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吴双胜彭晓旻马春娜张代涛卢桂兰潘阳崔淑娟石伟先刘医萌赵佳琛王全意杨鹏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10):611-614
目的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北京市猩红热患者A组链球菌(GAS)超抗原基因特征及其与M蛋白基因(emm基因)型别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猩红热患者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并应用PCR方法检测Pmm基因和超抗原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ll、speI、speJ、speL、speK、speM、SSa和smeZ)。应用卡方检验比较率和构成比。结果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分离到的423株GAS菌株进行超抗原基因检测,结果显示speB、speC、speF、speG、smeZ和ss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达97.6%、99.8%、98.3%、99.8%、94.1%和88.4%,其次为speH(54.6%)、speI(53.4%)、speA(45.2%)和speJ(43.5%),而speK(2.4%).speL(1.4%)和speM(1.7%)的检出率较低。GAS菌株主要emm型别为emm12型(59.5%)和emm1型(37.4%)。emm12型携带spell和speI基因的比例高达84.8%和84.0%,而emm1型仅为4.0%和3.4%;emm12型携带speA和speJ基因的比例仅为17.3%和14.8%,而Pmml型为95.3%和94.6%。emm12型与emm1型菌株之间携带基因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年至2013年,北京市GAS菌株流行型别以emm1和emm12型为主,且emm型别与超抗原基因谱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型肺炎链球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与转录水平差异。方法收集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2018年12月间从临床感染患者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126株,采用多重PCR进行肺炎链球菌株血清分型,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毒力基因类型,荧光定量PCR检测psaA、ply、lytA、cbpA、nanA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结果126株肺炎链球菌中,血清19F型27株(21.43%),3型21株(16.7%),23F型16株(12.7%),6A/B型14株(11.1%),14型11株(8.7%),19A型7株(5.6%),15A型4株(3.2%);毒力基因lytA阳性115株(91.3%),ply阳性118株(93.7%),nanA阳性120株(95.2%),psaA阳性112株(88.9%),cbpA阳性114株(90.5%)。3型血清型的nanA、ply、psaA和cbpA基因转录水平较其他血清型水平更高(P均<0.05),不同血清型之间的lytA基因转录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lytA、ply、nanA、psaA、cbpA毒力基因在7种常见血清型肺炎链球菌中普遍存在,不同血清型的毒力基因检出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猪2型链球菌(S. suis 2)安徽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以及溶血性和耐药性。方法 对19株S. suis 2安徽分离株,采用PCR方法检测cps2J、mrp、epf、sly 4种毒力基因,PA法和micro-ELISA法检测溶血类型和溶血价,K-B法检测对2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1株毒力基因型为cps2J+/mrp+/epf+/sly+,占总菌株的57.9%,为毒力优势基因型;19株均呈α或β溶血,溶血价为1∶4~1∶128;对利福平、头孢他啶、氟苯尼考、头孢唑啉的敏感率较高,平均为84.2%,对强力霉素、四环素、杆菌肽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平均为82.9%,且对该4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率为63.2%。结论 安徽猪群中流行的S. suis 2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与国内相似,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异,CPS、MRP、EPF和SLY是重要的毒力因子;S. suis 2的溶血类型与其SLY有关,但sly基因的不完整性并不一定改变S. suis 2的溶血性;S. suis 2安徽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严重,耐药谱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结核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核菌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核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核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毒力因子在毒力株的巨噬细胞复制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对毒力相关基因及毒力因子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将对几个研究较多的毒力相关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杭州地区1株分离自猩红热患儿咽拭子的耐多药嵴链球菌(Streptococcus cristatus, S.cristatus)S22的致病、耐药机理,基因组水平与其他嵴链球菌的进化关系以及与猩红热的潜在联系。方法 对S22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基因组基本特征、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联合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相关链球菌的基因组,分析平均核苷酸相似度(ANI)和构建全基因组SNPs进化树,分析嵴链球菌的进化关系。结果 菌株S22基因组全长2.041 84 Mb,有1 980个CDS,平均GC含量42.7%。S22含有33个毒力基因,是条件致病菌,与猩红热致病菌化脓链球菌毒力基因分布差异很大,从基因组角度没有直接证据显示S22与猩红热的关系。S22含有3个耐药基因ermB、tetM、bacA,与耐药表型一致。其中ermB,tetM位于类Tn6002的转座子上。比较基因组学显示S22在进化上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分离自中国的3株嵴链球菌AS 1.3089,NBRC106105,NCTC13807,在这4株菌上均发现了类Tn6002转座子。此外,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提示嵴链球菌771_SOLI和嵴链球菌787_SOLI应归为格氏链球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S.gordonii),嵴链球菌550_SOLI应归为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S.sanguinis)。结论 条件致病菌S22不直接引起猩红热,但S22寄居在咽部,并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S22有可能成为咽部的优势菌群,引起菌群失调甚至致病。有4株已测序的嵴链球菌中发现耐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的转座子,均分离自中国,提示我们要控制抗生素尤其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在结核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核菌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核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核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毒力因子在毒力株的巨噬细胞复制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对毒力相关基因及毒力因子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将对几个研究较多的毒力相关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在结核病的发生过程中,毒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毒力菌株才可致病.结核菌的毒力可以理解为其引起结核病的能力,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核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但只有有毒株才能在细胞内存活和繁殖.毒力因子在毒力株的巨噬细胞复制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对毒力相关基因及毒力因子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将对几个研究较多的毒力相关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分离自腹泻病人、家禽粪便和食品标本的携带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携带其他致病性相关基因组岛的情况。方法运用PCR和DNA打点杂交方法。结果在被检测的82株大肠杆菌中,志贺氏菌属的Shi-2岛检出率为62.2%(51/82);大肠杆菌OI57:H7的8个O岛中。OI55和OI140的检出率为57.3%(47/82).且二者协同存在;OI28的检出率为35.4%(29/82),OI15的检出率为68.3%(56/82)。OI144的检出率为9.8%(8/82)。OI43和OI122则均未检出。该82株大肠杆菌中78株携带至少2个毒力岛.如编码RTX的OI28岛、编码Ⅲ型分泌系统的OI15岛以及编码粘附素的OI144岛,另外还有4株菌携带7个基因岛,20株菌携带6个基因岛。结论一些和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基因组岛在肠道大肠杆菌中广泛存在,其中一部分有可能是致病性的,提示基因横向转移在致病性大肠杆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化脓性链球菌等细菌会因基因变异,导致毒力增强。长期以来,左右基因变异的因素一直是科学家所关注的热点。由于噬菌体与其宿主菌的密切关系,推测其在细菌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1T1菌株虽在侵袭性感染和非侵袭性感染中均可普遍分离获得,但与严重的侵袭性感染似乎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基因水平的研究发现,该菌株的高毒力可能与前噬菌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9—2018年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四川省2009—2018年的猩红热发病资料,对疾病流行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利用ArcMap的空间插值技术对2009—2018年四川省基于县/区的报告发病率绘制发病分布趋势图。结果2009—2018年四川省猩红热累计报告病例数共21055例,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不明显;春季(4至7月)和冬季(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53∶1,其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8岁(77.69%);职业分布中,猩红热发病以幼托儿童(42.21%)、学生(38.44%)和散居儿童(17.94%)为主;在地区分布方面,猩红热发病率呈由西北向东南的递增趋势,报告发病数最高为成都市(29.46%),最低为雅安市(0.05%);诊断类别中,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78.27%)。结论2009—2018年四川省猩红热疫情波动不显著,存在明显高峰季节、高发人群和地区,须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猩红热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在重点地区的疾病防治宣传工作,以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链球菌溶血素S(Streptolysin S,SLS)是链球菌产生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化脓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等多种人和动物致病性链球菌均含有该毒力因子,化脓链球菌是人类主要的病原菌,其致病机制备受关注。SLS是一个由sagA-sagI 9个连续基因编码修饰的多肽性细胞溶素,具有帮助致病菌渗透上皮屏障、造成组织损伤、抵抗宿主免疫细胞吞噬、与其他毒力因子相互作用的功能;SLS可作为细胞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其他毒力因子的表达。本文对SLS的结构和在致病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北京某医院就诊的一例疑似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血液来源菌株进行鉴定与毒力因子检测分析。方法将患者血液分离菌株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血清凝集试验、VITEK 2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后,再用PCR技术检测猪链球菌种特异性基因(16S rRNA)和猪链球菌2型特异性荚膜多糖编码基因(cps2J)以及多个毒力基因: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mrp)、溶血素(sly)、细胞外蛋白因子(ef)、谷氨酸脱氢酶(gdh)、纤粘连蛋白结合蛋白(fbp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编码基因和毒力相关基因orf2。结果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和蛋白质谱技术以及核酸检测方法将这株患者血源性细菌分离株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该菌株的毒力基因cps2J、sly、ef、gdh、fbps、gapdh和orf2的PCR检测均为阳性,mrp基因为阴性。结论该株人血源细菌分离株为猪链球菌2型sly+/ef+/mrp强毒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广东地区猪链球菌2型菌株毒力因子及分子分型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荚膜多糖(cps2J)、溶菌酶释放蛋白(mrp)、溶血素(sly)、谷氨酸脱氢酶(gdh)、胞外因子(ef)等5个猪链球菌2 型主要毒力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对分离自病人、病猪的22株猪链球菌2 型菌株进行PCR检测,并对菌株进行MLST分型分析。结果 22株菌分为5种毒力基因型,其中cps2J+/mrp+/sly+/gdh+/ef+型别为病人及病猪菌株所共有,cps2J+/mrp+/sly-/gdh-/ef+、cps2J+/mrp+/sly-/gdh+/ef+为病人菌株所特有,cps2J+/mrp-/sly+/gdh+/ef+、cps2J+/mrp-/sly-/gdh+/ef-为病猪菌株所特有;MLST分型结果显示,22株分为ST1、ST7和ST28三个型别,其中ST1、ST7型为病人和病猪菌株所共有,均同属于ST1克隆复合物,ST28型为病猪所特有。结论 广东地区病人、病猪的猪链球菌2 型菌株毒力基因型及MLST分子分型均呈现多样化,且部分型别为两者所共有,为阐明猪传染给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脂磷壁酸抗体在风湿热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乙链菌)脂磷壁酸(LTA)抗体在风湿热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从A组乙链菌中提取的LTA作为抗原,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LTA抗体。结果 ①风湿性心脏炎组LTA-IgG抗体滴度水平高于静止期风湿性心脏病组、病毒性心肌炎组、非湿性心脏瓣膜病组,其他关节炎组的滴度水平;②活动期风湿热患者LTA-IgG抗体阳性率(64%)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③风湿性心脏炎患者的LTA-IgG抗体阳性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抗DNAse-B、血沉、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相接近,高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LTA抗体在判断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活动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不同种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差异,为研究VRE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浙江地区490株屎肠球菌和862株粪肠球菌临床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检测VRE菌株ace、asa1、cylA、efaA、esp、gelE、hyl七种毒力基因。结果 10%(49/490)屎肠球菌株和0.8%(7/862)粪肠球菌株为VRE。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株中,5株未检出任何毒力基因,其余44株仅可检出asa1、esp、gelE和hyl基因,其中esp基因(73.5%,36/49)和hyl基因(53.1%,26/49)为优势基因,以单或双基因为主要携带模式。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株中可检出除hyl基因以外其他6种毒力基因,且每株菌均同时携带3~6种致病基因。结论本地区VRE以屎肠球菌为主,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毒力基因携带率、携带种类和模式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分离自环境监测标本(米粉、奶粉、土壤)和疾病相关标本(米饭、凉皮、眼内炎和肿瘤患者)的蜡样杆菌333株,PCR扩增蜡样杆菌11个毒力基因,包括溶血性BL基因(hblC、hblD、hblA、hblB)、非溶血性基因(nheA、nheB、nheC)、肠毒素FM基因和T基因(entFM、bceT)、细胞毒素K基因(cytK)和呕吐毒素相关基因(ces),统计不同标本菌株中毒力基因的携带数目和各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尤其是在疾病相关标本与环境监测标本中的携带差异。结果 研究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平均数目为5.97个,88.29%的菌株携带至少3个毒力基因,12.31%的菌株携带除ces外的所有基因。标本携带毒力基因数目从高到低依次为患者(8.75)、凉皮(8.20)、米饭(7.13)、土壤(6.22)、米粉(5.78)和奶粉(5.71)。患者、凉皮分别与奶粉的基因数目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菌株各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非溶血性基因(89.19%)、entFM基因(79.88%)、bceT基因(49.85%)、溶血性BL基因(48.35%)、ctyK基因(47.75%)和ces基因(1.50%)。溶血性基因在疾病相关标本中的携带率比环境监测标本高(χ2=8.230,P<0.01),其余基因携带率则在两类标本中无统计学差异。环境监测标本中,土壤的溶血性基因携带率高于米粉和奶粉(χ2=15.071,P<0.01),非溶血性基因和entFM基因的携带率则低于后两者,检验值分别为(χ2=9.603,P<0.05)和(χ2=21.634,P<0.01)。结论 蜡样杆菌毒力基因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尤其是毒力基因数目和溶血性基因在疾病相关标本中较高的携带特点,为研究蜡样杆菌的致病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探索高发聚集区域,为猩红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情况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利用趋势面分析猩红热的空间分布趋势,采用空间扫描分析猩红热的聚集区域。结果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呈缓慢的上升趋势(趋势χ2=195.285,P=0.000),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62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08/10万,97.95%的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高峰期集中在5—7月和10月—次年1月;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猩红热报告发病总体分布由北向南显著降低,由西向东显著降低;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猩红热报告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聚集区域为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县(区),2016年开始聚集区域由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结论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报告发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应将聚集区作为重点防控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福建省腹泻患者与健康人群分离的沙门菌毒力基因sitC及iroN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两种毒力基因在福建省分离率较高的4种常见血清型沙门菌中的分布差异,为进一步有效防控沙门菌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福建省从腹泻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分离到的沙门菌166株,其中腹泻患者121株、健康人群45株,包括鼠伤寒、肠炎、德尔卑和斯坦利四种血清型,运用常规PCR方法扩增毒力基因sitC及iroN。结果 毒力基因sitC及iroN在166株沙门菌分离株中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1.81%(86株)和39.76%(66株)。在腹泻患者和健康人群两个组别中,sitC及iroN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sitC 2 =0.347,P=0.556;χ iroN 2 =3.322,P=0.068)。在鼠伤寒、肠炎、德尔卑和斯坦利四种血清型中,sitC及iroN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sitC 2 =11.634,P=0.009;χ iroN 2 =15.020,P=0.002)。sitC+iroN+及sitC-iroN-是最常见的基因携带模式。结论 福建省沙门菌分离株中均检出了一定比例的sitC和iroN毒力基因。这两个毒力基因的分布存在血清型差异,但在健康人群和腹泻病人的沙门菌分离株中不存在分布差异。所以健康人群的沙门菌分离株与腹泻病人的沙门菌分离株一样都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一定的致病潜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