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的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3例肾移植术后合并甲流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肌肉酸痛等甲流症状.3例均患有双侧肺炎,其中2例合并呼吸困难.3例患者经咽试子标本检测甲流病毒基因阳性确诊为甲流.确诊后给予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75 mg,...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甲型流感合并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增强对甲型流感合并川崎病的早期识别。 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82例实验室确诊的甲型流感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合并川崎病儿童共14例(KD+甲流组)。选择同期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8例KD患儿为KD组,28例单纯甲型流感患儿为甲流组。比较KD+甲流组和KD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持续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KD+甲流组、KD组和甲流组患儿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快速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SA)、白蛋白、转氨酶和心肌酶水平。 结果KD+甲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1.21 ± 3.36)d]较KD组[(6.29 ± 2.21)d]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1、P < 0.001)。KD+甲流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IVIG)比例(42.9%)较KD组(1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41)。KD+甲流组患儿WBC[(13.18 ± 4.39)× 109/L]、ESR[(60.5 ± 15.82)mm/h]、CPR[55.5(17.56,61.0)g/L]、SSA[76.5(23.0,311.6)mg/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5(23.1,78.0)U/L]均较KD组和甲流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7.92、P < 0.001,F = 47.97、P < 0.001,Z = 3.15、P = 0.007,Z = 4.36、P < 0.001,Z = 2.68、P = 0.027)。KD+甲流组较KD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概率更高(57.0%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P = 0.041)。KD+甲流组患儿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较单纯KD组高(42.9% vs.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041) 结论甲型流感合并KD患儿发热时间、明确诊断所需时间较长,其IVIG无反应型发生率更高,且血清SSA和ALT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麻疹患者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麻疹防控及其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2009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住院的757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时间、性别、年龄、麻疹疫苗接种史、麻疹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757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描述。 结果757例麻疹患儿多发病于3~5月份(450例、59.4%),其中男性患儿505例(66.7%);女性患儿252例(33.3%);年龄为8.7(6.7,12)个月,< 1岁患儿占71.7%(543/757);未接种疫苗患儿653例(86.3%)。入组患儿临床表现以皮疹[100%(757/757)]、发热[99.5%(753/757)]、咳嗽[72.0%(545/757)]以及麻疹黏膜斑(Koplik斑)[58.4%(442/757)]多见,并发症以肺炎最为常见[77.5%(587/757)]。16例(2.0%)患儿出现肺气漏: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13例(81.3%),其中合并气胸7例;单独气胸3例(18.7%)。入组患儿均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给予对症支持治疗,54例(7.1%)患儿因并发重症肺炎、不同程度低氧血症转入重症监护室,其中34例(62.9%)患儿予机械通气治疗。入组患儿临床治愈共738例(97.5%),死亡19例,病死率为2.5%。 结论儿童麻疹高发季节在春夏,好发于未接种麻疹疫苗< 1岁的男性婴儿,并发肺炎最常见,易出现肺气漏,可导致死亡;需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尽量早识别、治疗,并重视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MG)与单纯MG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8年至 2 0 0 3年 2 4 3例MG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胸腺瘤合并MG组 (6 8例 )与单纯MG组 (175例 )的临床特点 ,以及术后并发症、缓解率、生存情况。结果 胸腺瘤合并MG组较单纯MG组年龄大 [平均年龄分别为 (41± 14 )与 (2 8± 16 )岁 ,t=6 .138,P =0 0 0 0 ]、病程短 (平均分别为 10、2 4个月 ,t =3 783,P =0 0 0 0 ) ,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 [分别为 5 0 0 % (34/ 6 8)与 5 7% (10 / 175 ) ,χ2=6 4 77,P =0 0 0 0〗 ,两组Osserman分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7 6 78,P =0 10 4 )。胸腺瘤合并MG组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术后 1年分别为 10 2 % (6例 )、6 2 7% (37例 ) ,术后 3年分别为 2 1 6 % (8例 )、75 7% (2 8例 ) ,低于单纯MG组 [术后 1年分别为 2 2 1% (30例 )、94 1% (12 8例 ) ,术后 3年分别为 4 4 4 % (44例 )、94 9% (94例 ) ,P值分别为 0 0 4 9、0 0 0 0、0 0 15、0 0 10 ];术后 5年两组比较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4 5 7,P =0 6 99)。胸腺瘤合并MG组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3%、84 4 % ,显著低于单纯MG组的 98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暴发新型甲型H_1N_1流感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0年2月28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共报告确诊病例12.7万例,已治愈12.0万例,死亡793例~([1]).我院收治的53例重症及危重病例中,儿童重症病例占47%(25/53),为积累儿童甲型H_1N_1流感重症病例诊治经验,笔者就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25例儿童甲型H_1N_1流感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特征。 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确诊感染肺炎链球菌的224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年龄分布,肺炎链球菌感染季节分布、血清分型以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等。 结果1个月~1岁患儿肺炎链球菌感染发生率为56.25%(126/224),显著高于1~3岁(23.21%,52/224)和3~7岁患儿(20.54%、46/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045、60.398,P均< 0.001);冬季患儿肺炎链球菌感染率(52.67%,118/224)显著高于春季(20.09%,45/224)、夏季(12.95%,29/224)和秋季(14.28%,32/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392、80.200、74.126,P均< 0.001)。2014年至2017年患儿肺炎链球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5.191,P = 0.158)。224株肺炎链球菌共涉及11个血清型/群,主要分布于19F、19A、14型、9V、23F、6B、8型、7F、7A和其他等,另有11株未能分型。不同血清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不同,青霉素(脑膜炎)的不敏感率高达75.00%(52/68),显著高于青霉素(非脑膜炎)[56.41%(88/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9.142、P < 0.001)。患儿所感染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4.82%(190/224)、78.13%(175/224)和75.89%(170/224);而对万古霉素和氯霉素敏感率分别为100.00%(224/224)、96.44%(216/224)。 结论明确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好发年龄、季节、血清分布与耐药性差异,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对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脱水、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发热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加强消毒隔离、心理、皮肤、饮食及口腔护理。结果32例治愈出院,2例因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提出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有效、到位的护理措施是提高重症患儿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脱水、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发热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加强消毒隔离、心理、皮肤、饮食及口腔护理.结果 32例治愈出院,2例因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提出密切现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有效、到位的护理措施是提高重症患儿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住院儿童呼吸道人腺病毒(HAdV)感染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及时合理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88例呼吸道HAdV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所有鼻(咽)拭子或鼻咽抽吸物(NPAs)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Krus...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治愈组(13例)和死亡组(1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11~80岁,肥胖6例(21%),妊娠5例(18%),主要临床表现是高热、肌痛、呼吸困难及咯血痰。28例患者都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入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奥司他韦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14%)患者给予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治愈13例(46%),死亡15例(54%)。89%(25/28)患者血糖升高,基础患有糖尿病4例患者死亡,病死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死亡组继发消化道出血的比例显著高于治愈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咯血痰及APACHEⅡ评分升高是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ARD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拉米韦在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确诊甲型流感患儿共30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分为帕拉米韦治疗组(150例)和奥司他韦治疗组(150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缓解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帕拉米韦治疗组和奥司他韦治疗组患儿中位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27.9 h和42.7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25、P < 0.001);两组患儿中位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17.8 h和22.3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9.365、P < 0.001)。两组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帕拉米韦治疗组和奥司他韦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和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349、P= 0.246)。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均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消退。 结论帕拉米韦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快速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点及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指导该病的早识别、早诊断和早治疗。 方法选取200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儿共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 结果入组60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发热,且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红"、"三痛"典型表现发生率并不高。实验室指标检查显示:入组患儿白蛋白异常、尿蛋白异常、降钙素原、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 < 30 × 109/L(χ2 = 34.75、P < 0.001)、ALT > 500 U/L(χ2 = 27.30、P < 0.001)、PCT > 25 ng/ml(χ2 = 8.45、P = 0.02)、尿蛋白阳性(χ2 = 11.32、P < 0.001)和Scr > 250 μmol/L(χ2 = 7.89、P < 0.001)共5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表现,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PLT、ALT、PCT、Scr显著异常及尿蛋白阳性是重型HFR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本院2005~2007年收治的11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分布情况。结果重型肝炎患者中以慢性重型肝炎所占的比例最大,为81.5%,常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腹水(68.1%)、电解质紊乱(65.5%)、肝性脑病(51.3%)、原发性腹膜炎(48.7%)、肝肾综合征(29.4%)、脾功能亢进(24.4%)、上消化道出血(16.8%)、胸水(10.1%),重型肝炎病死率达12.6%。结论重视肝病患者的定期复查,及早发现重型肝炎倾向,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家庭聚集发病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ARS病情轻重分型无性别差异,60岁及以上患者、有慢性病史患者预后较差。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短、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再次发热、呼吸困难以及LDH、CK-MB、HBDH、血糖、BUN、Cre升高、K、T细胞亚群、SaO_2、SpO_2降低与预后相关;X线胸片显示的肺病变、肺叶受损、肺受损面积更大,病情严重。SARS可伴有多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ARDS、休克、肾衰、多脏器衰竭者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SARS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淋巴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血气分析、X线胸片等均有一定的改变,且以并发ARDS、休克及多脏器衰竭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危重症甲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8例甲流危重症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WBC进行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对其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患病初WBC正常者5例,降低者3例,以L降低为主,最低达0.60×109/L。病程中8例患者WBC和N均明显升高,WBC最高达36.42×109/L,N最高达33.27×109/L;甲流危重症患者CD3+(55.13±16.16)%、CD4+(27.25±9.5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细胞(CD19)、NK(CD16+CD56+)细胞、CD8+及CD4/CD8比例较健康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1.81±1.25)%稍低于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8例甲流危重症中有6例孕妇,1例死亡患者的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含量为本研究中最高。结论甲流危重症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量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8下降,提示细胞免疫异常可能在甲流危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检测可作为监测甲流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肝炎(SH)的有效药物,研究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SH的临床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62例SH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能量补充、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保肝、血浆蛋白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VIG静脉注射,5g/次,1次/d,共5d。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血生化;应用普利生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4项指标(PT、APTT、TT和FIB)。观察时间最长6周,对生存病例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血生化学方面(TBil、PT、PA和CHE),经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30例患者中有效24例,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效12例,有效率为3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1例胸闷、轻度气短不适,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应用IVIG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SH,可以有效改善SH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显著提高SH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其病死率,且不良反应轻微,是SH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1 入院评估流程 1.1 可疑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尤其是曾经到过疫区. 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 普通肺炎表现:影像学提示有肺炎表现,少量片状影像学异常. 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呼吸频率> 30次/分;氧合指数(PaO2/FiO2)<250;肺多叶受累;舒张压<6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模糊;急性肾功能不全.病变进展迅速,影像学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胸腔积液.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