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氏束起搏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比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更有优势。总结34例经希氏束起搏患者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动态观察生命体征、起搏器起搏与感知功能、伤口及囊袋愈合情况,重视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总结98例患者植入永久希氏束起搏器术后的护理体会。术后做好术侧肢体的护理,应用心电监护仪加强监测,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健康指导。98例患者经成功植入永久希氏束起搏和术后合理的护理管理,均好转出院,其中3例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和远期心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患者心脏几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中等量心包积液,未予处理自行吸收。  相似文献   

3.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监控下的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方法。方法  6只犬急性闭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确定希氏束和房室结准确空间位置、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内心肌激动顺序。引导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到达靶组织 ,监控刺激电极植入过程和确认消融电极与心内膜面接触。分别释放电脉冲进行靶点起搏和射频消融 ,同步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确认实现希氏束起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实现了直接希氏束起搏 (1例 )和希氏束加室间隔起搏 (5例 )。希氏束起搏阈值为 :电压 (3 .0± 1 .0 )V ,脉宽 0 .5ms。希氏束起搏时导致了较早的室间隔电兴奋。窦性心律和希氏束起搏时QRS波宽度分别为 (59.7± 5 .3)ms和 (82 .8± 1 6 .6)ms (P =0 .0 2 )。完成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 40min(3~ 81min)和 3min(2~ 5min) ;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 1 3min(1~ 55min)。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表明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心腔内超声技术能够准确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实现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减少导管操作和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起搏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予以希氏束起搏.对比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起搏器程控以及心功能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单一的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检测和评价直接希氏束起搏诱导的心室激动顺序、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重构.方法六只急性闭胸直接希氏束起搏狗模型.采用美国Medtronic导向引导鞘管和主动螺旋电极,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下将起搏电极分别置放于希氏束(n=6)和右室心尖(n=6).所有部位的起搏频率均控制为120次/min.采用二维灰阶、血流频谱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和计算心脏不同部位起搏时心室各房室和相连大血管解剖结构内径和容量、心肌的激动顺序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不同起搏状态上述测量参数的配对统计比较.结果希氏束起搏状态下,左心室壁内心肌的激动顺序、心脏主要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窦性心律状态下相同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下相同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一的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有效地量化评价心脏起搏状态下的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较,希氏束起搏能够明显地改善心脏解剖和血流动力学重构.  相似文献   

6.
32例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希氏束旁旁路患者,其中22例显性旁路,10例隐性旁路.窦律下采用温控消融,从小功率20W短时间(5s)开始.结果32例患者除2例担心手术风险拒绝消融治疗外,余30例全部行射频消融治疗并获得成功.温度55~60℃功率20~40W,消融时间60s,重复诱发无心动过速,术后随访3~12月无复发.未发生并发症,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窦律下消融希氏束旁旁路安全有效.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有助于指导其消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1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希氏束电图的检查,介绍了检查方法、测量方法及检查结果。文章阐述了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在希氏束电图中的表现及其意义,说明此检查不但给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对护理工作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病历摘要女,65岁。临床诊断:(1)老年瓣膜退行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能级;(2)高血压病、3级高血压、极高危组。超声心动图报告:左房内径5.72 cm,右房内径7.5 cm×9.37 cm,右室舒张期内径2.66 cm,左室舒张期内径6.54 cm。例2:女,55岁。临床诊断:甲减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功能级。超声心动图报告:左房内径5.46 cm,右房内径9.36 cm×6.9 cm,右室舒张期内径4.65 cm,左室舒张期内径2.15 cm。2讨论本文2例均属难治性房患者。对此类型患者行房室结-希氏束频消融阻断并植入单腔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其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目前已得到公认。传统射频…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房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房速,在诱发、标测和消融方面都有各自的特殊性。Koch三角区域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是房速的好发部位,而Koch三角尖即在希氏束旁。我科于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利用射频消融术成功治疗3例希氏束旁房速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导管法希氏束电图(简称HBE)在描记的同时,如有必要还可进行其他电生理检查,包括了解窦房结的空能,测定房室传导系统各部位的反拗期,以及通过心房起搏发现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和推测预激综合征中旁路的位置等,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资料,有助于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和判断预后,故在心血管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郭英  郭航远  屈百鸣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52-225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e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PSVT疗效确切,临床上已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2.
背景:传统的希氏束检测方法是对体表心电信号进行数百次叠加或者经食道检测以及心内导管检测得到,研制从体表心电信号提取希氏束信号不但有利于临床诊断,也有利于动物药物实验.目的:从体表心电信号中提取希氏束信号,并开发体表希氏束信号分析系统.方法:以家兔体表心电信号作为待分析信号,以其心内希氏束电图作为对照信号,采用随机共振、小波变换、叠加平均和耦合累加等分析方法,对体表心电信号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小波变换后得到的信号,可以从体表心电信号中检测出希氏束信号,但并不是所有希氏束信号都能被识别,心内信号经过小波变换后,个别希氏束信号反而消失.随机共振方法从体表心电中检测出的希氏束信号识别率要高于小波分析方法,随机共振方法与小波分析相同之处是,心内信号经过处理后,个别希氏束信号反而消失.本文提出的耦合叠加算法能够从体表心电信号提取出希氏束信号,与经典叠加方法比较,其优点是希氏束信号明显,叠加次数远远少于经典叠加方法.提示实验采用的随机共振、小波变换、耦合累加等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提取希氏束信号,开发研制的体表希氏束信号分析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心脏电生理研究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希氏束电图已广泛采用,但国内小儿心腔内正常希氏束电图报道甚少。1988年5月以来,我们对14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导管检查的同时作希氏束电图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61-3462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因反复晕厥1年入院。既往体健,有少量吸烟及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135/85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低顿,心率83次/分,心律齐,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3/6级,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QRS时限182ms、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化验检查示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1097pg/ml,血常规、凝血全项,肝肾功能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末径(LVDD)65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1%,  相似文献   

15.
乔德仁  王琳 《临床荟萃》1994,9(10):472-475
我院于1987年6月开展了希氏束电图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检查,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7例病窦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并同时做了心内窦房结功能电生理检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应用日益广泛,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pacemaker defibrillators,CRTD)、抗房颤起搏器等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而生理性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得到了更  相似文献   

17.
传统右心室起搏可增加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发生率。希氏束起搏被认为是最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但手术难度大,起搏阈值高,临床应用受限。左束支起搏是一种创新性的起搏模式,在保留希氏束起搏生理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其局限性。本文就左束支解剖特点、左束支起搏操作及左束支起搏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朱遵平  杨平珍  张新文  朱永宏  贾国良 《临床荟萃》2012,27(14):1208-1210,F0002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提示频发性间隔部希氏束附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5例,分别在室性期前收缩时进行三维重建右心室和主动脉窦,标识希氏束及放电部位,消融时实时观察导管位置方向.结果 5例患者分别于前间隔(2例)、中间隔(1例)、后间隔(2例)标测到消融靶点,放电后前间隔部、后间隔部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均消失,中间隔患者消融失败.无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随访3~10个月,成功病例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性期前收缩发作.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9岁。主因"间断心悸胸闷4月余,加重3天",于2018年5月7日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患者因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不适,自诉心率快,伴有胸闷,气短,持续时间数分钟至1小时不等,活动后加重,无目眩、眼花,无胸痛及肩背部放射痛,无头痛、呕吐及视物模糊,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给予控制心室率治疗(具体药物  相似文献   

20.
四种主要腹泻源性大肠杆菌包括: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EPEC 又分为两类,第一类呈现出局部粘附HeP-2细胞;第二类则表现为弥漫性粘附或不粘附全部Hep-2细胞。另外还有第五种腹泻源性大肠杆菌,即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