海市两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年龄9-11岁,根据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凡身高体重超过同性别的身高标准体重20%者判为肥胖,并排除有慢性病者,共104人(男73人,女31人)。按随机原则选取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差6个月以内,身高相...  相似文献   

15.
江门市学龄前儿童肥胖与生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本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现况及肥胖对儿童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情况及其生理功能(安静状态血压、呼吸率、心率)。结果 本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2.79%,其中轻、中、重度肥胖分别为1.6%、0.9%、0.3%,3岁-、4岁-、5岁-、6岁-年龄组发生率分别为2.1%、1.5%、4.3%、3.3%,肥胖儿童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较非肥胖儿童高(P<0.05),两者高血压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脉压差、安静呼吸率、心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我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已达较高水平,肥胖可能对儿童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学铃前肥胖症防治工作应尽快提至集体儿童保健工作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基因多态性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关系.对香港新界地区38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及323例2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NF-αG-308A的基因多态性,以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其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肥胖与非肥胖者以及合并糖尿病肾病和无肾病患者之间,TNF-α G-308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2)GG和GA/AA基因型携带者之间,体重指数和尿白蛋白/肌苷比(A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在GG基因型携带者中,肥胖者的ACR和血肌苷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0.005);而在GA/AA基因型携带者中,肥胖与非肥胖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肥胖的GG基因型携带者患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比非肥胖的GA/AA基因型携带者增加2.4倍(95%CI:1.3~4.5,P=0.007).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的GG基因型携带者糖尿病肾病的患病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7.
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 (leptin receptor,L R)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 ,并验证用口腔脱落细胞取代静脉血制备 DNA模板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检测 2 37名中国湖北汉族人的 L R基因外显子 2 0的基因多态性 ,分析其与肥胖及 2型糖尿病各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被测对象 L R外显子 2 0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 ,在所有检测对象中 ,+2 92 7位核苷酸的等位基因均为 A;而 +30 5 7位核苷酸 G→ A变异频率为 75 %。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30 5 7位基因变异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81.3% vs6 8.4% ,P<0 .0 5 )。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30 5 7位 G→ A变异与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腰围 /臀围、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正相关 (P<0 .0 5 ) ,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 (P<0 .0 1)。结论 L R第 +30 5 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局部体脂分布和脂质代谢、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等参与 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云南彝族2型糖尿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云南楚雄地区彝族2型糖尿病患者79例和同地区47名彝族正常对照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做2型糖尿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关联分析。结果云南彝族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R7、DR11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RR=8.329;P=0.029,RR=7.734)。结论DR7、DR11等位基因可能是云南彝族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Toll样受体-4(TLR4)在Ⅱ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症(OB)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分析HMGB1及TLR4与T2DM和O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8月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人员共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T2DM诊断标准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标准以及OB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T2DM-OB组、T2DM-非肥胖(NOB)组、正常糖耐量(NGT)-OB组、NGT-NOB组,共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HMGB1的浓度,同时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日立 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浓度,所有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T2DM-OB组HMGB1浓度高于T2DM-NOB组(P<0.05);NGT-OB组HMGB1浓度高于NGT-NOB组(P<0.05);T2DM-OB组HMGB1浓度明显高于NGT-OB组(P<0.001);T2DM-NOB组HMGB1浓度明显高于NGT-NOB组(P<0.001)。T2DM-OB组TL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2DM-NOB组(P<0.001);NGT-OB组TL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GT-NOB组(P<0.001);T2DM-OB组TL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GT-OB组(P<0.001);T2DM-NOB组TL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GT-NOB组(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B1和TLR4、TG、FPG、体重指数(BMI)均呈正相关(P值均<0.001);HMGB1和HDL呈负相关(P<0.05)。通过回归分析显示,FPG和TG两指标对HMGB1有预测作用(P<0.05)。 结论:T2DM及OB体内HMGB1、TLR4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HMGB1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HMGB1与TLR4结合后通过相应的途径参与T2DM及OB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人白细胞抗原DQB1基因与1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四川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cocyteantigen ,HLA)DQB1基因与 1型糖尿病 (type 1diabetesmellitus ,T1DM )发病年龄及糖尿病自身抗体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对 46例T1DM患者和 5 2名正常人进行HLA DQB1基因分型 ,并对T1DM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性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antibody ,GADA)及抗胰岛细胞抗体 (isletcellantibody ,ICA)。结果 DQB1 0 2 0 1基因阳性率T1DM组高于对照组 (OR =18,P <0 .0 0 5 ) ;而DQB1 0 60 1、 0 60 2基因阳性率对照组高于T1DM组 (OR分别为 0 .0 7、0 3 1,P <0 .0 5 )。DQB1 0 60 2基因阳性率在发病年龄≥ 2 0岁T1DM组高于 <2 0岁组 (P <0 .0 5 )。携带DQB1 0 2 0 1基因的患者中 ,GADA阳性率明显高于此基因阴性的患者 (P <0 .0 2 5 )。结论 四川地区汉族人群中DQB1 0 2 0 1可能是 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而DQB1 0 60 2、 0 60 1是保护性基因 ,且DQB1 0 60 2基因的存在有可能推迟 1型糖尿病的发病 ;DQB1 0 2 0 1的阳性率与GADA阳性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