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PICU婴儿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PICU收治的141例脓毒症患儿运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存活组与死亡组)的研究策略,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并选择性别、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脓毒症严重程度、脏器受累数、入PICU当天的危重病评分、血生化指标(乳酸、白蛋白、血糖)、血气指标(碱剩余、碳酸氢根、pH值)、是否休克、培养阳性等14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41例患儿的年龄1~12个月,其中脓毒症72例,严重脓毒症69例,死亡29例,病死率为20.6%.29例死亡患儿中,13例有基础疾病.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感染部位均以肺部为主,分别占47.2%(34/72)、47.8%(33/69);血培养均有34例阳性,分别占47.2% (34/72)、49.3% (34/6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基础疾病、年龄、脓毒症严重程度、休克、脏器受累数、危重病例评分、血乳酸、血气pH值、碱剩余、碳酸氢根与脓毒症死亡有关.经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仍然与死亡相关的因素包括脓毒症严重程度(OR=22.5,95%CI=5.089,99.475)和脏器受累数(OR=3.305,95%CI=2.152,5.075).结论 婴儿脓毒症严重程度越重和器官受累数越多,死亡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2.
血清降钙素原判断儿童脓毒症病原学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脓毒症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明确血清PCT判断引起儿童脓毒症常见病原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确诊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引起脓毒症患儿330例,检测其入院时及治疗3d后的PCT水平,分析不同血清PCT水平下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的分布差异.分析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脓毒症的血清PCT水平在入院时与治疗3d时的差异.结果 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血清PCT水平升高不明显,分别为0.71 (8.14) ng/ml、0.15 (1.68) ng/ml、0.28 (1.89) ng/ml.按PCT水平分为0.05~ ng/ml、0.5~ ng/ml、2~ng/ml、10 ~ 300 ng/ml组,四组中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0,P<0.01).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抗炎治疗3d后,PCT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0.32(5.68) ng/ml vs 0.71 (8.1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34,P<0.05).结论 PCT判断儿童脓毒症病原学有一定作用.PCT明显升高及抗炎治疗后PCT明显降低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PCT升高不明显以病毒及支原体感染为主,不能完全排除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61 例,按PCIS 评分标准分为非危重组(n=18)、危重组(n=20)和极危重组(n=23)。入院24 h 内检测患儿血清PCT、C 反应蛋白(CRP)、乳酸(LA)含量及血常规,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危重程度患儿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PCT 与PCIS 及血清各指标相关性;再依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22),比较PCT、PCIS 评分及其他血清指标在不同治疗结局患儿中的差异。结果 非危重组PCT 和CRP 水平均低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均PPPr=-0.63,Pr=0.73,P=0.003);死亡组PCT 和LA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P结论 血清PCT 和PCIS 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脓毒症患儿PCIS 评分越低,血清PCT 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两者联合是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判断细菌感染及其种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脓毒症的253例患儿的血培养结果与其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53例脓毒症患儿中,血培养阳性124例,阳性率49.01%;其中G+细菌感染71例(28.06%),G-细菌感染53例(20.95%)。253例患儿PCT中位水平为1.6(0.4~4.5)ng/ml,其中低(0.05~0.5 ng/ml)、中(~2 ng/ml)、高(~10 ng/ml)、极高组(~300 ng/ml)分别为86例、55例、75例、37例。不同PCT水平组间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4,P0.01),PCT低水平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最低,其他三组阳性率均高于60%。不同PCT水平组间G+和G-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PCT高水平组G+菌检出率最高,而PCT极高水平组G-菌检出率最高。结论 PCT对于判断儿童脓毒症是否为细菌感染有一定指导作用,其水平异常升高可考虑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认识和诊断,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对6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进行分析,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和治疗措施方面共24个变量,作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及其95%CI.结果 69例患儿中死亡31例,病死率44.93%.基础疾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最多.69例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7例,并发脓毒性休克34例.脓毒症伴1、2、3及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分别为11.76%、36.00%、64.29%和84.62%.单因素分析显示.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最初PICU死亡危险因索评分(PRISM)、7d内最高PRISM、血小板计数、血清乳酸值、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7个变量与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有关.经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仍然与死亡有关的因素包括血小板计数、血清乳酸值、休克和MODS受累脏器数.结论 儿童严重脓毒症病死率高,血小板计数F降、血清乳酸增高、脓毒性休克和MODS是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12月PICU感染患儿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1个月~11岁。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非脓毒症组(32例)。脓毒症组进一步分为严重脓毒症和非严重脓毒症组。所有患儿于住院24 h内进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血气分析和病原学检测,并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脓毒症组PCT、CRP、WBC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a<0.01);严重脓毒症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但二组CRP和WBC水平无显著差异。危重病例评分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当PCT≥2.2μg/L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87.5%、87.9%和96.5%,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当CRP≥25 mg/L时分别为83%、75%、75.8%、82.8%和0.796;当WBC≥13.09×109/L时分别为53%、75%、69.6%、64.1%和0.651。62例患儿PCT水平与危重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4 P<0.01)。结论在鉴别脓毒症与非脓毒症时,PCT优于WBC和CRP,是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PCT水平与危重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监测患儿PCT改变有助于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目前小儿重症监护病房面临的棘手难题,特别是由其诱发的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已成为危重患儿主要的死亡原因,病死率高达30% ~ 70%.降钙素原无疑是目前最好的脓毒症诊断指标.该文就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肺气漏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气漏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通过对22例新生儿肺气漏的临床资料、X线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肺气漏以气胸居多,占86.4%。22例中自发性气胸仅3例,占13.6%,多发生于有原发性肺疾病的患儿,其中MAS7例(31.8%),RDS5例(22.7%),羊水吸入性肺炎4例(18.2%),宫内感染性肺炎、湿肺、先天性食道闭锁并食管气管漏各1例,住院时间为10h~19d,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石蛋白(PSP/reg)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59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106例;严重脓毒症组53例,其中脓毒性休克12例)及同期20例非脓毒症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检测患儿入住PICU后第1、3、7天血浆PSP/reg浓度。血浆PSP/reg水平与血清降钙素原(PCT)、CRP、WBC计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入住PICU后第1天血浆PSP/reg水平高于对照组(PPn=27)入住PICU后第1天血浆PSP/reg水平高于存活患儿(n=132)(Prs=0.212、0.548;Prs=-0.373,PP结论 PSP/reg与感染密切相关,对脓毒症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严重感染性疾病和外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测量法,测定22例脓毒症患儿和14例外伤患儿血清PCT。结果所有患儿血清PCT水平均升高,并且脓毒症组与外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高水平PCT是脓毒症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7例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27例患儿中,男16例、女11例,中位发病年龄65(35,96)个月,原发肿瘤部位分型中,腹壁型3例、腹内型5例、腹外型19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原发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9.8(5.3,12.1) cm。所有患儿初诊时均接受手术治疗,10例接受化疗(甲氨喋呤+长春碱类)。27例患儿中,无病生存9例,带瘤生存15例,死亡3例。5年总体存活率85.8%,5年无事件存活率32.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缘阳性与肿瘤复发相关。结论 儿童侵袭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中间性肿瘤,手术切除效果不佳者极易复发,化疗对控制肿瘤的增长有一定作用。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因肿瘤持续增长而致残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和PCT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25例,将其分为重症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同时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性脓毒症组及非细菌性脓毒症组,并将同期入住该病房的非脓毒症患儿17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住院后进行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及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采集血标本动态检测PCT,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 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PCT平均值分别为(21.31±18.27) ng/ml、(4.35 ±2.63) ng/ml,脓毒症组PCT较非脓毒症组明显增高(t=4.744,P<0.05).脓毒症患儿PCT、CRP及WB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95%可信区间:0.633 ~0.840)、0.704(95%可信区间:0.610~0.799)、0.666(95%可信区间:0.554~0.778),PCT诊断严重脓毒症时的最佳临界值为10 ng/ml,此时敏感度为80.2%,特异度为82.6%.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抗生素治疗第5天,临床症状好转、体温下降时,血清PCT迅速回落,而CRP、WBC在细菌感染被控制后仍维持在高水平,其回落速度慢于血清PCT.死亡组PCT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CT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r=-0.621,P<0.05)、与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呈正相关(r =0.755,P<0.01).结论 PCT是诊断严重脓毒症及细菌性脓毒症价值较高的指标,动态监测脓毒症患儿PCT变化趋势有助于患儿疴情变化的判断,为临床医师评估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补体C3在脓毒症患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补体C3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9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29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诊断脓毒症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471)和死亡组(n=58);按入院诊断脓毒症24h内补体C3的中位数(0.77g/L)分为C3正常组(n=273)和C3降低组(n=256)。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补体C3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补体C3水平较存活组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ediatric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p-SOFA)得分高和补体C3低与脓毒症患儿死亡密切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SOFA与补体C3的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52,高于p-SOFA、补体C3单项指标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补体C3可作为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偶发分枝杆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儿童偶发分枝杆菌脓毒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3岁8个月,以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为表现,血培养发现偶发分枝杆菌,经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有效。结论偶发分枝杆菌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常规细菌培养不易检出。儿童感染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及时抗感染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小儿溺水及预后(附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了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此外,SAE的幸存者可能表现出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在危重症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于SAE不良预后的机制及可能的预测指标,目前研究较少;而关于其康复手段,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方法报道。现就SAE的预后及康复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儿童严重脓毒症的远期预后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2~7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住院诊断为脓毒症的连续病例的病史资料,提取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等资料。依据入住PICU 24 h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25 g·L-1),中度低白蛋白血症组(~30 g·L-1),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35 g·L-1)和正常白蛋白组(>35 g·L-1)。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212例患儿进入分析,其中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24例,中度低白蛋白血症组50例,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61例,正常白蛋白组77例。①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腹泻、腹胀、肠鸣音减弱、应激性溃疡、水肿和脏器功能衰竭数量>3个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②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 WBC计数、CRP≥8 mg·L-1和PCT>2 mg·L-1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P<0.05);血糖≥6.7 mmol·L-1的发生率和乳酸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③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PRISM Ⅲ评分、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呈升高趋势(P<0.05),PIC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重度低白蛋白血症、PRISMⅢ评分≥8分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8.20(1.33~18.96)、2.85(1.34~10.73)和1.22(1.02~15.78)。⑤存活患儿第1、3和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死亡患儿。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感染指标的相关性较好,血清白蛋白水平≤25 g·L-1可作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环孢霉素A(Cs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及细胞造血因子等药物的广泛应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疗效有了很大提高,预后明显改善,但是仍有部分SAA对治疗反应差,而最终死于严重感染和出血。为了进一步认识SAA预后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对23例SAA患儿进行1年~3年随访观察,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是小儿危重症死亡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病死率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被用作诊断脓毒症的生物学标志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在非炎症情况下也会升高。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又称presepsin)是一种存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的糖蛋白。报道显示脓毒症患者体内的presepsin水平比健康者体内pr-esepsin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原联合心脏相关标志物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心脏相关标志物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47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88例、严重脓毒症5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程度脓毒症患儿PCT及心脏相关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严重脓毒症患儿PC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肌钙蛋白T(c Tn T-hs)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患儿的PCT、CK-MB、c Tn T-hs、NT-pro BNP水平高于存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T、CK-MB、NT-pro BNP、c Tn T-hs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8、0.811、0.854、0.713;预测存亡情况AUC分别为0.766、0.715、0.778、0.609,优于其他脏器相关指标。以PCT及心脏相关指标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logt(P)=2.668×NT-pro BNP+1.083×PCT+1.620×CK-MB+0.864×c Tn T-hs–11.461;新变量log t(P)值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存亡情况AUC分别为0.928、0.807。结论 PCT、CK-MB、NT-pro BNP、c Tn T-hs可单独用于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优于各单项指标。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